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敢写红楼梦,曹雪芹是啥家庭

【红楼】敢写红楼梦,曹雪芹是啥家庭

00:00
20:04

说大家事儿讲小故事,欢迎收听开浩御书房制作的大家小书系列丛书解读我是开浩。

今天我们为大家主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出曹雪芹,这样能写出传世巨著红楼梦这本书的这种作家来。

再说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先来聊一个我身边发生的案例。我有个朋友呢,他在机关里工作,然后有几个孩子的家长就在讨论说放暑假放寒假时期,孩子应该学点啥?然后有一个同事就说,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二了,放暑假,让他学编程了,然后另一个同事就说,文化课,才艺课,情商课都不能落下,都让他们学的。

你会注意到,所有人都在聊孩子应该上什么样的校外补习课程,大家都在忙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打算去发展,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最后会变成你家上了什么课,我家的孩子没有上。我家的孩子是不是落后了?所以这种课外补习,从开始的时候是希望提升孩子的竞争力,到后来就变成了根源性焦虑。

他会变成了因为别人家上了我家孩子没上,所以会落后的一种焦虑。所有人都没有考虑课外补习这种东西是不是适合孩子?没有人真的知道孩子应该上什么样的课外补习。也没有人要求过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而是去给他安排。


你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我可以打保票跟大家说无数次发生过。中国古代逼着孩子去科举的多不多,很多。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这样做。包括我们现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说逼着孩子去考公务员会不会有,会有。

最典型的案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祖孙三代在文学上三开花,祖孙三代都在文学上有很深厚的地位,但是呢,他们最后逼着孩子去科举。当官是一代当的不如一代,但是呢,文学造诣是一代胜过一代,甚至到了曹雪芹时期达到了巅峰。

说句公道话,中国古代其实你要搞文学,也没有其他的路嘛,不像我们现在这么自由开放,我们搞文学可以当个文青嘛,但是在中国古代你学会文武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货卖帝王家。搞好文学,又不能就着饭吃,而且你去做那些评书艺人的编剧,那相当于是下九流的工作嘛。

但是呢,科举可是真的能换来真金白银的,所以呢古代人逼着孩子去科举也情有可原,现代人干嘛逼着孩子非要走那条路呢?

回到我们故事中来,我们本节的故事的主人公叫曹雪芹,其实他的故事一句话就能给您讲明白。

曹雪芹呢,就是一个官宦子弟前程似锦,但是因为他玩物丧志,最后家道中落彻底的沦为一个没落的贵族。

但是,其实这么说也不是特别的准确因为曹家的家道没落,跟曹雪芹玩物丧志没有一点关系。

而且红楼梦里也讲了这样一个人物,他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叫林如海,就是林黛玉的父亲。他当时不就是科举考上了吗?中的是探花,也就是全国高考第三名。

那曹雪芹还不是把他写的很惨嘛,不只把他写的很惨,而且把他的闺女都写的很惨,说明曹雪芹心里压根没有把科举当成拯救自己乃至拯救家族前途的一种方式。他一直是鄙视这条路的。但如果你要仔细的去看吵架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能够写出红楼梦,或者能够把红楼梦写的这么好的,也只有曹雪芹这个人。

因为,如果没有他的经历,你不知道什么是富贵,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凄惨。

可以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实际上是祖孙三代用赤裸裸的教训,以及教育失败的案例烧出来的。

我们本节是参考书呢,是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红楼梦探源》作者吴世昌先生以及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红楼小讲》作者周汝昌先生,这两位先生呢,都是红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这二位也算是名声在外的红学家。

所以呢,我们这节的内容实际上跟他们著书的原则是一样的,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注重史料,然后再注重批注。

如果史料中没说,我们当然要从批注里去找答案,当然,批注也没有的话,那我们只能胡猜对吧,每一个红学家在保研究的时候,不也是靠假想或者靠猜想嘛,所以猜想也不过分,那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内容。

其实,曹家的历史可以这样说,他们当官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我刚才也说了,就像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祖孙三代从一开始,他们家非常的繁华,到最后变成一个没落的贵族。

这里呢,其实有一些偶然因素,当然,很大程度上就是说白了讲,不是当官的材料吧。

但是在文学界呢,他们的地位是步步高升的,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只要说句题外话,整个曹家由兴盛到最后没落这个时期内经历了很多清朝初期的历史大事件,这个一会我们解读的时候会逐步的跟大家分析。

可以说,曹家亲眼见证了,整个清政府从康熙时期到雍正时期的权力更迭,你可以从曹家的历史中去看清初的历史。

因为这种曹家特殊的经历呢,有一派学者也认为,红楼的作者更像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

