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4 | 中国佛教的受戒历史

梵网经4 | 中国佛教的受戒历史

00:00
15:00

88-梵网经4 中国佛教的受戒历史




知识点


1、十重罪:


这十种恶行分别是:


一、杀生:以恶心断除有情命根的相续。具五缘成杀业道:1、故意有杀心;2、杀他有情;3、他有情想;4、作杀加行,如具有杀他的一切准备;5、不是误杀。


二、不与取:也称偷盗,包括骗取、窃取、强夺、霸占、吞没等不与而取的行为。具足五缘成不与取业道:1、故意起盗心;2、对于他物;3、起他物想;4、预先有盗窃的动机准备;5、不是误取。


三、邪行:又称邪淫。具足四缘成邪行业道:1、非境:如对他人的妻子或父母姐妹行淫;2、非道:于不正道行淫;3、非时:虽是自己的妻室,但在她怀胎、哺乳及受斋戒期间行淫,也属于邪淫;4、非处:在寺中或佛塔边行淫。


四、虚诳语:又称妄语,包括自妄语、教他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或是通过默认、暗示、点头、手势等表现来达到欺骗目的,都属于妄语。具足四缘成虚诳语业道:1、以违背事实的言论去欺骗别人,如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等;2、对方理解你的意思;3、有欺骗的心理;4、对方如实接受。


五、离间语:即挑拨离间,也称两舌。具足四缘成离间语染:1、歪曲事实,故意挑拨离间他人的关系;2、有心制造矛盾及挑起争斗的语言;3、对方理解所说的内容;4、如实接受。


六、粗恶语:又称恶口,包括毁谤、攻击、讽刺、挖苦等尖酸刻薄、伤害他人的语言。具足四缘成粗恶语染:1、有心伤害他人;2、发出非爱语,如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3、对方理解;4、如实接受。


七、杂秽语:又称绮语。具足二缘成杂秽语染:1、有染污心,即带着个人目的对他人进行恭维、谄曲;2、所说语言属于诲淫诲盗,如情歌艳词、天南地北的闲谈,以及知见不正的邪论等等。


八、贪欲:对于他人的财富、地位、家庭等一切,生起不合理的希求,妄想占为己有,属于贪业道。


九、嗔恚:对于有情因恼恨而起伤害之心,属于嗔业道。


十、邪见:拨无因果,不信前生后生。如唯物论者的断见及一般宗教所信奉的常见,都属于愚痴邪见。



2、妄语:



 妄语,十恶之一,即虚妄不实的言语。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妄语之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虽犯不失戒体,但犯可悔罪。两舌是挑拨离间,东家说西,西家说东;恶口是毁谤、攻讦、骂詈、讽刺、尖酸、刻薄语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诲淫诲盗、情歌艳词、说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义等言语。受了五戒的人,皆应随时检点,否则动辄犯过,犹不自知。


佛教所说的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及方便妄语之分。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语罪。大妄语具备五个条件,即成重罪不可悔:一、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二、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三、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四、说大妄语——自己未证圣果圣法,而说已证圣果圣法,乃至实未得四禅定,而说已得,实未见天来、龙来、神来、鬼来,而说见到天来、龙来、神来、鬼来。五、前人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等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具足以上所举五个条件,成重罪不可悔;虽作大妄语而言词不清或对方不解者,中罪可悔;向天人作大妄语,天人解者,中罪可悔,不解,下罪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语,下罪可悔;欲说已得阿罗汉果,错说已得阿那含果,凡是类此心口不,相应者,虽作大妄语,使人领解,皆得中罪可悔。说世间妄语诳他者,皆为可悔罪。




3、南山:



南山不能代表佛。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的道场。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也就是你要心存善意,你要向善,坏事不要去做,不能做不好的事情。




