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聚焦】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语聚焦】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00:00
05:57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昨天讲了“臧文仲居蔡”这一章,当时我们说“居”是使动用法,今天讲什么是使动用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臧文仲居蔡”,“居”是居住,主语是“藏文仲”,“居”是谓语动词,“蔡”是宾语。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是藏文仲居住大乌龟,这明显是不通的。藏文仲居住和大乌龟是什么关系,就是藏文仲让大乌龟居住,使大乌龟居住。我们发现谓语动词的动作发出者不是主语“藏文仲”,而是宾语“蔡”,是宾语大乌龟。这个时候当动词不是由主语发出来的,是由宾语发出来的时候,为了翻译方便,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表达习惯,我们往往加一个字,加什么?加一个使用的“使”,就是使动用法。


正常来讲语序,主语它是谓语动词的发出者,比如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主语是“晏平仲”,谓语动词是“交”,晏平仲善于和人交往,这个交的动作是晏平仲发出来的。但是有一类句子,谓语动词的发出者不是主语,而是宾语发出来的。我们再举个例子,《愚公移山》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在黄河拐弯的地方有个智慧的老头,他笑着“止之曰”,“止”是停止,“之”代词是指愚公,愚公不停的挖山。大家看一下,这个智叟笑着停止,智叟什么也没做,当然不能停止,这是让谁停止,是让愚公停止。“止”的动作是宾语“之”发出来的,所以说我们可以翻译成:河曲智叟笑着使愚公停止挖山,并且说你太不聪明了。


我不知道现在为止,使动用法大家能不能明白?就是说所谓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一般的动词,它的动作是由主语发出来的,而使动用法的动作是由宾语发出来的,不仅动词可以用做使动,名词和形容词也可以用做使动,我们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在《史记·项羽本纪》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怀王和这些大将军相约,约定说,首先攻破秦国并且进入咸阳的人,“王之”,这个“王”读去声的时候是称王的意思,“王之”的“之”是代词,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是“使动”用法,使这个人称王,因为称王的动作是“之”发出来的。


第二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在“毛遂自荐”当中有,“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这是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文王”是指周文王,周文王依据有一百多里的土地却使诸侯称臣。“臣”是名词,翻译成动词就是称臣,但是是谁称臣?不是文王称臣,是诸侯称臣,所以加一个“使”字。称臣的动作是宾语“诸侯”发出来的,而不是主语文王发出来的,这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我门再看一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论语》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既来之,则安之”,这是自出于“季氏将伐颛臾”。既然你让他们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定下来。“来”第一个是动词,是使动,第二个“安”是形容词用做动词,翻译成使动,使他们安定下来。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当中有这样的话,“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大王,你要再让我着急的话,“急”就是形容词用做使动,“急臣”,使臣急,你再让我着急的话,我的头和这个和氏璧一起要碎到这个柱子上。这是蔺相如赤裸裸的对秦王的一种威胁。“急”本身它是形容词,着急,“急臣”这个“急”的动作发出者不是大王,不是秦王,而是臣,是宾语,所以这里我们这里还要加一个“使”字。


回过头来我们说所谓的“使动”也好,以后我们要讲“意动”也好,“为动”也好,其实是为了我们翻译方便,是为了我们能够顺畅的把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1403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 丹 邢春宇
文字录入:刘睿昂妈妈
文字校对:滕亚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菊长大人

  • 菊长大人

  • zhaoxp_hz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