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14 | 这条戒律让大众更关注《梵网经》

梵网经14 | 这条戒律让大众更关注《梵网经》

00:00
16:43

98-梵网经14  这条戒律让大众更关注《梵网经》



⼀、知识点



1、佛经:




佛经释义:泛指一切佛教典 籍。内容包括经(教义)、律(戒律)、论(论述或注释),合称三藏,特指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2、法师:



佛教名词。梵语 dharma-bhaNaka,巴利语 dhamma-kathika。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又作说法师、大法师。广义之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则专指一般通晓经论或律之行者,称为经师、论师或律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中记载:“佛菩萨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众生根机之利钝而为之演说,故称大法师。”三藏法师,梵语 tripitakacarya。指精通经、律、论三藏之法师。又作三藏圣师、三藏比丘。略称三藏。



3、地火:



佛教术语,四大之一,四大即:地、水、火、风。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佛弟子如果因为你有慈悲心,发起了慈悲心,你就去做放生的事情,在做这个时候应做思念,心里边应该有这个念头,脑海里有这个念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无不从之受生。






2、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众生,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你去杀害他们,并且吃了他们,那么这个就是杀害了我的父母,同时也就等于是杀害了我自己,因为都是从父母授身的,一切地水是我先生,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当行放生业。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咱们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今天咱们以第 17 条清界世事祈求界来做开始。这一届的经文是这样的,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溧阳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视作形式,其所打拍千万恨取钱财。意思是佛弟子如果为了饮食、钱财,力养名誉的缘故,为了自己的这些饮食、钱财,力养名誉的缘故,你就有意的去亲近国王、王子、大臣拜官,去亲近这些有地位、有权有势的人。


亲近来干嘛呢?事做行事,这就是仗势了,利用他们的权势去欺压他人,其所打拍千万岂是乞讨?强强讨这事索是索取,打拍,千万不惜手段去欺压别人,达到什么目的?恨取钱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咱们一听这就是饿死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违借了一切求利,名为恶求。类似这样的事做形式,仗势欺人去求利的,这样的一切行为都是恶求,都是要带来恶报的,有恶业的。这种贪求多求,叫他人求都无此敏心,无孝顺心者,犯清狗罪。多求就是过分的贪求,就是贪求的意思了,过分的需求,过分的要求贪求,你自己贪求 ,或者呢,你去教唆别人贪求 ,这个都是没有慈悲心,没有孝顺心的,这样犯清垢罪。


接下来是第 18 条叫无解作诗解。你对佛法没有理解,没有了解,你就去为他人,去当别人的老师,或者为别人受戒,这个也是违借的经文。这么说,若佛子应学 12 古经,宋界日日六十辞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佛弟子你应该学习。 12 古经应该送介日六十。这个我们前面讲过的,印度把一天分为 60 昼三十,夜三十,你应该都吃菩萨戒,每时每刻都守住菩萨戒,并且能够要了解它的毅力,了解佛性的本性。这里我们要特别解释的是十二部经,这个十二部经并不是指十二部,具体哪十二部佛经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十二部经是指释迦摩尼的佛说,主要是按照叙述的方法和形式分作 12 类,也叫十二分经或者十二分教。这个分是种类的意思,按照佛经里边的传统的分法,是这样分为十二类的,叫迄今因颂级别。


讽诵自说姻缘,比喻本事本身方广西法论意,这叫十二部经。这个十二部经,就是泛指一切佛经你都要学习,并且你要经常的诵读戒律,你要守住大成的菩萨戒,如果不是这样,当然就是违戒了,所以经文接着讲,而菩萨不解,一句即戒律。姻缘,乍言能解者,即为自欺狂亦欺狂他人亦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诗,受戒者犯亲够嘴。如果学佛的人这里称为菩萨,是一种尊称了,对吧?你对这些十二部经,也就是对所有的佛经,你连其中的一句一祭,就是一个祭字,或者我们叫一粟,你连这样一个最小的一个佛经的基本单位你都不理解,你也不懂得戒律、姻缘,戒律,那么就是我们讲的这种各样的戒律、姻缘在这里指什么呢?是指这些戒律为什么创建的原因,换句话说是这些戒律为什么要有这些戒律的背后的理由和原因?你对这些都不了解,而诈阎能节者,你自称用这种假话说,你说我全懂。那么这就是自欺欺人,既为自欺狂,亦欺狂他人,亦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诗。受戒者,犯清国嘴。你什么都不知道,对佛法毫无所知,但是你去为别人当老师,甚至你去给别人受戒,这个就犯了亲垢罪。


