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梵网经2 如来的教言以这部经为指南
⼀、知识点
1、大成:
大成,常常指修行的大成就,指证得大菩萨果位。藏传佛教常常用“大成就者”赞美得道高僧,比如莲花生大士、密勒日巴、宗客巴,等等,都是大成就者。
佛教中“大乘”,指的是菩萨道。是相对声闻解脱道而说的。大乘与声闻乘主要区别在于,声闻乘是为自己解脱六道轮回而修行,大乘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修行。
2、僧人:
五台山的台怀腹地,是佛教寺院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佛教僧侣生活和修持的所在,五台山有青黄两庙之分。青庙住青衣僧,即和尚;黄庙住黄衣僧,即喇嘛;通常游人见到的僧人多穿搭衣,将右臂袒露于外,这是从外表上区分受戒比丘和未受戒者的主要标志。受戒比丘所以如此穿衣,意在表明对佛与菩萨的恭敬。
3、智者大师:
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公安县)人,祖籍颖川(河南禹州)。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
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慧思为示普贤道场,讲说四安乐行,师遂居止之。一日,诵法华经药王品,豁然开悟。既而代慧思开讲筵,更受其付嘱入金陵弘传禅法。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
概述内容主要引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1]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请益。慧思为他演说四安乐行,他日夜勤习,造诣甚深。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陈光大元年(567)慧思临去南岳时,嘱他往金陵(今南京)弘传禅法,他就和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东下,到达陈都讲禅。过了两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讲《法华经》,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一宗教观的基础。
智顗住瓦官寺前后八年,除讲《法华经》而外,还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写出《六妙法门》等。陈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又往寺北的华顶峰,行头陀行,昼夜禅观。
陈至德三年(585)三月,智顗再到金陵,住灵曜寺。陈少主请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此后智顗所讲经义,多由灌顶笔录成书。陈亡,智顗上庐山隐修。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往扬州传戒,他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受到“智者”的称号。次年(592)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此后两年(593—594)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能前往。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
印光大师云: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临终有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即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只,仅)登五品(五品,即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下略)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法华宗。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因隋炀帝授予他智者之号,故世称『智者大师』。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著作,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智顗弘法三十余年,其著作小部分是亲自撰写的,大部分由弟子灌顶随听随录整理成书。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这部经从隋唐开始广为流传,受到了天台中、净土宗,更不要说是绿宗等等中派的重视。
2、正是因为他的弘扬,梵网经才作为大惩戒律的重要经典,被大成各个部派广为接受。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至梵网经。在前面一讲当中,我们提到这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与律学,也就是佛教大臣戒律关系特别重大的这部经典,其实它的来历一直是有所争论的。这部经原来我们认为这部经的流传是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梁代开始的,南朝有宋、齐、梁成四个朝代,原来认为是从南朝的梁代开始的,但是后来这个说法被改变了,为什么?因为后来从敦煌发现了这部经的古本,而这部经的古本里边有一个后记上讲它是南齐初年,那么现在看来,它可能在南朝的宋齐之间就已经开始流传到了绥代。由于智以也就是智者大师撰写了菩萨界艺术,对这部经特别重视,广为蒋习弘扬。
从此这部经被作为大臣律而格外的受到重视,成为中国汉帝传授大乘戒律的最具权威的一部经典,为大乘各中所广泛采用,所以这部经开始一下子开始流行了,到了绥代,到了唐代的时候,樊网经曾经被翻译成藏文,称为法广武经,这部藏文本现在收藏在藏文大章经甘珠耳之内。
