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章:什么是真正的”天下大势“?

1、序章:什么是真正的”天下大势“?

00:00
14:13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你好,欢迎来到《三国大历史》,我是段文强。

对于“三国”,想必肯定不陌生。因为,有关“三国”的衍生品实在太多了,不仅有大量的影视剧,比如《三国演义》《新三国》等等,还有很多历史做著作,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卑鄙的圣人》等等。可以说,从故事情节到通俗传播,再到学术研究,“三国”已经被全方位展现过了。很多人,不仅对小说情节如数家珍,对历史史实也了如指掌。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三国重读一边?答案是四个字:天下大势。

这四个字大家都不陌生,《三国演义》一开篇就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后,又举了周、秦、楚、汉的例子作为说明: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这个说法大体上符合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印象:汉朝之后,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于隋唐。唐朝灭亡,经历五代十国的战乱,恢复于宋。后来,元朝又统一了辽、金和南宋。元明和明清的交替,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乱世。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三国演义》开篇的这段话概述得很精辟,天下大势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八个字。

但,这仅仅是表面上。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有一个趋势很明显,却往往被忽略。自从秦朝统一之后,朝代虽然一直在更替,一治—乱的也从未停止。但朝代与朝代之间乱世的持续时间,却越来越短。刘邦虽然用了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天下,实际上他继承的是秦国打下的基础。从春秋开始,秦国用了五百多年才统一天下,建立秦朝。

后来,隋唐的统一,是建立在北魏的基础上,前后经历了两百年。唐朝灭亡是公元907年,半个多世纪后,宋朝就基本统一中原了。而朱元璋用了十几年就消灭了群雄,驱逐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明末的时候,努尔哈赤、皇太极跟明朝对抗了很长时间,但这只能算政权间的对抗,不是乱世。明末的乱世,从李自成起兵开始算,也就持续了十几年时间。

你看,“天下大势”哪里是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能说得清的。

可是,这跟三国又什么关系呢?难道就因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话出自《三国演义》吗?

当然不是!

从190开始算,到280年为止。三国虽然只有90年历史,却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你看,在此之前,是四百年的大统一,中间只有王莽引起过短暂的混乱;在此之后,是四百年的大分裂,中间只有西晋恢复过短暂的统一。西晋奔溃之后,整个中国居然陷入更分裂的境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西周、春秋、战国虽然也是大分裂,但秦朝以前的中国,原本就没有完成过政治统一。也就是说,从秦朝开始算,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不仅绝后,而且空前。

那这其中,就有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回答了。

比如,和其他王朝相比,为什么东汉政权的崩溃,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这个问题,过去的解释,都是“政府腐败”“皇帝昏庸”这些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从事实上来说,汉桓帝、汉灵帝确实昏庸。当时的社会,也有一定的腐败现象。但问题是,几乎任何一个朝代的衰败、灭亡都可以用“腐败”“昏庸”来解释。可为什么,有些王朝灭亡后,下一个统一政权可以很快建立,社会也能迅速恢复统一?而东汉政权的崩溃,却历经四个世纪才恢复?

进一步假设,如果“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恢复不过来,中国恐怕就是另一个样子?

只要看一下同时期的欧洲,就知道这个假设不是耸人听闻。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比秦朝还早,当时它可是一个统一地中海,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大帝国。这种统一差不多也维持了4、5个世纪,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西欧为主体的西罗马帝国,更是在476年彻底灭亡。此后的欧洲,战乱不断,再也没有恢复过稳定的统一。东罗马帝国,也在1453年彻底灭亡,留下了一地鸡毛的巴尔干半岛和部分中东。

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罗马帝国分裂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发酵。

为什么罗马分裂后再难恢复,而中国分裂后,却能再度统一,而且整个社会越来越稳定?

最常见的解释是:和中国不同,欧洲的地形复杂,不利于政治统一。这个解释听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很好反驳:中国的长江、黄河是世界排名第三、第五的长河,而欧洲的多瑙河则连前十都不算。其他如秦岭、淮河、太行山脉、横断山脉等等,在古代都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地行上比欧洲更复杂。

所以,这是一种没有看清历史现实的解释。

那么,历史的现实是什么?

