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18 | 徐新:从农业到商业:犹太人的经济变迁

以色列18 | 徐新:从农业到商业:犹太人的经济变迁

00:00
28:45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正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南京大学的徐新。上一讲我们讲了在进入欧洲的犹太人如何融入当地社会,而欧洲各国又如何从接纳犹太人到驱逐犹太人。这一讲,我们来讲讲,欧洲的犹太人是如何发展商业的。


自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犹太人就开始以经商为主要谋生手段之一,成为欧洲商海的弄潮儿,近现代出现的许许多多犹太人商人的传奇故事,进一步表明犹太人不仅是商海的弄潮儿,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商海的“大腕”。


尽管如此,犹太人却并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天生”的经商民族。已经讲述的犹太历史清楚地告诉人们:犹太人首先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出现在世界大家庭内的,在迦南地定居后成为耕种土地的农人。


在经济活动方面,他们与上古时期两河流域的其他民族没有什么差别两样。犹太人之所以在随后的年代成为经商的民族,或者说成为人们眼中的经商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与他们在主流社会遭受的迫害有关。


研究表明,犹太人是在沦为“巴比伦囚虏”的年代,从古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经商的本领,加入了中东地区经商人的队伍,但那只是少数人所为,整个民族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的经商天赋。


到了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散居的年代,他们几乎从事过其他民族所从事的一切职业,他们中有农人、牧民、屠户、匠人、裁缝、商贩、医生等,一些人曾拥有庄园、果园、葡萄园、作坊和贸易行。


然而,随着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加剧,以及主政的基督教教会越来越多地限制犹太人的经济活动范围,犹太人在职业选择上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小,越来越窄,最终被限制在少数一些为当时主流社会所看轻甚至不耻的行业。


犹太人最早受到限制的是农业领域。从5世纪末开始,欧洲便出现了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的法令。正如学者指出:“西哥特人的法律使全部犹太人丧失了他们的地产。”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一种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除了僧侣阶层外,社会基本上分为两大阶级:一是拥有大片土地的世袭封建领主(包括各种大小贵族),一是为封建领主服役耕种的农奴。


因此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封建庄园,社会基层的掌权人是拥有土地的封建领主。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的法令使得犹太人不可能成为拥有大片地产的领主,犹太人若是还想与土地联系,只有像欧洲民众一样成为依附封建领主的农奴。


然而,犹太人很难在信仰基督教的领主庄园上务农,因为根据犹太教的习俗,犹太人在安息日(即星期六)是不可以工作的,那是犹太教献给上帝的圣日。


但信仰基督教的庄园主又禁止其帮工在星期天去田间劳动,因为那是基督教献给上帝的圣日,劳作者必须在这天歇息和去教堂祈祷。


这样,在领主庄园上务农的犹太人一周内便得停止劳作两天,这对于季节时令不等人的农业来说,就意味着大量减产歉收,于是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脱离农业生产。


加之此起彼伏的欧洲排犹浪潮,不时将犹太人驱逐出境,致使犹太人不得不最终完全脱离土地,脱离农业,成为欧洲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主要居住在城镇中的民族群体。


失去了土地依托并脱离农业的犹太人,自然会集中到农业以外的经济领域,于是手工业和商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行业。


就连那些对农业特别感兴趣的犹太人,也只能在靠近城镇的领地经营与农业挂钩的果园和葡萄园,或者办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手工业作坊,如磨面坊、葡萄酒坊、纺织坊、印染坊、缫丝坊、鞣皮坊等。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犹太人在中世纪就是一个与农业脱钩民族”存在的原委。


对于犹太人不得不脱离农业一事究竟是祸是福,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按下不议。


不过,这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中世纪社会的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其他任何行业都可以说是属于边缘化的经济活动,后来因为收益高被人们看好的手工业和商业,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脱离农业、失去了土地依托的犹太人只能从事在当时看来是“边缘性”的工作,从而也被社会边缘化。尽管从收入出发,他们的经济地位也许并不一定很低,但却基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完全被孤立在主流社会之外,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被视为社会的“另类”,悲惨处境是难以描绘的。


