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绅士与流氓

【第95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绅士与流氓

00:00
15:0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收听押沙龙少年世界史。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了希特勒的崛起。希特勒这个人真是太能折腾了。他上台是在公元1933年。仅仅过了五年,也就是在1938年,他就把欧洲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当时的情况好像又回到了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的那一刻。情况万分危急,随时都可能打仗。


那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这还要从德国说起。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经济大萧条结束了。虽然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大家总算都找到了工作,有了份稳定的收入。他们对希特勒真是感恩戴德。其实这件事里,当然有希特勒的功劳,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德国的底子太好了。


德国这个国家真的很奇怪。每场大灾难以后,它总是比别人恢复得快。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战败国,却恢复得比英国、法国还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又是战败国,被打得稀巴烂。结果它还是恢复得比谁都快,转眼间又成了超级工业强国。德国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不管受了多大的伤,吹口气就能活。所以说,希特勒结束经济大萧条这件事,搁到其他国家,可能算是个奇迹。可要放到德国历史上看,并不算什么奇迹。因为它一直就是这样。

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德国重新武装起来了。大家还记得《凡尔赛条约》吧?这份条约规定,德国不许有空军,不许有潜艇,军队数量不能超过十万,等等等等一大堆。可是希特勒根本就不搭理这些规定。什么《凡尔赛条约》?那就是一堆废纸。我想干什么干什么,你能把我怎么样?


结果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这个条约是英国和法国制定的,按理说它们应该去阻止希特勒。可问题是怎么阻止?难道对希特勒说:你不许造飞机,造潜艇,不然我就打你!那希特勒要是接着造呢?就真的出兵攻打他?那可是发动一场战争啊,弄不好又是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几架飞机、几艘潜艇,值得吗?英国和法国想来想去,觉得算了,由它去吧。就这样,《凡尔赛条约》被无声无息地作废了。其实这也正常。《凡尔赛条约》本来就没法执行。德国迟早会恢复元气,再次强大起来。一堆十几年前的条约,怎么能限制住它呢?就算没有希特勒,这个条约迟早也会作废。只不过希特勒一上台,把事情给提前了。


就这样,德国开始拼命地造飞机大炮。它的工业基础本来就非常雄厚,所以发展得很顺利。三四年以后,它的军队已经能够跟英国、法国抗衡了。手里有了强大的军队,希特勒就开始折腾了。


刚进入公元1938年,欧洲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希特勒一下子把奥地利给吞并了。大家还记得奥匈帝国吧?这个帝国崩溃以后,分裂成了好几个国家。其中有一个就是小小的奥地利。奥地利人跟德国人是同一个民族。希特勒本人就出生在奥地利。那里算是他的老家。现在希特勒说了,德国和奥地利是一家,现在应该合并起来。他说干就干,硬是把奥地利给占领了。这件事把大家吓了一跳,不过倒没惹出太大麻烦。因为这两个国家确实是同一个民族。奥地利老百姓也不反对合并。既然这样,合并就合并吧。其他国家也没多说什么。


但从此之后,希特勒胆子就变大了。没过几个月,他开始向捷克斯洛伐克下手了。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小国家,紧挨着德国。你要是从地图上看,它好像是一脑袋扎进了德国怀里。德国用咯吱窝夹着它。


这两个国家接壤的地方叫苏台德地区。这里住着很多德意志人,也有很多捷克人。两个民族混居在一块儿。时间长了,当然就会有点民族矛盾。在欧洲,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希特勒抓住这件事儿不放:这些德意志人都是我的同胞。现在他们被欺负了,我要为他们主持正义!


那怎么主持正义呢?


希特勒说:很简单,把这块苏台德地区割让给我啊。


希特勒说得轻松,可人家捷克斯洛伐克当然不愿意。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是个小国家,但它跟法国是盟友。法国以前拍着胸脯说过:要是德国敢欺负你,你找我!


所以,它就找法国喊冤去了:老大啊,你要给我做主!


