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12 | 佛教对应六度的六种供具

无量寿经12 | 佛教对应六度的六种供具

00:00
12:34

61-无量寿经12 佛教对应六度的六种供具

一、知识点

1、神通: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领。

佛教语。梵文的意译。亦译作“神通力”、“神力”。谓佛、菩萨阿罗汉等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如来无过功德品》:“何者如来神通智行?答言:大王!沙门瞿昙神通行有六种: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尽通。”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戹,欲运神通拯斯沦溺。”宋苏轼《六观堂赞》:“我观众生,神通自在。”清龚自珍《最录禅波罗蜜门》:“有《摩诃止观》百轨则在,至此书归墟,在乎神通,观息亦得通,观身亦得通。”

2、讲经说法:

讲经说法是汉语词语,意为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出自《西游记·南游记》。



3、供养:



供养,佛学用语,梵语,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物两方面的供奉而予以资养的行为,是佛具或供物的基本行为。《十地经论》卷三谈到供养的种类时说:“供养有三,一为利养供养,衣服卧具等之谓也。二为恭敬供养,香花幡等之谓也。三为行供养,修行信戒行等之谓也。”狭义的供养系指“利养供养”与“恭敬供养”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但心行的供养是使物的供养真正具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梵语,巴利语同。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供养初以身体行为为主,后亦包含纯粹的精神供养,故有身份供养、心分供养之分。据遗教经论载,饮食、衣服、汤药等,属身份供养;不共心供养、无厌足心供养、等分心供养等,属心分供养。


然而专从事相上来说的话,我们应当供养大乘胜义僧,乃至出家僧宝,以培植福德资粮。


盖初期教团所受之供养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为主,称为四事供养。施予佛、塔庙、佛像、教法、比丘(尼)、僧团之房舍与土地为僧团经济之重要来源。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如以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精神之崇敬态度亦称供养。密教则有涂香以洗清罪业、除去烦恼之说,并有供养仪轨(供养法式)之制定。初时甚而有以塔、庙作为祭祀对象之供养,称塔供养,至后世,一般对死者亦行塔供养,亦有以其他供物作为回向之情形。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盖初期教团所受之供养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为主,称为四事供养。施予佛、塔庙、佛像、教法、比丘(尼)、僧团之房舍与土地为僧团经济之重要来源。所行之供养除财供养外,尚有法供养,如以恭敬供养、赞叹供养、礼拜供养等精神之崇敬态度亦称供养。密教则有涂香以洗清罪业、除去烦恼之说,并有供养仪轨(供养法式)之制定。初时甚而有以塔、庙作为祭祀对象之供养,称塔供养,至后世,一般对死者亦行塔供养,亦有以其他供物作为回向之情形。


总括供养物之种类、供养方法与供养对象等,有各种不同之分类:(一)二种供养,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之说,有:(1)法供养,指善于听闻大乘正法,或广或略。(2)财供养,指饮食等四事供养。据大日经供养法疏说,有:(1)理供养,指以证入真实之理为供养。(2)事供养,指供养香花等。(二)三种供养,据普贤行愿品疏之说,有:(1)财供养,指供以世间之财宝、香花等之供养。(2)法供养,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3)观行供养,指行周遍含融观、事事无碍观等华严观行供养。十地经论卷三说,有:(1)利养供养,指衣服、卧具等。(2)恭敬供养,指香花、幡盖等。(3)行供养,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之供养。(三)三业供养,法华文句卷三之一载,有身、口、意三业供养,即:(1)身业供养,身至诚礼敬诸佛菩萨。(2)口业供养,口发言称美诸佛菩萨功德。(3) 意业供养,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庄严。(四)四种供养,(1)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之说,有香花、合掌、慈悲、运心等四种供养。(2)据理趣释卷下之说,有菩提心供养、资粮供养、法供养、羯磨供养等四种瑜伽教之供养。(五)四事供养,(1)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之说,有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等四种供养。(2)据无量寿经卷下之说,有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四种供养。(3)据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三之说,有饮食、衣服、汤药、房舍等四种供养。(六)五种供养,据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之说,有涂香(持戒)、花鬘(布施)、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燃灯(智慧)等五种供养;另加阏伽(净水,忍辱),即为六种供养。(七)十种供养,据法华经法师品之说,有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十种供养。


