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中国式养老:观念已经变了

110. 中国式养老:观念已经变了

00:00
21:06

【音频文字稿】


老龄化这个浪潮,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和问题。


按照常规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所谓的耳顺是啥呢?现在我就这种心态,叫耳根清净。我终于理解孔老夫子说这个话了,什么叫耳顺?耳顺其实就是耳根清净。你说好说歹都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你有你的八卦图,我有我的小九九,人到了这个年龄的是一种从容的一种态度。


第二个问题啥呢?这个时候自己身边全是退休人员,特别体制内的人,我的同学们全部退休了,前不久我们办了个同学会,都是40年的同学了,感慨特别深,这些同学有的男的要和媳妇一起带孙子,同学会是得到了批准才能出来的,来了两天要回去了。


这老头们讲到话题都是养老养生,走到了大街小巷特别大的公园,全是老人。就老龄浪潮和老年化现象,在中国真是一个呼啸而来,前所未有。


我应该现在还是在一线,因为我体制外,特别作为智库。全世界特别美国和日本,西方有一个现象非常有趣,我有的时候经常调侃我自己,也告诉别人,我说我们这个行业有最大的特点,80岁是黄金时代,所以我估计我躲不掉的,我都要干到80岁,像老中医一样,因为经验越丰富,临床经验丰富,也躲不掉。就像现在一样,我很多项目都不想见了,但几乎所有的大客来都指名道姓的要我来把脉。


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像官员是一退休就是人走茶凉就完了,我们真躲不了,越来越值钱。但正是因为我有这种特殊权利,所以我回头来看老人就更加有一种独特的视野了。


前几天我在自己的微信上发了一个小新闻,没想有很大的强烈反响。我说昨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讲到老人和讲到老一代和两代的关系,有这么一个说法,生儿生女是义务,养儿养女是任务,靠儿女养老是错误,这个话说的太到位了,太精彩了!没想到我这个新闻发出去以后,反响如潮,一边的人都是赞,还有很多人以为我怎么想不开的,来安慰我的。其实我只是把这个现象摆一摆,看到我身边这帮老人,要么就是在自己本身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但到后来还在做马牛。首先这是第一个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但是老人的过程当中我们总是躲不掉的这么一个事情,排浪儿一样过来的。我就发现我身边出现了很多新的一种老年化生活方式。第一个最典型的生活方式,有一些比较开明的人,开始做什么养老院,像西方一样。他们想明白了,最典型的就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提出所谓的叫精致的利己主义,一个叫钱理群的,就是孔庆东的导师,他就想的很明白,他就把这些房子一卖,然后家当一收拾,这个钱也够了,然后就搬到了养老院去享受自己的清静的生活,就走向不归路,反正他想明白了,因为人老了夕阳西下他认了,这是一种。而且这种人很多,包括我们帮助上海方面做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养老院,民间养老院非常火爆,包括北京上海的好多名人画家都聚集在里面,有电影演员有画家音乐家,但是为什么愿意住在里面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很多同类,所以一起同欢乐,天天唱歌,然后出去郊游,反而活得很爽!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我们在北京参加一个项目,一个最大的养老社区叫不老山庄,老板就租了一个废弃的所谓的大学园区。我后来去看了一下,非常震撼,3000个老人在里面,而且活得非常滋润。他们给我介绍其中有一个老太太,90岁了,一问她三个儿子,两个士兵团级干部,一个是正部级干部,后来问老人家,家里面这么好,儿女都是达官显贵,为什么不跟他们在一起说?老人就说,在家里感到很孤独,到这边感到很幸福,一看上千的老人都是跟他同样的。有人捏脚,有的人找针灸,有人做理疗,还有很多煲汤的,老人可以食疗,老人们可以在一起打麻将下象棋,一块唱歌,非常快乐。当然他服务做得比较到位。所以这些老人们就打死都不愿意出来,除了天太冷了就回来,一开春都往那去。当时我看了以后就感慨特别深。整个中国这是属于一批比较开明的,他开始走上老年大学,走上养老社区,就开始享受夕阳生活了。


还有一批更有意思的居家老人,在家里面,但是不给儿女添麻烦,然后自己成立了一个叫夕阳红的这种所谓的养老团。全中国我们把它叫活力老人,全世界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老人。


还有第三种人更绝了,就特立独行的,个性化的,自己的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个球友,这个老兄今年都80岁了,65岁退休。原来这位老兄退休的时候可精彩了,他很有个性,他到现在还跟我在打高尔夫球,他把自己的花名都改掉,叫以球为生。


我说我一年打300场球,他一年能打400场。他经常有的时候一天打36洞,就两场球,几乎打遍了全世界,打遍了全中国。当时他退休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观点,我到现在还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讲,那时候他有个三五千万的积累,很多是表现为房子,他又算了一笔账,到现在65岁,我想我能活到90岁,就25年,那么这15年我也可以一年花100万,我还钱花不完。他希望啥?他死之前把钱刚好花完,他就可以就是挥一挥衣衫不带走一丝云彩,他把生死看得很淡。两个孩子都在美国,他也不去。