接下来第 19 条青节是两蛇界,我们知道两蛇两条舌头就是拨弄是非了。经文这么说,若佛子以恶心骨剑持剑,比丘手镯、香炉形、菩萨形,而豆垢两头,傍欺闲人,无恶不造者,犯亲垢罪两蛇。我们前面稍微讲了下,就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不同的人之间搬弄是非。两舌是十恶叶的一种,就十种不好的行为,坏的行为。十恶叶是指杀生、偷盗,谐音妄语、一语、两舌、鳄口、贪欲、秤吃。这 10 种恶业如果做出来,那咱们都知道一定是不利于大家一个集体之间的和谐安宁与团结的,是会破坏生团的集体生活的。斗够两头,就是引起两头的争斗,导致两头的争斗。佛弟子如果因为有坏性,你看见这些持界的比丘手上持着香炉在行,菩萨写,你反而见到这样的一种,好像这是好的,对吧?好的现象你反而去传播是非,拨弄是非,引起不同人之间的争斗,够两头。你去污棒这些闲人,无恶不造,干尽坏事,这就是做了很多坏事了,这个就犯亲垢罪,而就违借了。


接下来第 20 条叫不行放就戒。这一条界,特别是在今天很受佛教信众以及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这条戒律,那么让返网金也更受大家的关注。这条节律为什么重要?因为他讲的是放生。我们知道按照佛教的这个说法,放生是指什么?是指释放马上就要被杀害的众生。而在佛教的所有戒律里边,不杀生是最重要的。不杀生叫止生,停止的止,不扎生。不,你不做。那么还有一种它的另外一面叫作词,也就是作为的作行为,放生就是作词。我们前面讲过,按照佛教的戒律,你不做坏事,这当然是戒律,但是你见到好事也要去做,这也是戒律。放生在佛教上来看是有很大的功德的。


而在今天我们知道很多这个朋友都会平时去放生,碰到一个特殊的日子都会去放生,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前面我们也讲过,你去做好事,还有做好事的方法,还有做好事的态度,仅仅有发心也不够,如果发好心,但是做了坏事,这依然是违借的。那么现在放生确实有很多要注意的,比如不恰当的放生反而导致了杀生,这种情况很多屡屡见于报道,那么放生的朋友确实是要注意的,那么有些放生引起这种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相斗相缠,这也是要注意的。那么这一条不行。放旧界就是讲放生的经文是这样的,若佛子以辞心,故行放生业。


佛弟子如果因为你有慈悲心,发起了慈悲心,你就去做放生的事情,在做这个时候应做思念,心里边应该有这个念头,脑海里有这个念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死者既杀我父母,亦杀我固生。他讲在放生的时候,你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念头。


怎么说所有的男子男性,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人,包括众生,所有的男性都是我的父亲,所有的女性都是我的母亲,我生生世世,那么佛教里讲这个轮回,对吧?我生生世世都是从这些父母那得到生命的,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众生,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你去杀害他们,并且吃了他们,那么这个就是杀害了我的父母,同时也就等于是杀害了我自己,因为都是从父母授身的,一切地水是我先生,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当行放生业。


火水风不仅是在佛教里,在古印度的思想传统当中,它称为四大地火、水风是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它构成了世间万物的一切地火水风都是我先生,就是以前的这个身体本体,我的身体这一切都构成了我,那么更不要说那些六道众生了,对不对?所以应当去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叫人放生。那么你应该怎么样在生生受生每一次轮回当中,生生世世当中,你都应该坚持去叫人放生,不仅自己放,还应该叫人放,这是常驻之法,是常驻不变永恒的阵法。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你如果碰到世人在杀害这种畜生,各种各样的这种动物什么的,你就应该去救护他们,解除他们的苦难。常教话讲说菩萨解救度众生,你还应该经常的去进行教化,去解说大臣菩萨戒律,这样去救度一切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殷勤法师讲菩萨戒金律,父之王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洛不尔者,犯亲够罪。每逢父母兄弟去世的这个日子,他们的忌日应该请法师来讲菩萨界的经历,这样福之王者就能够让这些去世的人得到福报,他们能够见到诸佛,能够往生人天上,能够往生到这个天上,如果不这么做,犯清垢罪,因为佛教认为当这个六清亡故以后,最好是在七期之内,也就是 49 天之内,请法师诵经讲经,那么在他们的忌日也可以这样做,这么做的话就有很大的福报,有很大的功德,可以超度王者,那么这样王者就不会堕入三恶道,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那么这一条街在今天格外的受到重视。好,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


