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章】处世宜柔软忌坚强

【七六章】处世宜柔软忌坚强

00:00
14: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这一集的主题是柔弱是生存之道,我们要介绍《老子•第76章》。这章专门就柔弱来说明为什么它可以成为生存之道。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老子•第76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我们用白话把它的意思说一遍,它的意思基本上并不复杂。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枝叶是柔脆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兵力强盛了会被灭亡,树木强壮了会被摧折。强大的居于劣势,柔弱的处于优势。


这一章我们可以说是以前有类似的观念,就是柔弱胜刚强。这边是提到坚强,意思差不多的。我们学《老子》到这个阶段,慢慢做总结了,前面很多观念已经谈过了,等于是再做一个综合的说明。


这一章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老子的思维模式,他总是从人与自然界找一些相关的例子放在一起,等于是归纳法用得非常纯熟。比如说,他首先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了之后就变僵硬了,这是客观的事实。接着看到自然界了,就用草木做例子,草木也是一样,你看树上的枝叶、地上的小草,当它活着的时候是柔脆的,一旦枯槁了就僵硬了,没有弹性了,一碰就碎裂了。所以老子从人类的情况、自然界的情况两方面,等于是简单地归纳一下,就提出他的结论了。他的结论是什么呢?坚强的是属于死亡这一类,柔弱的是属于生存的这一类。


我们如果要找例子的话,在人间方面可以用《论语》里面一段话来参考。《论语》里面谈到孔子有很多学生,有一次他有四个很好的学生在身边,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这四个学生在孔子身边的时候,表情、神态各有不同。比如说闵子骞,他是正直的样子,这个人他是非常的刚正不阿。然后冉有与子贡,他们是和悦的样子,就是心情放松,有些自得其乐的样子。子路不一样,子路《论语》说他是“行行如也”。这两个字是行动的“行”,在这边念成hàng了,代表刚强的样子,一脸刚强之气,好像随时都要去明辨是非,打抱不平。


孔子看到这四个学生的表情,觉得很开心,觉得这些学生经过他的教育,已经发挥了他们禀赋上的特色了。但是他对于子路还是很担心的,他又说了一句话,他说,像子路这样一种刚强的样子,将来恐怕不得善终,“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说的是这句话。这句话显示出来,孔子对于老子所谓的“坚强者死之徒”这样的观念是颇有体会的。


后来子路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就把他的故事大概说一下。当时孔子有几个学生在卫国从政,当时卫国正好发生一些内乱。所谓的内乱是什么意思?就是本来是卫灵公、他的太子都没有问题,但是卫灵公的夫人是南子,是有名的美女,这个夫人跟太子处不好。太子想要对夫人有所不利,但是事迹败露,所以太子逃亡到了外国去了。这时候卫灵公过世,南子是夫人,就安排卫灵公的孙子来接国君的位置。结果一接已经接了12年了,朝政也相当的稳定。但是原来那个太子他不甘心,想说我没有当到国君,我儿子接上去了,这怎么可以呢?他就向晋国借兵打回自己的国家卫国,要与自己的儿子抢国君的位置。


这实在是非常复杂了,等于是家庭里面的乱局变成国家的乱世了。这时候子路在卫国做事,听到这件事,就不顾同学的劝阻,赶回城内要去保护原来的卫君。当时劝他不要去的同学是谁?就是高柴。高柴与子路都在卫国做官。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就立刻说,高柴会逃回来,子路恐怕会死于非命。

结果孔子一语成谶,事情果然如此。子路因为讲道义,认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可以在危急的时候逃跑,最后壮烈牺牲了。这是客观的事实,让人觉得遗憾的。这验证了什么?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因为孔子曾经劝过子路说,你这个人带兵可以,但你要记得,千万不要太过于强梁者,不得其死。孔子劝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你这个人带兵打仗,空手打老虎,徒步就过河,死了而没有后悔的,我才不要跟你一起去带兵打仗。已经提醒子路了。但是像子路的个性刚强,任何事情都很难转圜,一定要坚持他的原则去实践,那么最后过于坚强了,结果死于非命。


事实上你是鲁国人,对于卫国内政或是国家的乱局,你本来就可以想说,这是别人父子相争的局面,我何苦呢?因为那个时候子路已经是63岁了,我们想想看,到这么大的年纪,准备退休了,结果他还是挺身而出,一个人对付十几个年轻的士兵,结果当然是很惨。


很多人对武侠小说很有兴趣,据说武当派的张三丰他怎么样去发明了太极拳呢?就是说他曾在野外见到老鹰与蛇在相斗。老鹰非常凶猛,不断地扑击这蛇,但蛇不断地闪避,看起来很柔软,最后谁胜了?蛇胜了。张三丰就由此体悟了太极拳,就是柔弱胜刚强。太极拳的打法,它基本上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总是要回到原点,外表看起来有点缓慢;但是内力层出不穷,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能取得胜利。


但在客观上,你说老鹰与蛇搏斗,一定是蛇会赢吗?这不见得的。通常这些野兽或者动物相争的时候,体型较大的比较占优势,与你是不是柔弱或是坚强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这边只是借着张三丰来说明,蛇看起来很柔软,而老鹰是非常凶猛的飞禽,最后蛇取得胜利了。所以可以从这样的例子来看到说,很多时候你显得柔弱退让,你不见得会输的,因为这种柔弱退让也代表你可以变通。看到情势不对了,你还要坚持你的强硬的作风,不知道调整,那后果恐怕就不堪设想了。


