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局】黄庭坚为何在寺庙里喝酒?

【名人局】黄庭坚为何在寺庙里喝酒?

00:00
13:27

名人局篇


正片文稿


宋朝是佛教繁荣昌盛的朝代,寺庙不仅仅有剃度出家,一心求佛的和尚;也有纯粹追求清雅环境而住在寺庙的文人。那么问题来了,文人大多喜欢吟诗喝酒,是否也要遵循寺庙的清规戒律呢?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黄庭坚,就曾因在寺庙喝酒,闹出了不小的政治风波。我们从头说起。


黄庭坚,苏东坡的得意门生,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兼书法家。从小就机敏过人,书读几遍就能倒背如流。六岁时,他舅舅李常去他家做客,发现他在读很高深的书,便想故意考考他,谁知黄庭坚全都对答如流。舅舅不敢相信,又旋即从书架上抽了本古书,不料黄庭坚仍然有问必答,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舅舅惊了,大呼:

李常:“你这孩子真是奇才!进步神速,简直一日千里啊!”


黄庭坚十四岁时,父亲去世了。父亲身前是知州,俸禄优渥,给黄庭坚母子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黄庭坚的家族又是江西名门望族,经济实力和政治名望都很强。他舅舅李常更是照顾亲生儿子一样照顾黄庭坚,在地方上做官时,就把黄庭坚接到衙门大院,教他读书,供他衣食,还带他结交文坛大腕和朝中大臣。


黄庭坚十七岁那年,舅舅李常带他拜见了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宋神宗的智囊团成员孙觉,并让他成为孙觉的准女婿。黄庭坚二十三岁那年,正式迎娶孙觉的女儿。而在十七岁到二十三岁这段时间里,黄庭坚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有岳父孙觉帮忙。如果说舅舅李常是黄庭坚走上社会的引路人,那么岳父孙觉就是黄庭坚进入官场的指示灯。


所以,黄庭坚虽然出身于单亲家庭,但他并没有吃多少苦,他的青少年时代一帆风顺,处处都有贵人相助。但也正因为没有受过挫折,黄庭坚的前半生顺遂地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到了在寺庙里肆无忌惮喝酒的地步!


宋哲宗元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88年,四十多岁的黄庭坚被调进京城开封,担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参与编写已故皇帝宋神宗的传记《神宗实录》。黄庭坚白天编写神宗传记,下班和节假日,就回自己住的地方休息。


他在开封没有买房,为了节省房租,在一座名叫酺池寺的寺庙里租房。你听了可能会觉得奇怪,寺庙里怎么还能租房呢?其实在古代中国一点儿也不稀奇,古代稍微大一点儿的寺庙,都有田地和空房,田地租给佃户耕种,空房租给房客居住。我们熟悉的历史名人,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都在寺庙里租过房。


黄庭坚既然在寺庙租房,也会在寺庙会客。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书法天下独步,诗词也是一流水平,所以文艺界有很多朋友去酺池寺拜访他。他又特别好客,只要一到节假日,就跟这些朋友喝酒吃饭,有时候是朋友们请他到外面下馆子,有时候是他在酺池寺里摆开酒宴,与文朋诗友痛饮。


黄庭坚一生信佛,但他毕竟没有出家,不需要遵守佛门戒律。因此他在自己的房间里请人喝酒,并不是跑到禅堂里喝酒,无伤大雅,可以理解。但一群男人喝酒毕竟无趣,于是黄庭坚请了一位妙龄的风尘女子来酒局上助兴。在古代文人的道德观里,“携妓饮酒”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但他把风尘女子带到寺庙里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毕竟那是寺庙啊!


这下好了,黄庭坚的酒宴刚结束,就被人举报了。举报人给皇帝写了一份奏章,指出黄庭坚三条大罪:


第一,先皇驾崩还不满三年,黄庭坚竟然在国丧期间携妓饮酒;
第二,先皇生前尊重佛教,黄庭坚竟然在寺庙里携妓饮酒,分明是蔑视先皇;
第三,黄庭坚在寺庙里喝酒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个皇族子弟参与,当朝官员结交皇族子弟,请问是何居心?是想勾结宗室,推翻皇上的宝座吗?


这三条罪状总结得非常精辟,每一条都戳到了皇帝的痛点,条条致命。甚至于只要列出其中的一条罪状,就能致黄庭坚于死地。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神秘的举报人究竟是谁呢,谁和黄庭坚有如此深仇大恨呢?他就是赵挺之。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一定很熟悉李清照。赵挺之就是李清照的公爹、赵明诚的爸爸。


那么赵挺之为啥要揭发黄庭坚呢?是出于公义吗?错,只是因为黄庭坚以前得罪过赵挺之,赵挺之想报复他。


黄庭坚不止一次得罪过赵挺之。四十岁那年,黄庭坚去山东德州当一个小小的镇长,赵挺之则是德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一个是领导,一个是下级,黄庭坚竟然看不起赵挺之这个领导。


黄庭坚出身在江西望族,世世代代都当官;而赵挺之是穷人家的苦孩子,吃饭穿衣说话办事都显得特别土气。于是黄庭坚就嘲笑赵挺之,当面骂赵挺之是“措大”。要知道,在宋朝白话里,措大就是乡巴佬的意思。


后来黄庭坚和赵挺之都被调进京城,在同一个部门上班,赵挺之说:
赵挺之:“俺们山东人最看重墓志铭,我没有发迹那会儿,给人家写一篇墓志铭,能挣一大车东西。”


黄庭坚嘲笑道:
黄庭坚(刘奕君老师演绎):“赵兄,你说的那一车都是蒸饼吧?”