今天咱们以第十七条轻戒,恃势乞求戒,来做开始。这一戒的经文是这样的:“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利养、名誉故,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势,乞索打拍牵挽,横取钱物。”


意思是,佛弟子,如果为了饮食、钱财、利养、名誉的缘故,为了自己的这些饮食、钱财、利养、名誉的缘故,你就有意的去亲近国王、王子、大臣、百官,去亲近这些有地位,有权有势的人。


亲近来干嘛呢?恃作形势,这就是仗势了。利用他们的权势去欺压他人。乞索打拍牵挽,乞是乞讨,强,强讨,这是,索是索取,打拍牵挽,不惜手段去欺压别人,达到什么目的,横取钱物。如果是这样的话,咱们一听,这就是恶事,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违戒了。


“一切求利,名为恶求。”类似这样的,恃作形势,仗势欺人去求利的,这样的一切行为,都是恶求,都是要带来恶报的,有恶业的这种贪求。“多求,教他人求。都无慈心,无孝顺心者,犯轻垢罪。”


多求就是过分的贪求,就是贪求的意思,过分的需求,过分的要求、贪求,你自己贪求,或者呢你去教唆别人贪求,这个都是没有慈悲心,没有孝顺心的,这样,犯轻垢罪。


接下来是第十八条,叫无解作师戒。你对佛法没有理解,没有了解。你呢,就去为他人啊,去当别人的老师,或者为别人受戒,这个也是违戒的。


经文这么说:“若佛子,应学十二部经。诵戒者,日日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佛性之性。”佛弟子呢,你应该学习十二部经,应该诵戒,日日六时,我们前面讲过的,印度把一天分为六时。


这个我们前面讲过的,印度把一天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你应该都持菩萨戒,每时每刻都守着菩萨戒,并且能够要了解它的义理,了解佛性的本性。


这里,我们要特别解释的是十二部经,这个十二部经并不是指十二部具体哪十二部佛经,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十二部经是指释迦牟尼的佛说,主要是按照叙述的方法和形式分作十二类,也叫十二分经,或者十二分教,这个分,是种类的意思。按照佛经里边的传统的分法是这样,分为十二类的,叫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身,方广,希法,论议,这叫十二部经。 


这个十二部经就是泛指一切佛经,你都要学习,并且呢,你要经常地诵读戒律,你要守住大乘的菩萨戒,如果不是这样,当然就是违戒了。


所以经文接着讲:“而菩萨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缘,诈言能解者,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如果学佛的人,这里称为菩萨,是一种尊称了,对吧?你呢,对这些十二部经,也就是对所有的佛经,你连其中的一句,一偈,就是一个偈子,或者我们叫一颂,你连这样一个最小的一个佛经的基本单位你都不理解,你也不懂得戒律因缘,戒律,那么就是我们讲的这种各种各样的戒律啊。


因缘,在这里指什么呢?是指这些戒律为什么创建的原因。换句话说,是这些戒律,为什么要有这些戒律的背后的理由和原因?你对这些都不了解。而诈言能解,你自称,用这种假话说,你说我全懂,那么这就是自欺欺人,即为自欺诳,亦欺诳他人。


“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你什么都不知道,对佛法毫无所知,但是呢你去为别人当老师,甚至你去给别人受戒,这个就犯了轻垢罪。


接下来第十九条轻戒,是两舌戒,我们知道两舌,两条舌头,就是拨弄是非了。经文这么说:“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行。而斗遘两头,谤欺贤人,无恶不造者,犯轻垢罪。”


两舌,我们前面稍微讲了一下,就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不同的人之间搬弄是非。两舌是十恶业的一种,就十种不好的行为,坏的行为。十恶业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嗔、痴,这十种恶业。


如果做出来,咱们都知道,一定是不利于大家一个集体之间的和谐安宁与团结的,是会破坏僧团的集体生活的。斗遘两头,就是引起两头的争斗,导致两头的争斗。


佛弟子如果因为有坏心,你看见这些持戒的比丘手上持着香炉,在行菩萨行。你反而见到这样的一种好相,这是好的嘛,对吧?好的现象,你反而去传播是非,拨弄是非,引起不同人之间的争斗,斗遘两头,你去污谤这些贤人,无恶不造,干尽坏事,这就是做了很多坏事了,这个就犯轻垢罪,就违戒了。


