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10—非礼勿视

《论语·八佾》10—非礼勿视

00:00
07:20

(十)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禘:周代大祭之礼,祭祀先祖,每五年举行一次大祭,称为禘,天子才能举行。鲁国之君行禘礼,因其行礼过程中有所僭越,没能遵从礼节,故孔子不愿看。

既灌而往:灌,指禘礼中的一个环节,在行礼之初。孔子不愿看这样的僭越之礼,又不便明说,自灌之后就不想看了,就好像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禘礼。

【解读】

孔子说:“禘礼,从刚开始的灌礼之后,我就不愿再看了。”

【感悟】

非礼勿视

古代国家举行大礼,天子代表全体国民,诚心诚意,庄重肃穆。首要清心寡欲反省自身,“斋戒沐浴”就是其中的重要过程。这里的“斋”是内心的反省,不是指佛教的吃素,斋是心灵的自我净化过程,肃穆庄严。“沐浴”不仅指洗澡,也是具有洗刷自己的心灵的意义。

“非礼勿视”,为仁。禘礼,是周天子才有资格进行的。周成王特许周公可以在鲁国行禘礼祭祀先祖。周公的子孙,应当停止这样的活动,遵从周公制礼作乐的本意,这是对周王室的敬畏,也是对周公最好的纪念,否则就是僭越,不诚不敬。现在鲁国国君要进行禘礼,对周天子而言是僭越失礼的,孔子不想看见这样的活动。但是,如果孔子不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失礼于鲁君的,所以还是去了,但还是认真、鲜明却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孔子也不容易啊!这一点上,我们要认真体会感悟。

礼之本,在心,在仁。行礼,要合仪,诚意在心,礼仪在外,是人与自然、社会的交流形式。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没有真情实意,又不合于礼制,这样的活动“非礼勿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