2、不枉于就是枉于谏未见言谏你没有看到,你说看到了谏,言不谏你见到了,说你没见到。虚伪夸张,及此掩饰,皆为妄语,不但欺人,而且志欺。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咱们今天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在开始具体的讲读佛教梵网经,特别是他的下卷之前,我有一个考虑。什么样的考虑?对于佛教来讲,律学,也就是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反往经当然是一部大乘律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它的下卷部分讲述的十重罪、 48 轻罪也是非常的明确,非常的具体。但是即便如此,反往清也并不能覆盖或者我们讲完全覆盖佛教的戒律。如果朋友们想比较全面的,比较完备的了解佛教的戒律的话,反往经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此我就考虑利用讲读梵网经的机会,特别是在进入返网金下卷的具体讲读之前,我专门抽出 1- 2 讲的篇幅,为各位朋友简单的讲述一下。佛教的戒律通常就是指皮那耶,皮呢,也是反问的Vinea,它的音译是三五鲁穴之一,是有关戒律规定和解释的这样的一个内容。那么梵文的律在佛教三藏里边专成一藏,叫律藏,专门研习戒律的佛教僧侣叫律师。这个律师当然不是今天这个司法意义上的律师,是指研究佛教戒律的师傅,而以戒律沿袭为主的宗派叫律宗。

根据佛教的一般的说法,当然我一定要强调这方面的说法,很多当时普遍流行的说法,戒律是怎么来的?相传在释迦摩尼在世的时候,为了约束身重,为了规范生团的日常的行为,就制定了各种戒律。而在第一次佛教大阶级的时候,就有尤婆里乌班利益送出了绿照,这是佛教的传说。那么在律学的历史上,尤婆里发文叫五八利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主要负责把佛陀关于戒律的规定附送出来的。后来由于佛教的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以传下来的戒律也有所不同。佛教的分裂或者各个部派的形成,与其说是在佛教教义上产生了分歧,还不如说主要是在一些具体的律条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所以戒律对佛教各个布牌的形成是产生过极其重大和深刻的影响。


根据记载,中国的汉帝翻译戒律和具体实行受戒,开始与三国为家平年间,那这个时间是公元的二百四十九年到二百五十四年,在这几年当中开始有戒律的翻译,并且中国僧人开始受戒。当时中印度中部这一带有一个僧人叫坦克尔加罗来到了洛阳,他看到当时中国的僧人是只落发而未受戒,因为没有戒律,也没有受戒的以鬼和条纹,那么它就翻出了魔盒升旗簿界本这个旗字有两种写法,多一点少一点,那么有的时候念魔盒升旗簿,有的时候念魔盒升纸步范文叫马哈桑一格,就是大众部的戒备,就把小乘佛教的一个步派,非常重要的一个主要的步派,大众部的纪律翻过来,就作为汉帝僧人持戒的标准,又请了印度生创立的结魔法,也就是受戒的规则来进行受戒。


二百五十四年到二百五十六年之间,安溪国有一个沙门叫潭帝,也来到洛阳,又翻出了法杖簿特罗马古德凡文叫特朗普德那个部的一个戒律或者受戒规则翻译过来了。从此中国身重受戒又开始依从法杖部的做法。东晋的时候,又有一些戒律被翻译过来作为根据,所以也不太一致,也不太标准的。


中国的绿中是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一个步派,它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陕西西安的敬业史,实际创始人是唐代的道宣法师。因为道轩住在终南山,所以也称为南山、绿中或南山中。以上是一些最简单的介绍,我们一定要牢记,佛教典籍当中的律点远远不止一种,比如有 4 分率、 10 送率、 5 分率、某个升级率、反网金等等,那么反网金主要是大乘佛教中关派的佛教节律,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但是由于年代、历史、语言等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那么就导致对佛教戒律的认识、研究以及具体的实行奉尺也随着各个派别观点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首先是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生,也就是梵文的那么布达也,那么德格玛耶,那么圣嘎耶,这个是所有的佛教的信仰者都必须要首先要声明的三皈依,你是要表明这个态度的。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这是佛教的入门者所必须要学习的,它的核心内容八个字,一心向善,诸事莫恶。也就是你要心存善意,你要向善,坏事不要去做,不能做不好的事情。五界是指佛门示众弟子的基本界,无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都必须遵守五届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斜影,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不杀生。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也讲的杀生界的,对吧?你不能杀生,因为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而后来佛教发展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这个众生当然就不单单是指人了,而是胎软湿化、士生之俗都包括在内的。杀生指的不仅仅是伤害人的生命,进而它也包括不得伤害畜生存疑的生命,不但借直接的杀害,也借杀鹰杀猿。比如按照佛教的说法,愚劣的就是直接的杀害,但是贩卖者,那这就是间接的杀害,这是佛教戒律的说法。

