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在开始学习之前,先要特别说明一下,从第七篇开始,孙子讲的是具体作战方法,如怎么选地形,怎么组织行军,怎么观察敌情,甚至怎么组织火攻、怎么使用间谍等等。这些古代具体的作战方法,可能与我们关系不大,并且我们现代战争也很少运用了。为了保持孙子兵法的完整性,我还是要认真地讲,希望你耐心地听。教给你一个方法,如果你对古代军事不太感兴趣,你可以当作户外野营,当作郊外旅游来听,也会有很大收获。还要说明,尽管以后几篇是说一些古代具体的战法,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你千万别漏掉。
好,我们话回到正题,讨论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先说一下这个“争”字,按照中国古人的解释,“争,趋利也”;“争者,争利,得利则胜”。
再谈谈孙子兵法“军争”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军争”,是指调动和部署自己的军队去争取有利的战机和有利的条件,也可以说,“军争”,是军队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它不单指部队“行军”,也不仅仅局限于许多版本通常解释的“为了争取先机之利”。就军队行动本身而言,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部队调动”,“部队机动”等。
如果前面几篇,孙子侧重讲如何调动敌人,那么,这里侧重谈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这里面就包含有军队“调动”、“机动”的意思。这种理解应与上面的孙子强调的“变化”联系起来,“变”依赖于“动”,只有“动”才有“变”。我们自己的力量究竟应该怎样去“动”,下面,让我们看看孙子是怎样说的。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全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这段话中的“交和而舍”,是“两军对阵”的意思。“交”,意思为“接触”;“舍”,意为“止宿”,停止的“止”,宿营的“宿”。
对于孙子这段话,多数版本通常解释是这样的: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捷径,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发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以迂为直的道理。
对此,我有两点不同看法:
一是对“军争”的解释,通常解释为“争取先机之利”,如“军争之难者”,通常解释为: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军争,不仅有争取先机之利的意思,还有争取战场有利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许多意思。我认为,还是用“军争”的原词为好。
二是,对“以迂为直”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为“把迂回的弯路变为捷径”,但是要注意,这个“捷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路”。虽然,“以迂为直”,我们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把弯路变为直路,但实际作战,并不是真的要变弯路为直路,没有必要,也很难做到。孙子的真正意思是:作为将帅,要明白弯路比直路更好走,走得更快。有时候,那些弯路实际上是比直路更容易接近目标的捷径。所以,孙子说的“迂其途”不是什么佯动,而是主力部队真正在走弯路,因为弯路更好走,走得更快。这里面就是“迂”和“直”的辩证法,需要我们运用辩证的思维才能理解。
由此,我把孙子这段话解释为: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军争更困难。军争之所以困难,就是将帅需要明白迂回的弯路比直路走得更快的道理,要明白不利的地方恰恰对你更有利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善于走敌人意想不到的迂回道路,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虽然比敌人后出发,却能抢先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以迂为直的道理。
在本篇一开始,孙子就强调:在战争过程中,军争是最难的事情。久战沙场的曹操在注解这段话时,深有感慨地说:从始受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
通过军争,将帅们要把战场上的不利变为有利,把曲折变为坦途,把后发变为先至,这里关键要知道“迂”与“直”的关系。
孙子由此提出“以迂为直”著名思想,这是《军争篇》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与敌进行对抗,不要进行面对面、硬碰硬的对抗,而要进行一种巧妙的“以迂为直”的对抗,如同水一样,遇到坚实的地方,不是硬撞,而是绕了过去,流向前方。
这一战略思想与上面所讲的“避实击虚”是紧密相联系的,要想在双方力量接触上“避实击虚”,要想“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就要在力量运用方向和方式上“以迂为直”。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理解得很深,运用的很妙。他在延安抗大给我军将领上课时说:不要总想着走“一”字,要善于走“之”字。这个“之”字,非常形象地讲明了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道理。
下面,我想问你的一个问题,看看你能否回答上来。问:毛泽东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有一个典型的“以迂为直”的战略思想,是哪一个战略思想?
