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乐毅破齐(一)

3. 乐毅破齐(一)

00:00
29:45

添加微信号:wlkt2020,注明“姚言历史”,入群探讨分享历史观点。


乐毅破齐(一)

 

宋康王因为自己作死而被齐国灭掉了。仿佛这种“作死病”会传染,因为齐湣王在吞掉宋国这一大块肥肉之后,开始膨胀得厉害。他也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周赧王三十年,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xuān)正议,斱(zhuó)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lǘ)。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嚪(dàn)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周赧王三十一年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嬴、博之间,地坼(chè)及泉,王知之乎?” 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公元前285 年,秦昭王与楚顷襄王在宛城会面,与赵惠文王在中阳会面。

秦国派蒙骜率军攻打齐国,夺取九座城池。

齐湣王在灭宋后变得十分骄纵,并且向南入侵楚国,向西入侵三晋,还打算要吞并二周,自立为天子。狐咺义正辞严地规劝,结果被斩首于通往檀台的街道。陈举直言不讳地谏止,结果被诛杀于东门。

燕昭王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得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与乐毅谋划伐齐。乐毅说:“齐国,继承的是桓公称霸以来的基业,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攻打下来。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齐国,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和魏国共同出兵。”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与赵国约定伐齐,又另派使者前往楚国和魏国,再让赵国用伐齐的利益来引诱秦国。各个诸侯畏惧齐湣王的骄横残暴,都争相参与同燕国一道伐齐。

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调集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率军与韩、赵、魏三国联军会合。赵惠文王将相印授予乐毅,由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四国的军队以伐齐。齐湣王则调集国内全部人力前来抵抗,双方在济水以西交战,齐军大败。乐毅归还秦国和韩国的军队,分派魏国的军队攻占原宋国的土地,部署赵国的军队收复河间,自己则亲自率领燕国的军队,长驱直入追逐败兵。剧辛说:“齐国大而燕国小,我们是依靠各诸侯国的帮助才打败齐军的,现在应该及时攻占齐国的边境城市以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而不攻,只是一味地深入追击,这既无损于齐国,也无益于燕国,只是令两国结下深重的仇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湣王好大喜功,恃才傲物,独断专行,废黜正直贤良的忠臣,信任阿谀奉承的小人,政令暴虐,百姓怨恨。现在齐国军队败亡,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定会反叛,祸乱由内部发作,则齐国可以就此拿下。如果此时不乘胜追击,等到他们痛改前非,体恤下属而安抚百姓,再要收拾齐国就难办了。”于是下令军队追击前进,深入齐国。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法,齐湣王出逃。乐毅率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夺取宝物和祭祀之器,送往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水之上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令他继续留在齐国,以攻占那些还没有归降的城市。

齐湣王出逃到卫国,卫怀君将自己的宫殿让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应所需之物。齐湣王却出言不逊,引得卫人愤怒而攻击他。于是齐湣王又逃奔到邹国和鲁国,但依然是面有骄色,结果邹国和鲁国拒绝接纳他,他又只好逃往莒城。楚国派淖(zhuo)齿率军救齐,淖齿因而做了齐国宰相,可他想的却是要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他逮捕了齐湣王并且历数他的罪过道:“在千乘(shèng)、博昌之间,方圆数百里天降血雨而淋污衣服,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又问:“在嬴邑、博邑之间,大地裂开而泉水上涌,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又问:“有人正对着宫门哭泣,去找时却找不到人,离开后哭声又起,身为齐王,这事你知道吗?”齐湣王答:“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天在警告你;地裂泉涌,是地在警告你;人对着宫门哭,是人在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了,而你却不知反省改过,还怎么能不杀!”于是将齐湣王处死在鼓里。

 

【姚论】

据《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zhong)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虽然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但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见灭宋后的齐国不但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同时也对楚、赵、魏各国构成重大威胁。这一年,秦昭王先后与楚顷襄王和赵惠文王会面,目的很可能就是要相约伐齐。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齐湣王的领导能力。我们都知道:能否正确处理部属提出的不同意见,是衡量领导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指标。譬如说,部属甲和部属乙发生争执,平庸的领导者此时通常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听听甲说的有道理,听听乙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导致内心犹疑而难以决策,甚至放任甲乙恶斗以争出胜负。三国时,袁绍败于曹操,主要就是这个缘故。

