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勇,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
中国的属国架构是一个很庞大的政治体。南部边陲所停留的属国是最多,从南海之南的吕宋,一直到印度洋旁边的缅甸、泰国、柬埔寨。但是靠近中国南部的本土最近的属国就是越南。
越南在历史上和中国有扯不清的复杂联系。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时候,就在这做了很多政治上的设置,设置了政治管理机构。那么这时候其实中国的政治统治,秦朝的政治统治是往南已经到了岭南地区了。越南的北部在这个过程当中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从这时候开始就很多了。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历史上还有两次人口的大迁徙运动,魏晋到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现在人口史的研究很明白。中原地区人口的迁徙,其实它就是一个什么?是一个“人挤人”的过程。北部的人把中原的人往南挤,南部的人再往南挤。所以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讲人口,谁的“种”最纯,(哪里的)中国人最纯?其实是来自中国的南部周边的人是最“纯”的中国人,就是越南人、马来人、韩国人,它可能就是来自中原的人。
因为中国在古代史的部分,一直是北部的游牧民族南侵。这种过程在秦汉以后是两次大规模的发生:匈奴就是南北朝时期最严重;后来就是蒙古进入到中原,蒙古进入中原就是从北部一直往南,挤到了南海之边,我们看到就是南宋的皇帝跳崖。现在很多人讲“南宋之后无中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因为中原的人能走的都走了,就是一个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但是从这里面也表明什么?也表明越南和中国有这种血脉相连,山水相连,血脉相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在中法战争、越南独立之前,越南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它使用的汉字,使用中国的王朝的正朔[①],它的年份的设定,都和中国有关联,那么和中国有保持着很密切的朝贡关系——宗藩体制朝贡关系,过几年到北京来进贡,中国清政府也向它这派使臣去。
这种状况就使越南和中国在这漫长的历史当中发展,按照过去的文明的增长、积累来看的话,再经过某种特殊原因(比如它内乱了等)各种因素,它可能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在16世纪、17世纪时候,西方殖民主义发生,殖民主义东来。殖民主义东来主要就是航海新发现,就是新的航路的打开和西方本来就在商业文明基础上发生的,往远东来,越南和太平洋、印度洋的沿岸地区就成为殖民主义者最早所觊觎的地方,所占领的地方。
所以我们今天看越南,差不多在16世纪17世纪,来自于西方的法国势力慢慢就登陆到南部越南。我们看到越南是个长条,南部越南——南越、中越、北越,当时叫做南圻、中圻、北圻,(圻)就是“土”字旁加个“斤”嘛。和中国联系最密切的是北圻,就是北越,和中国的云南、广西是山水相连。这一部分是和中国一直保持着通婚的关系,这种边民互相之间通婚都很正常。
越南南北示意图[②]
法国人在17世纪18世纪就占领了南部越南、特别是南部六省(越南总共三十几个省),南部六省就在漫长的殖民过程当中就渐渐地西方化了。这是我们讲西方的新殖民主义统治和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的一个本质性的差别:中国的宗藩体制是一种“文明”的征服,那么这种文明的征服就是说我是文化高地,我对这儿不实行政治上的征服,我们不去做政治征服,不派总督,而且不强制你要实行我的什么文明,强制你接纳我的什么军队的改造,这些东西都不做。但是西方的新殖民主义,它是一种政治上的改造,它是总督制,就是要按照宗主国的文化来建构新的架构。越南被法国殖民之后,它就开始慢慢慢慢地剔除了中国文化,替换(成)了法兰西文明。
经过这种改造之后,越南内部就慢慢也发生了亲中国的和亲法国的这样一种分裂。一拨人认为法国好,另外一拨人认为中国对我好,等到慢慢地发展着,滋生着——中国的宗藩解体都和这非常相似,就解剖一个殖民地和其它殖民地都差不多,这样一种亲清朝和反清朝的势力,在遇到某种外部危机的时候一定会爆发。
等到19世纪中期,整个西方势力逐步逐步地扩展到东方来,特别在18世纪中期之后,西方的工业革命发生,这也是我们在研究这一段时间必须要注意的。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它导致一个结果是什么呢?大量的工业产品从西方往东方渗透,它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越南在这个过程当中,接纳来自于法国的工业产品,接入这种工业化的改造,这样慢慢地,越南内部也就在发生着变化,就觉得中国落后。他们处在一个“第三者”立场看中国和法国的比较时候,在18世纪19世纪,明显可以感觉到中法之间在文明的水准上已经渐渐地拉开距离。这时候,中法的文明在越南人的心目中已经有了高下之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在分析这一段时必须要注意的。
