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清馨 文 | 文娟
来源 |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人
她出身书香门第,
柔润清雅、澹远宁静是她的气质;
她的名字曾和徐悲鸿纠结在一起,
演绎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慈悲之恋”;
她在这场感情风波中自然一半听从感情,
一半也有随遇而安的无奈;
终于,她面对难以突破的藩篱,
悄然离去;
她用现世的安稳去寻求人生的别样风景;
她对绘画艺术始终孜孜不倦,最后在艺术世界中享受到超越现实的美好。
她17岁毕业于安庆女中,在女中她一直成绩优异,才华出众,可是在考取中央大学中文系时却发挥失常,未被录取。这一年,她的父亲因为卷入党派斗争被秘密羁押。
大学落榜,家道变故,花季少女难免落寞,所幸有家中世交推荐,可以做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旁听生,求学一事总算有了着落。
此时,徐悲鸿正在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而孙多慈就是他众多学生之一。
17岁的孙多慈单纯素雅,家中变故让她的眼神忧郁而流转,因为有不错的艺术天赋,学习期间也很认真,虽不张扬,却十分瞩目。
那一种无法剥离的来自中国传统家庭的闺秀气质,以及新思想沐浴下的智性之美逐渐让徐悲鸿难以自拔。
徐悲鸿曾这样写信给离家在外的蒋碧薇:“如果你再不归来,我可能就要爱上别人了。”看似夫妻间的玩笑,其实是徐悲鸿给自己的警醒,可是,感情却还是难以控制。
一次为孙多慈描摹画像的机会,终于让徐悲鸿情难自拔。寥寥数笔,轮廓线简洁肯定,笔触间却透露着款款深情。
喜爱之情已溢于言表。这样一位才华横溢让自己仰慕已久的艺术家对于孙多慈来讲,成熟、成就应该是最大的吸引力。
这样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以及徐悲鸿对她充满关切的疼爱,让两人开始彼此相惜,孙多慈也开始从一种单纯的才华景
仰转变为两人在艺术交融下的灵魂相知。
一幅巨幅油画《台城月夜》的横空出世,也让两人的爱情浮出水面。
不可名状的暧昧情愫从画中传递出来,孙多慈成了徐悲鸿以画寄情之人,这让蒋碧薇终于感觉到了婚姻的危机。
她将画搬回家中客厅以作讥讽,徐悲鸿不久也只能暗自将画刮去,毕竟作为丈夫还要顾及夫妻情分和脸面。
后来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蒋碧薇不肯让他们有接触的空间,同徐悲鸿几番争吵,而徐悲鸿宁可自己辞去学校职务也不肯牺牲掉孙多慈的学习机会。
在徐悲鸿的南京公馆落成时,蒋碧薇命人砍去孙多慈送来的百棵枫苗。徐悲鸿痛心无奈,将公馆称为“无枫堂”称画室为“无枫堂画室”,并刻下“无枫堂”印章一枚作为纪念。
孙多慈面对强势的蒋碧薇始终默默无言,同一个已婚男人产生感情,自然有许多难堪。在尴尬和压抑中,他们想逐渐冷却这份炙热的情感。
1933年,徐悲鸿赴欧洲举办画展,蒋碧薇随行。为成功举办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徐悲鸿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而蒋碧薇也用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帮助他成功地完成了各项活动。
在欧洲一年多的日子,也许是远隔重洋,也许是身心俱疲,他静静地将这段情感深埋于记忆中。
1934年,徐悲鸿回国,一看到昔日的恋人,他感情的天平再一次失控倾斜,极力压抑的情感再不能隐藏。
金秋时节,徐悲鸿带学生到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依旧柔润清雅,不多言语,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闺蜜共读(可添加班长微信:Ladyclass-5)
也许,在她的生命中,爱情已不再是必需的,能在艺术世界中享受到超越现实的美好,这也许就是她和徐悲鸿之间的灵魂相通吧。
所以,除了同徐悲鸿那一段绚烂热烈的爱情被人熟知,孙多慈还有属于自己的标签一画家。
宗白华曾评价她:
“天资敏悟,好学不倦,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所以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前生与造化有约,一经睹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表现有味。”
徐悲鸿对她的评价是:“轻描淡写,着笔不多,自然雅洁。”
历史学家李则纲把参观孙多慈画展誉为“到了艺术之宫”,称其国画“笔法雄俊,气概不凡”,称其油画作品“静态抒写,具肃穆壮丽之长;动态的描绘,擅深纯温雅之美。于布局敷色之外,尤其有一种奇人情志的天才”。
她的画集中有一幅素描自画像,轮廓简洁,寥寥数笔,形象秀美,气质有内敛的灵光。
