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北宋时期的文坛上也是领袖级别的人物,所以在他的身边,就不缺少粉丝,不缺少门生。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因为才华横溢,是苏轼赏识的,也受到苏轼的提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苏门四学士”。
这四位学士,分别是秦观、黄庭坚、晁cháo补之、张耒lěi。这四个人,虽然和苏轼可以算师生关系,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秦观擅长写词,但是却不是豪放派的,而是婉约派的。黄庭坚擅长写诗,但也不完全学习苏轼,自己的诗独具特色,还成了江西诗派的始祖。
苏门四学士中秦观和黄庭坚的成就最高,咱们就先来说说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他是江苏高邮人,高邮这地方,不但出了个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大词人秦观,还出双黄咸鸭蛋,还出了个现代大作家——汪曾祺。汪曾祺老先生是当代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品有《受戒》等。高邮这个地方古时候在邗hán沟附近,所以,秦观就号邗沟居士,后来他又在淮海居住,就又有了淮海居士的号。
秦观小时候就博览群书,知识广博,而且据说长得也挺帅的,算是个风流才子。但是,他家里的生活条件很一般,甚至到了担心吃穿的地步了。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才子秦观娶了一个富商的女儿,这样,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可惜这两个人好像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在秦观的作品中基本上没有提到自己的妻子。按照常理来讲,一个男人在外漫游、学习,总归要写封信,或者像李清照啊陆游啊这些人似的写个诗啊,词啊之类的吧,然而,他没有。他年轻时也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惜,没有考中。而且,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没有再去参加考试,也有传说,他离家在外的时候,喜欢和歌女啊之类的人在一起,比如,他的代表作《满庭芳》就是写给歌女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qiáo门。暂停征棹zhào,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一看就是离别词,跟柳永写的那首《雨霖铃》有相似之处:都写出了离别时候的伤感。苏轼很喜欢这首词,还给秦观起了个外号,叫“山抹微云君”。
他还有一首词叫《鹊桥仙》,借助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来描写感情,写得也很细腻,千古流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然了,秦观还是有理想的,也不是受到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人。在他30岁的时候,听说苏轼到了徐州做官,就去拜访自己的偶像。他把自己的一首诗给苏轼看,苏轼看完了很赞赏他的才华,说他和屈原、宋玉有得比,还把诗给了另一个大文豪王安石看,王安石看了之后也很赞赏,于是,这两个大人物就鼓励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不要让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展现。
估计这时候的秦观一定很高兴,毕竟,能够同时得到两位大人物的赏识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啊。所以,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秦观又开始发奋读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37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在妻子家人面前,估计是可以扬眉吐气了,自己的远大前程,也算是有了希望了。不过,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秦观得到的官职都很小,而且还不断地有人诋毁他,让他不仅升不了官,还被降职。一直到四十二三岁的时候,苏轼回到了京城,在皇上面前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才把秦观推荐到朝廷担任国史院编修,和他在一起工作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终于凑到了一起。
凑到了一起,有了组织,有了靠山,就一定是好事吗?事实证明,不是的!因为皇上换了,苏轼老先生也很快就失宠了。苏轼被贬官,他的学生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秦观也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贬官、贬官、再贬官。在后面的几年里,秦观一直没有得到喘息,一直在贬官的路上。从京城到杭州,再到处州,到湖南的郴州,广西的横州,广东的雷州。年龄越来越大,离京城越来越远,你可以想想当时的秦观从繁华的东京汴梁到了遥远的蛮荒之地,是什么样的心情啊!在郴州,秦观不但丢了官,朝廷连工资都不发给他了。穷困潦倒的他住在旅社里,心中一片迷茫,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不知道人生的希望在哪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没看到,却听到了斜阳之中杜鹃鸟凄厉的叫声。他心中的愁,心中的苦,想写封信找个人诉说一下都不行,只能孤独地看着郴江的水无声离去,心中的苦,只能咽到肚子里。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他53岁的时候,接到了朝廷的命令,终于可以回去了。当走到广西藤州的时候,心情愉快的他还特意到当地去游玩了一番,在游玩的时候,感到口渴,就找人要水喝。等水来的时候,人们发现,秦观面带着微笑,已经去世了。也许,是乐极生悲?