那么在这种状况下,究竟越南的未来怎么办?我们可以看到,遇到某种特殊契机,它一定会脱离中国的本土,脱离宗藩的管束。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国也是在洋务运动走了20年的时候,中国的洋务运动走了20年时间,就使中国的内部的购买力开始增强。这时候必须看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了购买力,那么西方对你的市场就更有期待。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购买力,西方对你的市场觉得开发起来也很难。我们过去历史学研究当中,这个时候叫中国发生了边疆危机。
所谓边疆危机就是外部势力想通过从边疆突破,从边疆向内地来发展。那么中国的边疆危机主要发生、最先发生在南部边陲,就从越南,这是个突破口。我们可以看到近代史是一个一连串的反应,就是越南问题被击破以后,我们四十几个属国,就都莫名其妙地就都没了。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这样一个宗藩架构,越南独立之后,其它的地方一看,大清帝国也管不了它们,那么慢慢慢慢就离开了中国,所以这我们看到是越南在这样一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越南它的问题爆发到了1880年代,中国在经过20年发展,中国也有力量。中国也有力量就是说我可以给你亮亮肌肉,动动手,所以我们看到,1880年代边境危机、越南问题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对于越南并不是完全袖手旁观,或者是放任不管。中国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跟法国做了很多直接交涉,就是你在南部越南你这么去做,我不管你了,你就在南部殖民,但是中圻和北圻可能要保持它原来的架构。
这样实际上有个大问题,那就是越南人本身作为“第三者”,它看了中法两国发展的差距,越南人本身也并不是完全接受这么一个思路,就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说它是一个“第三者”——后来我们讨论朝鲜的时候也是这问题,就我们只讨论中日之间的冲突,没有讨论第三者的感受,所以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等到1880年代越南要脱离中国,要脱离大清帝国,大清帝国内部的这种强硬的力量,因为也没面对过,就因为过去我们只有进来没有出去。过去在王朝政治下是出去之后就出去了,因为出去时可能利用王朝政治没有力量,那么现在我有力量,你要出去我就不让你出去。所以你看在1883年、1884年越南问题暴露之后,中国和法国就在围着越南的前途,就不断地发生一些战争。
但这种战争发生之后,实际上这时候中国的军队也面对一个大问题,我们也如实地讲,中国的军队在进入近代之后,其实一直没有经过真正的近代化改造。说句实在话,是一点没有战斗力,它主要以拱卫京师,拱卫北京为原则,以防范内部叛乱为原则,一直没有一种专门为(对外)战争准备的军队。因此当时从地方上调的一些军队(由云南、由边防广西派出军队)到越南打得一塌糊涂,清流[③]们主张打,朝廷也支持打,结果你要打胜了就好办,结果你打得一塌糊涂,怎么办?所以在1884年的时候,就在战争打到一个很糟糕的状态下,慈禧太后趁这个机会就改组政府,就把政府当中主张对法国强硬,对越南强硬的人给换下来。所以我们讲1884年有个甲申政变(就是甲申易枢)[④],就是把恭亲王这一拨人给换下来了,换了李鸿章。
我其实认为李鸿章和恭亲王在引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时候,他们都是一致的,一直都主张对外要尽量地和解,尽量地维持着一种和平的外交姿态。那么李鸿章接替恭亲王之后,中国对法国的和解的思路更明白,就这样呢李鸿章就慢慢就制定了一个善后的策略,就是究竟越南怎么办?我们今天去研读李鸿章的这些文献可以看到,他大概已经在1884年、1885年,已经意识到近代国家的建构,可能不再是原来的宗藩架构。
民主国家的形成当中,一定要有很鲜明的国界、主权、领土,一定要有这个东西。因此李鸿章在1884年,在和法国人经过漫长的交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什么啊?一方面,为了中华帝国的威严,我不能轻易丢掉属国,因此摆阵布局,在镇南关打了一个(我们叫)镇南关大捷,打胜了,把法国人打败了,但是就在这么一种状态下,李鸿章凯旋了,还不跟法国人打了。这个后来好多人研究就搞不清楚,说你打胜了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李鸿章趁着打胜的凯旋,同意越南独立,承认越南的独立地位,不再和你建构属藩体制了;之后和法国也达成了一个自由贸易的架构,也允许法国通过越南、通过红河进入到中国的云南自由贸易,就南部边陲等于这一下子通过中法战争就打开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后边一连串的问题在哪呢?也就是实质上越南的独立是一个表面的,它实际上是和中国的关系疏远了,和法国走近了,所以我们后来我们很多书讲,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中国从原来的宗主国地位就被剔除了。但这个越南的例子,它很能表明近代中国的所谓宗藩解体,从越南开始到朝鲜结束,它整个这四十几个国家都是这么一个架构当中,慢慢脱离了大清帝国的管束。
