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期 西蒙娜·德·波伏娃】|最酷女哲学家波伏娃,勇敢追求个体独立

【262期 西蒙娜·德·波伏娃】|最酷女哲学家波伏娃,勇敢追求个体独立

00:00
09:13



西蒙娜·德·波伏娃,又译做西蒙·波娃瓦。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波伏娃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波伏娃是个备受争议的人,保守主义者指责她敌视男性,无视男女差异,破坏传统家庭观,其结果势必造成离婚率和单亲家庭的增多,造成男女对立,社会矛盾增多;而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她的观点有平均主义之嫌,不仅如此,她还受到了一些女权主义者的批评。她的作品《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恶骂之声仍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活成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

家庭悲剧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08年1月9日,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父亲是法院的辩护律师,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奉者,父母均是天主教徒,但她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她从小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二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1929年,大学毕业后她准备参加大中学教师学衔的哲学科考试,口试的合作搭档是萨特,最终成绩是萨特获得第一,波伏娃获得第二。1931年,教育部委派波伏娃到地中海滨的马赛去教书。1943年,她出版处女作《不速之客》。1949年,出版了分成上下两册的《第二性》。在这两册书中,她给女权斗争作出形式化与理论化的论证。

与萨特终生未婚,半生相恋


1929年,在法国的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萨特哲学会考第一名,波伏娃获第二名。这一年,萨特二十四岁,波伏娃二十一岁。而此时,他们之间的爱情还只是智力上的相互敬慕。据波伏娃晚年回忆:他们一开始的恋情主要是字语的,而这“也许是我们关系如此持久的原因”。考试结束后,萨特与波伏娃的来往频繁起来。当波伏娃准备到乡下家中去度假时,两人开始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分离的痛苦。几天之内,他们间的关系从智力的讨论变化为肉体的吸引。波伏娃后来回忆道:“那个夏季,我好像被闪电所击,一见钟情那句成语突然有了特别罗曼蒂克的意义。”“当我在八月初向他告别时,我早已感觉到他再也无法离开我的一生了。” 在乡间的日子里,波伏娃极为苦恼。一个清晨,她的表妹跑进来轻轻告诉她:有个青年男子在田野里等她。果然是萨特。可是她的父母却无意邀请她的朋友共进午餐。靠着热心肠的表妹送食物,可怜的萨特在田野里孤独的捱过了几个夜晚。终于,爱驱使着波伏娃,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带着食物前往野地里与萨特相会。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真正的一天。从他们相爱的1929年起,一直到萨特1980年逝世。他们一起共度了51个春秋。尽管他们一直没有履行法律上的结婚手续,甚至一直各自保留了自己的住房。1931年,波伏娃到马赛教书,萨特则到勒哈佛尔任教。这期间,一个名叫奥尔嘉的女子走进了他们俩的生活。这个三角关系虽然在二人的爱情旅途中占了很短暂的时间,但却留给波伏娃足够的题材来完成她的处女作《不速之客》。1939年,二战爆发。萨特上了前线。在炮火的间隙里萨特每天都给他“亲爱的迷人的河狸(“河狸”是波伏娃的昵称)”写情书。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感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孩子的选择,波伏娃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养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憧憬着与表兄杰克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望。我并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

独特的哲学思辨


人的生命存在状况即本体论,一直是波伏娃关心的首要问题。她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死存亡的关系来考察精精神与肉体的融合与撞击。孤独感刺激波伏娃思考人的身体与思想、死亡和存在的偶然性。波伏娃运用爱的特例表明情感与永恒难以相互转化。爱的双方为了追求对方的超越把希望都寄托在:无法超越的处境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以超越他人作为晋升自我的阶梯。然而,超越是有限度的。使用“绝对自由”的特权任意逾越,以实现自我的永恒,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行为表面看似超越,实质上是走捷径。作为“存在主义教母”的波伏娃,本着对人自身的基本问题的深切关怀进行文学创作。人是什么,人怎样的生存,人应该如何生存,始终是她小说不变的主旋律。她更关心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而不是社会,历史政治的描写是为个人的自我实现而设置的:更关心人的“自由”,而不是他们的“幸福”,帮助人们从浑噩无知或孤芳自赏中走出来,去发掘对处境有意识、有承担、有超越的“真正自我”。



波伏娃是划时代的前锋。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和她的斗争导致法国及整个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觉。她在美国的声誉也很高,远远超过萨特。她为全世界的妇女打开了一道门。她的《第二性》改变了全世界人类亿万人的命运。随着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涌入,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也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妇女文学界,这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均有明显的体现。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几乎都直接地运用了波伏娃的理论,或间接地受其影响。LEAD人物君想说,就如同她在《第二性》里所期待那样,波伏娃一直保持着她想要的那种独立。而她不仅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希望其他更多的女性也能做到,这一直是她的梦想。我们青年人也应该勇敢经历,善于思考,在多变的社会大环境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人格,产生更多正能量,帮助更多的青年人。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铃_米可工作室

    我是萌姐青创客米可,18年在跟随萌姐学习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忙忙碌碌,而无所作为!日子过得一团糟,工作没有效率,家庭,孩子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好! 在跟随萌姐学习自我管理后,现在完全是另一番人生,不仅带领团队,干出非凡业绩,同时,也能平衡好,家庭和生活,享受亲子时光,这就是赢的人生! 萌姐说,品牌不代表多有钱,而是在社交场合,体现你的身份!所以深刻认同萌姐的价值观,一定要又忙又美! 18年萌姐开启了青创客项目,我便毫不犹豫的加入了。 我相信: 与谁同行,将决定你的未来。欢迎加入米可战队。VX:mike49606、VB:米可_Meyko

    风铃_米可工作室 回复 @风铃_米可工作室: 谢谢您的点赞,一起学习,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