第二种是明确表态支持甲,同时强迫乙也必须全力支持甲,否则就对乙严厉处罚。北宋时,因新旧党争而亡国,主要就是这个缘故。所以说,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一方面会明确表态支持甲,另一方面对乙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礼遇。这是因为只要甲乙二人没有叛变投敌,则他们的观点必定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领导者支持甲的观点,并不表示甲的方案在执行中不会碰到任何问题。领导者没有支持乙的观点,也不表示乙的思考完全没有道理。通常,乙所忧虑的,正是甲容易忽视的;甲所欠缺的,也是乙能够补充的。只有给予乙足够的重视和礼遇,让他时时提醒劝谏,才能保证甲的方案在执行中不因细节纰漏而半途而废,也能保证乙不会因心怀不满而对甲暗地使绊子。更重要的,也许当甲的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无法再顺利推进,不得已还得重新回到乙的方案上来,如果最初把事情做得太绝,则牵涉的人事倾轧会非常严重。所以,高明的领导者,在支持甲时,能让乙同心协力,之后即便转而支持乙,也能让甲毫无怨言。而最昏庸的领导者,根本听不进部属的建议,凡事只凭自己的情绪恣意妄为,要是有人胆敢违逆他的心意,则必定加以严惩,甚至杀戮。所导致的结果必定是在疯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没有人再敢说话。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说的就是宋康王和齐湣王这类人。

再说乐毅,据《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本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公元前406年,乐羊领兵灭了中山国,于是被魏文侯封在中山的灵寿,他的后代也就居住在灵寿。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

后来还将都城迁往灵寿,乐氏于是归于中山。公元前301年,赵武灵王伐中山,中山国君奔齐,乐氏于是又归于赵,此时就已经有了乐毅。乐毅,贤能而爱好军事,赵国人就推荐他出来做官。《战国策·赵策三》记载赵武灵王曾采纳乐毅的计策,联合楚、魏“伐齐而存燕”。直到赵武灵王的沙丘宫变,乐毅才离开赵国前往魏国,后来听说燕昭王礼敬郭隗(wěi),于是又北上赴燕。可见乐毅与赵国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早在赵国任职时,他就是联燕伐齐派,现在由他作为燕国使者,前往赵国商讨结盟伐齐的事,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资治通鉴》因《史记·乐毅列传》的记载,说燕国还要让赵国以利益来引诱秦国伐齐,这就不符合事实了。这主要是因为秦国早已视齐国为心腹大患,秦昭王在本年先后与楚顷襄王和赵惠文王会面,商量的就是伐齐的事,接着派蒙骜méng、ào率军攻齐,占领九座城池,便是要为诸侯打头阵。作为诸侯联军攻齐的发起者,秦国的战略意图已经如此明显,又哪里还需要燕、赵再用利益来诱惑呢?

乐毅统帅五国联军讨伐骄狂的齐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本来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在济西一战打败齐军后,如何能让其余四国服从他的战

略安排。乐毅以秦、韩远离齐地,即便占领齐国土地也难以据守为

由,厚赏他们钱财物资后退还了他们的军队。他还分派魏国的军队攻占原宋国土地,部署赵国的军队收复河间,自己则亲率燕国军队长驱直入,攻占临淄。燕国在七雄中属于小国弱国,仅凭自身实力是不可能与齐国抗衡的。乐毅在燕国打不赢齐国时借助诸侯的力量共同伐齐,等到确定齐军败局已定后,就只给秦、韩两国钱财和物资,只给魏、赵两国齐国的边境地区,自己却要独占整个齐国。乐毅以弱小的燕国而能做出这样的大手笔,如果没有超凡的外交手腕是决不能达成的。

剧辛认为燕国小齐国大,不可能就此吞并齐国,所以应当攻占齐国的边境城市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不应与齐国结下深仇,将来齐国全力反扑,则后果会非常严重。乐毅则认为燕齐两国深仇早已结下,要是不趁齐国最虚弱的时候将其吞并,将来齐国全力反扑,则后果将更为严重。这两个人的观点其实都有一定道理,问题在于平齐战略由谁来执行。可以说,剧辛的方案收益小,风险也小;乐毅的方案收益极大,风险也是极大。只有乐毅这样的大才,才可行乐毅的方案;反过来,要是没有乐毅的大才,则决不能按照乐毅的方案执行。

再说齐湣王。齐湣王在国破家亡的败逃途中尚且这样的傲慢无礼,足见他已经疯狂到何种程度。但事实上,即便这个时候齐湣王幡然悔悟,那也为时已晚,因为他已是天下共诛的独夫民贼。即便齐湣王对卫、邹、鲁这些国家谦虚恭敬,这些本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也不敢真的为了齐湣王而得罪诸侯联军。《资治通鉴》关于淖齿对齐湣王三个质问的记载,应该来自《战国策·齐策六》。只是《齐策六》中记载齐湣王的三个回答均为“不知”,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却成了“知之”。不知这是因为司马光看到了其他史料,还是刻意将“不知”改为“知之”。但是,无论是“不知”还是“知之”,齐湣王的回答都有令人恼怒、令人觉得他死有余辜之处。我们这里真正值得深入探究的,是淖齿杀齐湣王究竟是出于正义感,还是出于被激怒,还是出于争利益?

