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2—历史在传承中发展

《论语·八佾》2—历史在传承中发展

00:00
11:15

(二)

三家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三家:即孟孙、叔孙、季孙三家,鲁国当政大夫,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儿子,也称为“三桓”。

《雍》:出自于《诗·周颂》,相传为周武王祭文王后撤去祭品时演唱的诗乐。属于天子之礼。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两句在《雍》诗中,意思是四方诸侯都来助祭,主祭的天子端庄肃穆。

【解读】

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之后,演奏着《雍》诗撤去祭品。孔子说:“《雍》诗中说‘四方诸侯都来助祭,主祭的天子端庄肃穆。’这在三家的祭堂上有哪一点可取呢?”

【感悟】

历史在传承中发展

僭越礼制,必也乱政。有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犯上”的典型表现就是僭越礼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三家在鲁国的所为。忠信为周,正直为鲁。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对于周王朝有大功劳,所以周成王特别准许周公的后人在鲁国用天子的礼仪来祭祀,这是对周公的特殊礼仪,鲁国的国君一直沿用对每位先祖的祭祀,已经是僭越礼制了。鲁国的三家,虽然权势熏天,但毕竟只是大夫,连一方诸侯都不是,却要“八佾舞于庭”,“以雍彻”,妄自尊大,完全不把礼制规范和世道人心放在眼里。

纵观历史,总有这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或者迅速崛起的权力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膨胀自己,以超越社会道德规范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力量或显示自己的存在,通常都会经历酝酿、发展、崛起、鼎盛、疯狂、败亡的过程。僭越礼制者,狂妄贪婪之心越来越盛,往往就会发展成为犯上作乱,战乱一开,底层民众的苦难就来临了。历史就在那里,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果然犯上作乱,鲁昭公逃亡齐国,鲁国百姓流离失所,孔子的先见之明包含着对社会和民众的关爱。

《礼记》中说到:“礼者,所以定亲疏,绝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把人和禽兽区别开来,把文明和野蛮区别开来,为人群的活动确立了基本的规则秩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孔子维护“礼”的根本原因。孔子维护礼,不是维护在上位者的权位,是维护社会有序运转,是维护正常的世道人心。在这一点上,要客观地理解孔子,不要狭隘。

从更广阔的时间空间来看,当权者的更替或者改朝换代,也不能改变人群相处的大道,局部变化时刻在发生,有时还很激烈,但整体的文明进程没有改变。对当政者和权力集团的不当作为敢于提出批评,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殿堂中的清风正气。该维护的要维护,该传承的要传承,该发展的要发展,该丢弃的要丢弃,历代古圣先贤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尽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共同维护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从远古走到今天,当今的中华儿女,已经把时代的接力棒攥在手中,勇敢地向前,走向未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