9世纪前后,欧洲社会从最初原始状态向着城镇化过程复苏,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显突出,越来越被人看好,从事手工业的基督徒也就自然越来越多。


为了垄断当地的手工业,城市非犹太人手工业者纷纷组成行会,并对加入行会的手工业者作出严格的规定,因此将信仰基督教成为入会条件之一。这样,最早兴办和从事城市手工业并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的犹太手工业者,现在却因为具有不同的信仰而遭到歧视,被广泛排斥在手工业行会大门之外。


犹太人办的手工业也越来越难雇到基督徒工人,因为他们不愿意在信仰犹太教的人手下工作。而在欧洲社会的雇工人员中,犹太人总是“第一个被解雇、最后一个被雇佣”,这种不成文的歧视性“惯例”使犹太人无法也不愿意进入雇工行列。


欧洲基督教社会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将犹太人从手工业和作坊业中排挤出去。因此,当欧洲基督教国家手工业行会制度普遍确立后,犹太人经营各种手工业的路子便被阻止了。


摆在犹太人面前的,除了服务性行业如行医、教书等,和一些特殊行业如制作犹太礼仪用品等,基本只剩下经商一条路,这样从事商业活动也就成为自然。


应该说绝大多数经商的犹太人干的都是小商小贩一类的行当,走街串巷,或从事地区性商业买卖或贸易活动,与其他经商的非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犹太人从事大宗贸易和跨地区商业活动。


尽管这样人的数量不多,但与基督徒相比,比例却相当高。这些人往往视野开阔、眼光敏锐、深谙经商之道,有良好的商业网络和合伙人,成功的机会大,商业利润丰厚。历史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犹太商人,大多数指的是这些人。


人们常说商海无常,没有任何保障。无权无势的犹太人为何能够在无常商海有所作为、大显身手呢?能够在中世纪商界立足并取得成功呢?


犹太人活跃在当时欧洲商界中与他们具有的一系列 “优势”有关,这些优势非犹太人很难获得,主要体现在人员联系、语言能力、信任信用等方面。


首先,散居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是当时封闭的欧洲内部一个流动和联系相对紧密的团体。不同地区犹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一方面是因为犹太人内部的需要。


例如,出于族内婚的考虑,许多规模较小的犹太社团成员往往需要到其他犹太社团为自己的子女寻找配偶,这样便因为联姻联系在了一起。还有就是出于犹太教育的需要,生活在一地的犹太青年人常常到另一地求学,或追随另一地有名望的拉比,就使得不同地区的犹太人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应该说是更为主要的方面,是非犹太人社会对犹太人的迫害。这种迫害通常表现在对犹太人的驱逐上。当犹太人不得不从一地向另一地流亡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犹太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欧洲犹太人的这种流动和联系紧密的特征,对地区间的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犹太商人几乎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同伴和生意合伙人。


前面提到的“每个犹太人都是自己同胞保护人”观念的存在,使得在各地经商的犹太人又多了一层保护。在外地经商的犹太人若是碰上匪徒或绑匪,当地的犹太人会想方设法将其救出或赎出。


其次,犹太人具有语言的优势。众所周知,商业往来需要语言的交往,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便无形中为跨地区间的贸易设置了一个重大的障碍,这特别表现在欧洲基督教社会和环地中海地区的伊斯兰教社会之间。


但犹太商人却不受影响,因为犹太人拥有一种统一的、相互间能够交流的语言——希伯来语。用希伯来语写的文书和签订的商业合同,是任何一个地方犹太人都可以看懂和接受的。


第三,犹太人是一个公认的“守约”民族,对待合约的诚信态度,为不同地区商人之间的商业往来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犹太人的这一“契约意识”来源于犹太文化和传统的长期熏陶。


对于犹太人而言,遵守契约不仅是犹太伦理道德之需,而且是犹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自然也是他们进行商业经营的价值尺度。因此,凡是签订的商业贸易合同都会得到很好地遵守和履行。


犹太人了解自己同胞对合约的态度,之间的信任度历来较大,几乎每一个犹太商人都会认真对待彼此间达成的协议,尊重对方的签名。


此外,由于犹太人拥有统一、为全体犹太人认可的律法,一旦出现了争端,犹太人无论在何地何处,都可以在犹太法庭依据统一的《塔木德》律法进行仲裁,得到合理的解决,不至于投诉无门。


