李商隐娇儿诗2

李商隐娇儿诗2

00:00
01:00:41

 

 

骄儿诗

 

                 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zu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归来学客面,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仰鞭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未也,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西晋诗人左思写过一首《娇女诗》,描绘他的两个小女儿活泼娇憨的情态,生动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杜甫《北征》中有一段描写小儿女娇痴情状的文字,就明显受到《娇女诗》的启发。李商隐这首《骄儿诗》,更是从制题、内容到写法都有意学习《娇女诗》,但它又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有自己的独特风貌。

 

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tí]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zhì)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bì):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擿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眒shěn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gé同核

 

翰墨戢(jí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zhèng)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chuǎn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

 

皮肤很白净,口齿更伶俐。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

 

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

 

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赏析】

   诗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欲慰衰朽质”,写骄儿衮师的聪慧和亲朋对他的夸奖。“衮师”两句总提,“美”侧重于外在的器宇相貌,“秀”侧重于内在的灵秀聪敏,以下两层即分承“秀”、“美”。“文葆”四句反用陶潜《责子诗》:“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觉梨与栗。”顺手接过陶潜责备儿子愚笨的事例,变作夸赞骄儿聪明灵秀的材料,驱使故典,如同己出。“交朋”六句,转述亲朋对衮师器宇相貌的夸奖,说他有神仙之姿,贵人之相,是第一流人品。亲朋的这种夸奖,不过是寻常应酬,但诗人却似乎很相信它的真诚,不然不会那样兴会淋漓,连亲朋的口吻都忠实地加以传达。尽管接下去诗人又说:“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似乎认为亲朋的过分夸奖只是为了安慰自己这个蹉跎半生、衰朽无用的人,实际上在貌似自谦的口吻中流露的恰恰是对爱子的激赏。田兰芳评道:“不自信,正是自矜。”这是很能揣摩作者心理的。但在对爱子的这种激赏中,也隐含着诗人蹉跎潦倒的悲哀。末段自慨憔悴和对骄儿的希望都于此伏根。

 

 

 

  第二段,从“青春妍和月”到“辛夷低过笔”,描写骄儿的各种活动和天真活泼的情态。“青春”四句,先总写“朋戏”的喧闹,以下再具体写衮师。“门有”四句,写来客时衮师抢着要出去迎接(在好客之中可能隐含着某种不自觉的愿望),但当客人问他想要什么时,他却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说(出于懂事而产生的羞怯),这和上段的“眼不视梨栗”一样,都是对儿童心理神情的传神描写。“归来”十二句,描绘衮师如何摹仿他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有趣情事:捧着父亲的手版摹仿客人急匆匆地进门,摹仿大胡子张飞的形象和邓艾口吃的神情(可能是摹仿说书人的表演),摹仿豪鹰和猛马的气势和形状,摹仿参军戏里参军和苍鹘的表演,摹仿大人在纱灯旁拜佛。摹仿是儿童的天性,但不同性别的儿童摹仿的对象却很不相同。诗人的骄儿在聪慧灵巧、活泼天真中显出男孩子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有时还不免带点滑稽和恶作剧的成分。这一节的句法也错综多变,既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孩子的兴趣不断转移变换)相适应,又使这段描写不显得平板沉闷。

  “仰鞭”四句,写骄儿举鞭牵取蛛网、俯首吸吮花蜜为戏,形容其动作的轻捷。“蛱蝶”、“柳絮”是“饮花蜜”、“蛛网”产生的自然联想。“阶前”六句,集中描写因“赛六甲”(比赛书写六十甲子,也有说是赛“双陆”的)而引起的一场风波:赛输了“六甲”,就硬是要跑去弄翻姊姊的梳妆盒,拗脱了上面的铰链;当阿姊要抱开他时,他死命挣扎,索性赖在地上,对他发怒威吓也不能制止。这一节活动的场所又从室外移到室内,把小儿女玩耍嬉闹的情景和衮师恃宠仗幼、故意耍赖撒泼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出题目中的那个“骄”字──既明写衮师的骄纵,又暗透父亲的骄宠。在诗人眼里,孩子的耍赖撒泼也别有一番可爱的情趣。当读到“威怒不可律”时,读者也不禁要和在一旁观赏这场趣剧的诗人一样,露出会心的微笑。“曲躬”十句,写衮师进入书房后的活动:顺手拉过窗纱,吐口唾沫拭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父亲临帖,要求用古锦裁作包书的书衣,用玉轴作书轴,递过纸笔请父亲在“春胜”上写字。这些行动,既充满孩童的天真稚气,又表现出对书籍、文字、音乐的爱好,上承“丹穴物”的赞誉,下启末段关于读书的议论。其中象“咳唾拭琴漆”、“挺立不动膝”和“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斜卷之笺如未展之芭蕉,低递之笔如含苞之木笔)等句,都是绝妙的写生。整个一大段描写,虽然在孩子活动的场所和内容上略有线索可循,但并无严密的结构层次,似乎是有意用这种随物赋形、散漫不拘的章法笔意,构成一种自由活泼的情趣,以适应所要表达的生活内容──儿童的天真与活力。以“青春妍和月”开始,以“芭蕉”、“辛夷”结束,中间似不经意地插入“蛱蝶”、“柳絮”等事物,使孩子的嬉戏在春意盎然的气氛中展开,更衬托出孩子的生气与活力。而在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嬉戏画面后,则隐藏着一个始终跟随着活动中的骄儿的镜头,这就是诗人那双充满了爱怜之情的眼睛。

