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综述(近现代史部分)

九年级综述(近现代史部分)

00:00
33:33

小伙伴们,今天跟大家讲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就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

就统编教材而言,我们今天所讲的话题,对应的是九年级上册,第14课至九年级下册的结束。

对近代现代的世界历史,我们应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有一个结构的构建,有了这个结构以后,大家就会觉得世界历史的学习不再是一盘散沙。

那么这个结构怎么构建呢?很简单,就是4件事,相当于一幢房子的4根支柱。

哪4件事情呢?很好记忆,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将主要的知识点跟这四件事建立关联,那么整个的近代以来的世界就变得有章可循。接下来,我就带着小朋友们来梳理这段历史。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就是近代以来的世界史啊,就是整个世界进步的历史。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这个进步,具体的表现为资本主义化,也就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这个过渡呢,从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即思想领域、政治领域以及经济领域。

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思想领域的表现,具体指两件事情,一是文艺复兴,二是启蒙运动。这是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发生的时间是14—17世纪,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17世纪在英国兴起,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峰。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以及达芬奇还有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期,有三大代表人物,即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文艺复兴主要是在宗教神学方面,打破了封建神学的这种统治地位,倡导以人为中心。它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启蒙运动为后来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上的条件。

这是思想方面的近代化,接下来讲政治方面的近代化。很明显,政治方面的近代化是思想方面的近代化为其前提和条件的,不过小伙伴们要注意一个问题,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理论基础可不是什么运动,原因很简单,启蒙运动在法国的高峰期是18世纪,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但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以启蒙运动为理论来源的。

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一个公式性的表述,即某某东西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如英法是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美国则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为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必须扫除这些障碍,为此就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其中英国的革命我们注意一个关键时间是1688年,这一年发生了光荣革命也就是宫廷政变,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出台的《权利法案》是为了巩固光荣革命,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局面。

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顺序,小伙伴们往往容易弄混,因为他们的时间靠的比较近,其实我们只要注意两三个关键时间就不会犯错了。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我们把握两个时间,一个是1775年,还有一个是1787年。1775年是独立战争的开始,就是来克星顿枪声,后面有两件事情呢,跟这个1775年直接承接,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国还有一个要关注的事件,就是1787年的宪法,它是人类历史上第1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我们要注意它的地位。

关于法国大革命,我们要记住一个时间就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是法国革命的开始,那么你从1787年宪法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就清楚了美国独立战争在前,而法国大革命在后。这两次革命还有一定的关联,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我们都知道,是因为有一个触发性的事情,就是他的财政危机,而法国的财政危机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美国进行了援助,援助的力度很大,以至于给法国的财政雪上加霜的。

法国大革命之后,我们还要注意一个时间,即1804年拿破仑帝国的创建。

以上讲述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政治方面的近代化。

政治方面的近代化又为经济方面近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接下来就有了工业革命。大家还记得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法、美等国扩展。为什么从英国开始呢,那是因为在这三个国家里面,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良好的政治前提,此外还有市场的需求、技术的积累及劳动力和资金的丰裕,等等,所以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也最先完成工业革命。

顺带着有些常识,我们要弄清楚,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领域也就是轻工业开始,其主要内涵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向法国和美国扩展过去,因为美国和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比较早的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此处我们可以联系一下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英国发动,因为有强大的市场需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美国也参与进来,也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工业革命接近完成对市场的需求比较强烈。

工业革命不光是提高了生产力,还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力量都在增强,因为机器的使用以后,工厂变得更大了,工人也变得更多更集中,联系也更加紧密,所以两个阶级力量都在增强,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上,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主要体现在人数增多,更加团结。

随着力量增强,他们就有了自己更多的利益诉求。

比如无产阶级希望有更多的权益保障,为此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但因为缺乏科学理论,他们的斗争往往以失败告终,所以他们呼唤着科学理论的产生,我们马上就联想到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呢?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很简单,首先,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到此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就概述完了。

接下来开始讲下册,下册开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个也跟工业革命有很大关系,我们刚刚讲到无产阶级力量增强以后有了科学的理论,就是马克思的诞生,同时资产阶级力量也得以增强,于是一些本来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甚至掌握政权,如果统治者愿意实行改革,那最好;如果不愿改革,就容易发生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扩展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马上联想到了俄国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使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劳动力,从而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有就是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也使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讲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接下来讲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分界线,给大家一个标杆时间,就是1870年左右。一般来讲,1870年之前我们提到的发明大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1870年之后的发明,一般来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的发明,一般来说不是跟电有关,就是跟内燃机有关,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判断了。当我们记住了1870点这个标杆时间,我们从19世纪70年代往前推100年大体就是第1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往后推50年,大约就是第2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小伙伴们按照这种方式,再去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就容易得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产生了一个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实力雄厚,经济实力雄厚,本国的市场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会推动国家对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以及投资场所等,所以当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也就具有了很强的帝国主义等色彩,而帝国主义的特质就是对外扩张。