可法国事到临头,也没了主意,就跑去找英国帮忙。


大家看,这是不是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场景啊?一件事出来以后,张三找李四帮忙,李四找王五帮忙。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世界大战就打起来了。这次好像也是这个样子。不过,结局不太一样。因为英国和法国最后认怂了。


当时英国的首相叫张伯伦。要说起这位张首相来,可是个大大的好人。他心地善良,做事规矩,很有绅士派头。但是这个人有点太老实了。他平时都是跟绅士啊太太啊打交道,没见过真正的流氓是什么样。而希特勒呢,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政治流氓。绅士碰见流氓,那肯定要吃亏。


张首相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现在为了这件事,他破例坐飞机,跑到了德国去见希特勒。希特勒又是忽悠又是恐吓,张伯伦就退缩了。他居然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答应把苏台德地区转让给德国。那捷克斯洛伐克要是不愿意呢?那也很简单啊。那英国和法国就不管你了。你自己去跟德国打仗吧,看看能打赢不。这样一来,捷克斯洛伐克就只好答应。


这件事按理说,到这儿就结束了。可是希特勒存心找茬,又提出了新要求。说光答应转让不行。我不能等了。我要立刻、马上、现在就占领苏台德地区。几天之内,捷克斯洛伐克要是不从那里滚出去,我就开战!


这个要求完全是无理取闹,太过分了。所以,英国和法国都生气了。它们说,要是德国敢这么做,我们就宣战。这下,危机忽然升级了。几个大国之间随时都能打起来。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等着战争爆发。如果这个时候局面失控,那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提前差不多整整一年。


但是到了最后关头,张伯伦又认怂了。希特勒这么胡闹,他原来也很生气。可眼看形势越来越危险,他又不敢生气了。他前思后想,越想越害怕。最后,他带着法国总理,又飞到了德国的慕尼黑,跟希特勒谈判。结果他们签订了著名的《慕尼黑协定》。希特勒的要求又被满足了。按照这个协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刻、马上、现在就从苏台德地区滚蛋。德国完全占领了这块土地。


整个谈判过程中,张伯伦就跟希特勒吵了一次嘴。为什么吵嘴呢?因为张伯伦谈着谈着,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在苏台德地区,有很多公共财产啊,比方说政府大楼啊,国有企业啊。张伯伦就说:这些东西本来是捷克政府的财产,人家滚蛋了,这些东西又带不走。那怎么赔偿人家呢?希特勒一听就火冒三丈。他激动地说:根本就没有赔偿!


张伯伦以前做过会计,对财产的事情很敏感。他实在想不通,财产损失,怎么能不赔偿呢?他又接着问:那儿还有很多牲口呢。牛啊,马啊,猪啊。也得给人家赔钱啊。希特勒完全崩溃了。他大发雷霆:什么牛啊,马啊,猪啊!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没功夫讨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张伯伦听完就不再说话了。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们完全属于两个世界。一个是规规矩矩的老会计,一个是无法无天的魔王。这两个人谈判,最后当然是魔王大获全胜。

别看张伯伦签了这么一个脓包的协议,可他回国的时候,简直像个凯旋的英雄。他站在阳台上,发表演讲说:我从慕尼黑带回了和平!整整一个时代的和平!人群发出热烈的掌声。好多人还对着他喊:张伯伦,你真是个呱呱叫的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以后,大家都说,张伯伦这么纵容希特勒,实在是太蠢了。人们还给他的做法起了一个名字,叫“绥靖主义”。什么叫绥靖呢?大致就是安抚、讨好的意思。但实际上,这哪是张伯伦一个人的主意?大部分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是支持绥靖主义的。大家都想讨好希特勒。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简单的一个答案,就是他们不愿意打仗了。上次世界大战实在太过惨烈,把他们都打怕了。大家都觉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上千万人,结果对谁也没有好处。那为什么还要再打仗呢?希特勒提出些要求,能满足他,就满足他好了。总比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好啊。张伯伦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张伯伦也不是毫无底线。他签订《慕尼黑协定》,其实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希特勒反复说:这是我最后的领土要求。苏台德那里住着德意志人,所以我才要得到那块土地。得到这块土地以后,我就心满意足,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张伯伦相信了他。


