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劫富济贫真的是对的吗?

历史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劫富济贫真的是对的吗?

00:00
19:21

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劫富济贫真的是对的吗?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微信【xmly1919】备注“听书”,限时免费加入【喜马讲书官方微信交流群】有优质伙伴共同交流,独家福利资源共享!



听书笔记 



游民,实际上是一群脱离主流秩序,在城乡之间游荡,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或者从事不法行业的人,他们居无定所,没什么财产,过着极不安定生活,他们是当时社会最底端的群体。

 

游民作为一个人群,真正成了气候,变成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是宋朝的事情。

 

两宋时期,人口大量增加,在一些适合耕种的地方,耕地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再加上有钱有权的富商、官员大量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农民被迫进城市找出路。

 

当时的城市开放程度高,来者不拒,破产农民来到城市,混迹街头,有些人给衙门做做杂役;有些做起了曲艺杂耍,有些给人帮工,带动了商业发展;有些人没有正经营生,就变成了泼皮无赖,偷抢拐骗,无所不为。这些游民,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点印象,像发迹之前的高俅,还有以身试刀的牛二,这些文学形象,就是游民里边的典型。

 

游民群体四大特点:

 

1、强烈的反社会人格。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游民在社会中处于最底端。想要改变自身的命运,规规矩矩很难办到,只有激烈地反对既有的社会秩序,才有可能。而在他们眼中,最激烈的反社会行为就是成为盗贼、匪徒。这种主流文化中被唾弃的行为,在游民群体里,却拥有了反抗不公的英雄主义色彩。

 

例子:《水浒传》整本书,讲的都是梁山泊这个反抗朝廷的盗匪集团。在作者的描述中,这些聚集在梁山泊的反贼,其实都是光明磊落、行侠仗义的英雄。逼他们上梁山的,反而来自主流体系,这些官僚,才是迫害好人、阻碍国家长治久安的坏人,因此,梁山好汉就只能反抗这个社会,才能谋求自身的发展。

 

2、敢于冒险,主动出击。这一点和反社会性是一脉相承的,游民要想翻身,就得做别人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这种特殊的生存状态,赋予了他们主动进击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游民往往都是先下手为强。

 

例子:《水浒传》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本来说,鲁智深只是为了打抱不平,帮助一个受到镇关西侮辱的妇女逃跑,最多也就是教训一下这个郑屠夫,没必要打死他。但是,一旦双方打上了架,互相都有生命危险时,他只会最大程度的想要赢得眼前的胜利。这种先下手为强的精神,在一些游民身上,甚至演变成了“谁强谁有理”。黑旋风李逵,在寿张县代替知县审案时,就是不问是非黑白,谁先动手打了人,谁就是好汉,谁被打了就是理亏,肯定是坏人。这种荒唐的剧本,正是这种扭曲思想的最佳呈现。

 

3、强烈的帮派意识。游民是脱离了宗法秩序的人,而宗法秩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互帮互助。游民既然失去了原宗族的联系,自己一个人闯荡社会,那么为了增强自我的力量,就会模仿主流社会的宗法制,与虽然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命运和经历相似的其他游民互相联合。

 

拉帮结派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结拜,称呼对方为义兄、义弟,更复杂的,一些大型帮派和秘密会社,都是从结拜发展出来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桃园三结义,就是游民拉帮结派最典型的表现。

 

例子:《三国演义》,是在很多游民创作的说书作品上改编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游民特色。刘、关、张三人,在真实的历史上虽然关系也很好,毕竟还是主仆关系。但在《三国演义》里,这三人成了平起平坐的结拜兄弟,以大哥、二哥、三弟互相称呼。有了帮派意识,一切就以帮派的利益和准则为重,对于帮派有利的就支持,有害的就反对,事实和道德不再是评价的标准。当关羽兵败被杀后,《演义》中刘备这个人物,突然变得非常狭隘,出于兄弟之情,竟然不顾政权的利益,不顾群臣的反对,要发动整个国家的力量为关羽报仇。

 

4、崇拜暴力、蔑视妇女、追逐眼前的利益。

 

