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聪明的父母都慎用奖惩式的教育

9.聪明的父母都慎用奖惩式的教育

00:00
13:13

09聪明的父母都慎用奖惩式的教育

 

这是第一模块第三个主题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两个知识点,樊登老师分别解读了父母对孩子本能特质的认识、父母的富足型心态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这一个知识点来探讨父母教养孩子中最常见的手段:奖励与惩罚。我们普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惩罚,以避免再次犯错;做对了事情,就要奖励,以鼓励做得更好。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简单吗?樊登老师有一句忠告,那就是:聪明的父母,都慎用奖惩式教育。有请樊登老师开讲。

 

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就是你要懂得夸孩子。塑造一个人行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批评他,而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告诉他说为什么是对的。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听到父母的表扬。

 

这个孩子在投篮,然后投了半天终于投进去了,然后那个爸爸就说“哇,太棒了,这了不起。”对吧?当他说“太棒了、了不起”的时候,这个孩子反倒不打了,把篮球一丢,不玩了。这个老爸说:“怎么回事?我这夸两句怎么反倒不爱玩了。”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吧?你一夸他,他不做了,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这种“评价式的赞赏”是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什么叫评价式的赞赏?“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与众不同”“你太棒了”“amazing”这种词,当你用这种评价式的赞赏夸孩子之后,孩子会觉得既然都已经这么好了,那干嘛还要做呢?再做剩下的就都是挫折了,对吗?所以这个只是一级反馈,这种一级反馈就仅仅是表扬对方,是没法使得对方更有动力前进的。二级反馈的特点就是你一定要描述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你比如说爸爸如果这样讲说:“我看到你一直在练习投篮,并且最后能够投进去,连着投中了三个球,我觉得你真的是进步了。”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

 

心理学家做的测试,两组小孩做了拼图以后,一组小孩表扬说“你真聪明”,这个叫做这个赞扬;一种说“你们真是有探索精神,你们真棒。”哪种效果好呢?后来发现被表扬做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游戏当中更多的选择了更简单的拼图,而被表扬做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游戏当中更多地选择了更难的拼图。我们的一句话能够让孩子的行为产生这样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向,你们就得知道我们说话有多么的重要。

 

就是我们要更多地肯定他的动机和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他的结果。当你简单地肯定他的结果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了,不知道哪做对了。所以他不会继续养成这个习惯,而如果你能够肯定他的过程和动机,他就知道“我下次如果我继续保持探索精神的话,做另外一件事我也能够做得很好。”

 

这种口头表扬的方式是特别有助于塑造孩子行为的。而在这个时候不要轻易的用物质来进行贿赂,因为物质的贿赂会让孩子找不到表现好的这种感觉,他只会想要奖励。所以父母给予孩子最有利的奖励是简单的,没有任何成本的口头表扬,这种表扬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说第一表扬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对吧?第二个是同一个事情不要重复提及太多次,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第三个是表扬的时候说出事实。“今天早上咱们那么赶的情况之下,你还能够保持不迟到,对吧?这说明你特别重视不迟到这件事,你是一个守时的孩子。”你看,讲出事实来。(第四个)然后表扬越快越好,就及时很重要。(第五个)表扬要多样化和见机行事。第六个叫不要吝惜你的表扬。没有人会真的被人表扬的翘尾巴的,你在这一生当中因为被人表扬翘尾巴犯的错,哼数都数不出来,因为很少,而且你会对孩子表扬过多,这是一个过虑的担心,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很多父母的眼睛整天就盯着孩子的错误,所以,什么呢?

 

就是了解你的孩子会看中什么东西,然后让孩子参与设计一个奖励池,比如说我喜欢这个这个这个,让孩子参与设计奖励池,然后可以给他他喜欢的这些奖励,同时不要让物质奖励取代奖励,口头奖励永远是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我给他买一双鞋,就代表了我说这件事很好,你给他买双鞋,他未必知道这件事很好,他未必知道这件事好在哪儿,他未必知道爸爸为什么要给他买双鞋,对吗?所以说出那个“为什么”是特别重要的。然后表扬可以出乎意料,而且你答应的奖励一定要做到,对吧?