历经世事变故,中年的她少了“与之相对,如沐春阳,如饮醇醪,无人不觉她可爱”的稚嫩,却多了一分淡定自信及温厚和婉。熟人评价她“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许多语言,常以微笑代替”。
她本不多话,在真挚的感情被抖落成一桩沸沸扬扬的绯闻时,她不作声,在看不到爱情出路时无声告别,在关于徐悲鸿的各种故事脚本中她更是远离世俗人事纷争。
她始终坚信,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有内心珍视的情感,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她的不言、她的无声为自己和别人都留了余地,她以退为进,成了大师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
其实,在喧嚣的世界中,这样的沉默比大声吵闹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它是灵魂悸动后的慎重,是情感喧嚣后的缄默,是剔除浮躁后的宁静,是抛弃浅薄后的深刻,更是不再徘徊后的坚定。
她将自己一生的感情用力地保持沉默,可是爱情哪里是这般收放自如?她曾在不经意时,也有情意流露。
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在北平结婚,孙多慈也早已嫁为人妇。她画了一幅红梅图轴,画上题词:“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
后来,徐悲鸿在梅枝上补了一只没有开口的喜鹊。
欲说还休,怅然若失。
1953年9月,徐悲鸿在北京病逝。
蒋碧薇去中山堂看画展,在展厅门口偶遇孙多慈。几十年前的情敌见面还是略微尴尬。
蒋碧微在略微寒暄后,告诉了孙多慈徐悲鸿逝世的消息,孙多慈听后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
对于这个在海的彼岸十五年音讯杳然的男人,再一次听到他的消息竟是这样的噩耗。
据说,孙多慈为她的恩师和曾经的爱人戴了三年孝,许绍棣则是默默地宽厚和纵容。
可能在孙多慈心里,爱情始终存在,但是却不是唯一的生活主题。
她知道爱情的甜蜜,也知道自己不能拥有。
同徐悲鸿的爱情有太多的枷锁和束缚,爱是负担,甚至会成为不幸福的根源。
她曾包容伤害、包容误解、包容委屈、包容痛苦,就像个贝壳一样,默默接纳水中的沙砾,然后再在心里不断地消化、碾磨,最后成为一颗美丽的珍珠。
她不愿披着爱情的外衣蹉跎自己的青春,爱情本需要相知相守,既然连最平凡的生活都不能拥有,又何必纠葛自己有限的青春?
所以,她走出他的影子,重新去寻找一份现世的安稳。
他们不再有感情的牵绊,却有灵魂的相知。
她将一切想得通透,所以能“受尽家中折磨,外间激刺,泰然处之”。
生活和爱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孙多慈没有因为一次爱情的失败就荒废了生命的意义。
有画评家这样评论《孙多慈描集》中的自画像:
“此画轮廓造型准确,光影处理精当,用色沉着丰富,笔法细腻而有韵味。手拿调色板的画家还非常年轻,短发、长衣、围巾,温文尔雅,一副‘五四’女学生模样……孙多慈画的是纯粹的自画像,隐去可有可无的背景,突出自我形象。这种处理方式包含她个人主义的诉求。”
“个人主义”应该是她的灵魂精髓。她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在艺术领域雕刻出最美的时光。
她有梦想,所以不让婚姻湮没自己,不因爱情远去而痛不欲生,她守护自己内心的梦,给别人自由,也找到自己的自由,这才是爱情的出路,才是自己的出路。
岁月流转,她心若莲花,盛放过后还有暗香盈动。当智慧的双眼中看透了生命的美好,她将半生的风雨练就宠辱不惊,仰止当世,光照来人。
◆ ◆ ◆ ◆ ◆
好了,亲爱的们,孙多慈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
生活和爱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要因为一次爱情的失败就荒废了生命的意义。不要让婚姻湮没自己,更不要披着爱情的外衣蹉跎自己的青春。
我们有多少的女性姐妹因为一次的恋爱失败,一次的婚姻失败,就寡寡欲欢,一蹶不振?
爱情本需要相知相守,既然连最平凡的生活都不能拥有,又何必纠葛自己有限的青春?
闺蜜共读
美好清馨 回复 @听友186831080: 亲爱的,了解共读详情我们私信聊吧
再怎么好,也是小三一个
再怎么好也是与渣男纠缠的人
美好清馨 回复 @许欣桐:
听至慈为悲带孝三年,不禁眼眶模糊!不多言的多慈,才貌双全的多慈,生未同生,生不逢时的“慈悲之恋”,无果而终!
后悔没用,得努力变好。
闺蜜共读
闺蜜共读
好听
闺蜜共读
美好清馨 回复 @1531489qqme: 亲爱的,参加了解共读可以加我们班长号,我私信发你
女性课堂闺蜜共读
美好清馨 回复 @1307063wskl: 亲爱的,了解共读详情,我们私信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