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以及更大的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会展开争夺,其中争夺最激烈的就是英国和德国。为了赢得相对竞争优势,她们开始结成国家集团,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而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组建了三国同盟,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进行对峙,使得欧洲的局势异常的严峻,而他们争夺最集中的地方或者焦点就是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因此巴尔干半岛也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是谁把一个火星扔进了火药桶的呢?那我们就想到了1914年6月28号发生了一起刺杀事件,一个塞尔维亚的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由此点燃了这个火药桶,接下来1914年7月28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然后俄国进行动员,德国向俄国宣战,法国向德国宣战,英国后来向德国宣战,欧洲大国纷纷卷入其中,意大利比较特别,战争初期他开始观望,但到了1915年时候,它果断地倒向了协约国。一战期间最残酷的战役,大家应该还记得,就是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该战役因伤亡巨大,有“绞肉机”之称。到了1918年,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又讲了哪些东西呢?这段时间的内容其实很好把握。这个时候的世界已经不完全是资本主义世界了,还多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所以这段时间的讲解分两块,一块是社会主义的苏联,还有一块是资本主义世界。我们先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首先要讲的是这个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俄历是10月,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我们可以把握以下要素: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个人是列宁,一座城市指彼得格勒,一个国家指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和国,1922年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一个政权建立之后便面临一个巩固和发展的问题,此处提到了两个领导人,就是列宁和斯大林。列宁时期,首先推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该政策引起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等人改弦更张,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采取了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的做法,即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来活跃俄国的经济,因为符合俄国当时国情,因而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斯大林上台后,随着政局稳定的稳定,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是新经济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时间大约是1928年。从1928年开始,斯大林开始大刀阔斧地搞工业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为对于苏联来说,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

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之后也就是到1937年,苏联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化期间,苏联的建设资金和粮食供应存在很大的问题,又不可能像英国法国以前那样,通过殖民扩张来完成资本的积累等等,它的资本积累只能在国内进行。为了保证工业的发展,就必然牺牲农业的利益、集中农业的力量,就必须要掌控农业,这就必然得推行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组织在高度公有化的集体农庄之内。

通过工业化和集体化,苏联建立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政治方面也采取了高度集中的体制,合在一块我们称之为苏联模式。它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集中统一,这个模式使苏联实力短时间里有了迅速提升,这就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不过它的弊端也很多,会阻碍经济的良好运行,这是后来苏联经济停滞不前直至解体的一个远因。

讲完了社会主义国家这块,下面来讲资本主义世界的情况。刚刚经历完一战,资本主义战胜国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来惩治战败国,如何瓜分胜利果实,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必然要召开和平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时间是1919年,后来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时间是1921-1922年。

巴黎和会主要是针对德国,因而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也称对德和约,其中有对德国的惩治,也有对德国的防范,按照这个思路去掌握就比较容易。

凡尔赛条约以及其他的几部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解决的主要是地中海的周边地区,也就是欧洲、西亚和北非的问题,没有涉及到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安排。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日本的矛盾日渐尖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召开了华盛顿。这次会议针对中国问题出台了一部《九国公约》。本来日本几乎是独占中国,现在变成几个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也就是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最大的赢家,日本是一个输家。至于我们中国,不管是日本独占还是列强共同支配,我们都是输家,作为一个弱国,我国的外交空间极其有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以后,虽然内部矛盾重重,但毕竟实现了一个暂时的和平局面,这有利于欧美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一战中,美国参战最晚,本土也未受到攻击,)。美国在20年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但是这个时候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它的社会生产能力很强,可是经济发展缺少秩序。于是引发了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小伙伴们应该还记得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后来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未没有受到波及,原因就是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彼此连通的,所以会相互感染,而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不相容的。我们可以形象的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如同网络,各国就是网络上的计算机,一台电脑中毒其他电脑也就难以幸免,而苏联是玩单机版游戏的,不上网,所以不受网络影响。苏联非但没有受到危机的波及,相反,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还给苏联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苏联以前一直遭到欧美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封锁,危机来临,欧美国家大量工人失业,其中不乏技术工人,那么这些工人呢,有很多人就到了苏联去寻找工作,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了苏联。

危机发生以后,如何来应对这个危机,30年代出现了两种模式,一个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民主改造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缓解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但仍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实施,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做法。罗斯福新政是全方位的干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整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计划指导,从这里就可以看,新政旨在克服无序的竞争,使社会经济能够有序运行,事实上呢,最后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缓解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