这里边我想还想提示一点,究竟我们怎么理解大清帝国的内心深处?就大清帝国面对1860年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时候,大清帝国怎么来看待这些属国?我们之前建构属国体制的时候,除了一个文明的边疆、政治的边疆自然扩展之外,它对中央王朝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拱卫中央,拱卫中原本土。就是属国它是一个漫长的、扩大的范围,它使中央王朝处在一种很安心的状态。也就是你外部势力你要进入,你总要从我的属国经国,我的属国毕竟和我更亲近。那么属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承担了一个什么功能?它充当了“替天子守四方”的功能。
那么在近代之前,我们看到,在工业化发生之后的这种新式武器的这种火力发生之前,在旧兵器时代,如果一个外来的敌对势力想绕开属国,打到中心来几乎是没有门的。但是我们看到,工业革命发生到了近代之后,属国的这样一种防御性功能越来越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就派了也不过前前后后、断断续续1万人的样子,就可以在东南沿海畅通无阻,长驱直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两国的军队也不过就是一两万人,也可以在中国的沿海长驱直入。
那么这两次战争给中国的一些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属国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意义不是原来那么大了。所以在这样一种过程当中,中国需要建构的近代的民主国家当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怎么来改变这个宗主国和属国的架构,当然我后来我在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很惋惜,就是什么呢?我们没有能够把东方式的属国架构转化为西方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当然被我们妖魔化了,我们现在一讲殖民主义好像就是一个侵略,就是一个很负面的,不对。
殖民主义一定是一种比较好的文明,去对一个相对来讲落后的文明进行影响,进行引领。如果中国在面对西方压力的时候,中国面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对冲的时候,中国能够把自己的属国,这四十几个属国[⑤]都能够和中国一样地转身,走向现代化,那么我们可以想象的一个什么?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至少是一个经济上的自贸区吧,就是它自己的内部的经济的往来是一个没有关税,没有其它这种障碍的。作为一个经济体,它在面对西方压力的时候,它会有一个共同要价,就是我这些都是我一起要价的。
所以这是我们反过来理解,理解中国可能在处理属国体制时候,有它一个不得已的地方,但是也有它这种历史的局限性,但我想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观察越南这事情可能更有意义,这一集就讲到这儿吧。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你能说出历史上越南在与我国的交往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故事吗?
如有其他问题,请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后统一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推送哦~~
[①]即”正统“,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②]图片源自http://m.sohu.com/a/235198892_162220/?pvid=000115_3w_a
[③]“清流派”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个政治流派,主要代表有李鸿藻、翁同龢、陈宝琛、张之洞、张謇等。
[④]指1884年4月,慈禧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
[⑤]出自《清朝通典》卷九七边防,其中开列了清朝的40余属国名和及其方位。
呵呵,殖民不是侵略,不是负面,那殖民是正面的了?再请问,为什么殖民地纷纷要独立?不是侵略,不是掠夺,不是压迫,被殖民得挺舒坦,干嘛要玩儿了命的闹独立?这观点暂且接受不了。还有藩属国,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厚往薄来,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和西方的殖民不是一回事。老师不是在惋惜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殖民藩属国吧?一点想法,希望听完课程后能解惑。
寺内职人 回复 @毛毛牛bj: 马老师指的应该是没有全方位引进先进模式。殖民压迫当然谁都要反抗。大师不念稿的用心输出,个别措辞不准,正常概率。
普通话太别扭了,简直就是反面教材,听着很不舒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才是我大中华历史观。
秦朝就来往密切了,到晚清都没有成为一个省,恐怕不是没有时机吧……
马教授的观点有点问题吧!文明只能说各有特点,而不是谁比谁好。
parson77 回复 @刘耀滨_ig: 说的是当时越南人心中,有了高下之分。
让人醍醐灌顶
这语言表达能力真的太差了听了太不舒服了
依据不够严谨,不过听起来也挺有意思。
迁移的说法挺有意思,但是人不是溜溜球呀而且说越南和韩国人,是纯中国人,为啥长的很不一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