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7 | 十重戒的杀戒分为多少种

梵网经7 | 十重戒的杀戒分为多少种

00:00
14:24

91-梵网经十重戒的杀戒分为多少种


知识点

1、鬼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鬼与神是不同的生物状态。鬼是各种生物死亡后产生的现象,法力大小不一,往往比神要小,甚至某些鬼魂还怕人等阳气充足的事物;而神泛指神仙,是天生存在或者各种生物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神力的状态。在中国各种传说里鬼神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触摸或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祈祷、祭祀等等方式与他们沟通。


2、道法:

道法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认知为宇宙万物万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败都是由道决定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物质或实体,其可统摄万物,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的力量。道家道法强调“道法自然”,即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3、咒语:



咒语在中国属于法术的一种,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语句。语言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 ,就可能形成引 。咒是口头语言禁忌 ,平时禁止使用。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咒语并非迷信,是人类表达意念的一种语言,传承于我国几千年的道家文化,史上曾记载源于一种巫术行为,后佛教文化传入我国,梵文咒语被广泛应用于佛教领域。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咒杀是指什么?用咒术杀人,因为我们知道在全世界的各种宗教当中,应该说绝大多数宗教当中都有一种用这种秘密的巫术咒语,通过一些专门的遗鬼,秘密的遗鬼念咒语、行咒来杀害别人,来夺取别人的性命,这个叫杀业,这个都是不可以的。




2、如果你反过来做那些不亲近的事情,你去跟,当然是人有的里边还是有亲缘关系的人,血缘关系的人,甚至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畜生众生,你要跟他们去行淫欲,你这完全没有慈悲心了,这个也是菠萝一罪,是重罪。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从今天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到对梵网经惊稳的解读。前面我们提到过,梵网经分为上下两卷,而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一直特别重视梵网经的下卷,当然不是说它的上卷不重要,而是说他的下卷特别受到重视,甚至作为单行的形式出现,就是很多时候把下卷单独印出来流通,称它为菩萨借本或者菩萨界禁。之所以梵网经的下卷受到特别的重视,因为它下卷的主要部分讲述的是时中界、 48 轻界,讲述的都是一些借条,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逐字逐句的讲读一下这些借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为您讲述到大秤小秤律学思想的不同。梵网经称重戒有十种,叫十种戒,第一杀戒,第二道戒,第三淫戒,第四旺戒,第五孤九戒。第六说事中过戒。第七自赞毁他戒。第八迁徙加毁戒。第九趁心不受悔戒,第十磅三宝戒。那么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其实有关大成菩萨界众界到底有多少种,有哪几种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经理讲有六中介,只有六中,有的经典讲有八重介,有八种重介,它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然而特别受到重视的梵网经下卷讲的是实重卷,那么我们逐条来讲。第一杀戒,佛言,佛子若自杀,骄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水洗,乃至咒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顾杀。这个经文是比较好理解的,佛陀甲佛子,也就是清净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加入了佛教生团的人说这些事情都是不可以的,不允许的自杀,那我们好理解对不对?叫人杀,你去教唆别人杀人,这也是不可以的。


方便杀是什么意思?就是用自己的一些办法,或者你的一些想法,或者用你自己的一些力量,你的财力,你的能力,去为行沙业的人提供方便,帮助他完成沙业,这个叫方便杀。赞叹杀是什么意思?你用你的言语或者你的举动去鼓励、赞扬他杀人的这种杀业。见作水洗是什么意思?见做水洗是自己没有造下了杀业,自己没有,但是你看到其他的人犯下了杀业的时候,你居然会感到欢喜,这个也是不行的。


咒杀是指什么?用咒术杀人,因为我们知道在全世界的各种宗教当中,应该说绝大多数宗教当中都有一种用这种秘密的巫术咒语,通过一些专门的遗鬼,秘密的遗鬼念咒语、行咒来杀害别人,来夺取别人的性命,这个叫杀业,这个都是不可以的。什么叫杀阴?杀缘、杀法、杀业、杀阴,这里是指心里边涌现出了要行杀业的动机。杀源是指引起杀人,当然这是指杀一切生物,引起杀业的动机,乃至导致杀业这种行为出现的种种的外部姻缘,比如吵架,比如血仇,比如你看了这些暴力的宣传品,受到这种渲染暴力的影响,这个叫杀缘。


