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1:宋刚丨为什么许多知名日本作家都会选择自杀

《人间失格》1:宋刚丨为什么许多知名日本作家都会选择自杀

00:00
22:3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宋刚。


今天开始我将和你聊一聊日本文学中一个重要且独特的人物——太宰治,以及他那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人间失格》。


也许你不了解太宰治,但在近两年丧文化流行的背景下,你一定听过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台词出名于日本经典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早在电影之前,它就出现在了太宰治的作品之中。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什么意思?太宰治究竟是对什么感到抱歉呢?


你有没有这样想过呢?小学,当你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回家,父母眼中的光彩逐渐消散时;高中,当班主任拿着年级排名,在你面前夸赞前几名时;大学,当你拉着女友的手,从高档餐厅门前匆匆低头走过时;毕业,当家庭聚会,亲戚问起你勉强度日的月薪时;工作,你与领导意见相悖,他们觉得你可有可无时。写作,文坛所有人攻击你是无赖,只有你相信自己刻画的才是残酷却真实的世界时。你会不会想到这句话呢?“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从本期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太宰治,了解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感受他那充满绝望的,但也真真切切的文学世界。


“人间”在日语中有“人、人类”的意思,而“失格”是指失去某种资格,所以,“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失去做人的资格”。顾名思义,整部作品讲的就是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变成了非人,亦可以说,废人。


全书由故事叙述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述了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最终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人间失格》里叶藏的故事与太宰治自身的经历高度契合,与其说太宰治是在写叶藏,不如说他是在发出自己灵魂深处无助的呐喊。


太宰治一生自杀过五次,最终在三十九岁那年自杀成功离开人世。其实日本有很多自杀而亡的作家,他们中,有感到“人生尚不如一行波特莱尔”而服毒自尽的芥川龙之介,有与有妇之夫在山中双双殉情的有岛武郎,有一心“七生报国”而剖腹自裁的三岛由纪夫,有但求“从荣誉中解脱”而口含煤气管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


与其他作家相比,太宰治仿佛更有执念,自杀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的这种悲观呢?我们只能从他的一生经历中寻找答案。


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1909年出生于日本东北部的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当时,津岛家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大地主,不说家财万贯,至少也是衣食无忧。津岛家共有十一个孩子,太宰治排行第十,也是第六个男孩。


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家里最受宠的那位,但受当时日本长子继承制的影响,较末的排位决定了他得不到父母过多的关注和爱护。再加上父亲是贵族院和众议院的议员,事务繁忙,母亲又体弱多病,因此,太宰治的童年时光基本上是跟着婶婶和奶妈等人度过的。再加上家中有四个姐姐,这也许就在太宰治心里埋下了偏恋女性的伏笔。


津岛家的发迹像所有土豪发家致富的经历一样,财富的背后流淌着劳动人民的鲜血。津岛家向穷苦农民提供贷款,作为抵押,还不上款的农民的田地就会被收走。凭借手中的田地,津岛家迅速发迹,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了世纪末的暴发户。


渐渐懂事了的太宰治懂得了家中的所作所为,也看到了周围被榨取得血淋淋的贫农和好友的惨况。原来自己每日所享受着的锦衣玉食和众星捧月竟都沾染着这么多人的骨血,他感到无比的狼狈和烦恼,却又不知如何解脱。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找到了解脱的方法。


1927年,太宰治最喜欢的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了。这件事带给年轻的太宰治极大的冲击,“自杀”仿佛就在此时沉睡在了太宰治的心底,似乎在告诉他,人生之路中原来还有这一条选项。


自此,太宰治开始了他传奇而又戏剧般的抗争与解脱之路。也恰在此时,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传入日本,受此影响的太宰治既痛苦于自己的资产阶级出身,又痛苦于世人的丑恶,于是在1929年的某一天,他服下了安眠药。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自杀,很遗憾,因为安眠药剂量不够,他被救了回来。


得救以后,太宰治仍未从自己是有罪之人的思绪中解脱出来,怀着赎罪感,太宰治开始暗中参与共产主义的政治运动,成为一名“地下的”共产党人。本意是为了逃避家中那种“不择手段”的做派,但他发现,所谓的新政党为了自己的革命,同样是“不择手段”,这种自私自利深深地伤害了太宰治的心灵。再次受到打击的太宰治于1930年,和一位在咖啡馆做服务员的有夫之妇相约投河自杀。然而,妇人死去,太宰治却又被救了回来。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最后太宰治被指控犯有协助自杀罪,但免于起诉。


