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揪头发打脸:鬥(斗)

142 揪头发打脸:鬥(斗)

00:00
11:2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150讲接近尾声,对于汉字的学习与研究,如何步步追问,层层深入,于无声处听惊雷?


学术思考不是幻想,是有根据的思考。你知道的越多,问题就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多。今天以“斗”为例,讲一讲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斗地主、斗争,字形与音义是约定关系,可以理解“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斗地主、北斗星,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为什么能够这样?查一查字典就知道,原来是来源不同的两个字:
斗(鬥,dou4),斗地主。

斗(dou3),北斗星。


本来就是不同的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完全相同(声调不同),意义完全不同。

简化字方法之一,同音或音近字合并。把两个以上的不同来源的文字合并成一个字形,多音多义。这是同形字形成的途径之一。

许慎说“鬥”和“斗”,读音和意义都没有问题,但字形与意义之间的联系难以看出,我们没有这么高的想象力。段玉裁就不相信“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认为这话不是许慎说的,应该是“鬥,争也。两�相对,象形”。有学者提出异议了,谁说得对?我们得判断和取舍。判断与取舍的依据是什么?得审核证据,首先看字形,《说文》小篆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抄刊刻,是否有误?段玉裁的推理有没有事实根据?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鬥。”

甲骨文很象形,两个人揪头发纠缠厮打……,打起来了。最初的表意字都很有个性,很形象,发展到后来,表意字部件化、规范化,就是段玉裁说的“两�相对,象形”。


段玉裁所说更接近事实,《说文》的解说不论是谁说的,都远离事实。读书、听讲对于不同的意见,能够判断和取舍就是一大进步。


《说文》里还有一个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的“鬭”:

“鬥”与“鬭”是什么关系?我们得用记录语言的事实来验证。查字书、查古书、查出土文献,“鬭”的读音和意义与“鬥”没有区别。


在俗体字中,“鬥”与“門(门)”形体相近,很容易混讹,“鬭”加个音符斵,就与“门”彻底区分开来了:


“鬥”与“鬭”就是一字异体。

《说文》所说的“鬭,遇也”,就错了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鬭”与“遇”的古音很接近,二人相斗,首先得二人相遇,许慎是想借此探究“鬥”的语源。


“遇”是“鬥”的认知特征之一,说“鬭,遇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的认识。

这就涉及到读书的另外一个问题——融通。是与非是相对的,是中有非,非中有是。读书忌讳以自己的一己之见为标准,对别人有价值的地方却视而不见。

斗地主的“鬥”基本上理清了。北斗星的“斗”,从《说文》小篆完全看不出象形来。

斗是什么样的?
 
北斗是什么样的?


“斗”字是什么样的?


去掉斗柄上的那一横,转换方向,就与器物“斗”联系起来了,是象形字。《说文》小篆大都是秦文字,怎么会成为四不像?现在的“斗”字又是怎么来的?

斗魁给分成了两笔,为了美观,和柄上的饰笔一起归整化就成了这种不象形的“象形字”。草书进一步简化,草书楷化就成了现在的“斗”。你还能说这是一个象形字吗?


从一个“斗”字探进去,你会发现简化方式、同形字形成过程、表意字部件化、讹变字形规范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每一种问题都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很好的课程~真的需要用心听~ 感谢老师~

  • 高藏虎

    希望听到李老师的第二季,因为一百五十集,可能只讲了不到一千字

  • 听友115643966

    建议先生继续向下讲,用普通的小教室上课方式,拍成视频,讲二个至四个学期的容量。现在专业学者成系统讲古文字源流变迁的课程不易找到。可二十节课左右为一个付费单元,也可实行预付费。

    大中华寻宝记超级粉丝 回复 @听友115643966: 支持

  • 小雨伞和熊

    李教授,请问您的讲稿是否已经在印刷?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