后来我在这里跟他开玩笑,我说老兄,我看你这身体太好了,你搞不好活到一百岁都没问题,但是你记住人生最大的痛苦是钱花完了人没死,你90就把钱花完了怎么办?最大的遗憾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怎么把握好你自己的这个点这个度,这可是个大问题。这个老人是一个典型的老人,像他有一大批。去年他78岁的时候,他自己搞了一个所谓的铁人高尔夫赛,他带着跟他同龄的人,70来岁的人打高尔夫,从早上天蒙蒙亮5点半开始上场,打到晚上8点半太阳下山,打了多少呢?打了108洞。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他想到78洞,就跟他年龄一样。一个球场是18洞,108洞什么意思?相当于打了六场球,还要快速的走动,创造了纪录,到现在他到处炫耀,他说创造了铁人三项的东西。


有一批老人就属于这种不服老,而且拼命地就说是把这个老往后推,而且这批人是整个国外服务中国的,什么羊胎素什么所谓的肝细胞免疫细胞的,最大的体验者。他们很多人跑到乌克兰,跑到澳洲,跑到日本,成天几十万的打这个肝细胞。所以我就说这些老人有一句话,什么叫老人?贪财怕死打瞌睡,就是老人。所以老人到老了以后很有意思,当他没有奋斗目标以后都是很自私的。当然当他不影响别人,敝帚自珍,我觉得也不可指责,他也不拖着孩子嘛。这是中国的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还有一个老人,我发现就是积极的生活,帮这种非常值得称道。具体来讲这种企业家里面的任正非,七十六七、七十七八了,像他这种人没有什么大的例外,干90岁都没有问题的,就像日本的稻盛和夫一样,像美国芒格和巴菲特,这些人都80多岁了。所以这里面中国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年轻,反而这个事业永远是年轻。下一步可能在中国会出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一些企业家。80岁、90岁甚至一百岁都有可能。这点我们对人类的智慧和生命极限根本不能小看。


我到日本去,就感到日本来这两趟出一条新河,日本人的老龄化比中国来得更早。


当时我到日本去,我就发现70岁、80岁继续上班的大有人在。我到日本的时候经常是70岁老人给我开车,甚至帮你搬行李,我都觉得于心不忍,老人怎么来帮我们搬行李呢,但是日本人说我是服务,这是我该做的,但是我看他们搬行李开起车来,敏捷得跟小伙子一样。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人对自身的认识的确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原来我们认为人到60岁古来稀,就完蛋了,那是农耕文明,是体力劳动的时候,而到今天特别智能化时代,可能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发明,还有生命科学的发展,可能以后的人活到一百岁都不是问题,所以这个时候60岁可能根本不是老人的开始,可能60岁还是中年的开端,人能活到8090岁都有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要解决的倒还不是60岁以后吃闲饭的问题,而是到了60岁、80岁你还能不能够继续发挥不是余热而发挥才干,继续把生命的价值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的,这才是我们下一步来思考的问题。而这点上可能是下一步破解整个中国,就说是养老的一个很重要的角度。


还有人口老年化,我们很担心就导致所谓的劳动力的欠缺的问题,原来我也很担心,但现在我一点不担心。这些年我到珠江三角洲跑的比较多,我就发现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是机器人管了。原来比如说三五百人、三五千人的厂房,一两个人就够了。第二个问题,你看最近广东顺德北窖两个老板,一个就是何享健,做美的,做制造业,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厂家,还有一个就是号称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两家同时提出来做机器人产业,最后佛山市也很支持,划了极大的一块。


第一个做的工业机器人,一个做的是建筑机器人。你们知道吗?建筑行业我们讲的民工,都是农村的孩子们来干的,现在民工也难找了,这一逼到比如像杨国强这样的人,他就开始搞建筑机器人了,全部取代民工建筑师,这一搞出来以后,第一个它们不用打卡,第二个它们懂休息,第三方不存在着雇佣关系的争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遇到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珠江三角洲已经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用机器人来替代人类的浪潮。所以这些担心我觉得可能是不成立的。另外一个不光这个,下一步的超市餐馆都可以机器人化了。所以下一步AI大发展以后,可能对人工的要求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养儿防老,因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像有些诗里面唱的一样,昨天你陪我长大,今天我陪你变老。从亲情上来讲,从打动人的诗句上来讲是不错的。但是从明天来看,我觉得今天的社会正在颠覆几千年我们所形成的一种共识和家庭伦理关系。至少有这么几点,我觉得值得思考。第一个,父子之间两代人之间的就是依赖关系将会大大的减缓。很多当父母的已经去看,想明白了,他们根本不指望子女养老的,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不给子女添麻烦,但其实骨子里面还是主要减少矛盾,为了有尊严的生活。


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值得总结的现象,这是全世界很罕见的。中国这一代老人是人类历史上,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最有潜力的老人。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全部,但至少像包括相当一大部分我所认识的这些所有的在中国从来没有的这些企业家,现在都成了老人。你就大胆的讲到王健林、柳传志你不用说了,中间的是漫山遍野的几千万的这些老板们,他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这批人怎么转换观念,把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来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到延续,得到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是一个有物质条件的。另外一个在思想上他们也认识到问题了,跟孩子小则不给你添麻烦,大则他会非常有效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新的现象。


