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拯救”与“奉承”相去有多远

143 “拯救”与“奉承”相去有多远

00:00
09:49


人的手非常灵活,有各种方位,各种活动。表意字中不同的方位构成不同的字。前面讲过举起来的左右手,“又”的构形功能也非常强,我们只讲了很少的一点点。今天我们再讲几个从不同方向用力的几个字。


我们先看一个甲骨文:

这个字是一只鹿掉进了坑里,学者认为这就是陷阱的“陷”。挖陷阱就是为了捕猎,掉进一只鹿,成功了。但如果不小心自己人掉进了陷阱,那该怎么办?拯救!看看下面的甲骨文:

字形是一个人落在陷阱里,上面是方向冲着人的两只手。干什么呢,拯救。


《淮南子·泛论训》:至其溺也,则捽其发而拯。


《孟子·梁惠王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但这个字形与“拯”的差别太大。“拯”去掉提手,右侧是丞相的丞。秦汉文字中的“丞”:


与甲骨文相比,有卩,有凵,有双手,只是双手的方向与甲骨文不同。

“丞”就是拯救的“拯”,拯是人落难、从上面用力去挽救,把人捞起来。

与“丞”读音相同的“承”,古文字:


双手捧着一个人。为什么捧着?从高处落下,双手得接着。承是接受、承担、奉承。《说文》在下面的空隙处又加了一只手:

“承”与“丞”古今都同音,十分难得。

相同之处:都是对一个人发生作用,不同之处:一个从上面用力拉起,是丞;一个从下面用力托起,是承。这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双手捧着个大人这种景象不容易看到,捧着个孩子就常见了:


这也是“承”字。

古书中“丞”与“承”有分别,但也通用。古文字中过去把两个字误当成一个,现在认识得很清楚了。


上面讲了“承”与“丞”的区别,下面讲一讲《说文》“丞”字字形的问题。


“丞”在秦代是十分重要的职官,使用频率非常高。秦文字中的“丞”有三种写法:


“凵”是正确的传承,“一”是“凵”曲笔拉直的简化,“山”是“卩”的竖与“凵”连在一起的讹变。


《说文》选择了从“山”的讹变形体立说:



阐释得乱七八糟是必然。


许慎当年见到的文字材料一定有很多时代不同、形体不同的异体,《说文》是怎么取舍的?这又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现在搞篆刻的艺术家,字形以《说文》小篆为标准,当然没有错。即便是错了也是古人的错。有人提倡直接从秦汉印章入手,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我完全赞同。


许慎当年取舍可能就有问题,再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抄刊刻,很多都与秦汉时期的实际情况不符。秦汉印章,不仅古趣盎然,而且文字构形更靠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0109bnec

    丞相的丞我觉得是双手托着一条龙。我是外行,瞎说。

  • 高藏虎

    这些甲骨文太可爱了

  • 1390109bnec

    我还没见过龙的甲骨文。

  • xltang_ok

    拯救、奉承,手的方向相反,古人有智慧,讲解有文化

  • 赵波_8j

    学而时习之,不以乐乎。值得反复听,反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