关于此次诸侯联兵伐齐,《史记》中主要有八处记载。包括《韩世家》、《秦本纪》、《魏世家》、《赵世家》、《楚世家》、《燕召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和《乐毅列传》。除《韩世家》的记载较简略外,《秦本纪》《魏世家》《赵世家》三处均记载是由除楚国之外的五国联合伐齐,而《楚世家》《燕召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三处均记载是由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联合伐齐,《乐毅列传》记载的是由除秦国之外的五国联合伐齐。由于八处中有七处明文记载了秦国参与伐齐,所以《乐毅列传》中要么是司马迁漏记了秦,要么是因秦军在伐齐战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因此司马迁不将其记为受乐毅所统率。但秦军参加了伐齐战争是毫无疑问的,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楚国是否参与了伐齐战争。七处记载中,有四处记载楚国参加了伐齐,有三处记载楚国没有参加,这显然不会都只是司马迁的笔误,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种呢?如果说楚国参加了伐齐,那么为什么《田敬仲完世家》又记载“楚国派淖齿率军救齐,淖齿因而做了齐国宰相”?

如果说楚国没有参加伐齐,而是派淖齿率军救齐,则楚国此举的目

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上一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城会面,商谈的就是联军伐齐的事。楚顷襄王常年屈服于秦昭王的淫威,为了能苟且偏安,他甚至忍下杀父之仇而与秦国通婚。齐湣王则是个昏庸暴虐之君,不久前还派兵入侵楚国的淮北。试问楚顷襄王有什么动力不惜违逆秦昭王的意志,不惜违逆五国联军的意志,非得派兵救一个与自己是敌非友的亡齐呢?

《战国策·楚策一》中有这样一条记载,五国相约伐齐,楚国令尹昭阳对楚顷襄王说:“五国若是打败了齐国,则一定会乘机向南入侵楚国。”楚顷襄王说:“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昭阳答道:“韩国并非此次攻齐的主力,他们贪利而畏难。贪利,则可以对其利诱;畏难,则可以对其威胁。我们用利益贿赂他,则他必定会受到诱惑;我们以重兵威胁他,则他必定会感到畏惧。韩国既畏惧我们的重兵,又贪图我们的利益,这样五国相约伐齐的事就一定会失败。等到他们的盟约破裂,我们即便不给韩国割让土地,也没什么关系。”楚王道:“有道理。”于是派使者前往韩国,提议用五座城池换取韩国放弃伐齐。于是,韩国与赵国、魏国解除盟约,楚国也果然没有割地给韩国,五国攻齐的事因此遭受挫折。显然,这段记载存在太多的漏洞。韩国在战国七雄中一直是小国弱国,伊阙之战后更是唯秦国之命是从。韩国哪里敢为了五座城池而背叛秦国亲近楚国?楚国又何至于为拉拢韩国而违逆强秦?五国伐齐后本来未必会伐楚,可要是楚国处心积虑破坏五国联盟,事后又对韩国失约,岂不是更加容易招致五国联军伐楚?而且五国伐齐的主力是秦、赵、燕,楚国既然知道韩国并非伐齐主力,那么让韩国退出五国联盟又怎么会妨碍到伐齐的事?事实上,五国伐齐的事也进行得非常顺利。因此,这段记载是完全不可靠的。

正是由于史籍中的记载或者自身不合逻辑,或者彼此存在分歧,所以后世史学家对于楚国究竟是伐齐还是救齐一事争论不休。然而姚尧认为,《史记》中的两种记载并不截然对立,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当时的局势发展,我们不妨做出一个这样大胆的推论:六国在战略上商定合谋伐齐,而在战术上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北线为乐毅率领的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其中秦军由秦尉斯离率领,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南线为淖齿率领的楚军。当乐毅在北线击败齐军后,齐湣王仓皇逃窜,同时向楚国发出求救,楚军统帅淖齿为了能够迅速攻入齐国,也就顺势诈称自己正是领兵前来救齐。齐湣王被淖齿所欺骗,所以任命他为齐国宰相,也正是因为自恃有楚国救兵作靠山,所以齐湣王才敢于对卫、邹、鲁等小国的国君傲慢无礼。不想淖齿率领楚军顺利进入齐国境内后,立刻翻脸不认人,将齐湣王处死而与燕国乐毅瓜分土地财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慧婕

    做的急死的快

    姚言历史 回复 @慧婕:

  • Leader221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