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您“听”,这里边门道儿还挺多!

115 您“听”,这里边门道儿还挺多!

00:00
15:34

郭论 


今天,我和隔壁谦哥一听一说,给您讲讲,从古至今的人们都是怎么说话的,同时又是怎么听人说话的。大家伙可以串着场的听。


《郭论》也好,《谦道》也好,都是我们给您说,我讲的时候或躺或站或坐,隔着网络信号,您或躺或站或坐的听,都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今天以前,不论到什么时候,上课听讲,都得规规矩矩。今天咱们就讲讲听课、听书、听戏……作为听众的规矩和老礼儿。



同是古时把听课 时候不同差别大 


《论语》里面有一篇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面写的是孔子跟自己的几个弟子坐而论道的场景。


孔子先是问了几个徒弟的志向,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才能作出点评,坐而论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


后来不一样了。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之后,儒家成为了中国思想的正统。受其影响,师生之间形式化的东西也就越来越讲究。时时刻刻都得体现“尊师重教”。

孔子画像


私塾 学生跟着老师走 一板一眼没商量


私塾里上学的孩子不都是一个岁数的。所以老师教的时候得分着教。而且每个孩子的资质也不同,所以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教学进度也不同。


学生上课的时间一般跟着老师的作息时间。孩子每天从家里出来,要比老师早到学房。等着老师到了,各自把自己的书摆到老师的面前,当着老师的面把昨天的书给背一遍。


再请老师教他念新的课文,念会了接着回去背。


书院 学生能发问 老师跟你一起论


在书院听课跟咱们现在的学校差不多。有两个最大的区别。第一个是学院里不允许进女生。第二个是学院里上课的老师都是坐着的。


此外在书院里听课和私塾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私塾里上课就是老师教什么你听什么。学生不问,老师不答。



学院的教学风气稍微开放一点儿。学生可能会随堂提问。老师也会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讨论。


