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官能】用针之理与用针之法

183.【官能】用针之理与用针之法

00:00
21:06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灵枢》的第十一卷,这一卷有五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是讲针刺的,那就是第七十三篇《官能》和第七十五篇《刺节真邪》。今天就讲一讲这两篇。

先讲《官能》篇,这一篇主要讲了“用针之理”和“用针之法”,也就是针灸治病的道理和方法

这一篇讲针灸之理,内容很多,我把它概括一下,主要有四个“明”,第一是“明人体”,要明白人体的结构功能,包括脏腑、经络、输穴、气血运行等等:

“用针之理,必知形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支络,尽知其会。”


用针灸治病的道理,一定要知道形气所处的位置,身体上下左右都是什么,还要明白阴阳表里关系,气血的多少,经脉运行的顺逆方向,出入离合的位置,这样才能攻克病邪。


还要知道如何解除积聚,虚证如何补,实证如何泻,了解气机的上下,明通四海之理——《海论》: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审查虚实所在,辨别寒热久病,了解荥输区别, 还要详细审查,调节气机,对于经脉、左右的支络,也都要知道其关键所在。

“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藏六腑,亦有所藏。”


要明白五输穴的位置所在、脉气运行的徐急、经络的屈伸出入,这些都是有条理的。要明白阴阳五行的对应关系,五脏六腑各有所藏。

第二是“明诊断”,要能区分寒热、虚实:

“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寒热相争,要有能力去调和它;虚实夹杂,要抓住要点去解决它;左右不协调,要把握机会治疗;明白疾病的逆顺,才知道能否治疗。阴阳不偏,才知道疾病何时产生,详细的审查疾病的本末、寒热、病邪所在,再去针刺治疗才不会发生错误。

“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


要根据疼痛部位,是在左还是在右,在上还是在下,了解疾病的寒热属性,知道是那一条经脉发生了问题。审查皮肤的温度是寒是温,表面是光滑还是滞涩,知道疾病的痛苦的原因。再审查隔膜的上下,知道病气所在的位置。

第三是“明治则”:

“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之,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


要先了解经脉运行的通路,如果正气不足的,取穴要少而精,进针要慢,进到一定深度要留针,以等待正气慢慢恢复。如果病人上部出现热证,应当用“推而下之”的针法——把热慢慢往下推;如果病邪是从下向上发展,就用“引而去之”的针法——把往上逆行的邪气引出来去除掉。


如果是寒邪侵袭肌表,在针刺时,采用“留而补之”的针法——留针以补阳气;如果寒邪侵入于体内,要采用“从合泻之”的针法——选用五输穴中的合穴将寒邪泻出来。

第四是“明天时”,要明白阴阳五行、四时八风、天光八正等内容:

“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露,遇岁之虚,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腑。”


学习用针,一定要有法则。上要观察日月星辰之运行规律,下要了解八个时令之正常情况,避免四时不正之气,要提示百姓审查虚实,预防邪气侵袭。


如天之风雨不时,或遇到时令不正,医生不能掌握气候胜复变化的情况,反而会受到灾祸。所以说必须知道天时的禁忌,然后才可以涉及到针法的意义。


取法于古人,用现实来检验,内视人体细微不可见的东西,通晓变化无穷的道理。四时八风之气,也是有阴阳属性的,有相应的季节方位与之对应,明堂阙庭等面部的色泽,都与内在五脏六腑相对应。

以上是用针之理,接着讲用针之法,《官能》篇重点讲了针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就是“泻必用员,补必用方”:

 “泻必用员(圆),补必用方”,古人说天圆地方,天道为乾,地道为坤,《象传》解释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释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所以“用员”就是说行针像天道乾一样,不断行针,圆活流利。“用方”就是说用针法要像地道一样,厚重沉稳,不快不慢,柔和细致。