杀业,那就是指具体的行为了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杀害生命,那么佛陀讲,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顾少。你不仅是不能杀人,所有的众生你都不能杀害,那么这个大家看是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不对?我们前面讲到过,佛教早期的戒律都是带有某种字面上的消极感的,这种禁止令或者规定,然后大惩戒律不一样,大臣戒律还要指明你积极的应该做什么。果然在这第一中戒杀戒。下面就讲到是菩萨因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知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


菠萝一醉这段话什么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么如果是大成菩萨的话,你就经常应该有慈悲心和孝顺心,尽一切可能去保护帮助众生。如果你反过来放众身心,恣意妄为,侩易于沙业,那么你就犯了菠萝一罪,你将永远堕入恶道,永远被摒弃在佛门之外。菠萝伊前面我们讲过,是梵语的译音,是指极恶极重的罪行,也叫弃罪。你如果犯了这样菠萝伊的罪,那你就不耻于生团,你就被摒弃出去。好,这个是第一重结。我们还要提醒您注意,在小乘佛教的五戒当中,是以淫戒为首,然而大乘佛教戒律的五戒是以杀戒为首,这是一个区别。第二道,简若佛子自道,教人道、方便道、咒道、引导、元道法、道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争一吵,不得孤道。各位佛子,你自己偷盗当然是严谨的,不可以的。你去教唆别人偷盗,那也是不可以的,为别人的偷盗行为提供种种方便也是不行的。用各种各样咒语这种秘密的手段去获取财物,或者获取其他的一些东西资源,我们用现代话讲也是不可以的。道因,道源,道法、道业。道因是指一种贪念,你在心念之间有偷盗之心,那么这是因为贪婪的种子引起的,这个叫盗音,盗源就是引起偷盗之心导致偷盗行为的重重外部的缘故,外部的调解。比如你一下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或者你梦寐以求想要的,但你没有的东西出现在眼前,就会诱发你的偷盗心,这个就叫道源道法,那么就是指种种的手段和方法,道业就是指具体的盗窃的行为,这些都不允许出现,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鬼神有主物是指什么呢?鬼神有主物是指这种用来供养鬼神的祭品,过去很看重祭祀,往往会用一些物品去供养鬼神,有的是钱财,有的是布帛绸缎,有的是金银,或者有的是花果等等,这些东西你也不能碰。劫贼物是指什么呢?这个就是说这是赃物,是别人抢来的,偷来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佛陀强调一切财物一争一吵,不得孤道,所有东西你不能主动的故意发念去偷盗,那么大惩戒前面是消极的不能,当然也不仅仅是消极,我们讲字面上,而在下面就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而菩萨应生佛心,孝顺心、慈悲心,常驻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耕道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一罪。如果你是菩萨大臣菩萨,你就应该有孝顺心、慈悲心,能够让众生去利益众生,让众生幸福快乐。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去偷盗别人的财物,那么也是菠萝一罪。第三重罪,淫戒。若佛子自营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营业、淫源淫法营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即飞道行影。那么作为佛子,你自己当然不能去犯淫戒心、淫欲,你也不能教唆别人,或者引导别人诱惑别人去心理念。你对所有的一切女人都不得故隐,就是你有自主意识的,你故意的去心淫欲不行的。银缨、银元、银法、银业,乃至畜生女、诛天鬼神女及飞道行灵,这些都不可以。


所谓飞道行灵在戒律里边是指在我们今天讲的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两新行为,叫非道行音,这个在佛经当中出现的还比较多,当然我们在这里就不必一一解释了,那么这是不能,那么菩萨应该怎么样?菩萨应声孝顺心,就度一切终身,尽发于人。而凡跟其一切人,因不择出神,乃至母女姊妹六亲姓名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一罪。你是菩萨,就应该就度一切终身。你应该把清净的正法去给予别人,去给别人。


如果你反过来做那些不亲近的事情,你去跟,当然是人有的里边还是有亲缘关系的人,血缘关系的人,甚至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畜生众生,你要跟他们去行淫欲,你这完全没有慈悲心了,这个也是菠萝一罪,是重罪。那么在大乘佛教当中,我们前面刚刚讲过,杀戒是排在第一的,梵网经当中淫戒排在第三。按照佛教的说法,淫为万恶之首,出家人是必须断绝一切淫欲行为和一切淫欲心的。在家学佛的人也不能随时随地的随心所欲的去进行两新行为,也是不可以的。它是有一些规定的,在家的人当然跟出家人不一样,但是在家的人也是有明确的规定。好,我们就先一起讲读十重介的前面三条重介,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从今天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到对《梵网经》经文的解读。