那么根据佛经,比如说十善业道经里边讲,不杀生有十种利益,第一,与诸众生朴实无畏。第二,常于众生,岂大慈悲。第三,永断一切称谓习气。第四,生长无病。第五,寿命长远。第六,横为非人所守护。第七,常无噩梦,请觉快乐。第八,灭除冤竭,众愿自解。第九,无恶道,不。第十,命中升天。所以佛教认为持杀生界不杀生是有很多好处。那么很多人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说佛门戒杀,那么你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这种侵害,甚至面对的外敌入侵,恶势力加害,你是不是就是把脖子伸出来等死?并不是这个意思。佛教戒杀主要是戒以一己的私欲而伤害生命。至于你持干戈而为设计,在佛经里边是有各种解说的,有的把它解说为慈悲勇猛的表现。


大法古今里边就提到波斯利网,提到这个网说什么呢?使丈夫路,不勇猛者不明丈夫。所以这个不杀生。在佛经里边,它的解说也是比较丰富的。偷盗界,那么这个偷盗有各种各样的偷盗,对不对?不偷盗是指不能以不整当的手段获取财物,如果你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都叫偷盗。佛说不偷盗也有 10 种利益,一个是资财迎接这个特别好的。第二,多人爱念。第三,人不欺负。第四,十方赞美。第五,不受损害。第六,善民留步。第七,处重无畏。第8,财命设立,安乐变财,具足无缺。第9,常怀诗意。第10,命中升天,也是命中升天。那么不邪淫就是邪淫界。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的分别,出家者就是完全不能有新行为的,要根本戒因的。而再加者是戒不正当的性行味。所谓邪淫,是指非食非处,不正当的交合。那么佛讲也有很多利益,比如诸根调顺,用利益削弱世所称赞,安莫能情。


第四,不枉于就是枉于谏未见言谏你没有看到,你说看到了谏,言不谏你见到了,说你没见到。虚伪夸张,及此掩饰,皆为妄语,不但欺人,而且志欺。佛讲,你如果不妄语,有种种好处,比如口长清净,优博画像未,诸世间之所条幅发言呈正。人天敬爱,大家都相信你吗?常以爱与安慰众生,得胜亦乐。三叶清净言无误,失发言尊重人听奉行,智慧殊盛,无能自负。第五,不饮酒,也就是饮酒戒,因为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都是以酒为媒介。四分律里面说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比如坏颜色、无危仪、损名誉、失智慧、治病耗材、无耻不敬、剁车、从车上掉下去了,落水等等。那么佛门的武器按照佛教戒律的说法是未来能够再次获得,人生就是六道轮回里又能轮回为人的条件。然而手舞界只是消极的借遏不对吧,而消极的借恶当然不是佛法的,究竟你佛法还进一步的鼓励人积极的违善,而这就是时善。好的,那么今天这一讲,我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


在开始具体的讲读佛教《梵网经》,特别是它的下卷之前,我有一个考虑,什么样的考虑呢?对于佛教来讲,律学,也就是戒律是非常重要的。《梵网经》,当然是一部大乘律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


它的下卷部分讲述的十重罪、四十八轻罪,也是非常的明确,非常的具体。但是,即便如此,《梵网经》,也并不能覆盖,或者我们讲完全覆盖佛教的戒律。


如果朋友们想比较全面的比较完备的了解佛教的戒律的话,《梵网经》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此我就考虑,利用讲读《梵网经》的机会,特别是在进入《梵网经》下卷的具体讲读之前,我专门抽出一到二讲的篇幅,为各位朋友简单的讲述一下佛教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通常就是指毗奈耶,毗奈耶是梵文的vinaya,它的音译,是三无漏学之一,是有关戒律规定和解释的这样的一个内容。那么梵文的律,在佛教三藏里边,专成一藏,叫律藏。