原文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


泻法要用圆活的手法,抓住病所而转动针,经气就可以正常运行。进针快,出针慢,邪气就会随针而出,进针时,伸而迎其气之来,出针时,摇大针孔,就更促使邪气极快外出。

“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


补法用端正的手法,外引皮肤,使正当其穴,左手持针,右手推针进入皮肤,轻微捻转,缓缓进针,针身一定端正,心神安静,坚持不懈,略微留针,等到气到以后,就要极快出针,随即按压皮肤,扪住针孔,真气就内存不泻。

讲完了“泻必用员,补必用方”,最后岐伯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用针的关键,千万不要忘了“”。


这一句是针灸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可以说是中医治疗、中医思维、中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神”,“神”这个字太重要啦,哪里都不能够缺少它,这里的“神”是啥意义?是指用神、得神、调神。前面说的针灸的“得气”本质就是“得神”,得神才能得气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第七十五篇《刺节真邪》,这一篇主要讲来针刺的五种方法。针刺有哪五节方法——五种方法呢?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写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第一种叫做振埃,第二种叫做发蒙,第三种叫做去爪,第四种叫做彻衣,第五种叫做解惑。


针刺中振埃的方法是指针刺浅表的经脉,用以治疗阳病。发蒙的方法是指针刺六腑的腧穴,用以治疗腑病。去爪的方法是指刺关节的支络。彻衣的方法是指遍刺六腑的别络。解惑的方法是指根据阴阳的变化机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偏颇的阴阳归于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这里概括性的提出了五节针法,因为解释得太笼统来,因此下文逐一做了详尽解释。

第一种振埃,振埃就是振落尘埃,是打比喻,表示治病收效极快,像抖掉尘埃一样。这是指治疗阳气暴逆的疾病,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穴和任脉的廉泉穴,浅刺就马上能取得效果。

第二种是发蒙,发蒙就是启蒙,也是打比喻,比如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治疗耳鸣、耳聋。

第三种是去爪,就是去掉多余的指甲。按照经文的意思是针刺关节的肢络的穴位以去除多余的积水,好比是去掉指甲一样。

第四种是彻衣:本指脱去衣物,这里指发散阳气就像脱去衣服一般。如针刺手太阴肺经的天府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抒穴以及膀胱经上的中膂穴可以马上泻热退烧,就像脱掉衣服一样。

第五种是解惑:就是解除迷惑,此处是指对于那些颠倒无常、虚实迷乱的疾病,比如对于中风一类的病,必须泄其有余的邪气,和补其不足的正气,使之达到阴阳的平衡。

在讨论完五节刺法以后,黄帝和岐伯又讨论了对五邪的针刺方法,哪五邪?就是痈肿、实邪、虚邪、寒邪、热邪。还讨论了结刺法、推引法以及真气和邪气等问题。其中有几句论述非常重要。

第一句是:“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人与天地相互适应,与四季的气候变化相联系。只有搞清楚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参合的道理,才可以“解结”——“解结”本是指一种针法,也可以引申为解除所有疑惑。

第二句是:“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用针灸治病,关键在于调节气机。

第三句是:“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矣。”只要三阴三阳六经调和,人体就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也能够自愈。
   

希望大家记住这几句话。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千秋万梦

    要让大家把心里所有的话说都说出来,不能藏

  • 离七七77

    针灸之理有四明,明人体,明诊断,明治则,明天时。如何推而下之?引而去之?值得思考。用针之法:泻必用员,补必用方。

  • 仁和系统勤修戒定慧

    张教授讲的黄帝内经好棒点赞!仔细听,一句一字都是宝贝!

  • 静默儿

    “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其次,“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如此,方可参天地夺造化,合于天一也。

  • 福悦养生

    讲的好

  • 1560088kgvq

    当今世上,多是自欺欺人的养生,鲜有“四明”之人!老祖宗的智慧太通透太伟大了

  • 1360258evjp

    老师:用针之要 无忘其神,用针之类 在于调气,六经调者 谓之不病。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神 调气 调六经呢?谢!

  • 汉鱼123

    用针之理,补虚泻实,明于五枢,合于五行!学习了收藏了!

  • 梅伽人

    为何这一集播放不了,其他的都能正常

  • 相遇不偶然

    话不多说现在人大部分都不知道,24节气名字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