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00:00
31:22

听书名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领读人:有书君

推荐语:为你揭秘,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多年历史发展的两条脉络。


音频介绍: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上接秦汉,下启隋唐,中间三百六十多年,战争连绵不断,政权变化如同走马观花。怎样才能把魏晋南北朝的朝代变化和发展脉络都捋清楚呢?在《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里,陈寅恪先生条分缕析这段历史,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提出儒家豪族、非儒家寒族的概念,并讲述了这段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而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互相斗争以及民族融合,正是魏晋南北朝发展的两个脉络。

在本书中,你将听到:

1.曹魏和西晋司马氏斗争的本质是什么?

2.为什么蜀汉与曹魏的统治阶级属于同一个阶层?

3.东晋、南朝的政权分别是如何建立的?

4.为什么弱小的北周能灭掉强大的北齐?

5.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不能很快统一南方?

6.南北最后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推荐阅读:

书名:《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作者:万绳楠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关于本书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为我们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历史发展的两条脉络,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斗争影响着魏晋和南朝的政权变化,民族融合一直伴随着北朝的历史发展,直到最后北朝完成了民族融合,一举统一了南北。

——· 关于作者 ·——

本书是由陈寅恪先生的学生万绳楠先生整理自陈寅恪先生的讲课笔记而成,陈寅恪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曾经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能用13种文字阅读,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著作丰富,见解独特,是我国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

——· 本书金句 ·——

1.取士与仁孝礼让或者说与德的结合,遂使名教成为豪族屡世必须奉行的圭臬与赖以自豪的门第的标志。

2.一个胡族与汉族融合,须待这个胡族接受汉文化,并被视为汉人,杂汉之后。

3.在我国历史上,统一不能从血统着手而要看文化高低。

4.总之,当北朝民族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则南北分;一旦解决,则南北合。

——· 核心内容 ·——

一、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互相斗争

1.什么是儒家豪族、非儒家寒族?

信奉儒家,世代为官,在地方上很有势力的阶层是儒家豪族。魏晋时期的士族就是由原来在东汉世代为官的儒家豪族发展而成。出身下层,不信奉儒家,自身在地方上没什么势力的社会阶层就是非儒家寒族。非儒家寒族跟儒家豪族的关系是对立的。因为儒家豪族挡住了非儒家寒族上升的渠道。

2.二者斗争如何影响了魏晋南北朝?

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族的互相斗争深刻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化,尤其是在魏晋时期和南朝时期。

曹魏与蜀汉的统治阶层都是非儒家寒族,而孙吴和西晋是儒家豪族。曹魏和西晋司马氏的斗争,不仅仅是曹氏和司马氏两姓之间的斗争,也是非儒家寒族与儒家寒族两个阶层之间的斗争。

东晋是从西晋南渡的士族和江南本地的士族共同合作建立起来的,南朝宋、齐、梁是有武力的次等士族与南方士族合作建立的,陈是非儒家的寒族与南方本地蛮族合作建立的。

二、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1.民族融合的内容和表现

这段时期的民族融合分为胡族互相之间的融合和胡汉融合,胡族就是指少数民族。其中胡汉融合是民族融合的主流。

胡汉融合的产生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往往不以地域血统划分,而是以文化来划分。即使少数民族之间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少数民族的人接受了汉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就会像汉人一样生活,这就是汉化,反之则被称为胡化。汉化、胡化都是胡汉融合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不过汉化是胡汉融合的主流,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

虽然汉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反汉化的逆流。这在北朝时表现特别明显。

北魏前期被动汉化,清河崔氏等北方士族试图重新确立儒家豪族唯德是举的人才政策,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和反扑,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样的北方顶级士族几乎被杀光。北魏后期,为了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南北,主动接受汉化。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不过由于汉化不彻底,边疆的鲜卑化武将集团和洛阳中央已经汉化的文官集团发生矛盾,起兵造反,导致北魏分裂,汉化无法继续进行。

同样都来自北魏反汉化的边疆鲜卑化武将集团,北齐在国内实行鲜卑化统治,反对排斥及迫害国内的汉人和汉化的胡人,文化上喜欢西域胡人文化。北周则不同,北周军事上实行鲜卑化的府兵制,拉拢汉人入伍,改姓胡姓,文化上实行汉化,笼络汉人。北周在这两项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关陇集团。杨坚掌握北周大权后,改革军事上鲜卑化的府兵制,把胡姓全部改为汉姓。北周在军事、文化上实现了全面的汉化,汉化的逆流最终战胜了鲜卑化的逆流,北朝汉化的完成,也代表着北朝民族融合的完成。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由非儒家寒族的陈氏与南方本地蛮族一起建立的,这些蛮族接受汉族文化,逐渐被汉化。

三、魏晋南北朝时的南北对立和统一

这里的南北对立是要跟南北朝对立区分开的,因为东晋建立在南朝之前,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在北魏之前就已经统一过北方,这时南北双方就已经形成了对立。

南北形势对比,北方在经济、军事上都远胜于南方。

北方之所以不能很快统一南方,是因为北方的民族融合没有完成,一旦北方完成了民族融合,北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就能发挥出来,这时也是南北统一的时候。北朝完成民族融合后,取代北周的隋朝不久就灭掉了陈朝,统一南北。

撰   稿:苏俊杰

讲   述:李斌

绘   图:洛思思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秋天的小与

    不是陈寅恪que 吗?

  • YC果

    陈霸 先崛起了,陈霸厉害

    姜博轩同学 回复 @YC果: 憋着点,别笑

  • LAMRB

    不好意思读到陈霸的时候我没憋住

  • 13028037zcn

    要是主播读作陈寅que,也会有一堆人说应该读ke,这问题毫无意义,也就是个谈资,另外的好处是增加了陈寅恪的知名度。。。。

  • 一阵青烟

    一直以为是que,特地又去查了下,尽管陈先生家人都念que,但官方确实标注ke,连多音字都不是。

    13028037zcn 回复 @一阵青烟: 据说是因为陈家那边的方言读音为que,私以为,读que是一种习惯,更是为了表示对陈的尊重。但这个字本身就一个读音,他的罗马姓名读音也是根据ke来标识的,所以用一个没有的读音其实没什么意义,私以为现在有些人主要是装文化,其实陈寅恪写的东西有什么著作都不知道,何况读没读过呢,我也没读过,哈哈哈

  • 听友38201005

    听着太别扭了,为什么给人家国主改名字了…

  • 15304855jfi

    这个ke听着可太别扭了…

  • 食色_行野

    从《陈寅恪集·书信集》中收录的一封陈寅恪先生写于1940年致牛津大学的亲笔英文信的落款:Yours sincerely Tschen Yin koh 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念作陈寅恪(què)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正式场合用规范用语时,还是以陈寅恪(kè)为准:)

  • 听友250037622

    陈寅恪家人纠正了 恪 (que)

    生锈的水_d9 回复 @听友250037622:

  • 1358351izou

    陈寅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