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丨圈子探底(下):洞悉别人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Day5丨圈子探底(下):洞悉别人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00:00
25:04

【入营须知】

本课程为线上训练营,购买后请添加班主任 LRjingzi


人生逆袭快,要靠圈子带。同学你好,我是黄河清。

 

上节课呢,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自己已有的圈子里面识别、判断哪些是“技术宅”的专家型的朋友,帮助你在自己的圈子地图上拓展专业型的人脉。我还着重跟你分享了如何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让你找到那些在你身边的“技术宅”。这节课呢,我们就把视线转向圈子地图的右下角,也就是“关系通”这个板块。帮助你了解如何在你已有的圈子里找到那些有“关系通”属性的朋友们。

 

当然,在具体内容开始之前呢,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叫作“关系通”型的朋友。“关系通”型的朋友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找到他们就等于找到了问题的渠道。也就是说,他自己本人也许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呢,他能够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渠道,让你能够找到那些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我们就会管他叫做“关系通”。

 

那么,“关系通”型的朋友对我们的人生发展究竟有多重要呢?我呢,先给大家一个概念:我们将线上线下能够保持经常联系的朋友圈称为“亲密社交圈”,比如我们之前圈子地图中提过的,单独交流超过20个小时的人就属于这个圈子。那么,基于这个概念,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请问你的“亲密社交圈”人数有多少呢?我估计啊,你的脑海中肯定已经浮现出了一个数字,可能是20,可能是30,也可能有人很厉害,是50,是80。但我可以非常确定的是,你们中肯定没有人的数字超过过150。为什么呢?牛津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邓巴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认知能力有限,我们没有办法负担那么频繁的社交活动。所以,能够维持稳定关系的人,最多最多也就在150人左右。

 

所以,哪怕你的手机里面微信已经满了,有五千人,通讯录有10万人,相交满天下。但其实啊,你真正能够维系关系的,也就只有150人左右,而如果你能够维持好150个人的关系,那其实你自己就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关系通,或者说有资源的人了。当然,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亲密社交圈并没有150个人,所以也就难免,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找到那些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退而求其次,看看我们的圈子里面是不是有那些关系通,能够帮我们拓展我们的社交圈。当然,有些细心的同学可能马上就想问,那我怎么能够和150个人同时维持好我们的社交关系呢?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会逐步为你揭晓。我们今天呢,先说怎么深入了解你已经有的亲密圈子里的关系通们,然后我们要怎么才能用好这些关系通们的关系。

 

在具体内容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之前的同事飞哥的例子:在之前的公司里啊,飞哥虽然为人很好,但却是个非常内向的人,每天呢,也就能和我们这些同部门的同事聊上几句,其他部门的人呢,他基本上都不懂得主动结交。我和他的关系呢还不错,对他的工作和生活比较的了解。据我观察,他的“亲密社交圈”人数说到底可能连20个人都没有。这么一来呢,你也就很好理解,他离“关系通”其实有非常远的距离。平时啊,我也不觉得他是一个人脉非常广的人。工作中也基本上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啊,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说,他要离职了。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呢他考上了市直属机关的公务员,下个月就要去上班了。我当然非常替他高兴,因为也知道,这没有辜负他3个月来几乎不怎么聚会的备考所花下的时间。于是,我马上叫了几个平时一起玩儿的朋友祝他高升,我们好聚好散。

 

没想到呢,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又见到了飞哥。那个时候,他已经入职6个月了。那天呢,我们正在上班,一个熟悉的面孔走了进来,正是我们的飞哥。那天啊,他代表政府部门来检查业务,后面陪同的呢是我们分部的经理,他以前的上司。当然他以前的上司现在只能够悄悄地跟在他后面。我们跟他打了招呼,微信上呢约好晚上一起吃饭。这一吃饭我就发现,哎哟我的天呐,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以前呢,从来不主动定饭店的他,这次主动张罗了这个饭局。我们进包厢的时候我发现,饭店老板都亲自过来招呼。选的地方、选的菜色当然也非常得得当。坐下来的时候我就赶紧问他:“哎,厉害啊哥们儿,怎么现在这方面都这么熟了。”飞哥呢,跟我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也非常得实在,一上来就跟我交了底。他说啊,自己现在的部门呢,是一个实权部门,直接的领导是一个关系通型的人物,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朋友。飞哥呢,老实、内向、实干的性格很快就获得了领导的信任,于是就经常带着飞哥去见各种朋友。所以啊,自己现在的圈子很大,各路朋友也就慢慢地多了起来。而飞哥呢,也没有浪费这些资源。他正是利用自己这些很多很多的“关系通”的朋友,一方面,解决了长期困扰他的农村户口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像中彩票一样摇到了车牌买到了车,甚至还在一个位置很好但是很难搞到名额的楼盘定好了房子,突然间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好像甩开了我们很远。