第三个问题啥呢?这帮人会长寿,特别新的医疗科技的出现以后,他活到90岁,100岁根本不是梦。这个时候再更多地出现很多杨振宁这样的82岁娶28岁的这种故事,可能将会比比皆是,再次让人们大跌眼镜,甚至是冲淡人们的传统伦理的一种认知,会出现很多社会的人间喜剧。


所以我就讲这一代老人,将是整个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可能他的数量之多是从来没见到过的,但他的智力能力之强也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而且他们创造奇迹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也是没有见到过的,所以下一步将会出现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故事,包括像王石六十七八还有一个二十七八的小蜜拼命往他怀里钻,这种故事普遍存在。原来叫钓金龟婿,现在不是钓金龟婿了,人们再也不愿意找一个所谓的白衣骑士,或者找一个像夫妻双双把家还一样,你耕田来我织布,艰难困苦,一起创业完成那个艰难困苦的过程,而是一步到位,直接找到大叔大伯和大爷,然后一下子拥抱幸福。这一下子激活了千千万的王石,激活千千万的所谓的杨振宁,青春重归。


我前两天看到杨振宁的照片,当时很感慨,当年杨振宁做出惊天动地的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杨振宁当时82岁,活到90岁已经是不得了了,也就说是这个女孩嫁给他七年以后当寡妇,没想到他现在活到95还在往下活,反而他老婆已经成了大妈了,下一步的中国这种故事是会越来越多的。


谈到老人离不开一个问题,除了生老病死以外,还有一个家族传承,这是个哲学问题。因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人有思想,动物没有思想。那么第二个问题啥呢?人类之所以能够珍惜家庭,珍惜能力,稍微有点见识的人,他都有一个渴望,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这个延续不是肉体的延续,而是子孙的,就是代际相传。我们说的诗书礼仪,代际相传,这是人共有的一种美德。西方会弱一点,西方的动物性更强一些,但这种东西也有,就是家族的自豪感,这是成立的。在中国更是这样,中国的几千年农耕文明,特别乡绅文化,还有儒家文明里面所讲到的修桥补路,造福乡邻,还有慈善之家必有余庆,不慈善之家必有余殃,它就是讲这种家风、家庭的传承这种道理。


那么人老了以后,他自然会思考这个问题,包括你说我,我举个简单例子,我原来对于我的原乡,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好像觉得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的原乡就指的是我的祖居,不是我出生的地方,而是我的父辈,甚至是我的爷爷,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抚育我们这个家族的地方。原来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我的儿子这辈更是这样,他们跟随我,因为中国这些年来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城市化和大漂泊,他们跟我一块就是从北京,然后到广州到深圳,然后他们到了国外,从国外又回到中国,他们是一个都市放牧全球公民,所以对于乡土原乡根本没有什么印象。


但是到现在我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是我的孩子,他们长大了以后到了30多岁了,他开始在问这个问题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上哪里去?开始有一种认祖归宗,寻找我的来源的这么一个念头了,我自己本身也产生了这种念头愿望,所以最后去了我的原乡。结果去了以后,对我的震动最大的是乡亲们过来,他们会讲到,你的祖宗,你的爷爷当时怎么修桥补路,怎么当慈善布施,怎么教化当地,因为我们当时也是大家族,然后说你们今天之所以还能够兴旺,是因为他积善积德的原因,这是乡人们的一种感受,但我当然不一定相信这个东西。


但是这次走完以后,到了我这个年龄,我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意识,我应该延续这种文化,延续这种传统。只有延续这种文化和这种传统,可能我的生命才叫延续。尽管我的肉身不在了,但是我的生命精神在这么一个层面上进行了延续。


所以最近我在那边捐了一笔款,然后让我的儿子代表我去参与这么一个活动,没想到他积极性非常高,原来我以为只是给他个任务。我想他去以后,积极性高的背后我估计也是天同此道,人同此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燕青28

    受益匪浅!大师!

  • 雕塑李

    听到志纲老师的贵普话很亲切,贵州人不善言辞,而志纲老师口若悬河信息量太大,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变革和人性的变化讲进了听众心里。

  • 南风_KE

    听完了王老师的讲述,受益匪浅,也有茅塞顿开之感。非常感谢!

  • 听友348566004

    我也想要有您老的微信😌

  • 1326816mvop

    有的老人在养老院还找到了知己。

  • 听友371947813

    王老师让我最近学了很多知识,眼界大开啊!真的是大师,我也想要您的微信

  • 囍相逢LIQP

    这集有点扯,只能说王老是从底层奋斗起来的,最开始接触的是底层的老人,现在身边都是金字塔尖的老人,2个群体的养老观念本就不一样,现在不一样,过去也不一样。 不是一个参照系,不能简单比较说观念变了吧

  • 1382628tdwd

    接地气,有味!

  • 彩虹镗镗

    说得都很有市井气和江湖味。在数百次的期待中听完百期节目,还是意犹未尽。文字版错漏比较多,如果能整理出书就好了!

  • 听友185829703

    青春回归要靠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