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我们接着上一集的话题,继续讨论孙子兵法的“以迂为直”,上一集,讲了第一个要点:“以迂为直”,要求人们更多地通过间接手段而不是直接手段达成目的。今天讲第二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以迂为直,强调要用一种在形式上与常规相反的作法去实现目标。
这个要点,里面充满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法原理,我们有必要先听一听中国古人一些论述。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吕尚曾向周文王说:猛禽在出击的时候,往往将身子缩起来,将翅膀合起来;猛兽将要搏斗的时候,往往伏下身体;圣人将要行动的时候,常表现出一种愚蠢迟钝的样子。
老子对此也有过一段论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在我们祖先看来,这种相反的举动,恰恰可以容易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正如老子所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这就是老子一贯强调的“反者道之动”的思想。
“以迂为直”,其中包含着“以屈求伸”的意思,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示形”、“度势”和因地、因情的变化,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为自己积蓄力量和造势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且造成敌方的错觉,麻痹敌方的斗志,松懈敌方的力量,最终达成“避实击虚”、“以柔克刚”的战略目的。正如古兵书《六韬》中所说:“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就运用力量对抗的战略而言,也可以这样概括地说:“以迂为直”,就是要避开敌方的锋芒,减弱或消除对方对抗的力度,在对方无备和无力的情况下顺利达成预定的目标。这一战略思想包含有两个十分重要原则:一是不露声色的蓄力;二是出其不意地发力。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迂为直”的实例有很多。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相争。秦王并不急于同敌军决战,而是依照范雎的建议,先攻韩国的上党,使赵国失去依持;又假意言和,使诸侯不再援赵;再施反间之计,使赵王撤大将廉颇而任用赵括,最终大败赵军于长平。除此之外,吕尚提出的恭顺事商、麻痹纣王的战略,范蠡辅佐勾践灭吴的战略,张良辅佐刘邦灭楚的战略,都算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
下面,我想专门谈一下张良辅佐刘邦灭楚的战略,这也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楚汉相争初期,刘邦实力远不及项羽。刘邦以退为进,让出关中,进驻边远的巴、蜀、汉中之地。进驻后,依照张良之计,烧掉关中通住汉中的栈道,表示自己不再返回,麻痹了项羽,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当刘邦准备向项羽发动进攻时,又利用栈道做了一篇精彩的战略文章。他派人明修栈道,向项羽发出进攻的信号,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同时,又利用栈道修复工期长的现象,使敌人产生近期不会有战事的误判。在一切布置好以后,刘邦派军迂回到陈仓,向项羽军队突然发起攻击,大获全胜,重新占领了关中。
第三个要点:寻找理想的战略迂回点。
谈到这个要点,实际上是要讨论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在竞争中如何获胜?那些战略高手,都赢在什么地方?孙子兵法制胜的秘诀是什么?我们除了前面孙子说过的“出其不意”、“全争”、“借势”、“致人而不致于人”等战略思想之外,还有一个制胜的秘诀,就是孙子的“以迂为直”,用战略的话说,那些战略高手,赢就赢在他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战略迂回点。毛泽东为什么能赢,赢在他找到了“农村”这个理想的战略迂回点。
我也研究过大量历史上成功的战略案例,其中有许多是利德尔·哈特搜集到的那些通过“间接路线”获胜的战略案例,我发现,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都有一个理想的战略迂回点。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多找一些历史上成功的战略案例看一看,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这个看法。
下面,我想举一个商战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沃尔沃汽车公司设计生产了一款新车,这款车是为男性朋友设计的,驾驶性能很好,安全性很强。可奇怪的是,这家公司营销的目标和方向不是冲着男士去,而是冲着女士去,在女性阅读的杂志上对这款车大做宣传,大做广告。他们确信女性比男性对行车安全更敏感,希望女性基于安全考虑而影响她们的丈夫、儿子或者男朋友购买这种车。结果,这款车卖得非常好,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获得很大的利润。这就是“以迂为直”战略的运用。沃尔沃找到了正确的战略迂回点,从迂回的方向获得了更大的正面的效果。
