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病本】杂病和无痛病症的针刺治疗

161.【病本】杂病和无痛病症的针刺治疗

00:00
22:36


 

大家好!上一讲讲到了《灵枢》的第5卷的前五篇,今天我们接着讲后4篇。《灵枢》的第5卷是讲疾病的,所以这后4篇同样也是讲疾病治疗的。


先看第二十五篇《病本》,从题目上就可以知道,这一篇讲的就是治疗疾病的根本。这一篇围绕七种先病和后病的情况,说明治本和治标的原则。


我们在学习《素问·标本病传论》时已经讲过了,先病者为本,后病者为标。我们今天要讲的《病本》就是用了这种说法。一般总是要先治疗本病,后再治疗标病。但也有特殊情况?什么情况呢?请看原文: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其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先患有某一种疾病,然后出现气血逆行的,应先治疗原来的疾病;若是先有气血逆行然后再出现其他病变,应先治疗气血逆行;先受了寒有了寒病然后再出现其他疾病的,应先治疗寒病;先患有某种疾病然后产生寒证的,应先治疗原来的疾病;先得了热病而后发生其他病的,应先治疗热病;先有泄泻,后来发生其他病的,应先治疗泄泻,一定先把泄泻治好,才治疗其他的变症。


先有某种疾病,而后出现中满——腹中胀满的,应先治疗腹中胀满(先治标病);先有了某种疾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应治疗本病;先出现中满而后发生心烦的,要先治疗中满。


 以上七种病症六种都是先治本病,后治标病,也就是先治先得的病,后治后得的病,只有一种情况是先治标病,后治本病,那就是“中满”——腹中胀满,为什么?


因为腹中胀满属于紧急症状。腹中胀满的原因在于胃,胃是脏腑的根本,胃中胀满,影响脾胃对食物和药物的消化吸收,药食之气就不能通畅地吸收到人体,五脏六腑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即使中满不是本病,不是先发生的疾病,也要首先治疗中满。


我们家从明代嘉靖年间一直传到今天的“张一帖”医学,就是这种治法,一般来说,除了急症,无论遇到其他什么病症,都是首先从脾胃中土考虑,先把脾胃调理好,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就因为这个特点,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腹中胀满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小便是否通畅:


“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在患病时,只要出现大小便不通畅的情况,无论它是本还是标,都要先治疗大小便不利;如果大小便通利的话,就应先治其本病。——大小便不通畅和腹中胀满都属于急症,“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是先治其标的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间者并行,甚为独行”,什么意思?“间”就是病情轻,“甚”就是病情重。病轻的以可标本同治,病重的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一个方面进行治疗,不要面面俱到。


我们再来看第二十六篇《杂病》,杂病就是没有一定类别、一定范围、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一篇讲述了厥病、喉痹、牙痛、鼻出血不止、腰痛、易怒少食、下巴疼痛、项痛、腹部胀满、心痛、下颌腮痛、瘘病、气逆上冲、腹中疼痛、呃逆证等各类杂病的临床表现与取穴规律。


    我们举几个常见病,比如: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牙痛,不怕冷饮的,可取足阳明胃经(比如足三里);讨厌冷饮的,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治疗(比如合谷穴)。


“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鼻出血不止,如有黑色瘀血流出的,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治疗;如出血不多有瘀血,可取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治疗。如果没有治愈,可刺腕骨穴治疗(在手太阳小肠经上,手外侧腕前起骨下凹陷之处);再不愈,可刺委中穴出血(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在膝盖后面的腘窝正中)。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腰痛,痛处发寒的,可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两经的腧穴治疗,如痛处发热的,可取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治疗;如腰痛不能俯仰的,可取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治疗;如果内有热而气喘的,可取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与足太阳膀胱的委中穴处络脉刺血。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腹中疼病,可刺肚脐左右动脉处的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又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在肚脐眼的两旁2寸的地方)针刺之后再按压这个地方,可以立即止痛;如痛还没有停止,就针刺气街穴(也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肚脐眼下5寸的两旁2寸的地方),针刺之后再按摩,就可立即止痛。


再看第二十七篇《周痹》,什么是周痹?周痹就是气血不能周环流通的病症。这一篇通过黄帝和岐伯的对话,阐述了周痹与众痹的起病特点、针刺方法。


简单地说,众痹是:


“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众痹的痛点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随时发作,随时停止,随时转移,随时兴起,左侧会影响到右侧,右侧会影响到左侧,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连续不断的,但不是周遍全身的,也就是不是全身都疼痛,而是集中在身体的某个区域,并且两侧都会有症状。


黄帝问:那该如何针刺治疗呢?岐伯回答:要针刺疼痛发作的那个部位,即使疼痛暂时停止了,也还要针刺这个部位,要防止邪气流窜,疼痛复发。


那什么是周痹呢?


