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入梦:《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诗词入梦:《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00:00
02:14

听邻家吹笙

唐代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译文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是从墙外哪一家传来。
重重的大门紧锁无处可寻,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灼灼其华。

注释
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重门:重重的大门。
千树花:千桃树上的花。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如泣如笑的乐声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梅花落》曲名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十分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从听笙写起,采用侧面烘托、联想想象等方法极其浪漫地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全诗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手法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我们想用不一样的声音表现形式给你打开一个全新的诗词世界。


30首经典诗词,带你一起寻访“诗心”:

《兼葭》《归园田居》《锦瑟》《声声慢·寻寻觅觅》……


20位大师,邀你一起穿越千年寻访诗人:

陶渊明、张若虚、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马致远、杨慎……


3分钟领略千年文学风采:

让睡前的身心充满诗意


我们都在诗词里不知不觉得完成了生命的成长。诗意的生活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纷纷如雪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想用现代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去解读它,专业的配音演员和制作团队用最美的声音把诗词里的意象重生,打造一部有声世界的最美诗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inhao

    第一句是隔彩霞,大大读成如彩霞了

    李天湖 回复 @ninhao: 谢谢指正,已修复

  • 野生苋菜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小篱原名

    少一些忧伤,多一些力量和温暖。我会爱惨的~

  • 君若初y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听,然后想起这一句。古人好浪漫~

    野生苋菜 回复 @君若初ya: 确实,唐诗宋词最美

  • 野生苋菜

    这首诗在佳作频出的盛唐也相当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