4.1对暴力的推崇,这一点在《水浒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割舌头、砍头、挖心、吃人肉等等令人恐惧的事情,在这本小说里却被认为是英雄行为。

 

例子:黑旋风李逵为了帮宋江出一口恶气,杀黄文炳时就先从他的腿上一块一块割肉,然后把割下来的肉放到火上烤,烤完了分给各位梁山好汉一起吃,等到吃得差不多了,就拿刀剖心取肝,炖作汤给大家喝。这简直比五马分尸还要令人恐惧。病关索杨雄在杀自己与别人通奸的妻子时,直接就是一刀割了舌头,然后挖出各种人体器官挂在树上,最后还给分了尸,可以说残忍至极。如此热衷于杀戮的细节描写,暴露的正是游民群体,脱离了传统宗族秩序后,经常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对于残暴和野蛮也就麻木了。

 

4.2对妇女的蔑视。我们说过,很多游民是没有妻子的光棍,这并不是说他们对于女性没有欲望。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极端的变态心里,把妇女妖魔化,这样才能给自己不近女色一个很好的借口。

 

例子:《水浒传》里但凡长得好看的女性,除了最后上了梁山的一丈青扈三娘外,全都是水性杨花的坏女人,最后也都被梁山好汉一刀一个给杀了。唯一被接纳的扈三娘,也是以嫁给身材矮小,形容猥琐,武艺上比自己还差的王英为代价的,这个情节反映了游民心中对于美好女性的畸形渴望。假使这些游民真的有机会有能力接触女性了,那他们对于女性的需求会比普通人更加强烈。

 

4.3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摆在游民面前的第一要务是活下去,所以他们对于金银钱财其实是相当看重的。梁山好汉每次杀人之后,往往会拿走他们能拿走的财物。

 

例子:武松在鸳鸯楼杀了敌人之后,在急着逃跑的情况下,还不忘记把银器踩扁了拿走。宋江在杀了陷害自己的黄文炳一家之后,又让众好汉把他的家当全部封箱带走。在游民群体的性格中,很少掩饰自身对于物质财富的渴望,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掠夺财富。

 

游民群体的文化理想:

 

1、“侠”,侠客的侠。要想成为侠,最重要的品质是要会交际,有众多的朋友愿意追随你。那怎样才能算是会交际呢?就是当人有难处时,愿意伸手帮一把,要么给钱,要么出力,凡是满足这些条件的,就成为了游民心中最理想的侠客。《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这样一个侠客,自第十八回出场之后,就开始成为整本书绝对的主角。任何好汉一旦听到宋江的名号,往往都是直接拜倒在地,口里直呼“公明哥哥”,表示尊敬。最后,宋江更是毫无意外地成为梁山泊的领袖,主宰整个游民群体的命运。

 

2、“义”,义薄云天的义。游民文化中所说的义,是指交往的时候先为他人着想,被帮助的人,也要牢记别人的恩惠,找适当的机会回报。正所谓“行走江湖,全靠一个义字”,义是游民之间建立关系的纽带。《水浒传》中的宋江,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吏,他一得到消息,就不顾自身安危,冒死给晁盖报信,帮助他们蒙混过关,晁盖他们在梁山站稳了脚之后,也是多方联络宋江,直到把他从江州法场救了回来,算是对义字一个完美的诠释。

 

3、身份的平等。在游民团体中,这种平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主流社会中的兄弟朋友是区分尊卑长幼的,而游民之间则是平辈的。梁山泊是游民们这种平等关系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最高领导者宋江,平时也只是被人称一声“哥哥”。因此,梁山泊也变成了历代游民理想中的圣地,后世甚至出现了很多以梁山自居的游民团体。

 

游民文化的传播与现实:

 

经典文本的建立:很快就有小知识分子,把游民文化的主张,写进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通俗作品,广泛得到传播。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包括好汉、义气、江湖、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等等,当初只是游民圈子里头的话语,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东西。

 