再次,犹太人由于长期受到迫害,处于永恒的动荡之中,不安全感便使得他们对时局和市场动态反应异常敏锐,且在应对中不惧古制,不受束缚,机智灵活,富有弹性。这样,凡有商机出现,总能获得先手,屡战屡胜。


另外,犹太人的信用传统,使得那些从事地区间贸易的犹太商人建立了最早的地方代理人和经纪人制度,在不同地区委任该地区的犹太人作为自己的代理,全权处理受委托事宜,自己用不着亲自看货就可以成交。


在支付方面,犹太商人出于资金安全和方便交易的考虑,开创了使用信用状(letters of credit)、汇票等作为支付手段的制度,取代现金。犹太人的这一系列做法实际上已经建构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商业体系,难怪他们能够在商界具有如鱼得水的优势。


不过,随着十字军东征打通了欧洲通向东方的商道,意大利威尼斯等商业城邦兴起,欧洲非犹太人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崛起,他们对地中海东部贸易的重新控制以及对犹太人的打压,致使犹太贸易衰落,犹太人的经商优势日渐减弱。


也许历史应证了“天无绝人之路”这句古语。就在犹太人在商业和跨地区贸易等领域受到排挤之时,另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放贷业却在向犹太人敞开大门。


然而,这一行业在中世纪所有职业中却是最为人所不耻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被冠以“高利贷者”的恶名,为社会所厌恶和憎恨。生活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的犹太人由于生活所迫,走上了放贷业之路,“不幸”与这一职业牢牢地挂上了钩,也格外加深了非犹太社会对他们的厌恶和憎恨。


当时基督教把放贷业斥责为“高利贷活动”,并从当时的伦理观出发,把通过借贷收取利息的活动一律视为一种罪孽,严令禁止基督徒从事任何放债取息的“勾当”。


不过要注意,当时教会使用的“高利贷”这个词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放债”,而是指收取利息的借贷活动,也就是说,即使借出100块钱在1年之后只收取1块钱或1毛钱利息的借贷也被认为是高利贷。


尽管当时的基督教会鄙视放贷业,并明令禁止基督徒去从事这一“肮脏” 不正当的行当,却为何准许犹太人操起这一行业呢?原因有两点。


首先应该说是社会需要,无论是作为统治机器的国家、教会,还是生活在其中的王公贵族、普通民众,都有需要借贷的可能。如当时的欧洲王室在兴建王宫,教会建造教堂就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通过借债才能完成。


王公贵族由于奢侈的生活方式也会常常碰上一时“手头紧”的情况,需要借钱才能度过暂时的难关。就连国家也常常需要借钱维持,如虚时需要借钱,有了战争也需要借钱。


而在银行没有出现之前,由个人从事的放贷业就成了惟一的社会借款渠道。凡此种种,都说明放贷业显然是社会缺少不得的行业。12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中世纪的盛期,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既然社会不允许基督徒去做,那就只能由犹太人去做。


二是犹太人不信基督,不肯皈依基督教,因此在教会看来犹太人命中注定要下地狱,是一个“罪恶的民族”。对于这样一个民族,多一条罪孽并不是坏事。


这样,被基督教社会视为最下等、最肮脏、最可鄙却又缺少不得的行业,便被犹太人承担起来,罪名又落在他们所憎恨的人身上,真可谓一石二鸟。


贷款活动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谁也不能保证放出去的贷款能够全部回收。对犹太人来说风险可能要更大,因为,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受到陷入其债务之中人的迫害而无法收回放出去的贷款,所以根据不同情况索取适当的利息,是回避风险和确保资本不至于完全损失的一种主要手段。


对于放贷人来说这既是对其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其智慧的考验。犹太人在欧洲社会转型时期,为当时的教会、国家、贵族、民众提供了他们所急需的资金款项,支撑着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被今人称之为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业的到来。


但长期以来,犹太人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和肯定,而且,随着基督社会以歪曲历史的手法把放高利贷同犹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犹太人和基督教环境的对立。