因为在整个家族衰落的过程中呢,曹頫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这个过程,他属于是过渡型的一个人,所以他既体会了那种花团锦簇的那种家族荣耀,他又体会了,人走茶凉之后,家族的悲凉。

但是我们不从这个角度去讲我们依然尊重我们的参考书,以参考书中曹雪芹是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他是曹頫的儿子,从这个角度去讲。

先来说一下最会当官的第一代王者第一代也就是曹寅,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

为什么说他最会当官呢?其实也是有一些偶然因素在里面呢,他不是说这个人就很会在官场运作,而是他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如果排除掉这些偶然因素的话,很可能曹寅他在文学地位很高,但是在官场的水平,可能也是一般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举几个例子就能体现出来,15岁的时候呢,曹寅就跟康熙在一起读书。我们普通人15岁,在干嘛初中升高中15岁对吧。

由此可见呢,曹寅的家庭环境不是一般的好,15岁的时候就能让他去跟国家领导人一起去读书。

16岁的时候呢,他就有职位了,他被选为了康熙的侍卫。康熙的侍卫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专门负责康熙出行的仪仗。这个呢,相当于是康熙的生活助理加上礼仪顾问。

这个职位其实很微妙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职位能很好的和康熙进行接触,只要接触就能建立感情。通过反复的接触呢,他也能很快获得康熙的信任。这种机会,实际上偶然性非常强。

29岁的时候呢,他承袭了自己父亲的苏州及江宁织造。

这也是他得天独厚的一种条件,这个苏州及江宁织造相当于是苏州或者南京市的国营丝织厂的总经理,29岁,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在北上广深飘着呢,他就已经当了总裁了。除此之外,他还有官职官居郎中。

他这一路走来,其实跟个人努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多都得益于自己的家庭以及偶然的因素。

但是呢,他个人努力也有体现,他才华横溢。曹寅,终其一生去评价他,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传奇作家,什么是传奇作家,传奇呢,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它是专门为评书和戏曲服务的,就是编故事的吗?相当于是著名的编剧。而且曹寅是江南地区文人的领袖。这个社会地位不是一般的高,这是他努力得来的。

虽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呢,但是曹寅这个人为人正直为官公正。那这样的,人就很容易成为榜样。其实如果他成为这个曹家的家族榜样呢?也会为日后曹雪芹抵触科举考试埋下伏笔这个一会儿我们再说。


我讲一个案例,就能体现出他为人正直,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的时候,康熙第五次南巡。在第五次南巡前呢,江苏总督阿山(总督这个职位相当于省长江苏省长)想借机剥削人民,于是呢,把丁税和良税通通加收了3%。

当时的朝野上下没有人反对的,他因为他的这个势力大。但是呢,江苏知府陈鹏年就是江苏市长。市长陈鹏年就公然提出反对,这市长告省长嘛,这其实在官场当中无异于自杀的。

于是呢阿山就勾结爱新觉罗胤仁,也就是二皇子(爱新觉罗胤仁曾经是太子,因为个人作风问题呢被废掉了)。

他们二人勾结起来,以陈鹏年拆妓院改学校对学校大不敬的罪名要求当街斩首陈鹏年。

当时朝野上下没有人反对的,他是孤军作战的,这时候曹寅和陈鹏年关系也一般的嘛,因为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的。文人相轻,这个不用多说,然后曹寅公开的就去帮助陈鹏年,他当时为陈鹏年求情,磕到头破血流,康熙也同意了曹寅的这个做法,由此可见,康熙是非常信任他的。

有一句鸡汤就说,从商要学胡雪岩这句话,你们千万不要信,为什么不要信的,类似于胡雪岩曹这样身份的人,其实不一定是单纯的商人。他们既有利也有弊利在哪儿呢,利就是他们能够整合自己官场和商场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个人抱负。甚至去改变社会的进程,改变历史的进程。

但是他们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或者合格的商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的决策中有一个天然的弊端。你比如说从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要求投入和产出比。我们会希望自己投入少产出多,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人的基本要求。但是你在古代为官是不是利益最大化呢,当然不是,你需要平衡利益。既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又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利益。那么,你才能当好一个好官。

你不如说张居正不就是如此吗?当时的张居正不是一味的清廉的,当时的张居正就是能够整合朝廷内部的各种矛盾。

这个原则呢,其实和商人的原则是格格不入的,你想当好官和想到好一个好的商人实际上是天然矛盾的,因为彼此争取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当官呢肯定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首要原则。

对吧,所以从曹寅为别人伸冤这件事来看,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商人,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处吗?没有既得利益,他是为自己的身份或者为自己的羽毛服务的。

而他接待康熙的5次南巡,这个一会儿我们还会讲到接待康熙的5次南巡,就是一次入不付出的开支。

这是商人要干的事儿吗?