 

再往下深聊的时候呢,我就发现,飞哥获得的这些便利,以及旁人难以想象的好处,其实都是他“关系通”的朋友带给他的。从飞哥的例子里,我们会知道,“关系通”的朋友能够给你的“亲密社交圈”带来质和量上的双重提升。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虽然每个人的总体亲密社交圈的人数很难很难超过150人,这是我们的生物基础决定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亲密社交圈都是不到50,不到20,甚至很多人是连10都不到的。而一个相对比较成型的,也比较厉害的“关系通”的朋友基本上都能保持着120、130,甚至接近150的“亲密社交圈”。将他们纳入我们的亲密社交圈也就意味着你通过他们接入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而通过这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你的“亲密社交圈”很快就会得到量的飞跃;同时呢,比较厉害的“关系通”的朋友,他的一百多人的“亲密社交圈”很可能遍布在各行各业,而且他自己也会对自己的社交圈进行过初步的筛选。所以在他的社交圈里,都是那些相对来讲比较有价值的人,这些人才会被纳入他的“亲密社交圈”里。所以,认识几个“关系通”的朋友,你其实就已经认识了这个城市里面各行各业的各种甚至比较有质量的关系。

 

好,那么通过飞哥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关系通”类型朋友的重要性。当然,只知道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找到他们。而我们每次想到“关系通”类型的朋友,其实往往呢就会把目光聚焦在现有的关系之外,其实啊我们现有的关系中往往就已经有一些隐形的“关系通”的朋友,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那么,为了找到这些“关系通”,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叫作有目的的社交。

 

这个方法的核心呢就是通过有目的的社交谈话和社交观察,来识别我们已有圈子里的那些“关系通”型的朋友。我们可以先来看第一部分——有目的性的社交谈话。你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社交的过程之中,我们肯定会经常地聊天。但是大多数的聊天都是漫无目的的,想到哪里聊到哪里,要么聊朋友的八卦,要么聊看过的电影,或者最多也就是聊聊最近生活、工作中的琐事,反正大部分时间都是漫无目的的。这其实啊,就是一件非常浪费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在平时的聊天中完成对朋友圈里“关系通”朋友的筛选。

 

这里要用的方法呢,和我们上节课寻找“技术宅”专家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深度访谈。只不过寻找“技术宅”专家更侧重于技术层面,而我们找“关系通”则更侧重于问题的设计。那关于问题的设计我们具体要怎么操作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跟你每一个朋友具体要聊天之前,你需要做一个聊天提纲。那聊天提纲需要包含哪些要素呢?一般来讲,包含四个部分:一开场语、二暖场语、三核心问题、四结束语句。不要着急,我们会分别介绍。

 

首先当然是开场语,虽然我们要进行的是非常有目的的聊天,但是聊天的开场语主要是为了帮我们打开聊天的场景,所以越轻松越随意越生活越好,最重要的是让对方能够放松下来。比如你可以问:“哎,最近看电影了吗?复联4上了,你看了吗?最近家里孩子怎么样,上学了吗?成绩好不好?”或者“哎,你知道我们部门那个经理现在在干嘛吗?”之类之类,等等等等。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对方随意地答一答,把整个精神缓和下来。

 

其次呢,就是暖场。这是我们的开场话题和我们的有目的提问之间的过渡,我们需要把话顺利地引入到我们要设计的问题上。暖场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暖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这个人聊天能力的高低。这个过程呢是帮助你的聊天对象进一步地进入放松的状态,初步建立聊天的基础氛围,但同时也让他慢慢地开始准备回答那些你已经设计好的问题。好,那么今天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探寻这个人到底有多少资源,是不是个“关系通”,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聊天对象最近经历的好事或者坏事进行提问,然后开始预测他到底有多少资源,是不是个关系通。

 

比如,如果你想打听他是不是有教育方面的资源,那你也许可以问:“诶,听说你家孩子成绩不错啊?”或者可以问:“诶,你家孩子去了那个哪哪哪个小学,听说那个小学是不是可难上了?”或者可以问:“哎,听说你的孩子最近换班主任了,是不是你偷偷使的坏啊?”那么如果你想问有关于公司领导方面的资源,或者是职场方面的,那你可以问:“哎哟兄弟,最近业绩不错啊,是不是又要升职了?”或者:“哎,你最近又开了好多单,有没有哪些窍门能够跟兄弟说一说啊?”或者说:“哎,我某天某天看见你跟某某领导勾肩搭背一起去抽烟。诶,那个领导到底好不好相处啊?”之类之类的。说到这里呢,我想大家已经不难发现,我们问的问题已经开始是一半一半了。一半呢,当然还是让对方放轻松,海阔天空地随意聊,另一方面呢,当然是让对方在解释自己目前做的事情的同时也不得不透露一些自己拥有的资源。让我们可以想:嗯,他有没有可能真的是个“关系通”呢?