 

他逐渐出现了很多正确的行为,然后你要依靠纪律来约束,就是有一些事是需要有约束的。而可靠的纪律、最可靠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真正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就是当一个人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和理解的时候,他会倾向于不会轻易的去犯规。

 

所以在纪律约束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言行要一致,说了就一定要执行,对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之后,你要及时的、立刻给予纠正,或者作出处罚,这都是可以的。第三个是愿意跟孩子协商,对吧?第四个是在制定家庭规则时,尽可能让孩子多参与,大家都提出来,父亲、孩子、父亲、儿子、女儿,哥哥、妹妹怎么样协调这个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然后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说这个事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规则?这个规则对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破坏了他的话,不但我们会这样,你自己也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对吧?然后私下给予回应,批评他的时候把他拉到一边单独跟他聊,然后所有的批评结束之后或者惩罚结束之后都一定要讲,“我是多么的爱你。”我不喜欢的是你刚刚的那个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对吗?所以爸爸妈妈对你永远是无条件的爱,只有这个无条件的爱存在,这些惩罚才会有效,否则的话,这些惩罚都会让孩子成为叛逆的理由和借口,他最后会认为说我之所以这么叛逆,就是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爱我!

 

而爱是特别重要的纪律的动力,纪律是靠爱来维系的OK。如果父母太温和,而不能够回应叛逆孩子的错误行为,就是做什么都行,做什么都笑呵呵的,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威信和尊重。所以纵容型的家长导致的叛逆的孩子和专制型的家长导致的叛逆性的孩子一样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纵容其实是对自己儿时经历的反叛。小时候被父母管得太严了,所以我现在对你特别的纵容,对吧?

 

有没有在生活中出现过这种状况:就是小时候你被你的爸爸揍,或者是很凶。你长大了以后,你甚至跟你爸爸完全相反,有的人会变成溺爱他的孩子,这其实一样是受了爸爸的影响,而不是说你表现得跟你爸爸一样,才是受你爸爸的影响,你跟你爸爸截然相反是一回事儿。我们见过很多明星的孩子出事儿,其实就是这样,你比如说有两个明星的孩子都吸毒,长得还很像,在看守所里边见面了。但其实他们两家的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有一家是完全纵容,有一家是吊在房上拿皮鞭抽,对吧?一方面是严格的控制,一方面是纵容,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他们都吸毒,都在看守所里边相见,因为父母都没有完成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以及给孩子边界的责任,所以温柔但是有边界,永远是一句非常管用的这种原则。

 

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哈,一个叫做直接后果,一个叫做消极后果。不是说不能够惩罚孩子,惩罚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而不要用消极后果来惩罚。什么叫直接后果呢?比如说,你跟孩子约好了说“咱们今天晚上五点半钟一定要一块儿吃饭。”这是咱们家的规定,咱们家都是五点半钟一块儿吃饭的。好了,你一定要回来。然后孩子看电视,你叫他,你说“该吃饭了。”他不来。然后再叫他“该吃饭了。”不来。“你打算看多久呢?”“我要再看半个小时。”好了,半个小时之后回来吃饭,没了。饭吃光了。孩子说“我没饭吃。”“那对不起,咱们说好了五点半钟要吃饭,现在饭没有了,所以不好意思,今天没饭吃了哈。饿一点饿一点吧,妈妈理解你饿,那咱们明天早上吃点早餐。”这叫直接后果。

 

你确定了这么一个行为的话呢,你就要把这个行为告诉他并且拿来执行。要让孩子跟你一起来面对如果不能够达成一致的话的那个结果,这个东西不是惩罚,这个东西叫做自然结果。什么叫消极后果呢?孩子把一个杯子打碎了,失手把一个杯子打碎了。“好了,杯子打碎了,所以你今天晚上不能看动画片。”这叫消极后果。不能看动画片这件事情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孩子会觉得很奇怪说“为什么我打碎了杯子会不能看动画片?”所以从此以后,不是你让他变得更乖,而是让他学会了怎么样欺骗你。

