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3 | 发趣十心与金刚十心

梵网经3 | 发趣十心与金刚十心

00:00
15:28

87-梵网经3 发趣十心与金刚十心


知识点


1、金刚:


佛教金刚指屯和印度神话中的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


金刚是梵文Vajra的意译,意译为“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屯和印度神话中的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金刚由金、铜、铁;山岩制成,有4角或l0O个角,还有1000个利齿,在佛教中,金刚以其譬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成为坚固、不灭的象征。古印度兵器金刚杆也作为丰产的象征,也曾作为公牛生殖器的形像,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



2、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意义是“释迦族圣者”。“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


释迦牟尼(佛陀)介绍: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



3、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达摩西来,初到东土曾赞叹“东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气象!”中国汉地佛教,自隋唐以来,一直即以大乘佛教为主。汉传佛教也事实上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发展与承传者,并弘扬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而北传佛教的另一支晚些时候传入西藏,蒙古等地,形成藏传佛教。到近代,学界一般将大乘佛教专指汉传佛教。

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或行程之意;“小乘”的相应梵文为“Hinayana”是小的,低等的车乘或行程之意。相应地,说大乘,有显扬之意。现代的佛教学者,沿袭此用法,已是中性,并无显扬或贬抑的意味。实际上,“大乘”一名的渊源,小乘圣典《阿含经》便在多处提到这个名字。如:1. “长阿含经”(Digha-nikaya)云:“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舆,一切渡人天。”(注2. “杂阿含经”(Samyutta-nikaya)云:“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注3)此外还有多处不录。3.《杂阿含经》卷二六第六六九经(《大正藏》二·一八五页上),以行大乘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者为大士。4.《根本说一切有部 奈耶》卷四五(《大正藏》二三·八七五页中),亦有:“乃至出家得阿罗汉果,或有发趣声闻独觉乘心者,或有发趣大乘者。”5.《增一阿含经》卷一,明白载有大乘菩萨道的六度,并记载了第一次佛经集结时之大乘经集结:阿难尊者在与诸大声闻集结完成四阿含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贤劫中诸大菩萨”,集结更深邃难明的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 赞叹“方等大乘义玄邃”,“难明难了不可观”。.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大乘佛教的人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都应当发菩提心,大菩提心受持大乘菩萨戒,不但要止恶,你不能做坏事,你还要扬善。


2、止恶是消极的,扬善是积极的,你要积极的利益众生。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现在通行的梵网经的本子,也就是我们平常能够很容易的读到的梵网经的本子一般分上下两卷,它的结构是这样的,上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去见卢舍纳佛,就问一切众生以和英远,得成菩萨实地之道,而所得果又是何等项,也就得到了什么果。那么以及卢舍纳佛就硕菩萨修道阶位 40 法门。那么实际上他的上卷部分主要讲的是菩萨修行的阶位,当然同时也对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毅力著作了很简明的叙述,这是他上卷的主要内容。而下卷讲的是什么呢?下卷主要是阐明了菩萨界法,释迦牟尼从天宫降下到了阎夫提菩提树下,就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的时候经常送的慈诵的一切大臣戒。所以下卷其实讲的是菩萨戒法,讲了十众界、四十八清界等等的内容。最后以 14 数来阐述受持这个法能够获得的五种利益,以劝说流通。那么也就实际上起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佛经都有的流通品的这样的一个功能。上卷和下卷当然非常重要,都重要。然而具体到中国佛教史上,我们就发现我们历来特别重视送其下卷说菩萨界的部分重视到什么地步,重视到梵网经,在很多时候他的下卷就单独通信,就是把它单独刻印或者单独抄写出来,把这下卷单独拿出来了。

这个下卷也有一个名称叫反往菩萨借本,或者直接称经,叫反往菩萨借金。所以很多朋友也许对反往菩萨借金或者反王菩萨借本还更熟悉一点,他其实就是反往经的下卷。在他的上卷里边,他讲了菩萨修行的阶位,也就是三十心10D,所谓的三十心是发去十心。第一舍心,也就是施舍心。第二戒心,也就是守戒的心。第三忍心,是要忍辱。第四进行,也就是精进之心。第五定性,也就是禅定之心。第六慧行,那么就是智慧了。第七愿刑,这里的愿刑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行。第八互行,也就是要互持和佛法相关的一切。

