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一人灭一国,王玄策:我就是没压住火
 54.89万
试听180

103 一人灭一国,王玄策:我就是没压住火

00:00
20:22

王玄策“灭国案”引人关注 背后原因竟是它 


大唐天使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这段故事受人关注,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从来不干涉人家家里的事务,更别提会主动灭了哪国。


原因二: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击之,倍则分奇正。”你一个人面对人家一个国家。实在是太令人震撼。



灭国者其人:王玄策 


王玄策早年曾任县令,后来官至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可能是一种调研员的角色。官阶是从五品下。


王玄策画像


王玄策最早出任融州黄水县的县令,地处广西。后调到中央,所任官职不详。


早期他在西南,了解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可能了解一些西南境外的事情。加上以后对他的任用经历,他被征调入朝应该就是专门负责西南境外的外交工作。


王玄策除“一人灭一国”以外,最大贡献还是开辟了新的外交路线。能做到这一点,他一定要事先准备功课,了解西南的风情。


大唐国土


故事背景:大唐与原本关系不错的印度邻居 


贞观之治:那个强盛的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对内休养生息,提升国力。对外,宾服四方,威震远国。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将张宝相生擒突厥颉利可汗。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大将侯君集斩杀高昌国王麴文泰。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称臣,迎娶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图


贞观二年至贞观五年,大唐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法。


玄奘法师图


贞观十四年,当时整个印度的最大领导人戒日王派人与大唐建交。



戒日王:我与大唐哥俩好


当时的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戒日王在当时的印度是最强者。


他的国家叫坦尼沙国,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国家。他曾经因为和鸠摩罗王争夺玄奘法师还差点打起来。他在位的时候,中印两国的交往十分积极。


人生充满意外 戒日王忽然去世 


大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被任命为正使出使天竺。


他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作为副使去过一次印度。当时他们到的国家叫摩揭陀国。


摩揭陀国


据《法苑珠林》记载王玄策一行“因铭其山,永传不朽”。


贞观二十一年的出访原计划是进一步深化旧有的外交关系,再交一些新朋友。


一开始进行的还不错,有四个天竺国家都派出人来,愿意跟王玄策一起回国。结果在回去的半道上戒日王死了。



打我抢我还囚我 忍不了的王玄策 


戒日王一死,国中大乱。他的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自立为王。


阿罗那顺上台之后,调动兵马敌视大唐使团。人家外交政策改了,只能先查明现实,回国交旨。可是没想到,紧接着情况更危险了。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记载“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王玄策当即率领使团所有兵马——三十多人,跟人家就拼了,结果全让人家俘虏了。



《旧唐书》记载“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


 “矢尽”,“矢”是说射的箭。就是打仗把箭射光了,导致这些人没法战斗,才都做了俘虏,这也说明一个战死的都没有。


光被俘虏还不算,他们随身带的财物、贡品也都被人家抢走了。这一下王玄策彻底怒了。于是愤怒之下的王玄策脱身逃走,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



回家叫人?我等不及! 


逃走之后的王玄策没有回大唐,而是顺着来时候的路,投奔的吐蕃。把事情原原本本跟松赞干布说了。


松赞干布一听就急了。发兵一千二百人,交给王玄策,杀奔中天竺。


松赞干布派了多少兵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说的都是一千二百人。《新唐书》说是一千人。



在杀回天竺的半道上。泥婆罗国,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又资助给王玄策七千骑兵。加上吐蕃的士兵,来将近一万人。王玄策带着这帮人浩浩荡荡打群架去了。


开兵见仗 我王玄策又杀回来了 


三天大破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旧唐书》记载“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


王玄策以前出使天竺是给人家当副使。这回他当正使,跟着他来的副使叫蒋师仁。


关于蒋师仁的记载不多,我们根据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来猜测他应该是个军事人才。总之一句话,王玄策和蒋师仁通力合作,率领吐蕃、泥婆罗联军和中天竺交战三天,结果是大破中天竺。