所以,如果他是一个好官,他肯定不是一个好商人,如果他是一个好商人,他就一定不是一个好官。所以由此可见,曹家的富贵是不是有偶然因素在里面?

他绝对不是说通过某一条路径,比如说通过科举就能达到怎样的水平,不是。除了偶然因素以外呢,他还依附于皇权的信任也就是康熙的信任。但这个跟一场梦有什么区别呢?

他为商没有核心的竞争力,为官只能依赖绝对权力的信任。那万一中间出点什么小差错是不是他这一摊子事儿就要塌掉,很显然的嘛。

桃花扇里有一句词说的非常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用来形容曹家一点都不过分。

甚至用来形容红楼也是对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家的问题就逐步显现出来,在经历了4个坎儿之后,曹家彻底的没落了。

第二个呢,就是曹寅去世了。康熙喜爱和信任的是曹寅吧。其中有几个体现,你比如说康熙6次南巡,其中5次都是曹寅接待的。

康熙和曹寅的私交是非常好的,而且曹寅的钱其实都是管康熙借来的,没钱了,就管康熙借,商人没钱要去赚钱的,曹英不是,曹英没钱就问康熙借,我们现代人因为借钱的这个事儿翻脸的还在少数嘛,何况君臣之间的。

这样为日后清政府和曹家之间的清算埋下了伏笔。

随着曹寅的去世呢,康熙对于曹家乃至李家、李家是曹颖的亲家,曹寅取了李熙的妹妹,对于这个曹家和李家呢,非常的淡漠。

因为曹营生前刚正不阿,于是他得罪了很多人,朝廷内部就开始频繁的攻击曹家,那对于这种事情,康熙是睁眼闭眼的嘛,只要不过分了,大不了就那样吧,只要得过且过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财务亏空,因为曹寅和康熙的关系非常好,我们刚才也说了5次南巡,这个巨额的开销都是由曹寅负担。但是负担归负担借钱归借钱,总有要还的一天嘛,对吧,所以就产生了巨大的财务亏空,曹寅死了之后呢,这个财务亏空没有抹去。

而是转嫁到了曹寅之子(当然也有种史料记载说是曹寅过继过来的孩子,因为曹寅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曹寅的过继继子曹頫身上。

除此之外呢,李熙我们刚才也说了,曹寅取了他妹妹。由他们二人来承担。家族的资产也因为这样的还款,而大量的缩水,这是第二个坎。

第三个坎呢,就是康熙驾崩了。依附于绝对权力的这种曹家的官场模式,进而不保。

最初的时候呢,康熙在的时候,曹家说什么是什么,但是随着康熙驾崩。那雍正提出来的策略或者雍正的改革,其实就是第一个要推翻的就是铺张浪费。据说,雍正的皇袍是有补丁的。

雍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不好说话,隔路(满语音译,意为“奇怪”、“不合群”)的皇帝,你们也看过关于雍正的那些批过的圣旨,出来之后说的朕也是个汉子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话也能看的出来他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所以说,随着康熙的驾崩,康熙南巡的政治正确,也就变得错误了。

那么,曹家也就变成了雍正蓄谋已久,要铲除的势力。曹家经历的第四个坎儿,是“猪狗不如”为什么说猪狗不如呢,因为曹寅活着的时候,他和九皇子胤禟关系很好。

九子夺嫡嘛,就是康熙的9个孩子去抢皇位的故事,这个有空的话,我再给大家仔细的讲。九子夺嫡之后呢,四阿哥继位也就是胤禛,历史上的雍正皇帝这个皇帝,我们刚才也说了,即隔路又抠门。

他不但夺取了这个胤禟的名字,不让他叫胤禟了,改名为塞思黑,什么意思呢,就是猪猡的意思,这是一句满语。而且给这个胤禟定罪了28条,最后胤禟是死于狱中的。

这样还不够。所有与胤禟有关系人全部得到了株连。曹家也不例外,曹家当时迁到了北京。这是我们刚才说的猪狗不如里的猪。

第二呢,是他的大舅子,也就是李熙,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时任苏州江宁织造、大理寺卿的李熙。