第九,喜心,要有欢喜心。第十,定心,最尊贵的心。这是叫发趣时心。所谓发趣,各位听众朋友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是指发新修行趋向大成,所以叫发去实心。另外叫长养育,或者叫长养育实性是指能够常养善法,成就功德。那么这个常养育或者也叫常养慈心,具体是指什么呢?第一慈心,第二悲心,第三喜心,第四舍心。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慈悲喜舍,对不对?那么这就前十心。第五心,失心不失。第六,好语心,说好话要用好言好语去对人讲。第七,利益性,不是斤斤计较的意思,是指以升口益各个方面,能利益众生,能够利益他人,对他人带来好处的。第八,同心,同德的同心,是指同理心。换句话说,你要努力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要人同此心同此理。第九定心,第十会心。那么另外还有金刚实性金刚是指你已经有发去实心了,又有常养育实心了,经过这 20 新以后,你的心就更加坚固,勇猛精进,就不会受到各种邪界的侵扰,像金刚那样坚固不坏。金刚实行是指信心,第一信心,信仰之心。第二念心。这里就是指念佛、念法、念生、念界、念师,是舍得,是念天,也叫六随念。第三回向心,这大家都知道,回向诸友情,对吧?第四达星就是 y 了,通达。第五直星政治。第六不退行,永不退转。第七大乘行。第八无相信心,无相,你不能执着,不能着相。第九会心。第十不坏心,这个是叫三十心,这个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10 D30 心加 10D 构成 40 法门,这个 10D 也叫体性10D,这个实地都带体性两个字,体性平等地体性善会地体性光明地体性而言,地体性汇造帝体性华光帝体性满足帝体性佛吼帝体性华颜帝和体性入佛界地。这是上卷讲的,那么我们中国佛教极其重视,甚至说极端重视的下卷。

下卷主要讲大臣菩萨界,所谓的时众界四十八,轻界大成辐射界,分为重界、轻界两大类,重界称为菠萝一界。这是个反讽,那就特别重。就如果你这个界重戒,你无反了这个戒,违反了这个戒,没有遵守这个戒的话,你的罪过很重,你会被逐出生团,也就是不能作为僧人了,失去了做僧人的资格,而且丧失了成佛的资格,你连这个资格都没有。

中介一共有 10 种,杀戒、盗戒、淫戒、王宇戒、孤九戒、说事中过戒、自战毁他戒、迁徙加悔戒、称心不受悔戒、磅三宝戒。这个是十重戒。我现在先为您一一做一个简单的例举,因为后面我们会一起来讲读。清界有 48 种违反的,清界也有罪过,这个罪过比违反重戒要轻,所以叫轻垢。罪垢就是污垢的垢,也是指你虽然不会被逐出生团,你虽然不会丧失成佛的资格,但是对你的敬请亲近之行,是有污染的,是会带来污点的。那么这个 48 清界在反网经理都有例举了,比如它有各种分类。 48 清界分为 5 具聚,就是聚会的聚五个部分,那我们随便来举一举,比如第一个部分,第一到第十的这个清界为依据,比如不敬师友戒,比如饮酒戒,比如食肉戒,比如食五心戒,比如不教诲罪戒,第六不供给勤法戒,第七懈怠不听法戒,第八被大向小戒,第九不看病戒,第十不续杀拒绝等等,这个就是所谓的亲贱。

那么这样的一些我们知道在下卷当中讲的他的一条非常清楚,并且还有解说,那么清净佛教的人或者佛教徒,或者大乘佛教界对他特别加以重视,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就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了。而且近几年来这个下卷还特别的受到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里边除了石仲杰 48 清戒之外,梵网经的下卷还谈到了各种各样受戒的做法,大臣菩萨集会的做法等等,里边甚至还讲到了比如劝放生,比如供养等等日常行医的规定,这些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非常的大,因此这个下卷久而久之居然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戒本休息。

大乘佛教的人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都应当发菩提心,大菩提心受持大乘菩萨戒,不但要止恶,你不能做坏事,你还要扬善。止恶是消极的,扬善是积极的,你要积极的利益众生。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你去修习佛法,弘扬佛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你是要自立利他的,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真正追求的应该是开显佛性,能够让自己智慧得到增长,最后得正佛果。梵网经的上卷对这种佛教的基本义理,比如佛信、智慧等等都做了简单而明了的阐述,同时也为下卷的时中戒、 48 清戒这样的戒律的思想准备了一个大乘佛理的基础。换句话说,用我们今天这个话讲,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相依靠。所以梵网经的上下卷的结构有它这么一个内在的逻辑和道理。这也就是大乘佛教戒律学的特征,叫借秤互式,借就是借条,借律,秤就是大秤佛硕它要相互摄受,彼此融通。

那么怎么来讲读梵网经呢?我们还是根据中国佛教界历来对这部经的重视的程度来进行讲述,我们就选择当然主要是受我们篇幅的限制,因为我们一共才 200 讲,分配到每一部经的篇幅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我们着重为大家来讲读梵网经的下卷,也就是时中戒和 48 金戒。因为戒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行为准则,在某种意义上是必须确首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