游民群体的自觉实践:天地会 

天地会,又称洪门,是一个对近代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帮会组织。清朝时候,它主要活动于华南地区的福建、广东。到了清末,天地会开始往海外发展,在美国、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华人中,发展出了自己的分支势力,这些势力,直到今天依然还存在。

 

天地会的创立传说:

首先,天地会的成立,是出于游民们抗击暴政的侠义理想。清朝初年,清军南下,屠杀汉人,所过之处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福建一个叫张道宗的和尚,加入了一个由十八人组成的反清秘密团体,这个团体以万为姓,也就是万氏集团,张道宗排行第五,叫做万五,如果和他的法名达宗连起来,就是天地会文献中提到的“万五达宗”了。

 

这个万氏集团的老大,起先为郑成功效劳,战死沙场,留下的人,却遭到小人的诬陷,没有得到郑成功的信任,那么,剩下的人应该何去何从呢?他们发生了分裂,其中帮会的老二和老七,在万五达宗的支持下,投降了清政府,准备蛰伏起来,以待时机成熟。结果到了康熙十三年,老二、老七和吴三桂一起密谋造反,机密泄露,老二、老七被满门抄斩。万五达宗极度愤慨,也十分自责,在亲自主持了超度亡灵的水陆大会后,在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五,他在老七的家乡云霄县,创立了天地会,继承抗暴救民的遗志。

 

为此,天地会把康熙编排成了一个昏庸暴虐的异族帝王。这就是著名的西鲁神话。故事说道,康熙年间,番邦西鲁作乱,康熙皇帝在全国范围内,广招能人进行讨伐,当时有一百二十八名僧人,帮助康熙击退了敌军,但因为受到奸臣迫害,他们被康熙大肆屠杀,最后只剩下了师徒六人,四处流落。这六个人,后来在海上发现了一个香炉,香炉底写着“兴明绝清”四个字,也就是说要复兴明朝,消灭清朝。在天意的驱使下,他们又聚集了一百零二名好汉,凑成一百零八人,一起对天盟誓,结为兄弟,并以洪为姓,反清复明。这个西鲁神话,后来经过天地会会众的不断完善,里面的细节和涉及的人物越来越多,也使得整个故事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整个故事,有奸臣逼迫,有天理道义,活脱脱成了一个通俗小说的翻版。正因为如此,除了抗暴,天地会还从《水浒传》以及《三国演义》里边得到借鉴,建立了非常复杂的组织形式,帮会里有堂口、寨主、香主、军师、管堂等各种各样的职务。可见当时的游民群体对自己的行动,有多么自觉的认知。

 

天地会的实践: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份自觉,天地会就变得非常危险,长期都受到清廷的严厉打击,只能在暗地里秘密运作,一直到晚清,洪门终于走上历史的前台,像太平天国失败后,当时护送洪秀全的儿子南逃的,就是广东的洪门兄弟。而到了清末革命时期,因为反清主张一致,再加上自身庞大的组织力量,洪门和新式的革命党站到了一起,在广东、两湖参与了多次反清起义,洪门成了当时新军之外,革命党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高尚与卑劣如何辩证统一:

 

第一个,是明末清初的小说评论家金圣叹的一些看法。金圣叹对游民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传》的点评上头。《水浒传》这本书,可以说是很能反映游民文化的经典了,什么大义为先,替天行道这些说法,大家都比较熟悉。而金圣叹的点评,恰恰就是在这些正面关键的位置上,用一两句话,点破游民们真实的行动逻辑。比如,武松祭奠亡兄时候,手刃潘金莲,杀人时扯开了潘金莲的衣服,结果金圣叹就有一句神来之笔,他评价道,嫂嫂胸前衣服竟是叔叔扯开,这一句话,打开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就更贴近我们先前提到的游民群体的性格特征。另外,金圣叹还点出了宋江和晁盖的矛盾,让书中一团和气的梁山泊,变成了权力斗争的纸牌屋。但总的来说,金并不否定原书本身提倡的那些大义凛然的东西,所以要想理解游民身上的对立统一,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是不可多得的。

 

