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尽心知性”就是“物格知致”吗?

013.“尽心知性”就是“物格知致”吗?

00:00
18:15


前面借孟子语讲了修心的三个层次在于:尽心、存心和修身以俟。阳明先生进一步说明修心的这三个层次也对应于“知行”的三种功夫:生知安行、学知力行和困知勉行。朱熹错误地将修心最高层次的“尽心知性”解读成“物格知致”最基本的观照功夫,认为“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谓”,以至于令天下学子只能望“尽心知性”和“生知安行”的境界而兴叹,没有下手处啊!生知安行虽难,却可从困知勉行开始,心上的“知”虽困难,也要勉力而行,从行为的修正开始,这便是初学要先立个志,力行久了,智慧顿开,生知安行也就有了,这就是修心的次第!具体如何?请听张讲师的精彩讲解!

1、时时存着为人好的心到底有多大的功效?

2、对于追求学问的初学者,入手之处在哪里?

(六)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殀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殀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有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春暖泥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不是张老师将所有经典核心主轴融汇贯通后又在解读一本本经典时一点点不厌其烦讲给我们听,我还会在各种门派知见高低和经典异同比对的泥潭中打滚,无法明白经典教给我们的主轴是性心命,也不会明白圣贤都是既抓主轴又善权变。感恩古今中外圣贤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春暖泥: 感恩老师

  • 春暖泥

    您说的有道理,一个说法最好。但佛、老生活于同时代不同地域,诠释真相用意相同但用语很难相同。佛老了悟实相后偏重出离,儒家了悟实相后倡导入世,在世俗生活中积极落实,用语更贴近性心命主轴。我想阳明先生出入佛老后专心儒学,并将孔子奉于三间圣诞中间位置也是这个原因吧。

  • 春暖泥

    个人浅见与您分享,自古圣贤本一条心,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所言的都是人的本心本性(佛性)。王阳明也是先悟透佛、道之后选择儒家的圣贤之道,入世济世

  • Sunlife1917

    致良知 可以登陆月球吗?我觉得格物致知有道理

    禅的行者灬 回复 @Sunlife1917: 致良知只是一个心法,并不是叫人把工作也扔掉,相反我们的内心安顿好,工作起来更得力

  • 黄桂凤

    性是心之体,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性。本性要如何圆满,是跟你的出发心有关。学习了!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2281919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229

  • 凌齿龙

    从困知勉行做起

  • 曹琼_1r

    知天,事天,俟命,此三者境界之不同,读孟子三年困到现在,终于终于明白了

  • 阿土伯自来也

    精辟。张讲师解的传习录百听不厌

  • 我虔诚爱你

    还是不懂

    荣智一清净 回复 @我虔诚爱你: 多听几遍也许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