在为大家讲述梵网经的下卷,或者我们也知道单行的时候叫返网菩萨借本,或者叫返网菩萨借金。之前我还想利用 1- 2 讲的篇幅,虽然我们的篇幅很珍贵,为您用尽量简单明确这样的一种叙述方法。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下佛教律学或者叫佛教戒律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点。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现在通行的《梵网经》的本子,也就是我们平常能够很容易地读到的《梵网经》的本子,一般分上下两卷,它的结构是这样的。


上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去见卢舍那佛,就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而所得果又是何等相,也就得到了什么果。那么以及,卢舍那佛就说,菩萨修道皆为四十法门。


那么实际上,它的上卷部分,主要讲的是菩萨修行的阶位。当然,同时也对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本义理,作了很简明的叙述,这是它上卷的主要内容。 


而下卷讲的是什么呢?下卷,主要是阐明了菩萨戒法。释迦牟尼从天宫降下,到了阎浮提菩提树下,就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的时候,经常诵,持诵的一切大乘戒,所以下卷其实讲的是菩萨戒法。讲了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等的内容。


最后以十四颂,来阐述受持这个法能够获得的五种利益,以劝说流通,也就是起到了我们前面讲过的佛经都有了流通品的功能。那么也就实际上起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佛经都有的流通品的,这样的一个功能。


上卷和下卷,当然都重要。然而具体到中国佛教史上,我们就发现我们历来特别重视诵习下卷说菩萨戒的部分。重视到什么地步呢?重视到《梵网经》在很多时候,它的下卷就单独通行,就是把它单独刻印或者单独抄写出来,把这下卷单独拿出来了。


这个下卷也有一个名称,叫《梵网菩萨戒本》,或者直接称经,叫《梵网菩萨戒经》。所以很多朋友也许对《梵网菩萨戒经》或者《梵网菩萨戒本》还更熟悉一点。它其实就是《梵网经》的下卷。


在它的上卷里面,它讲了菩萨修行的阶位,也就是三十心、十地。所谓的三十心,是发趣十心。 


第一舍心,也就是施舍心。第二戒心,也就是守戒的心。第三忍心,是要忍辱。第四进心,也就是精进之心。第五定心,也就是禅定之心。第六慧心,那么就是智慧了。


第七愿心,这里的愿心,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第八护心,也就是要护持,护持和佛法相关的一切。第九喜心,要有欢喜心。第十顶心,最尊贵的心。这是叫发趣十心。所谓发趣,各位听众朋友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是指发心修行,趣向大乘,所以叫发趣十心。


另外叫长养育,或者叫长养育十心,是指能够长养善法,成就功德。 


那么这个长养育或者也叫长养十心,具体是指什么呢?第一慈心,第二悲心,第三喜心,第四舍心,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慈悲喜舍,对不对?那么这就是前四心。第五心,施心,布施。第六好语心,说好话,要用好言好语去对人讲。


第七利益心,利益心,不是斤斤计较的意思,是指以身、口、意各个方面能利益众生,能够利益他人,对他人带来好处的。第八同心,同心同德的同心,是指同理心。换句话说,你要努力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第九定心,第十慧心。


那么另外还有金刚十心。金刚是指你已经有发趣十心了,又有长养育十心了,经过这二十心以后,你的心就更加坚固,勇猛精进,就不会受到各种邪见的侵扰,像金刚那样坚固不坏的。


金刚十心是指:信心,第一信心,信仰之心。第二念心,这里就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施舍的施,念天,也叫六随念。第三回向心,这个大家都知道,回向诸有情,对吧?第四达心,达心就是无碍,通达。第五,直心,正直。第六不退心,永不退转。第七大乘心,第八无相心,心无相,你不能执著,不能著相。第九慧心,第十不坏心。


这个是叫三十心,这个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十地呢,三十心加十地,构成四十法门。这个十地也叫体性十地,这个十地都带“体性”两个字,体性平等地,体信善慧地,体性光明地,体信尔焰地,体性慧照地,体信华光地,体性满足地、体性佛吼地,体性华严地,和体性入佛界地。这是上卷讲的。


那么我们中国佛教极其重视,甚至说极端重视的下卷呢,下卷主要讲大乘菩萨戒。所谓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大乘菩萨戒分为重戒、轻戒两大类。重戒称为波罗夷戒,这是个梵文。


那就特别重,如果你这个戒,重戒,你犯了这个戒,违反了这个戒,没有遵守这个戒的话,你的罪过很重,你会被逐出僧团,也就是不能作为僧人了,失去了做僧人的资格,而且丧失了成佛的资格,你连这个资格都没有。