“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次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周痹的病邪是存在于血脉之中,能随经脉上下游移而遍及全身,但是不像众痹那样是左右对称地疼痛,而是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到哪里就哪里疼痛。黄帝问:那如何进行针刺治疗呢?


岐伯回答:疼痛由上而下传递的,要先针刺下部以遏制病邪进一步传递,再针刺上部以根除疾病;反之,疼痛由下而上传递的,先针刺上部以遏制病邪进一步传递,再针刺下部以根除疾病。


最后我们看《灵枢》第二十八篇《口问》,是岐伯向他的师父提问,他的师父口授给他的一些零散的医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医学典籍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大多是一些没有什么痛苦症状的生活常见病症。


这一篇的开头,岐伯就介绍了他师傅的口传要旨: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风雨寒暑侵袭于外,喜怒无常,饮食失调,起居无常或者突然受到惊吓等,造成了体内气血分离,阴阳失衡,经络之气逆乱而闭塞,脉道壅塞不通,阴阳之气逆乱不顺,卫气滞留于内不能向外散布,使得经脉空虚,气血循行紊乱,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失去平衡最终便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岐伯的师傅其实已经说出了得病的三种原因,一种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感致病,这是外因;一种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致病,这是内因;还有一种是饮食失调、起居无常等导致疾病,这叫不内外因。


接下来岐伯就向黄帝介绍了从师傅那里口授而来的12种病症或者是不正常的生理表现:欠(打哈欠)、哕(yuě,呃逆、呕吐)、唏(抽泣)、振寒、噫(嗳气)、喷嚏、亸(duǒ,全身无力,四肢酸软)、哀而泣涕(因为哀伤眼泪鼻涕都流出来)、叹息、涎下(流口水)、耳鸣、啮舌(咬舌头)。


黄帝在问这十二种情况时,都问了一句“何气使然?”是什么气造成的?岐伯也都是从气上发生异常这个角度进行回答,最后岐伯总结说: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以上提到的这十二种病邪,都是由于异常的邪气侵入人的孔窍所导致的。而邪气之所以能侵入这些孔窍,正是因为正气不足。这里提出的“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和《素问·评热病论》中讲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观点是一致,具有着普遍的临床意义。


从三焦之气看,如果上焦之气不足,就会出现脑髓不充、耳鸣、头部无力支撑而低垂、双目晕眩等病症。如果中焦之气不足,就会出现大小便不调、肠中鸣响的症状。如果下焦之气不足,就会出现两脚微弱无力而厥冷、心中烦闷的症状。


“黄帝曰:治之奈何?”黄帝问:怎么治疗呢?岐伯一一做了回答:


“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写足少阴……”


因肾气不足引起的是呵欠病,应该补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因肺气不足而引起的是呃逆,应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悲泣抽咽是因为阴气过盛,阳气衰微引起的,因此应该补足太阳膀胱经,泻足少阴肾经……


请大家记住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疗上,正气虚则补之,邪气盛则泻之。可以用针灸的手法来补正气、泻邪气。在平常的养生上,要十分重视守护好自己的正气,预防邪气侵入,这样才能保持健康强壮的体魄。


  

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文贤_n6

    从脾胃入手,健脾和胃为主,

  • 听友370888212

    坚持学习!

  • HDNJSL

    听老师讲解该篇,条理更加清晰了!老师为了传播伟大经典,辛苦了!感恩老师大爱!

  • 东翮堂诗学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扶正祛邪是正道。。

  • jrnsiueof218kwuck31b

    您好,张老师,请问张一帖怎么购买,淘宝网上没有找到

  • 1896376ecna

    讲的太快了,经典需要慢慢品味。每章讲几句。听的不过瘾。

  • 平平的平

    张老师好!请问张一贴治疗胃病吗?从哪里买?

  • 伟哥读经典点解点解鈤

    期待新国学经典学习

  • 和_vvv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和_vvv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