他也站错了队,他是与八皇子胤禩交好,雍正上来之后,胤禩也不行了嘛,当时给胤禩也改了个名字,叫阿其纳,满语的意思是叫狗。

那么你说伺候猪狗的是不是猪狗不如,一个猪一个狗是这么来的。李熙因为赠送八皇子婢女的事件被告发了,然后也被下狱了。

这其实告诉我们很简单的道理嘛,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政治上只有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是好的,很显然,曹家也好,李家也好,没有押对。

经过这4个坎之后呢,曹家迅速的由兴盛转向了衰落。

胡适先生说,曹家的衰落是坐吃山空以及树倒猢狲散,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自然衰落,而是其中很多偶然因素,又凑到一起了最初受偶然因素上来的又是因为偶然因素衰败的。

谁都不能预料到康熙和雍正是两个态度。所以,曹家的衰落其实是偶然因素。随着曹家的衰落呢,曹頫的心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身是个老实人从他的很多的作品里能看的出来。

但是这个老实人就变成了一个严厉的父亲,曹頫当然不可能像我们看历史看的这么清晰。他身在其中,当然是不知道的。于是呢,他就像我们现代人逼着自己孩子去考公务员一样,希望孩子能够荣耀自己的家族。

但是现代人逼孩子去考公务员,父母不过是希望你过的好一点,但是曹頫逼着曹雪芹去科举目的没有这么简单。

曹頫一直想恢复自己叔父的荣光,但是曹頫他本身也是承袭了江宁织造。家又被迁至了北京,他疲于奔命拼命的维系着这个家族,不要支离破碎。同时,他还身负巨大的财务亏空,还要周旋官场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他的个人形象,你可以从红楼梦、贾政里看出一点他的影子。

曹雪芹于是一直被教育还科举是唯一的出路,你必须要考试才能成功。曹頫把所有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曹雪芹身上早已经和现代的青年一样,我并不买账,我们是一个书香门第,你为什么不让我搞文学,你让他回房学习的时候,书房里都是祖父曹寅留下来的文集诗词集名画文玩。插一句,曹寅当年校对过全唐诗,诗词书画收集了不少,曹家数次被抄家都没有查抄清楚。

同时曹寅是一个个人魅力很强的人,我们刚才也说到了他的光辉形象一直在曹雪芹眼前闪过。

你说,你让他就搞科举吧,他心里老想让他爷爷的事。于是呢,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就反映在红楼梦中,对于八股文礼教的反对。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曹雪芹的小说是当年表写,也就是说是写的当年的事儿。

对比历史来看呢,从考古上来讲是有一些偏差的,但是红楼基本和曹家的历史有所吻合。曹雪芹写的红楼呢,说到底其实就是写的自己内心的感受,但是言之为假事,就是我不愿意把它当真事,我这一辈子过下来也就当时一场梦了。

除此之外呢,也源于曹雪芹不愿意去面对现实,正如红楼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的晚境是凄凉的,据说曹雪芹终日饮酒度日,我们不是当事人,历史也不过是片面的记录。

具体真实的感受,恐怕还要在接下来的几期内容中,我们一起去红楼里慢慢体味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碧_天蓝

    一个广播主持专业出身的心理学者。清传奇,厉害!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海碧_天蓝: 都错了,我是会计专业

  • 卡卡啊哈哈

    开浩出品,必属精品

    开浩御书房 回复 @卡卡啊哈哈: 哈哈哈哈哈是嘛,这么厉害的?

  • 一瓶水的声音世界

    很小的时候,因为《红楼梦》早早确定了我的女性观,努力集贾探春的自强、薛宝钗的处世、史湘云的可爱、林黛玉的高洁为一身

    一瓶水的声音世界 回复 @一瓶水的声音世界: 她太强了,我没这个能力

  • 阿鬼鬼鬼鬼鬼

    😘😘

    开浩御书房 回复 @阿鬼鬼鬼鬼鬼: 阿鬼来了

  • 听友91222010

    都是废话 自己都不懂 怎么给别人讲 不停的给自己炒作

  • 冯浩_cw

    废话太多

    653123许三多 回复 @冯浩_cw: 问题在于你怎么想,是你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 周旭_学无止境

    哇,这一节是经典的均值回归,大大的好案例

    开浩御书房 回复 @周旭_学无止境: 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在让孩子学钢琴前,看看孩子像不像铁匠。

  • 十七夊i

    曹寅身在军营心在汉说的就是他吗

    石1989头 回复 @十七夊i: 哈哈哈,你要笑死我

  • 悦达_0x

    曹家能算作贵族吗?

    灵虚羁仙 回复 @悦达_0x: 还不贵吗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府 这样的恩宠……

  • 王路德将错无疚

    胡说瞎扯,太可怕,不怕周汝昌晚上门索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