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云中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首诗。
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⑴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⑵。
灵连蜷⑶兮既留⑷,烂昭昭⑸兮未央⑹。
蹇将憺⑺兮寿宫⑻,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⑼,聊⑽翱游兮周章⑾。
灵皇皇⑿兮既降,猋远举⒀兮云中。
览冀州⒁兮有余,横⒂四海兮焉穷⒃。
思夫君兮太息⒄,极劳心兮忡忡。
词句注释
⑴兰汤: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王逸《楚辞章句》题解说:
“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
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俱不可从。
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⑴,冲风起兮横波⑵。词句注释
⑴女(rǔ):汝,你。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河伯即黄河之神,河神是尊贵的地祗,商周以来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对象,而楚国虽一向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国境内的江汉等河。
《左传·哀公六年》曾记载这么一件事:
“(楚)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可知春秋时代楚昭王因为黄河不在楚国地望之内,所以不肯祭河伯。
先生解开了楚人为何要祭祀“河伯”之迷。我挺喜欢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晋楚邲之战,以晋军大败而告终,楚军本可乘胜追击,但却网开一面让晋军逃走了。邲之战后,楚国声威大震,鲁、宋、郑、陈等中原小国相继背弃晋国依附楚国。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任霸主。周大夫王孙满一句“能否拥有天下的统治权,在德不在鼎”使楚庄王意识到楚国与中原国家的差距,不在于国库中堆积金银的高度,也不在于战士宝剑的利度,而在于文化的厚度。孔子说,楚庄王是春秋时代罕见的几乎各方面都符合儒家理想的君主。楚庄王时代之后,楚国的政治文化,超越了楚成王时代,终于走在了整个华夏文化的前列🍵🍀
月朗星稀c 回复 @月朗星稀c: 谜
希望老师能多讲一讲文章本身,从遣词用句到写作手法再到行文逻辑再到艺术赏析。而如今音频中,背景故事和知识拓展占据了较大篇幅,而对于这么美的文章本身的讲解却寥寥。岂不顾此失彼?一集听下来,所得甚少。望斟酌。
北方_轩窗月色 回复 @上官博博: 同感同感。顾左右不少,言它也很多,舍本求末。故事很长,八卦不短,只是任凭你听几遍,都还有不解这篇文字的文和字,依旧囫囵吞枣。毕竟,老师压根没就没给你说文解字。郁闷!
自从小时候学习了《西门豹治于邺》的课文中巫婆拿女孩祭祀河伯,以及《西游记》里用小孩儿祭祀河伯,对河伯的印象大打折扣,感觉就是吃人的妖怪现在想想,主要还是先民们对水的依赖与畏惧。也正如先生这一节课所说,水之于先民,水利万物,但也会危害一方。不由得也想到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本中的那篇《我是什么》是汽,是云,是雨,是冰雹,是雪花……它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它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希望以后人们管住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先生好好休息,好梦🌷
东坡居士苏轼 回复 @叽里咕噜呷呷: 讲得好!
2019年9月全民读书赠书活动,感谢好友助力,来到网上本人喜欢诗词,有幸听到沧溟先生的课,深深爱上听课,对《诗经》有些理解。并运用在写作中。楚辞了解是小白,跟着老师学习,一定收获满满,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内心强大,为心中的信仰努力吧!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日屏翳。" 为何是云中君,而非雨中君?因先云后有雨。
“云中君”,“河伯”……先生开课便送出一股淡淡的兰香味,听着课也能心怡千里…… 云神恩泽四海!“灵晃晃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古人祈求风调雨顺,云神降兮,飞向青云之端!百姓难舍。他们的信仰也造就了对自然之神的崇拜,慰藉灵魂,亦与自然达成和谐;“河神”…上善若水,与日月同辉,对万物有抚育之恩,不计回报,……河水源远流长,它会经过一个地方、一首诗、或一个人的身旁……愿河神保佑一方水 游刃有余……不舍昼夜!辛苦了郦大夫 傍晚安~❤🎐🎐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认真点再认真点,否则后果很严重啊😄
人家讲的就是诗史,不讲背景讲什么?
在屈原的笔下,人对自然的恐惧、敬畏,化成了一篇篇瑰丽浪漫的人神恋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完全是赶赴一场甜蜜的约会,哪里像是在祈雨呢?!文明越过千年,貌似“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其实对自然的恐惧依然是我们心底一个巨大的黑洞,所不同的是,我们把恐惧演绎成了一部部高科技制作下的科幻片,警醒的同时简直让人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