专门研习戒律的佛教僧侣叫律师,这个律师当然不是今天司法意义上的律师,是指研究佛教戒律的师父。而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叫律宗。根据佛教的一般的说法(当然我一定要强调这方面的说法很多),当时普遍流行的说法,戒律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为了约束僧众,规范僧团的这种日常的行为,就制定了各种戒律。而在第一次佛教大结集的时候,就由优婆离,Upali,诵出了律藏,这是佛教的传说。


那么在律学的历史上,优婆离,梵文叫Upali,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主要负责把佛陀关于戒律的规定,复诵出来的。后来,由于佛教的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以传下来的戒律也有所不同。


佛教的分裂,或者各个部派的形成,与其说,是在佛教教义上产生了分歧,还不如说,主要是在一些具体的律条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所以戒律,对佛教各个部派的形成,是产生过极其重大和深刻的影响。


根据记载,中国的汉地,翻译戒律和具体实行受戒,开始于三国魏嘉平年间。这个时间是公元的249年到254年。在这个时间当中,开始有戒律的翻译,并且中国僧人开始受戒。


当时中印度,印度中部这一带,有一个僧人,叫昙柯迦罗,来到了洛阳,他看到当时中国的僧人,是只落发,而未受戒,因为没有戒律,也没有授戒的仪轨和条文,那么他就翻出了《摩诃僧祇部戒本》。


这个祇字,有两种写法,多一点,少一点。那么有的时候念摩诃僧祗部,有的时候念摩诃僧祇部,梵文叫Mahsagha。就是大众部的戒本,就把小乘佛教的一个部派(非常重要的一个主要的部派),大众部的戒律翻过来,就作为汉地僧人持戒的标准。又请了印度僧创立了羯摩法,也就是受戒的规则,来进行受戒。


254年到256年之间,安息国有一个沙门叫昙谛,也来到洛阳,又翻出了法藏部,Dharmaguptaka,梵文叫Dharmaguptaka,那个部的一个戒律,或者受戒规则,翻译过来了。


从此中国僧众受戒,又开始依从法藏部的做法。东晋的时候又有一些戒律被翻译过来,作为根据。所以呢,也不太一致,也不太标准的。 


中国的律宗,是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一个部派,它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陕西西安的净业寺,实际创始人是唐代的道宣法师。因为道宣住在终南山,所以也称为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以上是一些最最简单的介绍。我们一定要牢记,佛教典籍当中的律典,远远不止一种,比如有《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等等。


那么《梵网经》主要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佛教戒律,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但是由于年代、历史、语言等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那么就导致对佛教戒律的认识,研究以及具体的实行奉持,也随着各个派别观点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首先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梵文的Namo Buddha,Namo Dharma,Namo Samgha。这个是所有的佛教的信仰者都必须要,首先要声明的三皈依,你是要表明这个态度的。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这是佛教的入门者所必须要学习的。它的核心内容,八个字,一心向善,诸事莫恶。就是你要心存善意,你要向善,坏事不要,不要去做,不能做不好的事情。


五戒,是指佛门寺众弟子的基本戒,无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都必须遵守。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不杀生,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也讲的杀生戒的,对吧?