重戒,一共有十种,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这个是十重戒。我现在先为您一一做一个简单的例举,因为后面我们会一一,一起来讲读。


轻戒有四十八种,违反了轻戒也有罪过。这个罪过比违反重戒要轻,所以叫轻垢罪,垢就是污垢的垢。也是指,你虽然不会被逐出僧团,你虽然不会丧失成佛的资格,但是呢,对你的净行,清净之行,是有污染的,是会带来污点的。


那么这个四十八轻戒,在《梵网经》里都有例举了,比如,它有各种分类,四十八轻戒分为五聚,聚就是聚会的聚,五个部分,我们随便来举一聚,比如第一个部分,第一到第十的轻戒为一聚,比如不尽施有戒,比如饮酒戒,比如食肉戒,比如食五辛戒,比如不教悔罪禁,第六不恭敬请法戒,第七懈怠不听法戒,第八背大向小戒,第九不看病戒,第十不蓄杀具戒,等等,这个就是所谓的轻戒。


那么这样的一些,我们知道在下卷当中讲的,它的一条一条非常清楚,并且还有解说。那么亲近佛教的人,或者佛教徒,或者大乘佛教界,对它特别加以重视,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而且近几年来,这个下卷还特别地受到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里边除了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之外,《梵网经》的下卷,还谈到了各种各样受戒的做法,大乘菩萨集会的做法等等。里边甚至还讲到了比如劝放生,比如供养等等日常行仪的规定。


这些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非常的大。因此,这个下卷久而久之居然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戒本。修行大乘佛教的人,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都应当发菩提心,大菩提心,受持大乘菩萨戒,不但要止恶,你不能做坏事,你还要扬善,止恶是消极的,扬善是积极的,你要积极地利益众生。


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你去修习佛法,弘扬佛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你是要自利利他的,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真正追求的应该是开显佛性,能够让自己智慧得到增长,最后得证佛果。


《梵网经》的上卷,对这种佛教的基本义理,比如佛性啊,智慧啊等等,都做了简单而明了的阐述。同时也为下卷的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这样的戒律的思想,准备了一个大乘佛里的基础。


换句话说,用我们今天这个话讲,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相依靠。所以,《梵网经》的上下卷的结构,有它这么一个内在的逻辑和道理。这也就是大乘佛教戒律学的特征,叫戒乘互摄。戒就是戒条,戒律,乘就是大乘佛说,它要相互摄受,彼此融通。


那么,怎么来讲读《梵网经》呢?我们还是根据中国佛教界,历来对这部经的重视的这个程度,来进行讲述。我们就选择,当然,主要是受我们篇幅的限制,因为我们一共才200讲,分配到每一部经的篇幅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我们着重为大家来讲读《梵网经》的下卷,也就是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因为戒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行为准则,在某种意义上是必须缺少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


在为大家讲述《梵网经》的下卷,或者我们也知道单行的时候叫《梵网菩萨戒本》,或者叫《梵网菩萨戒经》之前,我还想利用一到二讲的篇幅,虽然我们的篇幅很珍贵,为您用尽量简单明确这样的一种叙述方法,我来为大家讲述一下佛教律学,或者叫佛教戒律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点。


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觉007

    此篇与前篇,标题不同。内容完全相同。相信是技术人员误传。希望可以迅速调整过来并告知~感恩!

    钱文忠 回复 @一觉007: 已替换

  • 金玉静

    功德无量啊,听了大师的讲解,首先明白佛教不是封建迷信,其次为自己解开对人生的疑惑,虽然刚刚开始听但是已经着迷了……

    伤寒论道 回复 @金玉静: 信仰是具有排它性的

  • 亮子老李

    谢谢老师 上卷:三十心,十地,四十法门。 下卷: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 zengling_nb

    老师,感谢您的讲经,让我心生妙趣,给予宁静,治愈失眠。请教一下,回向心到底指什么?还是不太明白。

    婉儿的碗 回复 @zengling_nb: 大乘佛法里讲发心,发愿,就是时时,念念,行行,都要为众生服务。我们在诵经是心无杂念的,但在完事后,为人民服务心就要提起来,这就是回向

  • 静心看世界_

    今天系统听钱教授讲所有的巜梵网经》

  • 沧海月光

    🙏🙏🙏

  • pipixia2020

    梵网经,不是人人都知道的。觉得和道教所说的大尘劳,中心意思有些接近。但是讲了很多戒律,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 疏_雨_滴_梧桐

    讲的好,在听

  • 新乡陈鸿锐

    录音是上节课的。录音与文字对不上

    钱文忠 回复 @新乡陈鸿锐: 已替换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