在著名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叫做《苏小妹三难新郎》,说的是苏轼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秦观。他这个妹妹也很有才华,所以就在新婚的时候出题考验秦观的才华,在苏轼的帮助下,秦观最终通过了考验。不过,故事虽然精彩,却完全是虚构的。因为苏轼虽然有妹妹,但很早就死了,不可能嫁给秦观。
秦观之外,苏门四学士里成就高的就要数黄庭坚了。
在《二十四孝》里,有一个“涤亲溺器”的故事。讲的是宋朝的黄庭坚,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有洁癖,对家里马桶的要求非常高。黄庭坚就每天亲自给母亲洗马桶,小的时候是这样,等长大了当了官,即使他家里有仆人有妻妾,他也亲自动手。后来他母亲老了,生病的时候,黄庭坚就亲自给母亲煎药,煎好了之后还要亲口尝一尝,不烫了,再给母亲喝。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看来黄庭坚是真地做到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他可以说是苏门四学士里面成就最高的,不论是诗歌方面,还是书法方面,在宋代,都是首屈一指的。
黄庭坚小时候非常聪明,也是个神童。7岁的时候,他也会写诗了,而且写的,比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要好得多。不信吗?咱们来读一下: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对世事看得很透彻,完全不像一个孩子能说的话,就算是成人,也未必能够看得这么深。
23岁的时候,黄庭坚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由于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所以,就当上了国子监教授,按咱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成了大学老师了。后来,黄庭坚认识了苏轼,苏轼看到黄庭坚的诗之后,大加赞赏,认为这种好诗,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过了。在苏轼这种大咖的推荐下,黄庭坚很快就名动四方,天下闻名了。
有人说,黄庭坚的诗好吗?怎么没有听说过呢?咱们先读几首,然后再下结论: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qí三折肱gōng。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这首诗是他写给自己的朋友黄几复的,整首诗很有杜甫诗歌的风味,尤其是其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直被人所称颂。在感情上,抒发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也能看出他对朋友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这首诗,语言很朴实,但情真意厚,感人至深。
咱们再看看他的另一首诗,《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呵成,到结尾的时候,提到自己坐船离开,吹着长笛,去和白鸥为友,蕴含着自己的孤独之感,寂寞之情。仔细想来,真是韵味无穷。尤其是写景的那一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真的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啊。
就因为黄庭坚写了很多这样的优秀的诗,而且他的诗里面又有着独特的风格,所以,慢慢地,在他的身边,就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这是咱们中国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歌流派。在江西诗派里,他们崇拜杜甫,向杜甫学习,把杜甫当作自己的始祖。诗派里最著名的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被称为宗师,也就有了“一祖三宗”的说法。黄庭坚他们讲究的是“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重视文字的锤炼,重视文字的推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成就很高,影响非常大。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虽然苏轼是大文豪,大诗人,但是,黄庭坚的诗要比苏轼的诗好,所以,也就把他和苏轼放在一起,并称为“苏黄”,这可是极高的荣誉啊。
黄庭坚不但诗写的好,品德好(孝顺),他的书法也是一流的。人们认为宋代有四个大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是哪四个人呢?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苏轼的书法之前咱们欣赏过了,下面咱们看看黄庭坚的书法是怎么样的:
苏门四学士中的另外两个人,晁补之和张耒,相对来讲名气较小,晁补之有几首词写的还可以,比如这一首:
临江仙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公众号:秋语荷塘
🐷🌶🥔🍉💋👣
我因年龄大了,视力不好,便将微信卸载了,从此开始听秋语荷塘老师的宋词解析,我最喜欢听老师于每节最后说的“我再啰嗦那么几句”,让人有更多的收获!谢谢老师的辛劳付出!
秋语荷塘 回复 @1538527xwjt: 谢谢前辈
劳动收费,天经地义,买菜还要付钱呢
秋语荷塘 回复 @qmpusu: 是啊
看了于谦老师的《老师,好》,非常感动,感觉秋语荷塘老师就是苗宛秋老师,祝秋语荷塘老师安康
秋语荷塘 回复 @1325260osng: 哈谢谢朋友
老师有计划讲《古文鉴赏辞典》吗。
秋语荷塘 回复 @九曲风涛chj: 好,等唐诗宋词完了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