  最后一段,抒写因骄儿引起的感慨和对骄儿的期望。“爷昔”四句,慨叹自己勤苦读书著述,却落得憔悴潦倒,困顿失意。“无肉畏蚤虱”,是幽默的双关语。明说身体消瘦,暗喻遭到小人的攻讦。《南史·文学传》载:“卞彬仕不遂,着蚤、虱等赋,大有指斥。”诗人自己也写过一篇《虱赋》,其中有句说:“汝职惟啮,而不善啮回臭而多,跖香而绝。”如今的人们大都对于虱子比较陌生,可能在缺水的山区或者贫困地区还有,就是寄生于人们身上的一种小虫子,在古代很是普遍,周作人有一篇专门写虱子的文章,谈到宋徽宗给大臣写信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丝毫没有惊诧之意。更有文人雅士以"扪虱论文"为风流雅举。张爱玲把人们的一生比喻为"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的袍子"。所以有史以来人们对于这个吸人血的小虫子见怪不怪,而唯独李义山用辛辣的笔端写出了虱子的可恶来:汝职惟啮而不善啮---其职责就是啮人血可是并不善啮,专咬又穷又瘦的颜回,不咬又富又肥的盗跖,用幽默嘲弄的口吻,表达了李公对于那些象虱子般欺软怕硬的小人的鄙视。这首诗里的“蚤虱”大概正是指这种专门攻讦穷而贤者的小人。“儿慎”六句,告诫儿子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读经书考科举的道路,而要读点兵书,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况今”八句,更进而联系到国家而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这一段蕴含的思想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式的牢骚不平,也有“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一类的深沉感慨,更有徒守经帙,于国无益,于己无补的深切体验与痛苦反省。诗人未必认为学文一定无用,也未必真正否定“读书”、“著述”,但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道路确有所怀疑。

 

出自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句,出自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原诗是这样的:国家遭遇风霜,飘摇不定,诗人才会有素材,而且感情才会激昂亢奋,诗歌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一直是安定的生活,诗兴是会被磨浅的,必须是极度的愤怒,极端的情感,才会有极好的诗词.这此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当然,文人学者除了才华,还有文人本身的生活经历,文人生活沧桑,句子中的感情就会饱满真挚,这就是赋到沧桑句便工.

  左思的《娇女诗》止于描绘娇女的活泼娇憨,李商隐的《骄儿诗》则“缀以感慨”,有人曾批评这首诗“结处迂缠不已”(胡震亨)。这种批评恰恰忽略了《骄儿诗》的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把学习看成了单纯的摹仿。和左思以寻常父辈爱怜儿女的心情观察、描绘骄女不同,李商隐是始终以饱经忧患、身世沉沦者的眼光来观察、描绘骄儿的。骄儿的聪慧美秀、天真活泼,正与自己“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加深了身世沉沦的感慨;而自己的困顿境遇又使他对骄儿将来的命运更加关注和担扰:自己的现在会不会再成为孩子的将来?“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的感慨和期望正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产生的。屈复说:“胸中先有末一段感慨方作。”这是很精到的。正因为有末段,这首诗才不限于描摹小儿女情态,而是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对“读书求甲乙”的生活道路的怀疑,抒发了困顿失意的牢骚不平,其思想价值也就超越了左思的《娇女诗》。

  诗选取儿童日常生活细节,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的风趣。但在它们的后面却饱含着诗人的沉沦不遇之泪。全诗的风格,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吧。

公众号:秋语荷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河水_0x

    秋语荷塘 回复 @天河水_0x: 老朋友好

  • 177294东风

    我就不要另一半,免得操心受累生气,我单身25年了,好在2019年每天晚上都免费听你的唐诗鉴赏,谢谢老师!

    秋语荷塘 回复 @177294东风: 我儿子也不想结婚

  • 释庸阁主

    老师两首诗对比着讲,真不错!俗话说孩子还是自己的好,……是别人的好

    秋语荷塘 回复 @释庸阁主: 厉害呀,老朋友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