譬如柔弱者,风一吹过来,柳树的枝条很柔弱,一般的小草也很柔软,随风而倒,反而容易存活。否则你硬碰硬的话,像一些高大的树木恐怕就失去生机了。他的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这当然也需要时间的考虑了。你说你兵力强盛了会被灭亡,为什么?你兵力强盛之后,一定是仗恃自己的力量,到处去寻求战争,攻城略地,取得各种资源,但是你求胜的过程中本身也慢慢会折损很多士兵,长期下来,不堪负荷。尤其你树敌太多的话,最后如何能够取胜呢?所以历代以来,在历史上很多帝国明明是非常强盛的,最后可能就提早灭亡了。


河上公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所谓的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比如说你强大的兵力“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就是说你强大的兵力经常去侵略别人,乐于杀人,到最后你结了各种怨,这些弱国联合起来也变强国了,所以你兵强最后会灭的。而木强的话,他说你树木太壮大,上面枝叶共生其上,所以他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是他的结论。的确,你如果要造一些大的建设的话,大木要处下,小物要处上,并且这边可以配合到“天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也。这是河上公对这段的解释。河上公是一位养生专家,所以他的解释有他一定的道理。


老子一再强调什么?强调“物壮则老”,事物壮大了就会趋于衰老。事实上这是种自然的现象,你不可能一路壮大下去,到最后变成天下第一了,没有那回事。随着年龄的成长,你壮大了,后面就慢慢地衰老了。你在这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能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呢?对于这个壮也不要自以为壮,强中更有强中手。


老子特别用“强”这个字,老子对于强这个字很敏感的,像坚强、强梁,他都很忌讳,因为强有逞强的意思。我们以前念过“心使气曰强”,我的意念让我的这个气继续坚持下去,明明已经没有力气了,跑不动了,还要继续跑,这就可能出问题了。


《庄子》(达生篇)里面也讲一篇很短的故事,他说有一个人驾马车天下第一,结果有一个人,他一看,就说:“再跑下去,马就要摔跤了。”旁边的领导,一个大王说:“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这些马已经累了,你一定要是超过限度的话,最后非摔跤不可。”所以这就是你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守柔曰强”,守住柔弱,那才是真正的坚强,可以支撑到最后的。老子也说过“自胜者强”,这个“强”是好的意思,跟前面讲的“坚强者死之徒”是两回事。


所以这一章提到的柔弱与坚强对照来加以分析说明,它基本上属于什么?属于以认知为避难的层次。所以念《老子》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架构,否则你有时候看他讲这个,又看他讲那个,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甚至完全相反的用法,那怎么办呢?所以在这里你就要知道,像前面念过《老子•第43章》,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当时我们就举例了,最柔的是什么?是水是气,但是最坚硬的是什么?金属和石头,但是水和气可以渗透到金石里面。


最后在这一章的结论就说了,“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像前面73章说过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敢”就是坚强,“勇于不敢”就是柔弱,可以以退为进的,用柔弱方式取得更好的条件,等待适当的时机,再配合起来做自己能做的事。


课后思考:


所以我们从这章学到什么?每个人在人间所要做的都是自己要负责的事。跟别人竞争的话,只是正好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行业、同一个时代,所以会有一点比较和竞争的关系。但如果从道的角度来看的话,会看得比较完整而透彻,知道生命到最后是要为自己负责的,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安其天年,这一点始终才是老子真正的关怀。这一方面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个人的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成长

    傅老师好!之前听您讲到儒道两家思想的不同,但学生也发现两者许多贯通的地方。比如儒家讲人性向善,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寻找并完成天赋使命的过程,这不就是道家所说保存并发展自己的本性和禀赋,回归道的过程吗?还有儒家讲止于至善,至善的境界是不是也就是道家所讲最高的德或圣人的境界呢?只不过对于这一点儒家是点到为止,而道家则进一步进行阐述和发挥,这是不是说儒家讲“有形”,道家讲“无形”,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根基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是否可以把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条线段,而道家则是包含这条线段在内,并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或者把儒道两家比喻成两个同心圆,儒是中间的小圆,道是大圆?。希望老师原谅赘述,谢谢

  • 荡相遣执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之后身体就变得强硬。鲜活的草木柔脆,死后就成了枯槁。所以说强硬是死的表现,柔弱才充满生机。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所以用兵死板强硬就会被消灭,树木粗壮高大就该被砍伐。在强硬与柔弱共处之时,强硬的处下位,能够灵活柔弱机动的就会处于上位。

  • 在其板屋

    我最敬爱的傅老师:中秋快乐

  • 罗斌028

    老子的观念是从道来看待万物,不以人类价值观为中心,但老子的真正关怀还是人类,希望生命可以安其天年。请问老师,这样说有矛盾吗?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吗?或者说是目的与手段吗?

  • 湘雁谢居士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容容读故事

    知其雄守其雌

  • 元真山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燕林正光

    傅老师,教师节快乐!

  • 邗沟渔翁_zt

    傅老师中秋节快乐!

  • 13675065hqi豆娘

    谢谢老师🌹这一章非常受启发,做一个柔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