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句
今日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八十一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太虚大师和虚云大师对于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
在分享这一课之前,我想对中国佛教简单做一个总结。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从南北朝一直到唐宋,形成了八个基本流派,叫中国佛教八宗:第一是三论宗;第二是法相宗;第三是天台宗;第四是华严宗(贤首宗);第五是禅宗;第六是净土宗;第七是律宗;第八是密宗。其中禅宗和净土宗影响最大。
到了晚清以后,进入近现代,一方面佛教在中国有所衰败,为什么衰败呢?原因是文化运动后,西方的科学思想流入中国,所以一直到今天,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是很传统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佛教也有所革新,有了新的趋势。近代一些重要的提倡新思想的人,非常重视佛教,比较有名的是梁启超和谭嗣同。梁启超主张把佛教定位国教,他的理由是: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乃无量而非有限,乃平等而非差别,乃自力而非他力。有人质疑他,印度是佛教祖国,为什么在近代就很衰败?梁回答:印度之亡,非亡于佛教,正亡于其不行佛教也。谭嗣同更是一个想不到的佛教徒,他是一个革命家,但同时是一个佛教徒,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他的传记。
近代的高僧有太虚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虚云大师等。其中太虚大师和虚云大师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大虚大师生于1890年,圆寂于1947年,年轻时候曾经跟随杨文会先生学习佛学。1912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写协进会,1913年提出佛教革新,并发起佛教复兴运动。1928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学会,并去欧美传播佛教,在巴黎筹建世界佛学苑,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去欧美传播佛教。1931年在四川创立汉藏教理学院,在佛教界影响比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
太虚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是佛教革新和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他在《佛教各派源流》、《整顿僧伽制度论》等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主张。他人认为佛教在新的时代,需要三大革命:
第一是教理革命,主要指佛教在世俗化过程里的一些迷信思想,应该予以清理,另外,不应该只是探讨死后的问题,更应该研究现世人生。应该以五戒十善为人生的基本道德,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改善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人类互敬互爱的社会制度。如果要发愿成佛,一定要立志做人,人成即佛成,立志把佛教从“神教”、“鬼教”中解放出啦。
第二是教制革命,改革出家人的组织制度。具体地说,就是用选贤制度,代替过去的宗派制和子孙制。太虚大师认为僧团之间要奉行六和敬: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戒和同修,意和同悦。
第三是教产革命,把少数主持独占的寺院财产变为十方僧众共同拥有。把寺院的财产用于供养有德长老,兴办佛教教育,等等。
在推动佛教革新的过程里,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理念,在《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这篇文章里,他把人间佛教界定为:“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人间佛教,并非人离去世界,或去做神奇鬼怪非人的事。即因世人的需要而建立人间佛教,为人人可走的坦路以成为现世界转变中的光明大道,领导世间的人类改善向上进步。”因此,佛教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建设人间净土,在这个不完美的人间,努力透过自己的愿力和修行,把当下的不完美转化成清净的佛土。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理念影响深远,一直到今天,中国佛教的主流基本是人间佛教的路子,以解决人生问题作为重要的修行实践。这个理念使得佛教在社会上广泛流播,受到普通人的欢迎。
2.
虚云大师是另一位近代有影响的高僧。虚云大师是1840年出生于湖南,19岁出家,20岁依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历任涌泉寺、南华寺、大觉寺等寺庙的主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为名誉会长。1959年圆寂。
虚云大师为佛教界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有十大弟子,其中多位在文革之后,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骨干。而在寺庙重建上,也是贡献巨大,特别有影响的是重建南华寺,因为南华寺是南禅宗的祖庭,从唐代到现代,历经几次毁灭。南华寺的命运,和中国的大环境一样,在毁坏和重建中循环。
抗日战争期间,虚云(1840-1959)大师历尽艰难,重建南华寺。1950年,大师从香港返回南华寺,承担护法使命。1951年,因为全国镇压反革命,云门寺受牵连,大师被打成重伤,却毫无怨恨,只对弟子表示歉疚:老人业重,连累各位。1952年自成一联“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1959年,虚云老和尚病重期间,有弟子去看他。他拿起禅板,对弟子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去做。做好之后,就要像这块竹板一样,空无所有。他的弟子劝他保重法体,久住世间,化度有情。老和尚说,和你们讲了许多,你们还是说凡夫话。又拿起禅板问:你们看看有什么东西?这有点像参禅的故事。
大师曾说:“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登山不到顶,则不知宇宙之宽广,入海不到底,则不知沧海之深浅。”讲的是佛法的修行、对于真理的寻求应当抱着究竟的态度。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佛教什时候传入日本?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讲得太好了!让人明白很多道理! 费勇老师功德无量!
人成即佛成,人做好了佛就学好了。
讲课当中的背景音乐最好可以去除,因为它会影响注意力,让人无法全神贯注,心不清净。每颗课开头和结尾的音乐还是不错的
历次重建南华寺,哎,想哭,难受!
不愧是博士,费教授知识体系真丰厚
迷信不是宗教
活佛
波澜壮阔的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个人感觉背景音乐很好,可以帮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