什么是蒸饼?就是炊饼,也就是馒头。当时山东人的主食就是馒头,黄庭坚的意思是说,你给人写墓志铭,也就挣顿饭而已,哪里配拿很高的稿费啊!


你听听黄庭坚说的这话,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完全不顾别人感受,换谁听了不生气?


于是,赵挺之怀恨在心,检举黄庭坚在寺庙里跟宗室子弟携妓饮酒。最终,黄庭坚被降了职。一般的恩怨到这儿,也算是报复完了。但黄庭坚和赵挺之显然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对立。


作为王安石新法的拥护者,赵挺之担任德州通判那会儿,曾经强力推行《市易法》。却遭到了在德安镇执政的黄庭坚的强烈抵制。《市易法》是王安石新法之一,主张政府干预市场,为商贾提供商业贷款。


这条法令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防止大商贾垄断市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严重损害了中小商贩的利益。于是黄庭坚站出来,以“镇小民贫”为理由拒绝新法推行。他对赵挺之说:


黄庭坚(刘奕君老师演绎):“哎呀赵大人,我们德安镇又小又穷,百姓多务农,商业实在是不发达,这《市易法》在我们小镇无法执行啊!”


新法在黄庭坚那里推行不下去,黄庭坚自然也成了赵挺之的“眼中钉”。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黄庭坚和苏东坡是好朋友,俩人亦师亦友。苏东坡也是新法的头号反对者,曾公开批评赵挺之是个搜刮民财的小人。因此赵挺之十分忌恨苏东坡。于是苏黄二人成了赵挺之的重点打击对象。


到了黄庭坚五十多岁的时候,赵挺之已经当上宰相,他又一次对黄庭坚下手了。这次他联合陈师道制造了一场文字狱。陈师道是湖北转运使,职位不低。此人善于利用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深知赵挺之与黄庭坚不对头,于是亲手策划了这场文字狱,以讨好赵挺之。


他向皇帝呈上黄庭坚所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责他对国家的灾祸感到高兴,说他“诽谤朝廷”。这个罪名不小,于是黄庭坚成功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黄庭坚被流放到永州,还没来得及听到诏令就与世长辞,终于年六十一岁。


此事再一次说明,小人有时候真的得罪不起,做人还是要低调厚道。由于政敌的迫害,流放中的黄庭坚既不能租民房,也不能住寺庙。他人生的最后岁月竟然只能蜗居在城墙上破败的小戍楼里。这与他之前在寺庙里大肆办酒局对比起来,实在凄凉不已,令人唏嘘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wenwen_youhan

    在喜马拉雅听过一些节目,水平参差,有的节目内容不错但播讲水平拉低档次。刘奕君老师的台词功底非常好,听他的播讲,声声入耳,节奏掌控的也很好,这辑节目内容优秀播讲水平也很高。从大染坊开始就很喜欢刘奕君老师的作品,也希望刘老师推出更多音频节目。

    Nitrolove 回复 @wenwen_youhan: @喜马社区

  • 贺兰明达

    这段配乐是琅琊榜里的吧

    酥饴la 回复 @贺兰明达: 这段配乐做得真是妙!!

  • summerliYYue

    听到这背景音乐就想流泪了

    关注我的都是好人 回复 @summerliYYue:

  • 兰与Lisa

    听了刘奕君老师讲故事,真是很开心,是一种享受。想到时下很多小鲜肉那台词功夫,真是替他们汗颜。

  • 雨语于你

    我不应该晚上听。我饿( •̥́ ˍ •̀ू )了。。。啤酒鸭,红酒烩牛腩,黄酒螃蟹,醉虾,甜酒酿,清酒烤肉。ಥ_ಥ

    Nitrolove 回复 @雨语于你: @喜马社区

  • 阿焜憨猫

    喜欢刘老师节目,评论,点赞!

  • zbrlhikv1simt684jrlb

    赵明诚家有渣男遗传基因啊

  • 糜草

    这琅琊榜的bgm,天哪

  • 混沌初分

    这黄庭坚就是活该,嘴太损

    斯嘉丽本丽 回复 @混沌初分: 就是

  • 兰与Lisa

    政治斗争搞成私人报复,这就不是君子所为了。这些只能称为文人,绝不是君子。这样的争斗历朝历代都有,风气就是这样从上到下坏的。

    斯嘉丽本丽 回复 @兰与Lisa: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