 

再往下,当对方已经开始说出一些比较核心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入核心问题的环节了。这个环节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弄清楚对方到底有哪些资源,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当我们进行提问的时候就要根据我们的目的进行设计。我们的目的可以简单来讲,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经事到临头了,我们马上想找人,想知道对方有没有我想要的这方面的资源;另一种呢是未雨绸缪地探查资源,想知道对方有哪些有意思的资源,未来我可能会用得上。

 

针对第一种问题,也就是事到临头了想找人,那我们就需要采取单主题的深度聊天。比如说,如果你想要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那就针对这一问题一直深入。比如说,你可以问这些问题:从刚开始的,“你的孩子最近怎么样啊?”到后来你可以问:“诶,你家旁边不是有好几个学校吗?你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呀?”或者:“我最近正在考虑给孩子报培训班,你家孩子报的什么班啊?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呀?”还有,“最近的教育改革好像挺频繁的,是不是听说他们要改教材?哎,我家孩子马上要升小学了,马上要升初中,考的内容会不会有变化啊?哎,那未来的高考制度是不是也要改啊?”之类之类的。

总而言之呢,单一主题的深度聊天的主要方式就是用问题做引导,让对方不停地回答问题,然后在问题中继续寻找下一个问题的点,所有问题呢都始终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问题的层次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对方回答的信息你知道的越少,就说明他对这个方面可能越了解,你就越需要抓住那些你不知道的方面进行追问,这样你就可以真正地了解对方到底有多少资源,他懂得多少事情。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当对方讲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些冲突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着反驳对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知道对方背后有多少东西,而不是展现你有多少东西。所以我建议大家,先倾听,然后再进行筛选。而筛选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在当面进行,你在背后进行就可以了。

 

而针对第二种未雨绸缪型的资源探查那就更适合多主题的深度聊天,我们可以选择比如老人养老、职业晋升、医院就医等各种各样有关于民生的问题展开。多主题展开呢有一个关键的原则需要把握,那就是:如果发现话题停滞,就立刻要切换话题。简单来说呢,也就是,多主题深度聊天的目的不是每个主题上都要刨根问底,而是想要全面了解对方的资源情况。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进行试探,当发现某个方面的主题对方基本上不了解的时候,或者你们的信息已经高度重合,甚至连认识的人都一样,那其实也就没有什么聊下去的价值了,这个时候需要马上切换下一个主题。

 

比如说,假设你这么问,你说:“诶,我前段时间看到你爸妈了,他们身体挺好的,是怎么保养的啊?”对方如果直接回答:“啊,我不知道啊,我很久没有看到他们了。”那一般来讲,在养老和医疗方面的话题你不会收获太多的信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赶紧进入下一个话题。比如呢,你可以问:“啊,这样啊,也是。诶,听说你孩子最近要考初中了,你是不是要老陪他呀?”,这时候他的朋友可能会回答:“啊,那真是,我不仅天天陪着他,还给他报了好几个培训班。你知道吗?培训班老贵了!”这个时候你就会想:“嗯,他好像对这个比较了解。”就可以继续说:“哦,对嘛对嘛,真的很贵的!”这时候对方可能就会洋洋得意地说:“哼,但是我找了一个朋友,直接优惠了一半的价格。”这时候你就发现,这个人在教育上可能真的有不少资源。这个时候呢,你就可以在同样的话题上继续和这个朋友深入地交流下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你一定要关注那些你不熟悉的领域,去探寻那些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感觉到,对方到底懂不懂这个行业。同时呢,也还跟大家说一点:我们很多人呐,在这样交流的时候,特别容易进入一个比较的状态。也就是说,对方说:“哎,我认识某某某,能够让我优惠一半的价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说:‘哼,我认识的另一个人能让我优惠三分之一!’这样比下去啊,往往没完没了,而且彼此很容易进入一个相互吹牛的状态。这样获得的信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呢,我希望大家,在这段日子里,或者说在这些交流里,要注意我们的目标是探寻出别人有多少东西,而不是你有多少东西。

 

好,那么在核心问题结束之后呢,也就进入我们的结束语了。结束语的部分其实比较简单,只需要我们对对方表示感谢,约定下一次的见面和聚会的时间就好啦。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就说下次一起吃饭也挺好的。同时,如果可能的话,代问一下家里的长辈、小朋友好。或者呢,通过一些非常正式的但又不失委婉的结束语或者说感谢语来结束我们的谈话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们在谈话过程中涉及了任何具体的内容,千万要第一时间进行总结。比如可以说:“好,那我回去立刻就把某某某的联系方式发给你。”或者你可以对对方说:“哎,你刚刚说的那个教育机构能够打折的朋友我真的很感兴趣,请你回去一定要把他推给我。”这样才是一次有目的的社交。同时呢,在离开了对方之后,一定要趁你的经验和记忆还非常新鲜的时候,立刻给这个人标上你的备注信息。比如说:某某某,课外辅导班可以优惠;某某某,中心医院的专家是他的叔叔等等等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尽可能地留下来。到这里,我们的聊天才算是结束。