前面我们提到过,《梵网经》分为上下两卷,而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一直特别重视《梵网经》的下卷,当然,不是说它的上卷不重要,而是说它的下卷特别受到重视,甚至作为单行的形式出现,就是很多时候把下卷单独印出来流通,称它为《菩萨戒本》或者《菩萨戒经》。


之所以《梵网经》的下卷受到特别的重视,因为它下卷的主要部分,讲述的是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讲述的都是一些戒条。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逐字逐句的讲读一下这些戒条。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也会为您讲述到大乘、小乘律学思想的不同。


《梵网经》称,重戒有十种,叫十重戒。第一杀戒,第二盗戒,第三淫戒,第四妄语戒,第五酤酒戒,第六说四众过戒,第七自赞毁他戒,第八悭惜加毁戒,第九嗔心不受悔戒,第十谤三宝戒。


那么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其实有关大乘菩萨戒,重戒到底有多少种,有哪几种,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经里讲,有六重戒,重戒只有六种。


有的经典讲有八重戒,有八种重戒,它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然而特别受到重视的《梵网经》下卷,讲的是十重戒。那么我们逐条来讲读。


第一,杀戒。“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这个经文是比较,这个我们讲,比较好理解的。佛陀讲,佛子,也就是亲近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加入了佛教僧团的人,说啊,这些事情都是不可以的,不允许的。


自杀,我们好理解,对不对?教人杀,你去教唆别人杀人,这也是不可以的。方便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自己的一些办法,或者你的一些想法,或者用你自己的一些力量,你的财力,你的能力,去为行杀业的人提供方便,帮助他完成杀业,这个叫方便杀。


赞叹杀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你的言语,或者你的举动,去鼓励,赞扬他人的这种杀业。见作随喜是什么意思呢?见作随喜是自己没有造下杀业,自己没有,但是你看到其他的人犯下了杀业的时候,你居然会感到欢喜,这个也是不行的。


咒杀是指什么?用咒术杀人,因为我们知道在全世界的各种宗教当中,应该说绝大多数宗教当中,都有一种用这种秘密的巫术、咒语,通过一些专门的仪轨、秘密的仪轨,念咒语,行咒来杀害别人,来夺取别人的性命,这个叫杀业,这个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杀因、杀缘、杀法、杀业呢?杀因,是指,这里是指兴起了、心里边涌现出了要行杀业的动机。杀缘,是指引起杀人,当然这是指杀一切生物,引起杀业的动机,乃至导致杀业这种行为出现的,种种的外部因缘,比如吵架,比如血仇,比如你看了这些暴力的宣传品,受到这种渲染暴力的影响,这个叫杀缘。


杀业,那就是指具体的行为了,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杀害生命。那么佛陀讲,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你不仅是不能杀人,所有的众生你都不能杀害。 


那么这个大家看,是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不对?我们前面讲到过佛教早期的戒律,都是带有某种字面上的消极感的,这种禁止令或者规定。


然后大乘戒律不一样,大乘戒律还要指明,你积极的应该做什么。果然,在这第一重戒,杀戒下面就讲到:“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这段话什么意思呢?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么如果是大乘菩萨的话,你就经常应该有慈悲心和孝顺心,尽一切可能去保护帮助众生。


如果你反过来放纵身心,恣意妄为,快意于杀业,那么你就犯了波罗夷罪,你将永远堕入恶道,永远被摒弃在佛门之外。


波罗夷,前面我们讲过是梵语的译音,是指极恶、极重的罪行,也叫弃罪。你如果犯了这样波罗夷的罪,那你就不齿于僧团,你就被摒弃出去。好,这个是第一重戒。


我们还要提醒您注意,在小乘佛教的五戒当中,是以淫戒为首。然而大乘佛教戒律的五戒,是以杀戒为首。这是一个区别,这是一个区别。


第二,盗戒。“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


那各位佛子,你自己偷盗,当然是严禁的,不可以的。你去教唆别人偷盗,那也是不可以的。为别人的偷盗行为提供种种方便,也是不行的。用各种各样咒语,这种秘密的手段去获取财物,或者获取其他的一些东西,资源吧,我们用现代话讲,也是不可以的。