答案是:农村包围城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夺取城市,而且要最终夺取中国最大的城市,可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并不是直接奔着城市去,而是从农村绕着去。最终结果证明,毛泽东这一“以迂为直”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从战争历史上看,或者从其他竞争领域上看,甚至从更大自然界来看,最容易成功的路,往往不是那些最直接、最近的路,而是一些比较远的、比较难走的、比较让人们忽略的路。那些获得成功最多、最顺利的人,不是那些走近路、走直路的人,而是那些善于转着弯走的人。
谈到“以迂为直”的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用“剑走偏锋”这个成语来理解。对于这一点,企业家们理解的特别深刻。我常听到久经商战的老将谈到他们的这样的体会:侧面进攻,击其虚弱最有效,这就叫“剑走偏锋”。我还看到一本关于商战的书这样写道:“英特尔公司面对挑战的哲学思想是:剑走偏锋——不断寻找新的生存契机。”
在这段话中,孙子还谈到的“以患为利”。“以患为利”与“以迂为直”是同一个意思,都是中国战略“以柔克刚”思想的反映,都是强调要采取一种表面上与常规相反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孙子“以患为利”的思想就是说,要想获得“利”,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直接奔“利”而去,而是通过“患”来取“利”。这个“患”,或是一种主动的付出,或是一种客观的缺失,或是一种困难。但是,通过这个“患”或者说只有通过这个“患”,你才能获得“利”,获得“大利”。
就作战而言,你可能会损失一些部队,丢掉一些城市,走很远的路,才能得到胜利。就商战而言,你只有对市场和合作伙伴先付出,你才会得到市场份额和合作伙伴的信任。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孙子的“以患为利”的思想还包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患中有利”,“由患见利”。“患”与“利”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事情是“患”,而对于高明的战略家来说,这些“患”则是为“利”。高明的战略家善于把“患”转化为“利”,把挑战转变为机遇。在军事上,有些将帅被敌所谋,遭受了失败;而有些将帅则将计就计,变不利为有利,获得了胜利。在商战中,就拿“非典”的影响来说,有的企业在这次影响中损失惨重,但有的企业却大赚了一笔;有的企业由此而消沉下去,有的企业却总结了教训,调整了机制,产生了新的动力。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孙子兵法的“以迂为直”的战略思想,讨论中,我们需要着重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以迂为直”,要求人们更多地通过间接手段而不是直接手段达成目的。
有一位英国的战略理论家,名叫利德尔·哈特,他下了很大功夫,搜集了世界上大量成功的战略运筹的战例。他惊异地发现,这些战例大多使用间接战略手段,只有极少数使用直接战略手段,于是,他提出了他的“间接路线战略”,并完成了一部名叫《间接路线战略》的专著。
他的这部专著,已经翻译到了中国,也是我们学习军事战略的必读的书籍。我手中到现在还保留着一本。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上面全是孙子兵法的名言,可见,这位老外在学习孙子兵法上面下了很大功夫。在他引用的孙子兵法的名言中,就有孙子所说“以迂为直”这句话,这也能够说明,他所说的“间接路线”与孙子说“以迂为直”有着某种联系,也可以说这个“间接路线”,就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了孙子“以迂为直”的意思。
利德尔·哈特在他的书中这样说: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他还说:“间接路线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在生活的所有一切领域内,这种间接法可算是一条定律,也是哲学上的一个真理。”
孙子兵法的“以迂为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内容很多,今天我们就讲到第一个要点,其他的要点,我们将在下一集讨论。
本集结束,送给你的一句话是: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以迂为直。
耶耶耶,激情澎湃
走了一晚上的路,好累呀。 回家坐在椅子上听,一边休息一边听书。
早上好,老师
我来了
九曲十八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