如果他的对手不是希特勒,而是威廉二世或者俾斯麦,那张伯伦可以这么干。有时候,为了避免双方决裂而做出一些让步,也不能算是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做出点让步,那战争可能就打不起来。欧洲也就获救了。可是张伯伦太倒霉了。他碰到的对手偏偏是希特勒。希特勒铁了心要打仗,你再让步也没用。


果不其然,到了1939年的3月,希特勒就把剩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也给瓜分掉了。这下,张伯伦恍然大悟。苏台德地区根本不是希特勒的最后要求。希特勒一直在骗他!张伯伦终于痛下决心,以后再也不退让了。


没过多久,希特勒又动手了。这次倒霉的是波兰。希特勒要求波兰也割让一块领土。英国和法国站了出来,说如果德国侵略波兰,它们就向德国宣战。


这倒让希特勒吃了一惊。他很纳闷,张伯伦这些家伙明明是群窝囊废,怎么忽然变强硬了呢?本来希特勒没想进攻英国和法国。他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先吞掉波兰,然后进攻,征服东方的土地。打英国和法国有什么意思?他想打的是。可现在这两个国家非要跟自己对着干,希特勒就改变了计划。


他转过头来和谈判。斯大林原来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德国打上门来,现在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斯大林高兴坏了,马上和德国签了一份条约,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份条约里,和德国商量好了,要同时出兵,把波兰给瓜分掉。


于是,在1939年的9月1日,德国军队侵入波兰。两天以后,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那张伯伦后来怎么样了呢?不久之前,英国人还朝他欢呼,说我们的张首相是和平英雄。可战争一爆发,大家都开始唾骂他,说他是个软骨头,是个胆小鬼。有人还专门为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罪人》。张伯伦自己也心灰意冷。他说:我的世界在一瞬间崩塌成了碎片。我以后再也不会快乐了。没过多久,他在绝望中去世了。


这样一个老好人,碰到了野蛮时代,只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慕尼黑协定》,战争提前一年爆发,结果会好一点么?其实也不好说。对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争论了好多年,也没有一个明确结论。但无论如何,战争是爆发了。这场战争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残酷,更恐怖。我们下一期节目就来讲讲这场战争。


好了,最后还是问大家一个问题:以前有种说法,认为“绥靖政策”的目的是祸水东引。英国、法国真正的目的,是想怂恿希特勒进攻。你对这个说法怎么看?欢迎把你的看法写在留言里。



一、名词解释

1、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捷克语:Mnichovská dohoda;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2、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二、人物介绍

1、阿瑟·尼维尔·张伯伦

阿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主张推荐绥靖政策而闻名,而使法西斯主义气势大增,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速原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HENGShuMing

    也不是怂恿德国向东,而只是避免它向西而已

  • 1536656mfda

    押老师, 以后可以讲讲关于德国为什么总能在战后快速恢复,并且工业上一直保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呢

    1735386pgeh 回复 @1536656mfda: 德国人一直受教育程度高,国民素质全球领先啊。

  • 原神60级玩家

  • 1535071cwsk

    你齾磨搞的

    奔跑的MC 回复 @1535071cwsk:

  • 费马1007_bs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偷鸡大师

    祸水东引对英法有什么好处?

    1399816rlgn 回复 @偷鸡大师: 对苏联有坏处就是对英法有好处

  • 安全意识

    我们要人肉他

  • 啊呜_v8_LM

    中秋节快乐

    贾曜源_二4班 回复 @啊呜_v8_LM: 奴隶

  • 1853563tqwk

    管他想的是什么,反正不就是不打英法吗?

  • 恒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