从天而降的蒋师仁


咱们可以提出四种猜测。


第一,蒋师仁跟着王玄策一块儿逃走了,所有的事他也都参加了,但是书里一直没提。


第二,还是两人一块儿逃走了。但是蒋师仁留了下来观察形势。王玄策一个人去的吐蕃。



第三,王玄策跑了以后。阿罗那顺随即把俘虏都放了,或者单放了蒋师仁。


第四,王玄策跑了以后,蒋师仁也跑了出来,只不过因为时间差,没追上王玄策。


敌众我寡 这战凭啥能赢


《旧唐书》记载,“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标准的以少胜多。其实这也不奇怪。里面的原因也不难分析。


第一,阿罗那顺是篡位,他内部肯定不团结。



,王玄策这边是报仇来的,士气旺盛。


第三,联军这边大部分是骑兵,机动力强。


第四,王玄策能带多少兵过来,中天竺这边估计根本不知道虚实,这就先输了一阵。



第五,阿罗那顺抢东西的时候就没预计到王玄策会报仇。


死不认输的阿罗那顺


《资治通鉴》记载“阿罗那顺弃城走,更收馀众,还与师仁战;又破之,擒阿罗那顺。”



第一仗打败了,阿罗那顺就跑了。随后他召集旧部又杀了回来,双方打了一仗,结果阿罗那顺兵败被俘。


阿罗那顺的残兵败将保着他的王子和后宫,组织防御,打算做长期打仗的准备。梁师仁不依不饶,乘胜追击,又把他最后的这点人马消灭了。



战后复盘 收获颇丰还敲山震虎


《新唐书》记载 “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


第二年,王玄策带着阿罗那顺还有战利品回国交旨。朝廷封他做了朝散大夫。


大唐盛世 灭个小国很正常 


史书记载这一段的时候,似乎都是在记录一件小事。


古代中国人一直拿自己当天朝上国。大唐更是如此。在他们的眼里,在境外作战击败一个小国,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这就是王玄策今天的名气这么大,但是史书上却不当回事。


郭论 


他不是一个人,除了他外,还有一支八千人的部队。另外他也没“灭一国”。他不可能带着外国军队在那儿驻扎。打完了仗又回去了。


最主要从记载来看,所有的仗实际都是梁师仁打的。他最多就是个主持大局。所以说“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不存在的。



最后还是祝愿天下间再无战争,民族之间世代修好,全人类永享太平。


精选用户评论
  • 乔歌80231

    绝不同意

其他用户评论
  • SY风林火山

    于老师的谦道,画面感特别好,好多小细节娓娓道来如临其境 郭老师的郭论,故事性特别强,前因后果让人生怕漏掉什么情节 谦道像是散文,郭论像小说

  • 轻轻1刀

    锅老师,我是铁粉,订购了您所有的作品,但是真心想建议一下,郭论第一季里面各种美食我听得超级喜欢,听了不下五遍,可是第二季咋就开始讲历史为主了呢?您确实知识渊博,可是我们听众绝大部分毕竟是俗人,民俗,美食那些才是我们最想听的啊,这些历史和文化,不能说不爱听,但是估计也就百分之一二的人喜欢,望采纳

    乔歌80231 回复 @轻轻1刀: 绝不同意

    琼Ooo 回复 @轻轻1刀: 估计民俗都挪给谦哥了……我还挺喜欢听历史的,毕竟这些东西不是听老郭讲,我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去主动了解的,也算是窥视了另外一个领域一小眼~

  • 一介草民_E1

    松赞干布:瞧不起大唐,就是瞧不起我老丈人

    善遁道祖厉飞雨 回复 @一介草民_E1: 老丈人表示 这是个外国好女婿!女儿嫁的真值!哈哈哈😃

    听友248247902 回复 @一介草民_E1: 后来吐蕃下了青藏高原,侵占了西域

    有声的短小快 回复 @一介草民_E1: 后来跟大唐人脑袋打出狗脑子来了。

    查看全部3条回复
  • 范冰冰上海

    1分钟处错误,不是王宝强《大闹天竺》,是成龙的《功夫瑜伽》

  • ME_0S

    这集太好笑了,我都笑肚子疼了[嘻嘻

    何至于不快乐 回复 @ME_0S: 使劲

    后柳园 回复 @ME_0S: 郭德纲的节目就应该这样,照本念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