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我完成】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正向人生样本

3.【自我完成】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正向人生样本

00:00
16:27

音频原文 


你好,欢迎来到《全能妈妈的成长计划》,我希望大家从上第一节课起,就开始渐渐理解我们这个课程的名字为什么叫“全能妈妈”的“成长计划”了。最开始接触到我们课程的名字,大家可能会首先想:我们最想知道怎么给孩子做成长计划,然后怎么教育孩子。孩子的成长才是首位的呀?

 

但是我一直认为:只有妈妈先成长了,孩子才成长,家庭才成长。家庭成长了,社会才成长。

 

在开始讲今天的内容之前呢,我们稍微回顾下前两节课的内容。

 

在第一节课里,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妈妈,明知或者已经面临了很多有孩子后的问题和困难,如果不能看清、面对,如果不能增强能力解决问题,那么养育孩子的难度就会更大。所以,妈妈本人必须得成长。那就要研究怎么成长的问题。

 

在第二节课里,我们把视线放回到了父母尤其是妈妈本身,带领各位妈妈思考了一下决定生育的动机。其实这个动机作为女性无论是否已经生育,都应该思考,因为继续深化这个思考,你会发现:生育动机会强烈地关联到你对孩子未来的要求。你曾经要求“孩子为什么而生”,未来你就会要求“孩子为什么而长”,哪怕你没意识到这个关联的强度。这个思考方式和路径,其实和你曾经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完全相同。你定义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意义和使命,你就会怎么而活是一样的。

 

这些有关生育的心理和认知的前置准备,是每个妈妈的成长起点,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现在是准备生二胎或者已经是二胎的妈妈,也可以按照前两节的思考方法,在本子上把这些问题再回答一遍,清晰地去理解和分析自己打算生二胎的动机。

 

比如说,如果你的动机是:因为一胎太孤单了所以生二胎给他作伴和支持?那么,你就要追问自己:对于第二个孩子的成长,你是要求他成为第一个孩子的良好陪伴吗?还是什么?

 

再比如说,你也可以再继续追问:孤独是人性之一吗?如果我们想帮助第一个孩子去减少孤独和增加未来独自生存的能力,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计划?是扩充他的爱好,培养他的独处以及未来生存的能力,还是再生一个亲人给他?

 

当然,以上是一个关于思考方法的举例,每个成年人、每个家庭,都有权力基于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在生育选择的准备上,请大家无论如何也应该比选择工作、选择伴侣和买车买房更深思熟虑一些才对,因为选择的结果毕竟是经由你带一个或几个全新的生命来到世间。

 

你的决定,就是他的一生。

我为什么在进入这节课的正式内容之前,铺垫了这么多呢,因为我担心今天的内容大家可能会有点抵触和情绪。无论是孩子的成长需求还是我们自己的成长需求,都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件可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那就是,为了孩子,冷静客观甚至刻薄地分析一次:

 

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怎么样的样本和起点?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大概是我13岁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什么事情,我爸爸超级生气,严厉的批评了我,说我这个人很差劲。当时的我非常委屈和不服,也进入了叛逆期,就对我爸爸喊了一段话,那段话的内容现在我自己也记得特别清楚。

 

我对我爸说:

第一,我是你们生的,我所有一切都从你们那遗传的。我差劲是因为遗传就差劲。

第二,我是你们教育的,我差劲那是因为你们言传身教就差劲。

第三,你们自己选择了生我,没征求过我意见,生了孩子就会是这样,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特差劲,你们很有可能就是会特生气,这是你们当初选择生孩子的代价。你们应该承担这个代价呀!

 

现在我自己有了女儿,大家猜我决定生育的时候想起了什么?我完完整整地回忆起了这段话,我当初这段话可是把我爸气得说不出话来。我就想,未来有那么一天,我的女儿如果当面对我说出这段话来,我能气笑了。因为我会哑口无言,还会想——这可真是我的女儿啊!

 

所以,到了今天,我也明白了,无论是做子女的时候,还是如今我们成了父母,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多从家庭受到健康的引导和鼓励,少收到伤害。我们需要一个正向的家庭。

 

包括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家庭伤害过我们的时候,可能都有过很多次想不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为什么被生出在此生此地?这个年代?这个地方?这个家庭?是这个爸爸这个妈妈?长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我们第一次相信过“命”这个东西存在,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时候。

 

有个著名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他在描写主人公的心理的时候,写下过这么一句“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那么一样的,接下来,你可就是你孩子的“命”了,他的确自己没有选择被生下来,是我们做了这个选择,并给了他一个“命”。现在,我们要尽力去给他一个好“命”,让他在未来不哀叹和埋怨自己的命运,这非常非常的重要。朴素的说,我们要成为我们孩子的“好人家”,“好人家”就是一个正向的家庭。“好人家”从来不是钱的问题,钱也无法买到。

 

再改编一位外国大文豪众所周知的话:“世间的好人家都是相似的,坏人家各有各的不同。”这句话虽然流传的久,但也不全对,坏人家的“坏”是完全可以总结的。其实连同你自己,其实回忆一下童年都还并不遥远,你会清晰的记得父母哪些地方让你伤心和失望过。你甚至曾经暗暗发誓过,绝对不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那现在,我们作为未来孩子的人生样本的第一项,大家一定要提醒自己的是:我们要做正向的父母,要建造正向的家庭。不要再自己身上重现当年父母的教育里让自己反感的东西。在家庭里,我们不做什么,比做什么还要重要。


