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无形的“道”如何孕育万物?

【第四章】无形的“道”如何孕育万物?

00:00
07:15




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吴东成,这里是“一听就懂的《道德经》”,今天是第四讲,这一讲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老子开始表述他对“道”理解。


尽管他说过“道”不可道,“道”根本就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把它表述清楚,但是,他还要试着道一道,试着表述一番,就像为“道”画一幅人物速写,画一幅写意山水一样,让大家对“道”有一个概略的印象。


他写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思是“道”是虚空无状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道”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里面有两个字需要做个解释,一个是“冲”,一个是“盈”。


先说“冲”,这个“冲”不是衝击、衝突的“衝”,衝击、衝突的“衝”,应该是行动的“行”中间插进一个“重”字,表示用有重量、有力量的行动,来造成衝击;而这个“冲”,是左边一个“两点水”,右边一个“中”,《说文》说“冲,涌摇也”,意思是说,“冲”就是水在中间涌动,摇动。水在中间涌动,摇动,自然就会衝刷、衝洗出一个干净的、虚无的空间,所以“冲”在这里的意思是虚空。


再说“盈”,这个“盈”用的很巧妙。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到了尽头“,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满了出来”,总之,“道”就像一口井,你怎么用,它的水位既不会低下去,也不会满出来;又像是大海,它的水量永远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是老子表述“道”的第一笔。



接下来,是老子表述“道”的第二笔: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意思是,“道”啊,就像大海一样深不见底、无边无际,似乎就是万物的源头。它没有什么锐气,也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它遇到光就是光,遇到尘就是尘,它就和光、尘一样,布满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道”啊,就像大海一样深不见底、无边无际,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里也有两个字需要解释,一个是“渊”,一个是“湛”。这两个字都是用来形容大海大泽的,形容大海大泽的广大幽深,湛蓝澄碧。


老子用大海大泽来比喻“道”, 儒家则大海大泽来比喻那些得“道”的圣人,《中庸》里面讲到至诚的大圣人的时候,就说他们“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而《世说新语》里面,魏晋名士也是用大海大泽来比喻那些德行很高的人,当时有一个叫郭泰的,评价一个叫黄宪的,就说他“汪汪若千顷之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再解释一下“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几句更像是在说那些得“道”的圣人,这些圣人正是“道”的化身。这些圣人既然没有什么锐气,那就不需要挫;既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那就不需要解。这就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圣人完全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但他们不只是一般的老百姓,他们是那种在老百姓当中无所不在的老百姓,这跟《易经》里面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一个意思。


再接下来,是老子表述“道”的第三笔: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我不知道“道”是谁的儿子,是谁生的,当我知道,“道”生在天帝之前。这里的天帝不是天地万物的“天地”,而是指老天这个高高在上的上帝。


很显然,这就是老子的“天地生成说”,他认为,“道”就是造物主,它生出了天,生出了地,生出了世间万物,但你要问它是谁生的,不知道!

《易经》里面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易经》同样不知道,“太极”是谁生的。



下面,是我的《老子道》对《道德经》第四章的阐发,这是一段“一读就懂”的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道,虚空无状,深沉莫测,而用之不尽也。

不锐不钝,不结不分,若粉若碎,若光若尘,无际无隙,无处无有也。

不知所出,而出于天地之先也。

万物归宗于之,而其自不知所归也。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扫厕所的郭冬梅

    讲得很好,东成老师吐字清晰,娓娓道来,让我对道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 安逸4

    讲得太好了。谢谢🙏

  • 听友205389105

    讲的真的很清晰!

  • 听友238155208

    了凡四训

  • 听友123758191

    6

  • 丽之悦读

    好的😄,喜欢

  • 知足常乐_6e2

    心痛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