 

如果成绩考得不好的话,我们就取消这次的旅游。你看,这个听起来是一个逻辑结果,但是他实际上就是一种惩罚。这个会破坏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你跟他之间并不是爱的关系,而是索取、要求或者交换的关系。很多人会拿孩子的正确行为来交换一些东西,这是非常糟糕的行为。你们有没有被父母用消极方式的惩罚过很多次?所以你变得更加善于撒谎了,对吧?反正我就这样,很多孩子都会是这个样子。因此我们说,消极后果和直接后果的区别是特别明显的。

 

经常使用这种后果惩罚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孩子对这种强度已经逐渐适应了。时间久了,父母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会变得越来越严厉,然后这个惩罚就会升级甚至失控。同时孩子的恐惧、愤恨、痛苦会淹没他们学习的潜力。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这才能够做到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同时又做到非控制。什么意思?你看比如说孩子打了妹妹,哥哥打了妹妹,这很常见,两个孩子的话很常见,这时候如果一个爸爸讲说:“你打你妹妹,很显然你不能控制自己,你给我立刻滚回房间去。”对吧?这就是控制的手法,你强令孩子说“你给我立刻滚回房间去。”爸爸这时候其实很愤怒,他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这个孩子很明显精神上受到了创伤,受到了冲击,所以他会呆在那、吓坏了或者哭,然后离开房间,这时候他可能会变得以后对这个事更加敏感,甚至影响他和妹妹的关系!非控制的方法是什么?说“你刚才打了你的妹妹,这是事实,对吧?你刚刚打了你的妹妹,我感到很担忧,我希望你回到房间想想自己的行为,等我们大家都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件事。”你给出的是建议。所以这是非控制的手法,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会等到大家都冷静了,再来讨论这件事。

 

内容听完了,我们梳理一下重要脉络。父母无论要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还是弱化孩子地消极行为,都要学会有技巧性地奖励和惩罚。父母要杜绝评价式的赞赏,要肯定孩子做事情的动机和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肯定做事情的结果;同样,父母要杜绝用消极后果惩罚孩子,这样会破坏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你跟他之间并不是爱的关系,而是索取、要求或者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惩罚方式应该用直接后果,比如吃饭时间不吃饭,过了饭点就没饭吃了,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深切体会到做错事情导致的直接影响。本节课附带了第三次体验活动手册,主题是父母与孩子一起设计日常行为规范奖惩表。请你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结合日常生活,与一起设计属于你们家庭的奖惩表吧。到此为止,模块一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希望你有认知上的极大触动,欢迎你在音频下方的评论区与樊登读书两千万书友交流分享你的学习心得。下一个模块再见。

 

 

体验活动三与孩子一起设计日常行为规范奖惩表(示范)

 

l 奖惩目标: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自律的态度。

l 奖惩规则:

1. 每完成一项奖励1颗红心

2. 违反一项惩罚1颗黑星

l 奖惩周期:以周/月为周期

l 奖惩结果:

1. 获得5颗红心,满足孩子一个心愿;

2. 获得5颗黑星,延迟到下个奖惩周期满足这个心愿。

l 奖惩示例如下表:(请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定制奖惩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快乐_wD

    听了老师的课,感觉自己改变的地方有很多。

  • 1580658rewm

    199是听一次的吗?听多久?

  • 热爱着孤独

    请问樊登老师,我的孩子习惯于处于舒适的环境,不能真正理解用心或者努力的状态,他在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他的理解就是我花时间做了就是努力了,但这个过程在我看来是一个懒散,应付的过程,我现在不知道怎样去调整他的这种状态。

  • 芋圆鱼鱼鱼

    这个不能物质奖励大于口头奖励,为什么还要做奖惩表呢?希望在后面的课程能解开这个疑惑

  • 听友187112191

    怎么全是免费都听过的内容

  • 吉祥歌5858

    这个专辑共有多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