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知道,大脑组织由一大群决策中心构成,一个组织层面上进行的神经活动对另一个层面无法解释,而且,和互联网一样,它似乎没有“老大”,
幸运的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脑通过杏仁核(它位于丘脑以下,跟踪一切流过的信息)抄了捷径。如果一个模式和过去经历过的危险有关系,杏仁核会将其识别出来,通过一条直接连接发送脉冲到脑干,脑干激活“要么战斗、要么逃跑”反应,敲响警钟。我还根本没意识到为什么,就自动往后跳了出去。我并未有意识地决定要跳,它发生在我的有意识批准之前。等我跳开之后,我的意识才最终介入,告诉我那不是一条蛇,只是风把草丛吹得发出了响声而已。当然,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存在这一得到了深入研究的快速途径(古老的“战斗–逃跑”反应),并且同样经过了进化的磨炼。
自动化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效率。自动化处理程序让我们成了专家。放射科医生经手的X光检查片越多,他们的解读越是准确、快捷。这是因为,他们大脑里的模式识别系统得到了训练,能够自动地识别出异常组织的模式。通过为特定工作培养自动模式识别能力,人变成了专家。
鸽子同样追求最大化。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追求最大化。4岁以下的孩子追求最大化。5但之后就出现了奇怪的事情:4岁以上的人类,会采用一种不同的策略,名为“频率匹配”,也就是说,他们往往会在猜测时匹配过往事件的概率。他们80%的时候猜直线上方的灯闪,20%的时候猜下方的灯闪。
我们想出了一种办法,把这个游戏分别展现给左右半脑,发现右半脑是追求最大化的6,它和老鼠、鸽子、4岁以下的孩子一样;而左半脑则追求频率匹配。它尝试寻找系统;它总是想着为灯光闪烁的频率寻找理由,并创造一套能够对其进行解释的理论。
我们的结论是,负责寻找事件发生模式的神经处理过程位于大脑的左半球。人类喜欢从混乱中寻找秩序,把所有事情都编成故事,放进背景当中,这全是左半脑在起作用。即便看到了全无模式存在的证据,左半脑也有着强大的动力对世界的结构做出假设。哪怕这种努力有时会拖累绩效,它也仍然不屈不挠
理解了左脑解释器处理过程力争要为事件寻找解释或原因之后,我们就能观察它在各种情况下的运作。
我们从上一章的内容中了解到,右半脑擅长记忆物体,它完全不会“弄虚作假”,只会把最初看到的图片识别出来。左半脑掌握故事的要点,接受任何与故事相符的东西,扔掉不相符的东西。这种阐述对精确度有负面影响,但通常会便于处理新信息。右脑无法推断故事的要旨;它非常“刻板”,不会把原先没有的东西囊括进来。这就是为什么3岁的小孩听到你美化故事时会反驳你,叫你尴尬得不得了。小孩子仍然在追求最大化,左半脑的解释器(满足于掌握要旨)尚未完全发育运转。
如我所说,解释器是一套异常繁忙的系统。我们发现,就连情感领域也有它尝试解释情绪变化的活跃身影。故此,通过左半脑的这一解释过程,我们接受所有输入,将之整合成一个合理的故事,再把它输出。然而,一如我们所见,左半脑的解释质量,和所得信息质量是相对应的。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许多例子中看出,它所得的信息是错误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