通过民主改造是解决危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德国希特勒为代表的那种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建立强权政治,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对此转嫁经济危机,这种方式导致德国、意大利及日本法西斯的上台,欧洲与亚洲战争策源地得以形成。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英法美这些国家因为忙于应对自身危机无力过问,所以呈现出来的态度,要么是漠不关心,如美国的中立政策,要么就是英法的有意纵容,结果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关于整个二战,我们按照时间来梳理,会显得非常清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的主要战略对手是法国和英国,其结果是法国投降,英国与德国在空战中两败俱伤;1941年德国发现英国是个难啃的骨头,于是就转攻苏联(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更加难啃的骨头),在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将苏联拖入战团,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1941年12月7号,日本似乎还嫌不够乱,然后把美国也拉进了战团,这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这一年苏联和美国先后加入战团,使得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美国参战以后局面就有了很大的变化。1942年1月,也就是美国参战后的一个月,在美国倡导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得以建立, 其成立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以后,各国互相帮助,整体力量远远超过了法西斯国家,于是很快迎来了转机。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由进攻转为防守,东线战场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转化。

   1944年6月6号,盟军开展的诺曼底登陆,德国陷于两线作战的境地,日子越来越难过,到了1945年春天,意大利已经投降两年了,而德国和日本呢,也是苦苦支撑,败局已定,为了解决接下来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加快德国的这个战败投降,如何应对德国投降以后日本的问题,还有如何保障世界和平的问题,必须召开会议进行商讨。于是,雅尔塔会议得以召开,主要议题是彻底的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这对德国的惩治也是对他的防范,还有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即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这就是后来的联合国,至于日本,欧美等国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希望苏联参战,最后斯大林同意,在欧洲战事结束以后,苏联在三个月内将对日作战。1945年5月,德国被迫向盟国投降,只剩下日本还在坚持。

到了8月份,日本在大家共同进攻之下独力难支,最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于9月2号签署投降书,整个二战结束。我们刚刚是按照1939、1940、直到1945年,每一年一件事地进行梳理,很容易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我们再讲什么话题呢?

二战后的世界讲述与一战后讲述方式相同,也是分块讲述,但是多了一块,除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这两个板块之外,还有第三世界一个板块。此外还有一个话题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他们之间的关联,为此又产生了一个板。我们先来看两大阵营关系的板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非和平,也非战争的一种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冷战”是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起的,标志着双方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接下来就是同年的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及1949年的北约的建立。到了1955年,为了抗衡北约,苏联和东欧国家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直到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两极格局存在了36年。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块呢,讲了三块就是美国,西欧和日本。50-70年代是恢复与发展时期,西欧和日本除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这个有利的推动因素外,它们也都得到美国的帮助,也都制定了合理的对策。西欧和日本的发展给我们国家带来非常好的启示,那就是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重视科技和教育。

70年代的西欧和日本经济方面与美国的差距缩小,于是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社会主义国家那一块呢,讲到了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发展的问题,他们都面临苏联模式的那种影响,都想突破苏联模式,就苏联来说,重要的有三个人的改革,这三个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夫”字,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三夫改革,五六十年代是赫鲁晓夫时代,七八十年代是勃列日涅夫时代,最后一个是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力图突破苏联模式,最后的结果,确实突破了苏联模式,但同时也突破了苏联本身,1991年苏联解体。

最后一个单元讲的是当今世界呈现的面貌。

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二战后,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各有一个组织作为支撑,经济方面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政治方面指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两个组织成立的时间正好隔了半个世纪。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也在一定的范围里面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简写为WTO,它的宗旨是三个原则,即非歧视性,开放性以及公平性,它的目标就是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最后要谈的主题就是当今世界的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直到现在,世界的格局还在形成之中,既非单极世界,亦非多极格局。美国意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遭到其它强国的联合抵制,毕竟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控制和压迫,至于提多极世界,也不符合事实,因为其他各大强国与美国的力量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比较客观的说法,现在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未来一定是多极,而中国一定会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就把九年级的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梳理完了,还记得我给大家的4根支柱吗?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小伙伴们可以试着拿出一张空白纸,把这四件事情写下来,然后试着建立关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与之前事情及之后事件的关系,梳理清楚,那么整个世界历史的结构就会非常清楚了,小伙伴们就不会觉得脑海里面还是一团乱麻了。

思维导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2376bxlb

    请老师加讲世界史有详细章节,谢谢

    石渠书香 回复 @1892376bxlb: 搜索听雨轩中的书香

  • 听友227108960

    有这个思维框架吗?

    石渠书香 回复 @听友227108960: 有的

  • 1384573osfn

    孩子每天坚持听很受益谢谢老师

    石渠书香 回复 @1384573osfn: 能够帮到您的孩子,我也很开心!

  • 播刺毛123

    超级棒

    石渠书香 回复 @播刺毛123: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 冬殿小七

    讲的太好了!

    石渠书香 回复 @冬殿小七: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 百度网友d3cfc27

    老师您好,请问这题怎么理解?

    石渠书香 回复 @百度网友d3cfc27: 从材料中明显看出西欧在外交方面由追随美国到渐有自己主张,也就是开始追求独立自主

  • 听友70122974

    超棒的老师,爱您

  • 暖风z
  • 初三我爱历史

    再一次巩固,加油中考倒计时5天

    蒲公英轻轻飘散 回复 @初三我爱历史: 中考加油

  • 海盐小魔女

    明天中考

    石渠书香 回复 @海盐小魔女: 愿你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