接下来第二十条,叫不行放救戒。这一条戒,特别是在今天,很受佛教信众以及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这条戒律,那么让《梵网经》也更受大家的关注。


这条戒律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讲的是放生。我们知道,按照佛教的说法,放生是指什么?是指释放马上就要被杀害的众生。而在佛教的所有戒律里边,不杀生是最重要的。


不杀生,叫止持。停止的止,你不做。那么还有一种,它的另外一面叫作持,也就是作为的作,行为。放生就是作持。我们前面讲过,按照佛教的戒律,你不做坏事,这当然是戒律。


但是你见到好事也要去做,这也是戒律。 


放生在佛教上来看是有很大的功德的。而在今天我们知道,很多这个朋友都会平时去放生,碰到一个特殊的日子都会去放生,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前面我们也讲过,你去做好事,还有做好事的方法,还有做好事的态度,仅仅有发心也不够。


如果发好心,但是做了坏事,这依然是违戒的。那么现在放生呢,确实有很多要注意的,比如不恰当的放生,反而导致了杀生。这种情况很多屡屡见于报道。那么放生的朋友确实是要注意的。那么有些放生引起这种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相斗相残,这也是要注意的。 


那么这一条不行放救戒,就是讲放生的。经文是这样的:“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佛弟子,如果因为你有慈悲心,发起了慈悲心,你就去做放生的事情。在做这个时候呢,应作是念,心里边应该有这个念头,脑海里有这个念头。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它讲在放生的时候,你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怎么说呢?说所有的男子、男性,这当然不只是包括人,包括众生,所有的男性都是我的父亲,所有的女性都是我的母亲。


我生生世世,那么佛教里讲这个轮回嘛,对吧?我生生世世都是从这些父母得到生命的。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众生,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如果你去杀害它们,并且吃了它们,那么这个就是杀害了我的父母,同时也就等于是杀害了我自己,因为都是从父母受生的。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当行放生业。地、火、水、风,不仅是在佛教里,在古印度的思想传统当中,它称为四大。地、火、水、风是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它构成了世间万物的一切。


地火水风都是我先身,以前的身体,本体,我的身体,这一切都构成了我。那么更不要说那些六道众生了,对不对?所以应当去放生。


“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那么,你应该怎么样?在生生受生,每一次轮回当中,生生世世当中,你都应该坚持去教人放生,不仅自己放,还应该教人放。这是常住之法,是常住不变,永恒的正法。


“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你如果碰到是人在杀害这种畜生,各种各样的这种动物什么的,你就应该去救护他们,解除他们的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你还应该经常的去进行教化,去解说大乘菩萨戒律,这样去救度一切众生。


“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每逢父母、兄弟去世的日子,他们的忌日,应该请法师来,讲菩萨戒的经律。


这样呢,福资亡者,就能够让这些去世的人得到福报。他们能够见到诸佛,能够往生,生人天上,能够往生到天上。如果不这么做,犯轻垢罪。因为佛教认为当六亲亡故以后,最好是在七七之内,也就是四十九天之内,请法师诵经、讲经,那么在他们的忌日也可以这样做。


这么做的话,就有很大的福报,有很大的功德,可以超度亡者。那么这样亡者就不会堕入三恶道,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那么这一条戒,在今天格外的受到重视。


好,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远镝王

    这些戒律越听越觉得,不论出家在家都应该遵守!

  • 1528936hdkk

    感谢钱老师的讲解,您辛苦了!

  • 听友221644946

    感恩讲解

    山鹰_nm 回复 @听友221644946: ∴\!了

  • 1596026dgnv

    我想买一本佛教十三经书

    九娘2016 回复 @1596026dgnv: 这本

  • 1807898ocan

    一切有度,应该做有意义的事,《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说,降伏其心,安立正念(真理),如如不动!

  • 青野之子

    感恩钱老师的讲解!戒律是修行的法门,但戒律不是究竟。听梵网经的某些戒律,让人心生畏怖,感觉前面学习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生发的对菩提心理解疑惑了。

    婉儿的碗 回复 @青野之子: 佛说以戒为师,可以先学五戒十善

  • AMT_o

    阿弥陀佛

  • 谦谦hp

    感谢钱教授讲解

  • 亮子老李

    感谢老板的讲解

  • 兰心lj613

    咦 好像每一讲的时间增加了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