后来这部经还在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流传到了日本,重要的僧人罪诚就认为这部经是圆盾菩萨之界,象是菩萨界,而最曾认为瑜伽界是权,大臣戒项权就是权力的权,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完整的,是暂且代替的这样一个意思。那么最成的心目当中就认为梵网经和它所代表的大成几率比瑜伽派的大臣戒律要究竟,那么在日本它的地位也很高。
总之,这部经从隋唐开始广为流传,受到了天台中、净土宗,更不要说是绿宗等等中派的重视。在这部经的流传过程当中,我们在第一讲当中提到有两位僧人,两位高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第一位是深造,我们在前面其实提到过他的名字,深造是中国东晋时期的僧人,出生在公元 384 年到公元 414 年去世。当然他的去世的年代是略有争议的,我们选择一种说法,俗姓张,他是鸠摩罗什的弟子,在弟子里边的地位极高。鸠摩罗什称赞深造为中华解空第一人,就是在中国能够真正了解苏尼亚大,了解空这个学问,他是第一人。他非常的擅长播热学,而深造它有一个特点,他虽然竭力摆脱老庄对佛学的影响,然而他的思想其实还带有很明显的老庄、老子庄子的这种学说的特色声照,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著作,比如赵润。我们前面也提到过,赵润是由四篇重要论文组成的物不迁论、不争空论、波惹无知论、涅槃无名论。这个造论不仅是中国佛学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深造他去世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 31 岁,一种说法是 41 岁。不管哪种说法,生造去世的时候都非常年轻。学术界和佛教界一致认为,如果他能更长寿一点,以他的才能,以他的学养,生造在佛教思想理论领域,或者说在中国哲学思想领域的贡献会更大。
深造对梵网经作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贡献?因为我们知道,在现在流传的梵网经里边,首先有一篇序,这部序就是生造写的,最起码是挂在他名下的。而这部序对梵网经评价极高,他讲赋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重金之要子,大圣开物之狰磨,行者皆道之正落。是以如来全教虽风无量所言要去,莫不以此为指南之所。他称它为万法之中重金之要,称它为真魔,称它为正路。说如来的教研多了,但是都是以这部经为指南的,那么深造对梵网经的评价就非常高了。同时他在这篇序里提到,所于是招天主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市集一学沙门 3000 余升,手执梵文口翻解释等等。他明确说这部经是鸠摩罗斯意的。我们前面提到过,其实这部经到底是不是从繁文溢出的,大家是有争议的,而且这个争议随着这个时代的推演其实越来越强烈。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还认为这不仅是鸠摩罗斯翻译的,或者咱们看现在外边流行的反网金,而经常下面数着鸠摩罗11。
为什么呢?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者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生造的这部序,因为他是鸠摩罗氏的大弟子,他的序,当然我们讲的证据力很强了,对吧?所以深造是为这不禁作出过重大贡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并且言之凿凿说是鸠摩罗斯意的。那么另外一位对这部经作出重大贡献僧人是质疑,就是他在隋代传成了菩萨界艺术,才使得这部经作为大成律学的重要著作而备受推崇。质疑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在公元的 538 年,公元 597 年去世,是中国佛教天台中的四祖,也第四代祖师。然而实际上他是天台中的创始者,前面三组是追认的,往前推的他孰姓成字?德安,谁带?荆州华容人,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北省的公安县人,祖籍颍川,也就是河南许昌这一带,世人一般尊称他为智者大师、天胎大师,后世甚至尊称他为东土世家,也就是中国的释迦牟尼了。
大家想想他地位多高?智以大师 7 岁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到寺庙里去,到了 18 岁,他出家,而出家不久,他就跟随慧况,也就是另外当时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学习律长,所以他有这个特殊的姻缘。智以大师后来是天台中的创始者,然而他出家以后,最开始用功学的是律仗,所以他对戒律有特殊的了解。智以大师的父亲,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梁朝、宋齐、梁成、南朝梁代的官吏。他出家以后,对律学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他曾经立访名师,钻研佛典。公元 569 年,他就受到邀请,在瓦关寺,也就是今天南京金陵瓦关市讲解法华经,创立新的综艺,奠定了一种崭新的佛教学派的基础。自己在瓦关寺住了大概有八年,写出了很多著作,讲了很多经典。
公元 575 年,那是南朝的陈朝的时期,他离开金陵,到了天台山,在天台山里边创立黔南,种树饮泉,在那里行苦行,日夜缠关自己大师经常的到金陵,到扬州去。后来他又再一次回到金陵,在讲的大制度润,讲的人亡波惹,这个时候都是当时陈朝的皇帝邀请他去了,他地位就越来越高。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址,灌邸主要负责记录智以大师的讲义,所以智以大师所讲的经济很多是由灌顶笔录而成的。前面我们提到的他的菩萨界艺术也是他讲的,而有灌顶记下来的。