盗因、盗缘、盗法、盗业。盗因,是指一种贪念,你在心念之间有偷盗之心,那么这是因为贪婪的种子引起的,这个叫到盗因。盗缘,就是引起偷盗之心,导致偷盗行为的种种外部的缘故,外部的条件。


比如你看到,一下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或者你梦寐以求想要的,但你没有的东西,出现在眼前,就会诱发你的偷盗心,这个就叫盗缘。盗法,那么就是指种种的手段和方法。


盗业就是指具体的盗窃的行为,这些都不允许出现。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鬼神有主物是指什么呢?鬼神有主物,是指这种用来供养鬼神的祭品。过去很看重祭祀,往往会用一些物品去供养鬼神,有的是钱财,有的是布帛,绸缎,有的是金银,或者有的是花果等等,这些东西你也不能盗。劫贼物,是指什么呢?这个就是说,这是赃物,是别人抢来的偷来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佛陀强调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所有东西你不能主动的,故意发念去偷盗。


那么大乘戒,前面是消极的,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当然也不仅仅是消极,我们讲字面上。而在下面就是要从积极的角度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如果你是菩萨,大乘菩萨,你就应该有孝顺心,慈悲心,能够让众生去利益众生,让众生幸福快乐。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去偷盗别人的财物,那么也是波罗夷罪。


第三重罪,淫戒。“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那么作为佛子,你自己当然不能去犯淫戒、行淫欲,你也不能教唆别人,或者引导别人,诱惑别人去行淫业。


你对所有的一切女人都不得故淫。就是你有自主意识的,你故意的去行淫欲,不行的。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这些都不可以。


所谓非道行淫,在戒律里边是指,在我们今天讲的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两性行为,叫非道行淫。这个在佛经当中出现的还比较多,当然我们在这里就不必一一解释了。


那么这是不能、不能,那么菩萨应该怎么样?“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你是菩萨,就应该救度一切众生,你应该把清净的正法给予别人,去给别人。如果你反过来做那些不清净的事情,你去跟,当然是人,有的里边还是有亲缘关系的人,血缘关系的人,甚至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畜生、众生,你要跟他们去行淫欲,你这完全没有慈悲心了,这个也是波罗夷罪,是重罪。


那么在大乘佛教当中,我们前面刚刚讲过,杀戒是排在第一的,《梵网经》当中,淫戒排在第三。按照佛教的说法,淫为万恶之首,出家人是必须断绝一切淫欲行为和一切淫欲心的。


在家学佛的人,也不能随时随地的,随心所欲的去进行两性行为,也是不可以的,它是有一些规定的。在家的人当然跟出家人不一样,但是在家的人也是有明确的规定。


好,今天我们就先一起讲读十重戒的前面三条重戒。今天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9643equx

    感谢钱文忠老师的慈悲和法布施,十三经让我系统接触佛法,开悟佛陀的智慧,修炼自己的清净心。加油,钱老师!

  • 亮子老李

    近色着杀,一般这个淫戒是不好控制的,古人云食色性也,如果能把淫戒都能控制,那也很少引起其它罪孽了,真是万恶淫为首。感谢老师。

    钱文忠 回复 @亮子老李: 小助手:谢谢您对钱老师的支持。

  • frankhong71

    感谢钱老师的法布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 Gracezengf

    为国杀敌的义士算是犯了杀业么?

  • pipixia2020

    邪淫和非邪淫,这个界限在哪儿呢?出家人要是完全戒淫,就说明从本质上讲,连传宗接代都是错。我个人认为,对普通人来说,有爱就可能有性。性是爱的花朵,买卖婚姻,还有为传宗接代而有的性,可能都不算正淫。

  • 无碍无惧

    感谢钱教授的讲解

  • 1853291kwak

    因缘法业,请问其中的法作何理解为好?譬如说“杀法”中的法,而或“盗法”中的法。

    婉儿的碗 回复 @1853291kwak: 一切的名词都是法

  • 沧海月光

    🙏🙏🙏

  • 我爱美妞111

    请问一下老师,传宗接待,算是犯了淫戒了吗?

  • 青汕重菊

    这部经第一次听!谢谢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