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从袁焕仙学禅:由道入佛(上)

【拜师】从袁焕仙学禅:由道入佛(上)

00:00
08:32

上节课,我们讲了南老师入川的经历,还有两位奇人。这节课,我们讲讲南老师与袁焕仙的故事。


1942年暑假,正是青枝绿叶时节,身材矮小的青年南怀瑾借休假之机,背着一把长剑悄然上了灌县灵岩山,前来看望他的至交,灵岩寺的住持传西法师。


传西法师何许人也?


传西法师是佛学大师欧阳竞无的弟子,汤用彤、梁漱溟、蒙文通、王恩洋、熊十力等也都是佛学大师欧阳竞无的弟子。传西法师本人极富才学,精通唯识学。四十年代,华西大学请传西法师给学生讲授佛学,他一直不肯,后来经朋友们力促下山,哪知道传西在课堂上竟然突然将讲课内容改为《情与爱的哲学》。一个出家人在一群大学生中“谈情说爱“,在华西坝轰动一时。


南老师后来回忆说:“以和尚而讲情与爱的哲学,实足耸人听闻,因此听众既无虚座,和尚也不空讲,大为叫座。”传西法师结交的都是一代知名学者。他曾经邀请李源澄来此创办灵岩书院,邀请冯友兰、钱穆、傅真吾、蒙文通等大师来此避暑读书。在国难当头、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清静的去处,对这些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据说,冯友兰的传世之作《中国哲学史》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你想啊,一座庙里住着那么多的名人高土,自然引起南老师极大的兴趣,这里成了他经常拜访的地方。


进入我们本集的正题,在结识的这些名人高士中,对南老师影响最大的是袁焕仙。我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袁焕仙的生平。


袁焕仙号盐亭老人,四川盐亭县麟瑞乡龙顾村人。辛亥革命后,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在地方上做官,曾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时,担任二十军的军法处长。四十岁时,见国家多难,人心涣散,于是弃政从佛,成为禅门宗匠,当时已与高僧虚云大和尚齐名。1949年后,袁焕仙回盐亭老家休养。1966年,“文革”初起时去世,享年八十。


南怀瑾上山时,袁焕仙已经在灵岩寺闭关了一段时日。袁焕仙对经常登山的南怀瑾已有所闻,他发现南怀瑾虽然年纪轻轻,但非等闲之辈,有意要收拢这条“孽龙”,传道于他。


这一天,两人一见面,袁焕仙先打招呼:“南教官,你好!”


南老师赶紧还礼说:“听说你是有道的高人。”


袁焕仙说:“哪里哪里.我看你武功很高,向你拜师。”


南老师自然谦虚一番:“不敢说教,陪你玩玩”。


后来袁焕仙真的跟南老师学了一阵子太极拳。当时南老师只知道袁焕仙是个大名人,并不知道他是禅宗大师。尽管南怀瑾在杭州闲地庵已经开始接触佛教,但对禅宗的了解还很有限。认识袁焕仙后,他的兴趣开始从道家转向佛学,从此拜在这位禅宗大师门下,走上学佛学禅的道路。


过了些日子,南怀瑾再上灵岩山时,正值袁焕仙禁语。南老师非常郁闷,有很多疑问想请教袁先生,怎么办呢?他的好友传西法师出面征求袁焕仙意见:禁语期间以笔作答,非禁语期间则口头讲授,袁焕仙同意这种办法。于是,短短数十天里,袁南二人的对答不断。


有一次南怀瑾问道:“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


袁焕仙回答:“石头就是六根,柱子就是六尘,木棒就是六识。”


南怀瑾听了茫然说:“先生如此的戏言,学生不能领会。”


袁焕仙说:“你如此戏问,谁要你领会?”


南怀瑾仍不能领悟,又问:“佛教中说,‘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接,生出‘眼耳鼻舌身意’等识,称为六识。如今你却说六根即石头,六尘即柱子,六识即木棒,这岂不大大违反佛教教义,不符合佛典吗?”


袁焕仙见他拘泥书本不能醒悟,非常生气,提笔写道:“你既然已明了教义,贯通道理,即自己解脱可也,又何必到我这里来唠唠叨叨?”


其实,袁焕仙是教导他:学禅不能钻在佛学理论的牛角尖里,要避免思想被教条束缚。袁焕仙笔示口授对南怀瑾一生影响巨大,接引他走上学禅学佛的道路。南老师将部分当时的对答语录辑成一册《灵岩语屑》。我不懂禅宗,不敢随便禅外说禅,但如果你想学禅的话,可以读读这些“禅机警语”。

  

袁焕仙与南老师的交往,先讲到这里,熟悉南老师的你一定知道“南禅七日”,下一集,我们讲讲什么是“禅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义西江措

    :学禅不能钻在佛学理论的牛角尖里,要避免思想被教条束缚。

  • 听友185787570

    为什么😣要收费啊?

  • 天海城

  • 洗緣

    老师,怎么还不更新呀

  • 听友132863442

    好听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