开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 591 年,靖王杨广当了扬州总管,所以他就非常虔诚地邀请质疑到扬州讲学,并且传戒。可见在杨广的心目当中,智以大师的戒学是非常精湛的,所以智者大师也就是到了扬州去给杨广受了菩萨戒。杨广之所以自称菩萨戒弟子,是因为治以大师给他受的戒,那么智以大师也受到了一个封号,也就是智者的封号等等。他的一生,智者大师的一生是为佛教作出重大贡献的,他生平肇事 36 所。而他露面以后,靖王阳广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了今天依然存在,被视作天台中主庭极其重要的寺庙国庆寺。咱们今天如果有朋友到台州的天台去旅游,一定会去绥代古刹国清寺去参观的,去顶礼的。
像近代著名的佛教大师印光就说过,智者大师,世家之化身也,所以对他评价是非常高的。他一辈子广宏叫法,创立了 58 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帝元隆的思想,最后确立了天台中的思想体系。他也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很多人认为这是第一个中国化佛教的宗派,天台中的始祖。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智义大师,或者叫智者大师,他当然是天台中的创始人。然而他对佛教律学,也就是戒律学的贡献也是非常非常大的,是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它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撰写或者讲述了菩萨界一书,弘扬了梵网经。正是因为他的弘扬,梵网经才作为大惩戒律的重要经典,被大成各个部派广为接受。那么这两位僧人是在梵网经的弘扬史上,或者我们讲弘传史上有着特别重要地位的,我在这里也一并为听众朋友做一个解释。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梵网经》。在前面一讲当中,我们提到,这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与律学,也就是佛教大乘戒律关系特别重大的这部经典,其实它的来历一直是有所争论的。
原来我们认为这部经的流传,是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梁代开始的。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原来认为是从南朝的梁代开始,但是后来这个说法被改变了。
为什么?因为后来从敦煌发现了这部经的古本,而这部经的古本里边有一个后记,后记上讲,它是南齐初年。那么现在看来,它可能在南朝的宋、齐之间就已经开始流传。
到了隋代,由于智顗,也就是智者大师,撰写了《菩萨戒义疏》,对这部经特别重视,广为讲习弘扬。从此这部经被作为大乘律而格外的受到重视,成为中国汉地传授大乘戒律的最具权威的一部经典,为大乘各宗所广泛采用。
到了唐代的时候,《梵网经》曾经被翻译成藏文,称为《法广母经》。这部藏文本现在收藏在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之内。后来,这部经还在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重要的僧人最澄,就认为这部经是圆顿菩萨之戒相,是菩萨戒。最澄认为,瑜伽戒是权大乘戒相,权就是权力的权,权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完整的,是暂且代替的这样一个意思。
那么最澄的心目当中就认为,《梵网经》和它所代表的大乘戒律,比瑜伽派的大乘戒律要究竟。那么在日本,它的地位很高,总之,这部经从隋唐开始广为流传,受到了天台宗、净土宗,更不要说是律宗等等宗派的重视。
在这部经的流传过程当中,我们在第一讲当中提到,有两位僧人,两位高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第一位是僧肇。
僧肇,我们在前面其实提到过他的名字,僧肇是中国东晋时期的僧人,出生在公元384年,到公元414年去世,俗姓张,他是鸠摩罗什的弟子,在弟子里边的地位极高。
鸠摩罗什称赞僧肇为中华解空第一人,就是在中国能够真正了解śūnyatā,了解空这个学问,他是第一人,他非常擅长般若学。而僧肇他有一个特点,他虽然竭力摆脱老庄对佛学的影响,然而他的思想其实还带有很明显的老庄,老子、庄子的这种学说的特色。
僧肇他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著作,比如《肇论》。我们前面也提到过,《肇论》是由四篇重要论文组成的,《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
这个《肇论》不仅是中国佛学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僧肇,他去世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31岁,一种说法是41岁。不管哪种说法,僧肇去世的时候都非常年轻。
学术界和佛教界一致认为,如果他能更长寿一点,以他的才能,以他的学养,僧肇在佛教思想理论领域,或者说在中国哲学思想领域的贡献会更大。
僧肇对《梵网经》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贡献呢?因为我们知道,在现在流传的《梵网经》里边,首先有一篇序,这部序就是僧肇写的,最起码是挂在他名下的。
而这部序,对《梵网经》评价极高,它讲:“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
他称它为万法之宗,众经之要,称它为真模,称它为正路。说如来的教言多了,但是都是以这部经为指南的。那么僧肇对《梵网经》的评价就非常高了。同时,他在这篇序里提到说:“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手执梵文,口翻解释。”等等。他明确说,这部经是鸠摩罗释译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其实这部经到底是不是从梵文译出的,大家是有争议的,而且这个争议随着这个时代的推演,其实越来越强烈。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还认为这部经是鸠摩罗斯翻译的呢?或者咱们看,现在外边流行的《梵网经》,经常下面署着“鸠摩罗什译”,为什么呢?
