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大隱山房美學,我是縵生,李清斌,今天,我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诗经,上一次我们讲完了诗经邶风的第四首诗《日月》的注解。今天,我们开始进入《日月》诗歌的賞析时间。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先说日月。日月在天, 虽然有可能暂时被阴云遮档,却始终在天,光鉴大地,把一切阴暗邪恶不可告人的污秽暴露在它们的光辉之下,没有什么能够逃脱。以日月为题,日月起兴,日月作比,大有深意焉。日月象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经地义,正气凛然。一位弃妇, 以日月的名义,控诉丈夫的朝三暮四,忘恩负义,抛弃合法妻子。她慷慨陈词,音调铿锵,凛然不可冒犯,道义的力量于此展露无遗.被人抛弃,就像坐翘翘板,另一头的人突然不辞溜掉,这个头的人栽下来,摔得遍体鳞伤,青一块紫一决。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污迹,义正辞严地谴责忘恩负义者,这是顺理成章的。问题在于,义正辞严地谴责之后怎么办? 他人纵然能够同仇敌忾,能够洒一掬同情之泪,能够帮忙抚慰创痛,而拯救还得靠自己。 正如自己肚子饿了,任何人都不能帮忙吃饭而使自己的肚子饱起来, 还得靠自己一口一口把饭吃下去。自救是以实际的行动来告别过去,告别过去的自己,宣告对自己的信心和价值的确认,同时也是新的自我的诞生。挺起胸来朝前走. 前面是大路和山丘,不管风吹和雨打,人生百年莫蹉跎。所以,自救者得救,不自救者即使上帝也爱莫能助。
本人初读这首诗时,心中难掩悲伤和哀愁。“悲伤”是因为感叹诗中这位夫人的婚姻不幸,“哀愁”是因为在当代,仍有许多因为古代封建制度的婚嫁观念和习俗而深受其害的家庭。在这首诗的最后一段,已经是作者悲愤之极时,从作者忽而转向“埋怨父母当初为什么没有替自己好好看清自己丈夫的真面目,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也是在本诗中,最使我感到悲伤的部分。如果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作者自己选择的人,她又如何会埋怨父母把她嫁给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丈夫?古人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是我们不该忘记历史的教训——有爱情导向的婚姻不一定能幸福一辈子,可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是不幸的。可是令人难过的是,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因为顶不住父母“以爱之名”的逼婚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亲戚朋友的劝解而走上了“将就之路”,也是悲惨之路。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更加有自主意识,更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这也许是事实,可是有些年轻人是牺牲了家庭的和睦取得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选择权?不幸的婚姻,姑且不论是谁的过错导致,若是没有孩子,还算是不幸当中的余善。若是有孩子,遗害无论是多少都不容忽视。问过不少身边的年轻人,他们很多都不想结婚。在这些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中,其中有不少人都说过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做了“不理想”的榜样。
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一提起婚姻,首先提及的都是不幸婚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危害,没有人首先意识到他们只看到了不幸的婚姻,而没有看到幸福婚姻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也不能怪这些年轻人只看到婚姻的负面,因为他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再者,选择单身或者组建家庭都是个人的选择,旁人不该干涉。那能怪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吗?想想这些年轻人的父母有多少还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权威”之下才组建了家庭?有多少父母是在结婚前见过一两次面甚至是没有见过面就这样结了婚,然后生下孩子?
生活不只是简单的生存,它还包涵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容易被我们忽略却最不该被忽略的感情。在婚姻中,这种不可或缺的感情叫爱情。可是很多年轻人的父母的婚姻中别说有爱情,也许在他们也还是年轻人时,连爱情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这也不能怪,那也不能怪,我们要怪谁,怪时代和历史旧俗?我想说,怪谁有用吗?我们活在当代的人,怎么说都比写这首诗的作者在婚姻的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在经过慎重考虑过后,选择单身也好,选择组建家庭也好,都该忠于自己的选择,如此才不负此生,也不负“后生”!
好,诗经邶风第四首诗《日月》的注解和賞析,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进入邶风第五首诗《终风》的学习时间。这里是大隐山房美学,我是缦生,李清斌,我们下次,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