第二个,是元末明初的朱元璋统治集团。这个例子,来自真实,也非常有代表性。朱元璋集团的主体,就是游民群体,连他本人也曾经做过四处乞讨的僧人,当朱元璋后来做了皇帝,成了主流社会的统治者之后,他对功臣的猜忌清洗,对贪官的切齿痛恨,还有他对延续自己家族统治,把天下看作自己的私产,这份近乎疯狂的信念,就是游民文化矛盾性最好的融合。

 

解读 | 风炎

播音 | 张煜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爱打瞌睡的萨姆沙

    我的一些看法: 1、《水浒传》是文学小说,本书大量举例《水浒传》是否严谨; 2、把游民形容成反社会人格,是否有偏见; 3、敢于冒险精神,可以理解成,游民都是没有土地,没有稳定收入人群,为了活下去,如果不冒险很难生存下去; 4、“强烈的帮派意识”:生活在外,比起单人打拼,只有团结才能更有利于生存; 5、“崇拜暴力、蔑视妇女、追逐眼前的利益”:游民大多都是男性,都是没有稳定收入,很难被妇女们看上,性资源反而成了稀缺,因此歧视女性,大量敛财也只是他们对自身朝不保夕的心理安慰。

    顾宪成 回复 @爱打瞌睡的萨姆沙: 反社会人格,个人认为是一种客观描述

  • 涂玉芳

    那些个自己娶不到媳妇儿就歧视女性的人,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是一个类型。

  • 蓝胖子老师

    其实现在社会越来越张扬个性,甚至很多人的思想越来越狭隘甚至极端,都是缺乏宗族思想的约束造成的。怎么说呢,很多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极端的反面从来都不是真理,而是另一个极端。中国文化一直强调中庸,其实是很有智慧的。 重新弘扬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中和现在社会的过度自由和自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 王莉莉plus

    水浒传和红花会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就像以前女尊男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的从一而终,站在现在去批判以前那是不对的,但是在以前呢,你去批判,或许你只会是个异类,我非常喜欢以前的侠义精神,如果非要剖开来看,只能说,世界上最不能让人直视的莫过于人心,还是一句话,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决定了当时的文化,公平的见解更多的是站在那个时代,而不是用我们现在所知去教化以前的人,有血有肉才是江湖,现在社会只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已

    笑笑xj 回复 @王莉莉plus: 同感

  • 多多萝

    只能说成王败寇,游民做大做强夺取了封建政权,就洗白了

    繁星1992 回复 @多多萝: 我不认同

  • ThomasS

    怎么只讲到朱元璋就结束了,不过瘾

    石磊石磊石磊 回复 @ThomasS: 可以看原书,讲述很多都没办法直接说出来

  • 寻道拙人

    梁山好汉就是一群地痞流氓街溜子!

  • 轩宇ws飞扬

    看到这期节目,五味杂陈,看到评论更是百感交集,游民这种归类属性描述很有特点,把中国宋代以后灰色黑色地带游离人群的产生,特点,各阶层的看法都描写的很详尽,其产生是由于皇权体系的腐败,所以游民只能以暴制暴,很多底层没有受过教育,认知模式都是从本能理解出发,用经验主义作为策略,所以很难走向正途.其中包含着的帮亲不帮理,抱团,讲究侠义,也成为国人尤其游民阶层长盛不衰的标识了。

  • 书籍指引行动

    游民群体四大特点: 1、强烈的反社会人格。(底层群人民) 2、敢于冒险,主动出击。(冲动感性) 3、强烈的帮派意识。(群体意识) 4、崇拜暴力、蔑视妇女、追逐眼前的利益。(与主流价值相悖) 游民文化的传播与现实: 经典文本的建立:很快就有小知识分子,把游民文化的主张,写进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通俗作品,广泛得到传播。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包括好汉、义气、江湖、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等等,当初只是游民圈子里头的话语,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东西。 游民群体的自觉实践:天地会 (又称洪门)。 😁😁邹彤,20190904

  • 妥喀老杨

    好多听友说不好,一看豆瓣评分8.5 还是得自己听听看

    石磊石磊石磊 回复 @妥喀老杨: 对,还是得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