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或者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僧肇的这部序。因为他是鸠摩罗什的大弟子,他的序,当然我们讲的证据力很强了,对吧?所以僧肇是为这部经作出过重大贡献,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且言之凿凿说是鸠摩罗释译的。
那么另外一位对这部经作出重大贡献的僧人,是智顗。就是他在隋代撰成了《菩萨戒义疏》,才使得这部经作为大乘律学的重要著作而备受推崇。
智顗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在公元的538年,公元597年去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四祖,也就是第四代祖师。然而,实际上他是天台宗的创始者,前面三祖是追认的,往前推的。
他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人,大致相当于今天湖北省的公安县人,祖籍颍川,也就是河南许昌这一带,世人一般尊称他为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后世甚至尊称他为东土释迦,也就是中国的释迦牟尼了。
大家想想他地位多高?智顗17岁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到寺庙里去。到了18岁,他出家,而出家不久,他就跟随慧旷,另外当时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学习律藏,所以他有特殊的因缘。
智顗大师,后来是天台宗的创始者,对吧,然而他出家以后最开始用功学的是律藏,所以他对戒律有特殊的了解。智顗大师的父亲,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梁朝,宋、齐、梁、陈,南朝梁代的官吏。
他出家以后,对律学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他曾经历访名师,钻研佛典。公元569年,他就受到邀请,在瓦官寺,也就是今天南京金陵瓦官寺讲解法华经,创立新的宗义,奠定了一种崭新的佛教学派的基础。
智顗在瓦官寺住了大概有八年,写出了很多著作,讲了很多经典。公元575年,那是南朝的陈朝的时期,他离开金陵,到了天台山,在天台山里边创立伽蓝,种树引泉,在那里行苦行,日夜禅观。
智顗大师经常地到金陵,到扬州去,后来他又再次回到金陵。在讲了《大智度论》,讲了《仁王般若》,这个时候,都是当时陈朝的皇帝邀请他去了,他地位就越来越高。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弟子,灌顶,主要负责记录智顗大师的讲义。所以智顗大师所讲的经义,很多是由灌顶笔录而成的。
我们讲的,前面我们提到的,他的《菩萨戒义疏》也是他讲的,而由灌顶记下来的。开皇十一年,也就是公元591年,晋王杨广当了扬州总管,所以他就非常虔诚的邀请智顗,到扬州讲学并且传戒。
可见在杨广的心目当中,智顗大师的戒学是非常精湛的。所以智者大师,也就是智顗,到了扬州去给杨广授了菩萨戒。杨广之所以自称菩萨戒弟子,是因为智顗大师给他授的戒,那么智顗大师也受到了一个封号,也就是“智者”的封号,等等,他的一生,智者大师的一生是为佛教作出重大贡献的。
他生平造寺三十六所,而他入灭以后,晋王杨广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了今天依然存在、被视作天台宗祖庭的极其重要的寺庙,国清寺。
咱们今天如果有朋友到台州的天台去旅游,一定会去隋代古刹国清寺,去参观的,去顶礼的。像近代著名的佛教大师印光就说过: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所以对他评价是非常高的。
他一辈子广弘教法,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最后确立了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他也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很多人认为这是第一个中国化佛教的宗派,天台宗的始祖。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智顗大师,或者叫智者大师,他当然是天台宗的创始人,然而他对佛教律学,也就是戒律学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是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他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撰写或者讲述了《菩萨戒义疏》,弘扬了《梵网经》,正是因为他的弘扬,《梵网经》才作为大乘戒律的重要经典,被大乘各个部派广为接受。
那么这两位僧人,是在《梵网经》的弘扬史上,或者我们讲弘传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在这里也一并为听众朋友做一个解释。
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感恩钱老师!每次听完课,都深深地感受的教授的博学,佩服的一塌糊涂!
钱文忠 回复 @远镝王: 小助手:为您点个赞
特别喜欢听,而且有文字对照更加好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感恩能听到钱老师讲佛经
感恩,钱文忠老师的讲解。谢谢您
钱老师讲的佛经我听了很,也明白了一些教义。心经和金刚绎就反复听了好多次。有些章节就得多听几次才能懂得真义。但是园觉经的六,七,八,九章我己经听了三次还是没有听懂。阿弥陀佛!是我的慧根太浅还得更加精进才行。
听到这里我松了口气,终于到我能听懂的部分了,圆觉经听得我脑袋冒烟,听不懂有点难受
钱文忠教授 名不虚传。博学广知 不愧为季羡林先生的关门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太扯了,钱教授的学问是真的水,喜马是请你来讲经的,不是让你讲经本源流和和尚生平的。
瑕不掩瑜369 回复 @泰若菩提: 你这样应先去听《弟子规》 这里不适合你,做人首先要学说话,怎么说话与人沟通、怎么给别人提建议,你是评判?批评也不能自我妄想诋毁污蔑他人!听经典一点作用不起还听啥?追剧吗教养!家教!幼儿教育做起,晚了不行了 当然这些都是因果关系……
应该多讲经的内容,花太多时间讲人物传记,不好!
听友2350779 回复 @1801167tkiv: 我就更乐意听来历和传记,你不爱听就别听嘛,废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