与宗教排他性一起,这种对立促使13—14世纪的迫害浪潮发生。铁石心肠逼债的犹太高利贷者的形象长久地根置于基督教徒的想象中,而国王、主教和封建统治者却乐意利用犹太放贷人,因为他们通常要向国王支付比其他臣民高得多的税款。


每当国库或统治者本人需要钱的时候,统治者就向犹太人课以补充税,犹太人从事贷款的活动也就实际上成为基督教统治者补充国库和个人财富来源的手段。而犹太放债人本身常常被敲诈得一文不名。


如著名的英国犹太放债人——约克郡的亚伦(Aaron of York,1190—1268),由于英王亨利三世的贪得无厌和无休无止的勒索,在其死的时候竟没有留下半点财产。更有甚者,由于反犹主义的作用,犹太人因此背上了永世的骂名,留给后人一幅“高利贷者”邪恶和丑陋的画像。


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和步入文艺复兴后,犹太人受到基督教社会的进一步排斥,被迫生活在犹太隔都中,犹太人不仅在商业和金融业中的地位丧失殆尽,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沉寂下去,陷入了十分悲惨的境地。


犹太人重新在商界和金融领域显露头角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19世纪,从犹太隔都中解放出来的犹太人迸发出新的生机,他们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以犹太人固有的、经过研习《塔木德》磨练的智慧和才干开创了现代金融业,在商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时世造英雄”。19世纪应该说是一个造就犹太金融家和商业大腕的时代。在英国人的带领下,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在欧洲大陆展开,传统的手工和分散的产生经营方式为机械、集约型的产业方式所取代,机器生产最终代替了手工劳动。


西欧诸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一马当先,几乎成为了当时世界商品的“制造车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是在那里最先出现,每一件商品都是用最新发明的机器制造出来,然后由蒸汽推动的船只运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的原动力是资本,办工业需要资本,需要大笔的投资,金融业由此成为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和支柱。一大批犹太人金融家就是在这一形势下涌现出来的。


在现代金融界大显身手的犹太人还在现代商海重新崭露头角。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现代商海有不俗的表现,是因为他们通常对现存的经济体制认同淡漠,不太受传统观念束缚,经商手法冷酷精准,故常常能够独辟蹊径,走在时代的前列,超越时代,而独占鳌头。


比如牛仔裤服装的出现和流行突出地展示了犹太人的敏锐和智慧。它的发明人利未•斯特劳斯原本是美国19世纪淘金潮中千万名淘金者中一员,基于敏锐和智慧,他并没有进入矿石淘金业,而是进入了为淘金者服务的行业,用谁也不会想到的帐篷布做衣服的布料制造出深受淘金矿工欢迎的牛仔裤,因此迅速致富。


如今,犹太人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贡献早已不再限于某个具体行业,而是在观念更新和理论突破方面。这些观念在改变犹太人的同时,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犹太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领域名副其实的不朽者。


 好了,关于犹太人对商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来讲近代最大的犹太人聚集区,东欧的犹太人中心。


 我是南京大学的徐新,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长颈小鹿妹

    从这近20集的播放来看,稿子中的每一个汉字都是学生写的,而教授直至播放才第一次见稿,读音错字连篇,断句困难,外国人名地名读起来如读天书。

  • AUGUSTUS

    深“音”经商之道,老师,真有你的!

    北国夫人艾米莉亚 回复 @AUGUSTUS:

  • 1393789tfdv

    谢谢老师清晰的分析讲解,一些疑问终于得解!

  • 老宫问答1

    老师读错字, 喜马拉雅的编辑太不负责。

  • G_and_R_studio

    不仅仅是稿子并非自己写的,而且,从读稿子的生疏度来看,几乎严重怀疑稿子内容完全不是这位教授平时所讲授的方向。。。

  • 13761319bqo

    谢谢。

  • 1532151zsdw

    老师读错的字太多了。真的是喜马拉雅目前最差的一个

  • 1375864lrih

    犹太人太可怜了

  • 加勒比海螺Ly

    来来来过来我保证不打你照着书本读,能读成这样您也是真没谁了

  • mayayaya

    听经商的部分总是想起《威尼斯商人》对里面犹太人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