这个实例,让我改变了原来的一个看法。谁是购买者?我原来认为,购买者就是掏钱的那个人,现在我知道错了,购买者是一个组合的概念,在掏钱人的背后,还有一批决定者和影响者。聪明的企业家,有时候不是直接冲着掏钱的那个人去,而是拐上一个小弯,冲着掏钱人背后的那些决定者和影响者去,这样做,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更理想的结果。
我们熟悉的“蓝海战略”就强调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应将“买方”这个概念做出区分,因为在现实中,买方是由不同环节组成的一条链,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购买决定。购买者为产品或服务付账,但却不一定是实际的使用者。有时候,买方链中还包括施加影响者。
无论是战争领域,还是其他竞争领域,所谓的“理想的战略迂回点”,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想的战略迂回点,绝不会与对方正面强大的对抗点相重合。以迂为直,剑走偏锋,就是强调避开竞争的热点和焦点,在一种不被别人所重视的领域或时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就像一位北京电气集团老总所说的那样: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深刻辩证的道理,热中有冷,冷中有热,我们现在做的恰是冷中的热,别人放弃的也许正是我们的机会。
第二,理想的战略迂回点,通常表现在一种“避实击虚”的战略空间的选择上。我记得一位商战专家说过:“我们的战略就是在攻入重要的大城市市场之前,首先进入一些较小的市场,因为在我们拥有了较小市场的顾客基础之后,我们也就获得了信心。如果你开始获得了较小市场的顾客的接受和认同之后,消息就会不胫而走,周围的顾客就会开始到你的商店来购物,即使他们走的路途很远。”
第三,理想的战略迂回点,通常隐藏在人们不太注意的“无形领域”,如人们的情感领域。就像“蓝海战略”所强调的那样:要跨越针对买方的功能与情感导向,从这两者的接合点上寻求突破。
说到这里,这个问题还没有说透。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以迂为直”为什么会更加容易地获得成功,这里面究竟是什么道理?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你思考一下:“以迂为直”的战略道理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在一本商战战略教程的两个提问之中。我把这两个提问拿出来,你试着回答一下,在回答之后,就是会明白“以迂为直”战略道理是什么了。
第一问:从物理学的意义上讲,A点到B点最短的线是什么线?答案是:直线。
第二问:从商战的意义上讲,A点到B点最短的线是什么线?这个答案我先不说,你先想一想。
这个答案是:阻力最小的那条线。那些战略高手为什么能赢?赢就赢在他找到了通向成功目标的阻力最小的线,这条线往往不在人们想到的那些直线上,而是在人们想像不到的那些曲里拐弯的迂回线上。
我们上面说了很多所谓的“理想的战略迂回点”,什么是最“理想的”,阻力最小的就是最“理想的”。为什么“以迂为直”能够最容易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你找到了阻力最小的那条道路,所以你走得快,你走得顺利。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战略制胜的道理,就在这里。
我记得有一位美国的商战专家,对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战略思想非常推崇,他在讲到孙子兵法这一思想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他说:要从地球的一面到另一面去,并不是穿过地心走最快,而是绕着地球走最快。因为,两者相比之下,绕着地球走,阻力就小。
孙子的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后人发,先人至”。这句话中,隐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思想,如果我们按照一般的通常方式解读,很容易被忽略。在下一集,我们重点讨论这一思想。
本集结束,送给你的一句话是:绕弯的路,难行的路,往往阻力最小,最容易成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是韩信的杰作吗?怎么成张良的了
阻力最小的才是最近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感谢老师,阻力最小,一下子点醒了我思考很久而不得的问题。
有没有那种直接看文字的呀?
v只要能找到,相应的战略迂回点,就能够做起来,获得大量的粉丝关注。
理想战略迂回点
阻力最小~谢谢老师
么么哒耶耶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