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为什么苏格拉底非死不可?

18 为什么苏格拉底非死不可?

00:00
09:51

100天打卡 听完本期节目,请在下方留下心得或打卡,坚持100天后就有变化!

进阶第2季 ·人诗意地栖居(点击收听)

本期要点 

1、苏格拉底的死因:被雅典民主政府的法庭宣判死刑。

2、公元前399年6月,苏格拉底被雅典极端民主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奉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他喜欢探讨各种事情,以此来蛊惑青年。

3、苏格拉底非死不可,原因正是因为他的言论主张与雅典民主体制存在着根本冲突。

4、在当时病入膏肓和失去理智的雅典制度的背景下,苏格拉底的主张暴露出了当时民主制的缺点,自然苏格拉底就成为雅典政府的敌人。


18 为什么苏格拉底非死不可?

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是被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法庭判了死刑,被陪审团判了死刑的。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的方式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追寻人的世界和心灵问题,他经常讨论“什么是正义” “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话题,按理说来他讨论这一切都是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做贡献的事情,那为什么会被雅典民主政府的法庭宣判死刑呢?也有一种说法是,雅典的民主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从公元前431年开始,希腊的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04年,雅典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于是雅典之前的民主制被推翻,建立了斯巴达式的寡头政治。不久后,雅典又重新建立新的民主制,但这个时候的民主制其实已经有些变味儿了,不再如当初民主制度具有严肃性和崇高性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通过他独有的谈话方法(也即之前说到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方式)让很多人都深受折磨,有些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他提问太多但回答太少,使得人们的思想比从前更加混乱。苏格拉底又通常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只是通过一套辩证法来引导对方逼近真理。


但在两个问题上,苏格拉底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一个是“美德意味着什么”,一个是“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在当时的雅典青年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着一个人自身的心灵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关乎国家的发展问题。


美德意味着什么?美德意味着智慧,只要人们通过教育,均可以找到自身真正的兴趣点,能够看清自身行为产生的后果,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道德约束。


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苏格拉底用一种略带嘲讽的口气表达:“没有什么制度比一个为盲众所操纵、为冲动所指挥的民主更加滑稽的了,没有什么比让一群争论不休的人组成政府更可笑的了,没有什么比匆忙选举、革职或处死将领更荒唐的了。”


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了当时雅典人看来很重要的两个问题。但他却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尤其是当时的雅典民主政府。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


公元前3996月,苏格拉底在70岁时被雅典极端民主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奉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他喜欢探讨各种事情,以此来蛊惑青年。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拒绝认罪,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我的言行一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法庭不仅不应该审判我,而且应该赐给我荣誉,让我到卫城的圆顶餐厅上免费就餐。”


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他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孜孜不倦探寻知识,因为正是有一个神——类似克塞诺芬尼的那个思想之神——在指导着自己。他还指责雅典已经在财富和虚荣的腐蚀下变得臃肿不堪,提醒人们不要沉溺在物欲横流的享乐中。苏格拉底不但不认罪,反而认为自己有功于雅典人民。陪审团认为苏格拉底太顽固,竟敢蔑视法庭,最后由500人组成的人民陪审团,以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在当时已经变了味道的雅典民主政府看来,苏格拉底是非死不可了。原因正是因为他的言论主张与雅典民主体制存在着根本冲突。苏格拉底上法庭时,雅典早已不再是“黄金时代”,战争的失败和寡头政治的崛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动荡不安、血腥、暴虐和社会的腐败,让有着哲学沉思的苏格拉底痛心疾首。他想做一个牛虻,去蛰醒雅典这匹昏睡的纯种马。通过哲学的思考,通过对话的艺术去探明真理。雅典的民主制核心是全体公民人人参与政治,即参与对城邦的管理。但苏格拉底发觉,随着时间流逝,雅典民主已经失去了精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显赫一时的雅典民主制也就成了徒具躯壳的累赘。苏格拉底认为的政治不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参与的,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其他人只需听命便是。


就这样,在当时病入膏肓和失去理智的雅典制度的背景下,苏格拉底的主张暴露出了当时民主制的缺点,自然苏格拉底就成为雅典政府的敌人。


在监狱期间,苏格拉底的学生去看望他,并极力劝说让他逃走。苏格拉底不接受赎罪也不会潜逃,他说:“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服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死。”


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无论用什么手段来苟且偷生都是对邪恶屈服,对德行的背叛。这是苏格拉底绝不能接受的。


到了最后的时刻,他的学生围拢过来,心情十分沉重地看着即将死去的老师,太阳落山之前,苏格拉底服下毒酒受死,享年70岁。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苏格拉底表现出的是一种超然的赴死态度,这种超然的死亡态度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讲的不怕死,而是一种以死为乐的态度。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曾经详细记录了赴死的苏格拉底在监狱中服毒而死的情景。


苏格拉底死后,雅典再无任何严肃可言。雅典的民主制在当时已经名存实亡,丧失了民主制的精髓。


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的悲剧,也是希腊城邦的悲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lueberry_xc

    里面的配乐也很赞

  • 听友137257009

    十句话有一大半是废话,简化成一半完全没影响

  • 蓝或另一种蓝

    从《读者》来的,《读者》太感性了,想让自己变得理性点。

  • CharrrlesLeee

    听成了苏格拉底是facebook的..

    张无谋说生活 回复 @CharrrlesLeee: 哈哈哈,我也是,且不止一次

  • CharlieThePsycho

    不错啊,支持书杰

  • 妍之秘

    卓然的风骨,肉体死亡灵魂和精神不灭,也许这也是神的旨意,是对苏格拉底的一种救赎。晚年的他看着自己热爱的雅典满目苍凉,不复辉煌,人心涣散,就算活着,心也会痛不欲生。有些人死了,但他一直活着,虽死犹生。

  • 海潮生月

    想去了解很多需要知道的东西,是原发动力,如苏格拉底那样,自知者明不是谦虚是大智慧,与其他哲学家不同,他看到人的心灵,出于对自己反思,对自己无知觉察,让苏格拉底产生了向内在寻求。

  • 列那狐_1G

    好文章!

  • 鞭敲骷髅

    以死明志,苏格拉底做了他认为该做的事,佩服。

  • 花生01

    苏格拉底对好的国家的阐述,就像福齐的心里话,对2020的美国最精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