书馆茶园 想去听书有门道 


不到开工点儿先生跟你随便聊 去的时间很重要


过去茶馆也好,书馆也好,要是听先生说书一定注意别起太早,说书先生一般都是吃完晚上饭才正式演出。说俩小时也就散场了。



也有比这个早的,那个行话叫“早儿”。一般都是学员去表演。也是睡完晌午觉,下午三四点钟才去。


还有一种比正常情况要晚的,那个叫“灯碗儿”。顾名思义。过去电灯不普及,太晚了就点油灯碗儿。那也没有说到后半夜的,最晚11点也就散了。



现在演员到了书场之后都是在后台备场。到了演出时间才出来。


在过去,先生来了之后把东西往后台一放。不等到点儿就登台了。坐在舞台桌子后头一边抽着烟一边喝着水,一边儿跟台下的观众聊天儿。



这时候的观众可以跟先生随便聊。等到演出时间一到,先生立马把烟袋一磕,一拍醒木就开始正式演出。醒木一拍,您就不能再说话了,得支棱起耳朵听先生在那儿跟你谈古论今。


灵活自由 按时计费 想听谁就听谁


另外还有一种书场子比较特殊。一般的书场你买一张票就进去了,仨钟头也是他,俩钟头也是他。我说的这种特殊的书场他是计时收费的。


你几点钟进去的,人家票务那边给你一张条,记个时间。出来以后算时间给钱。


这样不光是方便观众,也能刺激到演员这边。谁说的时候里面人多,谁上台的时候里面人少就一目了然了。


到时候剧场给这几位先生开工资的时候,就可以拿这个当绩效考核来使用。


老戏园子面面观 处处都是风景线 


老戏园子的特殊服务 


现在戏园子很少了,一般都是多功能的剧院。戏园子可不是,那热闹极了。首先,你可以随便吃东西,过去戏园子吃什么都行。


过去戏园子里还有一项服务项目现在也给取缔了,就是“手巾把儿”。


那时候没空调,排风设施也差点事。夏天观众在里面呆着容易出汗。所以剧场有一项服务,就是用水洗干净的毛巾再撒上花露水,叠成手巾板儿,专门供客人擦汗。



叫好里面有学问 叫错反而把人丢


在戏园子里叫好也是一门学问。过去听戏真有观众因为叫好叫得引人关注的。


戏园子里面叫好不是瞎叫的。要找准了演员表演的节骨眼上。找好了,叫的这个好不但不会阻挡人家表演的节目效果,反而能活跃现场气氛。



要是叫得不好,不但影响演出还很容易把自己打成焦点。等于现眼了。


打赏不能随便来 里面规矩也很多


除了叫好以外,还有一种对演员的反馈,叫打赏。


这也是过去戏园子里面经常遇见的。现在您进茶馆听相声还有这种形式,叫送花篮。



我说的这个只是通常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地方,规则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儿改变。


戏园子里打赏演员很简单,就是往台上直接扔钱。扔现大洋。扔多少钱的都有,看观众的心情。



其实值钱的东西都可以。珍珠玛瑙,翡翠猫眼儿的首饰,金镯子,银锭子这都行。


你有现在把榜冲 我有那时来包场


打赏也是一种对演员的鞭策。跟现在粉丝熬夜刷微博差不太多。刷微博,刷头条是粉丝为了支持,为了捧自己喜欢的明星。过去没有网络怎么捧角儿呢?一般的方法就是包场。



包场现在也有。经常有电影界的朋友们这么干。就是把某一部电影的一场或多场给买下来请大伙儿看。过去相声、大鼓、京剧,诸如此类吧,都有包场。


先在报纸、电台登广告。提前半个月就登。然后把票都买了,再派人送出去。



到了演出那天,我还得请个婚庆,把门口装扮得非常隆重。然后进场看演出,带头叫好。当然了,叫的也得是地方。


郭论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表达是一门学问。听人表达也是一门学问。听老师表达是为了有效地掌握知识。听艺人表达一个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另一个也含有一层体会人生的意思。


会叫好是你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积累。会捧场,是你懂得交友之道。另外还有一句老话,叫“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捧角儿也好,帮人也罢,都要有个尺度。



最后,再插播一个活动通知,大家这几天也看到了,也参与了,就是咱们的定场诗的征集活动,我这里先不公布我看上谁的诗了,你们先嗨着,等哪天我一一念来,咱们一起玩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坏狐狸_

    好想听听郭老师讲讲后台发生的奇闻异事

    南柯一梦骏 回复 @大坏狐狸_: 虎广会馆闹过鬼

  • 3_39c6zs

    搞子都是郭老师写的吗?是的话,郭老师的知识面太广了!

    应奇志_sl 回复 @3_39c6zs: 老郭买房子是因为家里书放不下了 哈哈

  • 七秒记忆_08

    郭老师有空讲讲佛、道两教的体系呗

    s喵喵小主 回复 @七秒记忆_08: k

  • 鹿鸣321

    现眼三天

  • 老狗牙

    于老师,著名音乐人,畜牧业大亨,京城名角,喝酒专家,烫头专业户,于谦老师,某年某月某日,在北京东三环,对过,胡同口,表演摇滚艺术,限演三天

  • 疯癫烩垣

    今天郭老师父亲们包场听音频

  • 1776696smou

    人才都是一心人,年少奋斗志向高, 两兜空空北上飘,人生五味都尝尽, 苦尽甘来何时来,低头咬牙坚持住, 迎来理想上升时,德号航行江湖中 稳住方向破汹浪,梦想彩虹挂头上

    2049阳光 回复 @1776696smou: 好湿好湿

  • 西城幽灵

    郭老师讲说书唱戏一下子就放下来了,省的端着念文稿了。 唱戏叫好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学问,主要就是中国的戏园文化是不需要安静的,所以低下怎么闹腾台上也得把活使下来。

  • 独笑忘忧

    我爷爷说他小时候上学堂,教书先生拿一个大钉子,用力往书页上一扎,扎到多少页就背到多少页。是真的,不是瞎编。

  • 果脯陶

    于老师胡同口摇滚现演三天?现眼三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