你不能杀生,因为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而后来佛教发展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这个众生,当然就不单单是指人了,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之数,都包括在内的。


杀生,指的不仅仅是伤害人的生命,进而它也包括不得伤害畜生、虫蚁的生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也戒杀因、杀缘。比如按照佛教的说法,渔猎的就是直接地杀害,但是贩卖,贩卖者,这就是间接的杀害。这是佛教戒律的说法。


那么根据佛经,比如说《十善业道经》里边,讲不杀生有十种利益。第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第二、常于众生,起大慈悲。第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第四、身常无病。第五、寿命长远。第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第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第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第九、无恶道怖。第十、命终生天。所以佛教认为,这个持杀生戒,不杀生是有很多好处的。


那么很多人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如果说佛门戒杀,那么你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这种侵害,甚至面对的外敌入侵、恶势力加害,你是不是就是把脖子伸出来等死呢?并不是这个意思。


佛教戒杀,主要是戒以一己的私欲而伤害生命。至于你持干戈而卫社稷,在佛经里边是有各种解说的,有的把它解说为慈悲勇猛的表现。


《大法鼓经》里边就提到波斯匿王,提到这个王,说什么:“食丈夫禄不勇猛者,不名丈夫”。所以这个不杀生,在佛经里边,它的解说也是比较丰富的。


偷盗戒,那么这个偷盗,有各种各样的偷盗,对不对?而不偷盗是指,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如果你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都叫偷盗。佛说,不偷盗也有十种利益。


一个是资财盈积,这个特别好的嘛。第二多人爱念,第三人不欺负,第四十方赞美,第五不受损害,第六善名流布,第七处众无畏,第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第九常怀施意,第十命终生天,也是命终生天。


那么不邪淫,就是邪淫戒。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的分别,出家者,就是完全不能有性行为的,要根本戒淫的。而在家者,是戒不正当的性行为。所谓邪淫是指,非时、非处、不正当的交合。那么佛讲也有很多利益,比如:诸根调顺,永离諠掉,世所称叹,妻莫能侵。


第四不妄语,就是妄语戒。未见言见,你没有看到,你说看到了。见言不见,你见到了,说你没见到。虚伪夸张,疾辞掩饰,皆为妄语。妄语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佛讲,你如果不妄语有种种好处,比如: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为诸世间之所信伏。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大家都相信你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得胜意乐,三业清净。言无误失,发言尊重,人天奉行。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第五不饮酒,也就是饮酒戒。因为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都是以酒为媒介。《四分律》里面说,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比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净,堕车,从车上掉下去了,落水,等等等等。 


那么佛门的五戒,按照佛教戒律的说法,是未来能够再次获得人身,就是六道轮回里,又能轮回为人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不,不,不,不,不,对吧。而消极的戒恶,当然不是佛法的究竟,佛法还进一步地鼓励人积极地为善,而这就是十善。


好的。那么今天这一讲,我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

  • 胡椒袋

    被蚊子咬会拍死它不

    1367014psst 回复 @胡椒袋: 蚊子吸血也是为了生存,繁衍后代。不拍死又何妨,赶走就行了呗。被吸了一点血而已。站在蚊子的立场,她是在拿命做一件随时会死的事情,但凡有办法谁愿意这样。再实在不行就做好防护措施。

  • Clark_5u

    问个转牛角尖的问题,植物算是生命么?杀生,胎暖湿化,植物算是化生么?那为什么生命不包括植物呢?

    竟觉 回复 @Clark_5u: 植物怎么化生的?不需要种子凭空变出来吗?一般意义上讲的生命包括有“灵”有“体”,就是有思想和身体,植物虽然有身体,但没有思想。或者说这里的生命是指有神经感知能力的,植物没有神经,当然不算。

  • 仙境兔灵

    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 阿尔法龟

    感谢钱施主的法布施!怎奈时间太短,言不尽意!

  • 清风暮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罌潥

    跟随钱老师学习佛法,学习自律

  • 优祺和平

    发趣十心:舍心、戒心、忍心、进心、定心、慧心、愿心、护心、喜心、顶心 长养十心: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施心、语心、益心、同心、定心、慧心 金刚十心:信心、念心、回向心、达心、直心、不退心、乘心、无相心、慧心、不坏心。 体性十地:体性平等地、体性善慧地、体性光明地、体性尔焰地、体性慧照地、体性华光地,体性满足地、体性佛吼地、体性华严地、体性入佛界地。

  • 1732306ptpj

    老师有心了,感谢。

  • 小老三0

    研解很好,辛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