19353月,太宰治参加东京都新闻社的入职考试落选,心灰意冷的他在镰仓试图上吊自杀,结果因绳子断裂而失败。4月,因阑尾炎住院,手术后引发腹膜炎,为了止痛使用了复方羟二氢可待因酮,不曾想由此成瘾。此后,太宰治的创作逐渐增多,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此时的作品《逆行》还曾入围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排名仅次于石川达三的《苍氓》。


但文学上的创作,并未能慰藉太宰治的心灵。


1936年,受苦于毒瘾的太宰治欠下巨额债务,走上了自我否定与自我毁灭之路。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必须成为一名殉道者,用最低贱的姿态消失于这个世界,去做一个“失德的典范”来描绘出这个世界的真相。对于太宰治这样的精神状态,他周围的朋友们无法置之不理,为了助他戒毒,连哄带骗地将他送入了精神病院。


住院期间,太宰治从高中时便保持着柏拉图式恋爱关系的一个艺伎与其他男人有了肌肤之亲,这让太宰治彻底绝望。再加上他的第一部作品集《晚年》竞争第三届芥川奖落选,更让他饱受打击。


于是,在1937年,他和艺伎在群马县水上温泉服安眠药自杀,这是他第四次尝试自杀,也是他第四次自杀未遂。回到东京后,太宰治与艺伎分手,终日借宿在条件最差的出租屋内,空虚度日,荒废人生,创作活动几近停滞。


19387月,太宰治在甲州的天下茶屋中决心重新起航,逐渐摆脱了封笔状态。并在井伏鳟二的撮合下,太宰治与石原美知子结婚,总算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自此,直到去世的十年间,是太宰治的高产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作品,如《富岳百景》《女学生》《奔跑吧,梅勒斯》等。


1944-1945年,东京遭受空袭,在炮火下,太宰治写下了《伽草纸》。战后,太宰治又接连发表了《冬季的花火》《维庸之妻》等著作,撼人心魄,触动着战败后处于迷茫期的人们的灵魂。


然而,太宰治敏锐地发现,战后的东京,人们的自私、吝啬和陈腐依然如旧。他对此经历了失望、绝望,进而开始了反击,想要控诉并扭转这虚伪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于是,太宰治先从自己的灵魂开刀,以曾经的经历为引,深入剖析社会现实,写出了晚期最著名的两部作品——《斜阳》与《人间失格》。


这两部作品将太宰治推向了创作生涯的顶峰,但此时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1948年,肺结核让他的身体极度虚弱,咯血成为日常,再加上失眠的折磨,不堪重负的太宰治于同年613日深夜,与一位崇拜他的女读者跳进了玉川上水,第五次自杀,这一次他成功了,终于结束了自己那辉煌、传奇而又可叹的一生。太宰治死后,佐藤春夫在观澜山文学碑上为他写下:“他最爱的,便是取悦他人。”


听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我在本讲开头说太宰治是特殊的了吗?


因为无论是他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才华,还是他戏剧般的人生选择,抑或是最后令人叹惋的结局,都是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一笔。就如同在严格遵守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中,突然出现了一颗脱离应有轨道的行星,任何天文学家都禁不住内心的好奇去研究这离经叛道的一员。又如同一个优秀的班级里,总会有那样一两个淘气的学生,时时刻刻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任何试图掌控他们的老师都需要去深刻琢磨他们的内心。而在文学上,太宰治的文字就是那行星和淘气的学生,独具一格,凸显着它的存在。


《人间失格》自出版以来,一直被称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截止到2014731日,仅新潮文库版《人间失格》的发行总量就达到了670万册,与夏目漱石的《心》、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称现当代日本受众最广的三大小说


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畅销热度历久不衰,这与《人间失格》所体现的现实性和延续性是分不开的。什么样的现实性和延续性?我们回看一下当时的日本。


在江户时期,幕府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所有人被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与我们中国传统的“士农工商”不同,日本当时的“士”不是指士大夫阶层,而是指武士,“农”也不是指地主阶层而是指最底层的农民。这样的一种身份制度确保了幕府对社会的操控,对稳定局势、专注于社会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


为了让这种制度得以存续,不至受到底层人民的反抗,“效忠”思想的灌输就变得至关重要。所谓的效忠,就是指本分安守自己的阶层、誓死听从最高等级的命令。


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航海者纷纷踏上了日本的土地,西方的事物和思想也渐渐传入了日本。可想而知,幕府是绝不可能允许新兴的阶级与思想动摇自己权力的。幕府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颁布锁国令。