所以,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先简单做一件事,我们先共同准备好一个“不做什么”清单。这个清单上的东西,如果都能够提放和去除,那我们就是做到了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好人家”。

 

对于下面的这些事项,请大家对照阅读,你也依然可以拿出本子和笔记录一下你自己的思考,看看以下这些现象是否曾经在你的人生中,在你的父母样本中出现过,如果出现过,请画勾,并在后面写上对正向认知的描述。我希望大家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尽量客观地去分析,不再用当事人心理,不要带着情绪去做判断和下结论。

 

第一点:维持家长权威,价值观单一,认为依据自身经历得出的经验是人生真理,对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态度,并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价值观。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比如,我会这样写下我的正向认知:

家长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虽然家长的价值观是孩子的最初样本,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会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并依据它去做选择,去展开行为。

 

第二点:用道德绑架迫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志,动辄就提我养你这么大,历数艰辛。

这一点也可以总结为:我跟你讲道理,你跟我提伦理。厉害点儿的家长还会上升到不孝的层面。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比如,我会这样写下我的正向认知:

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孩子不是为了家长而活,孩子有长成为自己的责任。

 

第三点:不会为孩子去做情绪管理,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喜怒无常。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之间也大声地使用辱骂式沟通。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我的正向认知:家人是更需要耐心对待的人,家庭中,只有正向沟通才有正向的功能性。

 

第四点:控制欲强,把孩子当个人财产,不当独立平等的人。对任何琐事都要发表意见,一言不合就对孩子进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贬低。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我的正向认知:孩子是自由的,他的意志自由,他的灵魂自由,他从来是父母之外一个独立的人。

 

第五点:虚荣心强,把孩子当作攀比的工具,不重视孩子内心感受和个人幸福。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好了,大家应该已经知道怎么写了,我不再举我的例子了。

 

第六点:双重标准, 一方面对孩子要求苛刻,一方面又没做出榜样、不反省自身的错误,不能适当宽容孩子的过错,经常翻旧账。

 

大家读完这条,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你的成长环境符合,尤其这种描述带给了你负面的情绪,请在这里打勾,同时,写下你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正向认知应该是什么。

 

当然,今天这堂课,并没有要让大家去声讨我们父母的意思。父母的一代的沟通方式和价值观是那个年代历史发展原因造成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家庭,我们的父母,也大多是被生活逼迫着压榨着的普通人,人性里的弱点和短处,他们也无法避免。理解父母的苦衷和过失,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起来,并做其他人的父母的标志。客观公正地审视自己的家庭并不容易。但解决问题,永远都以认识问题为基础。

 

我们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面对父母的上述言行时,我们都曾愤怒过,并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痛苦。我们也见过很多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变得非常叛逆的人,也见过许多性格软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太多人终其一生都很难消除成长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的,是坚决不继承不传递这样的家庭养育方式,我们要下决心,从我们做父母开始,成为孩子正面的样本。

 

就像我自己,成长中因为家庭里非常严格的控制,真的造成我从很小的时候到长大成人都极端渴望自由,渴望独立,在这一方面长期的叛逆,必须要求时时刻刻掌握自己的人生。包括我出版的一本书叫做《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可以说书名里都有早期教育的影子,那就是拿回人生主动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既然接下来轮到我们为人父母,我们要知道: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后组建的家。

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原生家庭,后来组成的家庭称为再生家庭,第一个叫先天亲人,是没法选的,第二个是后天亲人,是可以选的。可以选这件事本身,就是拿回人生主动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我们和自己选定的人结了婚,接着再选择生育,都是主动权的体现。当然这里要再多说一下,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单身、单亲、再组合家庭,怎样都是我们自由的选择,也都有正向的幸福的生活方式。

 

那么如果你结了婚,婚姻的本质,是把两个年轻人剥离出原生家庭,共同创造一个再生家庭。 那些来自父母的负面影响,反而变为可借鉴反思的经验教训,如果好好加以利用,会促成再生家庭的正面发展和良性发展。

 

所以,父母是我们的旧样本,比照着旧样本,我们更能找到通往幸福的另一条路。我们要做出好样本,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教育是漫长的道路,但如果说教育里有捷径的话,那么榜样就是捷径,父母本身就是捷径。

 

在今天,成为父母的我们,最好的进步和成长,就是在这个年代去形成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沟通方式,去正向指导我们自己和子女的生活。但是传承这个东西是双刃剑,常年的影响会是深刻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更加深刻的讨论,我们会放到这门课程的第四模块中,到时候我们会深入去谈原生家庭和习性的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先给大家的思考开头,如果你有任何想要分享的体会和故事,欢迎你在评论区告诉我。

 

好了,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了,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笑的Ty姐姐

    13岁的时候逻辑就这么清晰了

  • Lili的圣诞节

    跟老爸对质那段真的气乐了。😂

  • 阳光的袖里

    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 不喝咖啡就加糖

  • 1866917mdvw

    谢谢大姐,真是智慧又温柔。

  • YanLe

    确实是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阴影挺大的

  • 知知麻麻

    一周2更,有具体时间麽大姐,我好做好时间安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