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带你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苏格拉底之死

【哲学】《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带你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苏格拉底之死

00:00
21:22

书名:《苏格拉底的申辩》

作者:柏拉图

解读:张独白

解读人简介:诗人、作家、资深媒体人,参与多套社科类图书编撰。

播音:邱博,省级播音员。

责编:纪余夫

音频编辑:陈子夫


01 听前思考

作为一个正直而极有名望的哲人,苏格拉底为何会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的哲学使命和贡献究竟是什么?

苏格拉底为什么甘愿为哲学而死,这一牺牲的意义在哪里?

 

02 书中金句

我得到这名声,不为别的,正是因为智慧。到底是种什么智慧呢?大概是一种凡人的智慧吧。


我(比一般智者)更智慧(的原因),即我不知道的事,我就不认为我知道。


如所谓怕死,不过就是不智慧而自以为智慧,因为死本是一件自以为知道但实际却不知道的事情。

 

03 精华笔记:


关于本书:

1. 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而本书则是该事件的核心载体,也是人们用来了解苏格拉底的最重要的资料。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书中讲述了他的老师、另一位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重要事迹与哲学思想。可以说,不了解这本书,就不会了解苏格拉底。


接下来,我们将从“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苏格拉底与哲学”两方面来分享本书。你将听到,苏格拉底为什么受审,他如何申辩,又为什么被判了死刑;你还将了解到,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有哪些重要使命和贡献,以及他的哲学与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冲突。

 

为什么审判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在雅典被传讯,罪名是“不虔敬”和“败坏青年”。多数学者相信,这两项罪名并不是原告起诉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所谓“败坏青年”,这在雅典的法律中甚至算不上正式的罪名……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三十僭主”短暂控制了雅典,他们残暴、血腥的寡头统治给雅典人带来了噩梦般的回忆。八个月后,民主派夺回雅典。而将苏格拉底送上“被告席”的,正是民主派的领袖之一——阿努图斯。阿努图斯等人相信“三十僭主”中的部分人物与苏格拉底关系密切,其中一些人甚至就是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怎样为自己辩护

 

苏格拉底说,有神谕称:“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于是他感到惶恐,觉得自己并不具备任何智慧,但神又不会骗人,那这神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苏格拉底的验证方法是,找到各行各业中最具有智慧名声的人,去观察他们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自己证实了神谕——不是苏格拉底太智慧,而是这些人一点都不智慧,只是徒具虚名。

 

苏格拉底表示,这就是自己在雅典受到人们嫉恨乃至遭受诬蔑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知道,现场的陪审团正是由这各种职业的代表组成。

 

苏格拉底如何被判刑

苏格拉底被判有罪后,根据当时的雅典法律,需要原告和被告各自提出判决方法,然后陪审团成员们再次投票,选择其中的一种。原告的要求是判处死刑。学者们普遍认为,他们的真实意愿并不是要处死苏格拉底,而是希望由他本人提出一个更为合理的判决方法,让陪审团得以接受,比如“流放”。而苏格拉底的支持者们则希望争取“监禁”或“罚款”。

 

苏格拉底则说,与他最为匹配的惩罚是“罚”他在政府大厅用餐。在当时,这是极少数人才能享有的荣誉特权。但鉴于法律中并没有这样的条款,他愿意选择交罚款。

 

雅典人被苏格拉底的话激怒了,他们最终选择了死刑。苏格拉底随后拒绝了克力同越狱逃亡的建议,选择尊重法律,平静地接受了死亡。

 

苏格拉底的哲学使命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用它省察人生与道德,善与恶。”这里的“从天上召唤下来”,并不是形容苏格拉底得到了天启,而是说他进行了“心灵的转向”,不再像更古老年代的那些哲学家一样,总是谈论着“宇宙的本原”、“世界的构成”、“风雨雷电是什么”这些被称为“自然哲学”的东西,转而关注人的德性,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探索恰当的政治伦理。

 

