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重读《李鸿章传》四:部族政权的私心

62. 重读《李鸿章传》四:部族政权的私心

00:00
07:34

        四  部族政权之私心

  李鸿章是当时内外公认的中国权臣,他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作者举李氏与俾斯麦的对话为例,诠释晚清中国的权力结构及李在其中的位置:

  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孺子共事,则无如何矣。”

  说到权力结构,又不得不详析清朝开国以来的满汉之别。梁启超说:

  本朝以东北一部落,崛起龙飞,入主中夏,以数十万之客族,而驭数万万之主民,其不能无彼我之见,势使然也。自滇闽粤三藩,以降将开府,成尾大不掉之形,竭全力以克之,而后威权始统于一,故二百年来,惟满员有权臣,而汉员无权臣。……故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将帅间有一二则汉军旗人也)。

  有清一代,朝廷对于满汉大臣的任用,一向是内外有别。清廷擢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员,实因洪杨难起,政权有倾覆之危,时势使然,不得已而为之。梁氏指出:“当时朝廷虽不得不倚重汉人,然岂能遽推心于汉人哉?”“试一读曾文正集,自金陵克捷以后,战战兢兢,若芒在背。以曾之学养深到,犹且如是,况李鸿章之自信力犹不及曾者乎?”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来,虽然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并沿袭其政治制度,但政治权力的内圈仍为亲贵觉罗,世代靠钱米俸禄吃饭的八旗子弟则是其外围,形成了一个靠族群血缘维系的特殊利益集团。二百余年岁月的消磨,令这个“弓马得天下”的民族活力尽失,同光以来汉臣的崛起及由其主导的改革,不断触发他们对统治特权及既得利益的疑虑和危机感。

  钱穆先生认为清代“可以说是全没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着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们许多的私心。这种私心,可以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一切由满族政权的私心出发,所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蒙古人满洲人跑进中国,也不是元清两代每一个皇帝能掌握整个政权的。在此两代,其政权之后面,有蒙古满洲全体部族在拥护此政权。于是蒙古人满洲人便是此一政权中之特殊阶级或特殊分子了。此种政权,我们则称之为部族政权。不论蒙古也好,满洲也好,他们都想拿一个部族来控制政府,掌握政权。这种政权,当然是私心的,所以在这一政权下之一切措施,便不好算是政治制度,而只好算是一种法术,一种控制此政权之手段。”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41、143页)

  余英时先生指出:清王朝为“少数民族的一族专政”(或曰“族天下”),并有着八旗制度这种严密的组织系统。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之间的冲突”,“围绕着戊戌变法的激烈政争决不可单纯地理解为改革与守旧之争。最重要是当时满族统治集团本能地感觉到,决不能为了变法让政权流散于被统治的汉人之手。开国会、立宪法则必然导致满人不再能控制政权,他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特权和既得利益便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他征引据梁启超的记述,指出“当时最有力的反对口号便是御史文悌所上长折中‘保国会之宗旨在保中国不保大清’这句话”。(余英时:《戊戌政变今读》,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双月刊,1998年2月号)

  由是观察,满清王朝不仅承袭了汉族历代王朝之制度积淀,更兼有狭隘自私的部族政权特性,前期虽经历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但一旦与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明碰撞,其格局器量顿时捉襟见肘。对外既无力保中国,对内岂能保大清?这种部族政权的私心,越到危殆时刻越患得患失,越发认定只有自己的子弟靠得住。辛亥革命前夕组成以满清贵胄为主的“皇族内阁”,即是私心与法术的回光返照,令立宪派乃至北洋将士率与朝廷离心离德。武汉首义枪声一响,满朝亲贵束手无策,拱手让汉族权臣袁世凯坐收渔人之利。

  多年来,影视传媒一直致力于制造大清专制王朝的盛世神话,已属咄咄怪事;近年更有学者罔顾历史,将清王朝吹捧成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权,更是不知所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诚然心动

    用一个白天全部听完,还要多听几遍。

    姚言历史 回复 @诚然心动: 感谢支持!

  • 步步相伴

    看到一些评论对于清政权的民族性认识还是不足,建议去读一下曾国藩的有关传记,当然,能去读整个清史更好。之所以推荐曾国藩传记是因为他恰恰处于清政府内部满汉权力分配变化的开始期,是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满清贵族把部分地方实权交给汉族官僚。清政权就是满蒙联盟对其他民族的压迫。即便在曾左李权力最盛时期,满清中央核心权力仍然紧紧掌握在满清贵族手里,这是事实。甚至越到清末,满清贵族这种危机感越严重,对权力的垄断越严重。只是因为他们太缺人才,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依赖部分汉族官僚。梁启超是出生并活跃于清末的杰出人物,见识远超绝大多数人。今人不应依靠自己基于书本的有限知识来否定他对当时民族矛盾的观点。

    姚言历史 回复 @步步相伴: 说得有道理!

  • 听友205667175

    好听

    姚言历史 回复 @听友205667175: 谢谢你的鼓励哦!

  • 1787003wnhg

    有术无道

    姚言历史 回复 @1787003wnhg: 有道理

  • 小智的大刀

    本集评述的末尾,明显可见评论者对于清朝这个由少数民族创建的朝代带有明显的轻视与偏见。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有清一代,把秦汉以来建立的大一统皇权专政制度推上了巅峰,把极权专制统治发展到了极致。清王朝的覆灭,是因为皇权专制那一套政治制度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在旧有的制度框架内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明君能臣都无法阻挡法治、民主、制衡的时代洪流。

    姚言历史 回复 @小智的大刀: 为这样的评论点赞!做这样的专辑,最大的开心,就是与您这样的听众产生共鸣!感谢!

  • 步步相伴

    中国近代史最大的变数可能是恭亲王奕訢,假如当皇帝的不是咸丰而是奕訢,假如奕訢不与慈禧合作发动政变,继续由肃顺执政,中国后面的发展应该会更像后来的日本吧,至少洋务运动成果肯定会大的多

    姚言历史 回复 @步步相伴: 大厦将倾,不是一两根柱子的事啊。

  • 寅时_3t

    重读才是精华,当然,梁任公亦不凡也!

    姚言历史 回复 @寅时_3t: 是的。

  • 小智的大刀

    感觉这一集的评述见识稍逊,把极权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与要求制衡民主的进步势力之间的政治矛盾庸俗化为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这种见识,恐怕还停留在百年前辛亥革命时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水平……

    姚言历史 回复 @小智的大刀: 说得好!

  • 小丑鱼_6y

    主播读得太好了,感恩分享!!!

    姚言历史 回复 @小丑鱼_6y: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

  • 麒轩_c1

    全书精华在结尾啊

    姚言历史 回复 @麒轩_c1: 结尾很重要,但前面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