无论东汉的奔溃,还是罗马的分裂。本质上,都不是政权的兴衰,而是社会的撕裂。罗马帝国的问题是,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进行了太多的征服,不同的文明、文化和意识形态被强行的统一在一起。整个国家只能在军事、政治和法律层面统一,却无法完成整体的宗教、文化、观念的构建。例如,对于宗教,罗马一开始是把所有的,不同文化体系的神,粗暴的放在一起,组成“万神殿”。后来,当文化、观念分裂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才不得不吸纳、推广基督教,甚至奉其为国教。

却为时已晚,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也终于万劫不复。

和罗马帝国不同,东汉王朝的问题,不在思想、文化、宗教、观念层面。这些分歧,最晚在西汉中期就彻底解决了。东汉的问题,在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层面。中国虽然在秦汉时期完成统一,却因为这种秩序是初建,就遗留下了很多隐患。因此,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汉朝的内忧是最严重的,西汉初期有异姓诸侯造反和吕氏作乱,中期有七国之乱,后期甚至有外戚掌控朝政、弑帝篡权的现象。刘秀虽然建立的东汉,但外戚作乱的现象比前朝更甚,同时士族、豪强、宦官、军阀相继崛起。

不同的利益阶层、集团,相互争斗,使整个社会逐渐失控,最终在190年前后彻底奔溃,这才有了三国。也就是说,三国不是普通的乱世,而是过去四个世纪,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和爆发。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整个三国的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

过去,对于三国人物,我们通常会分为,“英雄”和“奸雄”,或者“英雄”和“草包”。比如,曹操是奸雄,刘备是英雄。因为曹操篡汉,而刘备则励志要恢复汉室。或者,曹操是“英雄”,袁绍是“草包”。因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英明、果敢、睿智,袁绍多疑、自负、寡断。

但现实的环境,哪里有那么简单。

唐代诗人罗隐有一首诗叫《筹笔驿》,其中有两句是这么写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意思是,无论曹操、刘备、孙权,还是诸葛亮、司马懿、陆逊,都不过是时代的棋子而已。走什么路?怎么走?他们可以自己选。比如,曹操和袁绍曾经谈论过志向,袁绍的想法是:据大河之北,南向以争天下。而曹操的想法是:任用天下智力,无往而不利。袁绍的意图是,在乱世中称王称霸,建立自己的政权,称雄一方。而曹操的志向是,平定乱世,恢复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

他们在这个层面展开博弈,体现出的是政治和军事的胜负。比如,袁绍统一河北,曹操打赢官渡之战。

但,无论他们怎么走?如何博弈?如何胜负?最终,都被棋盘所限制,无法改变大势。所以,即使雄才大略入曹操,也只能止步于长江,无法统一天下。意志坚决入诸葛亮,最终只能遗恨五丈原,无法恢复汉室。狡诈诡谲如司马父子,只能篡夺曹魏的政权,却难以维持西晋的稳定、持久。

在罗隐的诗中,他们都是不自由的英雄。

但,古往今来,又有哪一个英雄,哪一个人,是自由的呢?

每个时代都有机遇,每个时代也都有问题。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刘禅、曹丕,这些人的机遇是天下大乱,人人都可以争雄。但问题是,天下大乱是之前四百年许多社会问题累积的爆发,比如中央权威的崩溃,社会经济的撕裂,利益阶层和集团的斗争。只有解决做这些问题,中国才能回归稳定的统一。而这些问题,不是一两代人就可以解决的。曹氏父子和司马懿父子是解决问题最多的人,比如在政治上最大程度了恢复中央权威,在军事上最大程度的平定了乱世。

但在程度上,离最终的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短暂的统一之后,天下又陷入了更纷乱的境地。在经历冉闵、桓温、苻坚、孝文帝、宇文泰、杨坚、李渊、李世民等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才在7世纪重新回归稳定。而且,从此以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主流,乱世只是插曲,甚至只是伴奏。

所以,我们读三国,不是为了把大家熟悉的故事再讲一遍,去评判谁是英雄,谁是奸雄,谁是智者,谁是草包。而是为了看清,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曹操、刘备、袁绍、孙权的处境如何?又该如何应对?还有,不管是不是英雄,这些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人,又是怎样的“不自由”!

你会看到,在这里,“大历史”三个字可不是白叫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长了翅膀的海盗

    从大历史角度全新解读三国时代,不仅让人更加透彻的了解历史,更增加了三国英雄们的悲剧性!

  • 老刘学习

    天下大势

  • 周瑜吃鱼

    不错,文强老师讲的挺细致,又对三国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 世界渊博

    好听极了

  • 斯莱特林e雨盐

    👍🏻👍🏻👍🏻👍🏻👍🏻👍🏻👍🏻👍🏻👍🏻👍🏻👍🏻👍🏻👍🏻👍🏻👍🏻👍🏻👍🏻👍🏻👍🏻👍🏻👍🏻👍🏻👍🏻👍🏻👍🏻👍🏻👍🏻👍🏻👍🏻👍🏻👍🏻👍🏻👍🏻👍🏻👍🏻👍🏻👍🏾👍🏾👍🏻👍🏻👍🏻👍🏻👍🏻👍🏻👍🏻👍🏻👍🏻👍🏻👍🏻👍🏻👍🏻👍🏻👍🏻👍🏻👍🏻👍🏻👍🏻

  • 听友196058377

    三国,不错,挺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Xzzooo_

    文强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这样的三国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