 

当然这里呢,我还需要额外地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听完了课你就记住了,在进行任何一次有目的的社交谈话之前,在你的经验还没有那么丰富的时候,请千万要列好你的聊天提纲。就把你所有想问的问题列一遍,就能让你的聊天变得更有结构性,也更有收获。

 

好,说完了有目的的社交谈话,那么下一步呢,我们来说有目的的社交观察。这里的社交观察主要指的是三种观察。

 

第一种观察呢,叫履历观察。这个观察其实就是通过搜集朋友的相关资料,通过了解他的履历来判断他是否拥有相关的资源。比如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政府背景的资源,看他晋升的时间是不是每到可以提拔就马上提拔,甚至出现过破格提拔或者破格晋升就可以发现。如果有,那就证明确实他有很深的背景。但如果他干了几十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或者一个小小的科长,那他肯定在吹牛。当然,也有朋友会问:“他的履历要去哪里看呢?”比如,领英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还有比如,如果你有比较相熟的HR的朋友,那么你在网站上搜索他的简历,有很多的简历网站,去搜索他的简历,你就可以对他的履历一目了然了。这真的不是什么秘密。

 

第二种观察呢叫作活动观察。也就是,和朋友一起去他的聚会,看他和哪些人交往,看他和哪些人关系紧密。我并不是说你要刻意地去凑朋友的聚会,而是他们如果去,或者对你自然地发生了邀请,那你也就自然地不要拒绝,就跟着去。但去不是白去,不是去大吃大喝,而是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你一定要知道,这些私下的聚会往往是你最能了解这个人的地方。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人跟你说他的人脉特别广,能帮你搞定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融资。然后紧接着呢,他邀请你去参加一个属于高端投资人的早餐会。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嗯,这个人可能还是比较靠谱的。”于是,你就到了这个早餐会。可到了早餐会上呢你就发现:这个人,跟他聊天的,普遍只是一般的投资经理,或者只是一般跑腿打杂的人。真正的那些VP,那些大佬没有人跟他说话。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他八成在吹牛。而另外一个人可能跟你说了一模一样的话,但他没有邀请你去一个早餐会,说:“嗯,我们晚上去撸个串儿吧。”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心里打鼓:“嗯,去撸串儿,真的吗?Really?你真的懂吗”但是你也可以不用那么着急拒绝,你可以真的去。也许你就会发现,在这个撸串儿的局上,可能来的往往是那些真正的大佬。他们虽然在聊的可能和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在说的是行业内部的八卦。他们在说的是一些你所不知道人的内幕。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人好像是靠谱的。因为,也许你熟悉这个圈子你就会知道,那些非常厉害的大佬们呢,往往是不会去参加那些特别正式的东西。而他们真正有人脉有圈子的时候,是他们在私下和人交流的时候。所以呢,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第一印象,而拒绝到了一些你能够真正地获取这个人关系的机会。

 

第三种呢叫做间接观察。这个观察是看其他的“关系通”朋友或者某个行业比较厉害的人物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当然理解,很多隐秘的关系和联系是很难发现的。但是行业内部基本上都有一个核心的圈子,而在这个核心的圈子里,彼此是知根知底的。一个人可能其貌不扬、可能年纪轻轻、可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你可能突然发现,某个行业里面那些比较厉害人都莫名其妙地对他尊敬有加。那他肯定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不俗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他有很多的资源。

 

好,总结一下:今天呢我们知道了清理自己旧圈子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了要挖掘旧圈子里面“关系通”型的朋友,我们也知道,人的“亲密社交圈”一般不会超过150个人,而“关系通”朋友会给你的“亲密社交圈”带来质和量的双重提升。那我们要如何找到这些“关系通”朋友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有目的的社交,也就是通过有目的性的社交谈话和社交观察来发掘旧圈子里面的“关系通”朋友。

 

有目的的社交谈话就是要设计简要的聊天提纲来充分了解对方的资源状况,而社交观察主要就是通过履历观察、活动观察和间接观察来判断“关系通”朋友究竟有“几斤几两”。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想要马上开始了呢?那就赶紧尝试起来吧!好,我是黄河清,我们下节课见。当然,还是一样,大家如果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在我们的专属答疑微信群里给我提问,我都会一一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了。今天的圈子升级术就到这里,更多的职场技巧,学习方法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黄河清不清」回复“我要升级”,获取学习资料,我是黄河清,我们下次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