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论
提到艺人的那些事儿其实也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台上,一个是台下。台下的事儿我知道的少,我这儿就聊台上。
说说相声里的门道儿
过去说相声撂地演出,刚开始得招揽观众,行话叫“缘黏儿”。
手法:“白沙撒字儿”
演员随身带着一个小布袋儿,袋子里装着白沙子。演出之前掏出一把来,一边在地上撒,一边还要唱太平歌词。
除了唱太平歌词以外,剩下的都叫学唱。不过这二年有一种东西通过相声又兴起来了。就是一些民间的小曲小调儿。
爱意绵绵的《送情郎》
曲子来源,各执一词
有一种说法是最早这首小曲是南方传过来的,来源于扬州。出自古代的《孟姜女调》,在江淮一带传唱。慢慢地它又传入了山东。
还有一种说法是,二人转的《送情郎》就是东北土生土长的东西。和《孟姜女调》并没有多大关系。
台词风格由“甜”变“苦”?
“一不叫你忧来呀,二不叫你愁。三不叫你穿错了小妹妹的花兜兜。”
二人转的正词儿不是这个,尤其是结尾,“那大雁南飞总有北归日,情郎哥你此一去不知道多咱回。”据说他是描述闯关东的时候,女孩儿送心上人唱的。
在闯关东之前,这个小曲儿并没有这么苦。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奚秀兰女士曾经唱过民歌版的《送情郎》。里面的歌词是:
“我送郎哥一地毯,毯中有一对好鸳鸯。毯中鸳鸯成双对,郎妹二人配成双。”
奚秀兰↑
上了“音乐教材”的《小放牛》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阑干什么人留。”后面做回答,“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咱们平时传唱的只是《小放牛》的其中一部分。
《小放牛》作为民歌,其实一共有三段歌词。我们平时传唱的只是其中的第二部分。三部分格式相同,内容不一样。
第一句是“天上桫椤是什么人栽”。这个桫椤是一种不是树的树。传说佛祖圆寂的时候就是在两棵娑罗树的中间。所以这种植物有一定神话色彩和宗教色彩。
《小放牛》都知道是在河北一带传唱,但原本是一出小戏,一般都是拿它来垫场调节气氛用,最早来源于昆曲。情节极其的简单,就是一个农村的小媳妇找一个牧牛的小童子问路。
独具民族特色的《龙船调》
经典台词:
“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一个来推我嘛?”
“我来推你嘛!”
来源:湖北利川地区,是一首当地土家族流传的歌曲。
利川的“三个标签”
1. 民族特色:当地是土家族聚集区。
2. 旅游胜地:当地物产丰富,环境还好。
3. 文化底蕴非常厚重。
“利川灯歌”:比正月十五还热闹!
咱们北方过灯节,一般就是正月十五弄个灯会。利川比这个热闹。各种龙灯、虎灯、狮子灯,一边耍一边唱。另外还要唱灯歌。这个《龙船调》就是从利川灯歌《种瓜调》改编过来的。
《种瓜调》的内容描述了老百姓从正月到十月栽种瓜类作物的场景。《龙船调》没用它这里面的内容,而是用了它的旋律进行了一个改编,制作出了一个表演唱形式的节目。
诉说凄美爱情的《探清水河》
北京海淀区火器营儿这个地方有一家人姓松。一共三口人,老两口带着一个闺女。闺女叫大莲,与六哥哥相好。俩人夜半三更在家里私会。
结果让父母知道后,连打带骂。姑娘含羞带愤就跳进了清水河自杀。六哥哥听到这消息后就去探清水河,最后也跳了河殉情。
细品内容,有何寓意?
三个当事方:大莲,小六,松老三两口子。
大莲因为这个事儿自杀了,不论哪种原因,都说明大莲原来是不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错事。
小六的殉情说明他不是个坏小子,而是真的爱上大莲了。
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只能归结到了松老三两口子了吗?也未必。
那时候的爹妈也很无奈。闺女做出了这种事情,一辈子都要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实际上最该受批判的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
郭论
建国以后,这个小曲的传唱度不那么高了。也就一些老艺人还在坚持继承。
小曲小调是咱们中华文化里面的瑰宝。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实际上是两本。现在词留下来了,谱子找不着了,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咱们后人就得引以为戒。
郭老师在谈这些小曲的时候,声音都变得更加沉稳严肃,看得出是真爱,也是真心想传承这些。说的时候如数家珍,真的是做了很多工作,功德无量。
挺好,传承我们传统文化,比驱邪那帮孙子干的事儿正经多了。
求郭老师一段相声,内容是于老师和他老婆隔着墙头唱了一晚上小曲儿,顿顿喝啤酒
志心朝礼 回复 @红六: 学小曲2011
柳永的词上课本的,但都是烟花地里写的。怎么不说
想起了昨晚的事 吃不了凉东西😂
小曲儿小调儿应该保留!
签到!我都能听声音想象出郭老师得瑟的样子
今天2020年1月31,一上喜马拉雅就看到送会员,喜马真好送了半个月会员,知道我们都宅在家里,发福利了啊,没枉我粉了喜马拉雅2年!希望喜友们都身体健康!
这……听完觉得……民间的小曲小调词都挺黄的啊……😂😂😂能唱这么黄的曲子,为什么还要管别人的自由恋爱!
丰丰雪心_cb 回复 @琼Ooo: 因为那么黄的曲子当年只有妓女会唱啊
好希望郭老师能把小曲儿小调儿都录下来,每次都可以听
马连良梦露郭德纲 回复 @Lovelifelovetosing: 居然有吾大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