幕府锁国令一共颁布了5次。岛原之乱后,幕府颁布了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与葡萄牙的贸易,只允许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进行贸易,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854年美国海军佩里来航,率黑船以武力扣关,才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当时佩里带来了代表着工业革命最新成果的火车模型及电报机等新事物,而幕府则只能让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展示实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真的有些喜感。所以,这种巨大的差距震惊了日本国民,再加上各地不断爆发暴动,最终在明治天皇的授意下,零零散散的暴动发展为了浩浩荡荡的“倒幕运动”。


重掌朝政的明治天皇日渐成熟,决心改变国内积贫积弱的局面,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大胆推行了堪称近代日本转折点的“明治维新”。


通过改革,日本迅速发展起来,西方事物也普遍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在《人间失格》中,就有所体现。


例如,人们互相通信时,除了写信外,还会发电报;晚上会去闪烁着霓虹灯的柜台式酒吧,喝的酒除了日本的烧酒,还有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出行有电车、火车,甚至一日元出租车……不过,与《人间失格》联系更为紧密的,则是思想层面的变化。


明治维新前,别说识字读书了,最底层的农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在明治维新中,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福泽谕吉引领了思想文化的改革。


福泽谕吉打出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平等”。在他的代表作《劝学篇》中,开篇就是一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主张众生没有阶级出身之差,都有平等学习的权利。为了普及教育,他开办私塾,改革教育方针,在教学中宣扬独立精神及主攻实学,以求能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提供一个基础。


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文明开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再怎么文明开化,再怎么宣扬“自由、平等”,天皇也不会允许推行民主。因此,当时的教科书还是具有“愚民”性质的,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这样的一种思想,为之后的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及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


二战战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民主改造。1946年,昭和天皇颁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盲目的天皇神性崇拜,减弱了长久以来扎根于日本国民脑中的愚忠思想。


信仰的破灭,总有些难以适应,也略显残酷。当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宣读投降诏书时,民众们有跪地默听的,有肃立敛容的,也有不停磕头和哭哭啼啼的。在当时的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信念的崩塌,失去了几百年来深信不疑的神,自己的生活目标又在何方?


这个时候,西方各种开放的价值观念纷纷涌入日本,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对于还处在思想精神震荡期的普通民众来说,信息量太大,接受起来是有难度的。后果,就是各种糟粕和负面情绪在社会中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些脑中充满理想,胸怀干净纯粹的文学家们既感痛苦,又感无奈,只能在作品中进行抨击,《人间失格》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的。


虽然《人间失格》中充斥着对社会的消极和否定态度,但细细分析起来,书里仍然隐藏着太宰治对于社会应有的道德体系和风俗风貌的些许期望,这也许是太宰治在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一缕希望之光吧。


今天,我们用一整讲的内容讲了太宰治的一生,以及他创作《人间失格》时日本的整体氛围。下一讲,我们就正式进入《人间失格》,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怎样的人生,才会发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唏嘘。


我是宋刚,我在喜马拉雅等你,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高乐高伯爵_牧声志合

    感觉宋老师的声音有点像叶清

  • 萱子木

    为啥每次自杀都要找个女伴?

    1339559yslb 回复 @萱子木: 额。。。我也很好奇,恋母情结?

  • 逸龙_vq

    宋剛老师的讲说风格平和有致,评论鞭辟入里,希望多讲一些

  • 1376385vugv

    自杀未成功,却说遗憾,是否不道德呢?!

  • 仙境兔灵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也没做什么啊~抱歉啥~( •̀∀•́ )

  • 水悠悠一叶舟

    喜欢听老师的声音,我的一位比我小八岁的济南朋友16年因为脑溢血去世了,讲话就这味道

  • 览读群书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是不要只是从一个角度看这部名著,不要只看到太宰的丧,也许你会从这部名著里找到你生活最真实的自己,每天带着自己微笑的假面,最后这个没有爱的人,被迫绝望自杀,在他人看来,这是一种病态,一种令人发悚的行为,但是对太宰治来说这却是一种解脱

  • 黎吧啦噜啦啦

    之前看日漫《文豪野犬》,主角太宰治的日常就是自杀,我就很惊讶,听了这个才知道还是有道理的🤣

    斯堪的纳维亚的磷虾竹 回复 @黎吧啦噜啦啦: 捕捉同好!)

  • 末名_wl

    越清醒越忧伤

  • 13761319bqo

    謝謝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