苏格拉底说,“让我拥有名声的,无非是智慧;哪一种智慧呢?也许是凡人的智慧。”从“无知之知”这个命题中,衍生出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和“苏格拉底的反讽”等重要命题。苏格拉底将自己的辩证法称为“精神助产术”。意思是知识原本就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自己只是帮忙完成接生而已。在后世,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就有大量苏格拉底的遗产。

 

愿为哲学而死

苏格拉底愿意为哲学而死,他认为德性远比金钱、名声和荣誉重要,而追求与依循真理就是德性。关于不怕死,他说,“所谓怕死,这正是不智慧而自以为智慧的表现,因为这就是自以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苏格拉底说,大家都不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都不能确定它究竟是好还是坏,在这种情况下毫无根据地害怕死亡,本质上就是不懂装懂,是可耻的表现。

   

苏格拉底说:“逃离死亡不难,逃离邪恶却难得多。”

 

哲学与政治的冲突

苏格拉底表示,他愿意为雅典城邦献身,并将自己比喻作“一只牛虻”。他说,雅典城邦如同一匹高头大马,因为大而导致了懒惰,需要一只牛虻来惊醒,而自己就扮演了这只牛虻的角色。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无意中败坏了青年,法律就不该因为这种无意的过错而审判我,而应该让人私下教育和警告我。如果我得到了教诲,便会停止这些事情。”

 

苏格拉底守法,是因为他要求自己承担一名公民的义务,这其中包括在被判有罪后接受惩罚的义务;但他同时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不该受审,则是因为他所认知的哲学必定是不断向善、不断为人争取美好生活的,所以哲学家虽然也会犯错,但只需要教育而不需要惩罚。这样的矛盾显然不可调和,苏格拉底的死,正是对它最好的注解。

 

总结

在历史上,苏格拉底常常被用来与孔子、耶稣和佛陀相提并论,他的“无知之知”,有时会被用来和庄子的思想进行比较,他在进行申辩时,为了真理而甘愿受死的气概,又会令人想起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苏格拉底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了《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之后,大家应该就有了答案。

 

事实上,苏格拉底的申辩更像是一场竞选演讲,要求确立哲学在人们心灵中的地位,也要求确立哲学在现实政治中的一些法理地位。在诉讼中,苏格拉底败诉身亡;但在竞选结束后,哲学在之后的世界里渐渐找到了一席之地。正是苏格拉底,为哲学打开了这扇通向人类社会的大门,或者说,为人类打开了通向哲学的大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影中道

    太装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D五维幻想

    民主赢了案件,却输了所有

  • 左金童

    苏格拉底说:都是同行们的衬托

  • 柑橘西米栀子花

    民主正面说是大多数人的统治,负面的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暴政。而且雅典的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我记得是雅典约有50万人:35万是奴隶、只有4万公民),且这些“公民”的民主权不包括女人……

    柑橘西米栀子花 回复 @柑橘西米栀子花: 所以雅典直接民主制这个“民主”有一个前提,即剥削者的民主:)

  • 仇同合

    论情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之死

    Ruby1004 回复 @仇同合: 有点狭隘了

  • lbtsh

    苏格拉底适合当律师,只要别在法庭上针对法官。印象中苏格拉底是个智慧而幽默的人呢

  • 葛大爷来了

    乌合之众最容易当刽子手

  • 不卷珠帘

    可见民主也不都是正确的。苏格拉底要是明白中国智慧,诸如要低调,沉默是金,锋芒不要毕露,枪打出头鸟,就不会被判死刑了。

    赛纳波音 回复 @不卷珠帘: 人文没有对错,因为都是建筑在自己文化和背景上的判断和选择,所以总是在跟着观察和体验角度,别人的影响,自我欲望等变化…

  • Beyondyourselves

    苏格拉底觉得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这场关乎自己生死的官司中他将生死自身度外了

  • 冬应晓歌

    苏格拉底只是死于民主,法律,邪恶。让一个不违法者死的原因只因为大家想让他死,这就是正义!大多数人需要的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