另据大藏法数之说,将缯盖、幢幡。


合并为幡盖,而加入合掌,成为十供养。若据菩萨地持经卷七所举之十种,则为:身供养、支提供养、现前供养、不现前供养、自作供养、他作供养、财物供养、胜供养、不染污供养、至处道供养等。


此外,佛前之供物称佛供,神前之供物称神供。供养梵天、帝释天、功德欢喜天等,则称供天或天供。供于亡者,称追善供养。专供饿鬼者,称饿鬼供养。庆祝佛像开光者,称开眼供养。供养经者,称开题供养,又称经供养、一切经供养、书写供养,如书写维摩经而供养之,称维摩经供养。叩钟庆祝者,称钟供养。又就佛法僧三宝而言,供养佛,称佛供养、供佛;供养法,称法供养、行供养;供养僧,称僧供养、僧供。其中,招请百僧,设斋以供养者,称百僧供养、百僧供;招请千僧,设斋以供养者,称千僧供养,或称千僧斋、千僧供、千僧会;传说此种供养之功德无量。又供养之施主,称供养主。供养众僧,亦称供众、供赡。记载供养意义之讽诵文,称供养文。为供养求福所造之佛像,称供养佛。以灯明供养佛像、塔庙,则称供灯。于日本,在书写经典之后,以之供养、宣讲,称为供讲。[佛藏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下、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佛本行集经卷一供养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供养仪式、大智度论卷九十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上、法华经玄赞卷二本、梵网菩萨戒本疏卷二、大日经疏卷八、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卷三、释氏要览卷中、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法、卷三藏主、大明三藏法数卷七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先发愿,以此来引导出各种各样的善行,在自觉的同时也使他人得到觉悟。




2、只要他念头一动,我要供养佛菩萨,那么十方诸佛、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就受到了他们非常圆满具足的供养。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了,落不尔者,不取证据。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前文中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中,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读佛教 13 经无量寿经。在上一讲,我们讲到这样的一个大愿,我做佛史,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伸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变才,善谈诸法秘。要说今行道语如终生,若不而者,不取证觉。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我成佛的时候,往生我的净土的那些众生,都具备无量善根,而且都获得了金刚那罗岩神都获得了金刚不坏,天生神力的这样的一个身,得到了很多力量,它的身顶,也就是头顶都有光明照耀着,成就了一切智慧,并且还获得了无边的变采,也是佛经当中经常用的一个词。


因为佛教有变经的传统吗?这里指非常好的一种辩论的口才能力。这个才当然不只是指口才,主要是指能力了,获得了无量的辩才,非常会讲经说法,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他们的声音都声如洪钟,非常洪亮。如果不是这样,如果这样的愿望得不到实现,那么我绝不臣服。这段经文讲到的是三个大愿,也就是第三十二愿,那罗延声愿、第三十三愿光明会变远和第三十四愿善谈法要愿,接下来法杖菩萨所发的愿士,我做佛史所有众生我国者,究竟必止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披洪世凯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朴贤道,虽生他方世界,勇离扼取。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吾不圆满。若不而者,不取证觉。


这段经文里讲到的究竟必至一生不处,需要为您略作解释。一声补,促一声,就是人的一声补,就是补充的补,增补的补,一声补处,也简称为补处,这里的意思就是指最后的轮回,换句话说,这就是最后一生了,经过这一生,是最后一生,来一生没有了,来一生就是成佛。所以一生不处也,只等绝。菩萨是菩萨的最高位了,比如米勒就是一生朴素菩萨。在有的佛经当中讲,那这个词也称为一生所系,或者一声所系,这两种读法都可以系,就是联系的系,也就是这是最后一生了,也就这一生被戏服于,被纠缠在迷界,迷被纠缠在这个世界,来一生即可成佛了。一生所系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成语了,我们对这个事业的追求或者朝向这件事情的努力,是我们一生所系,或者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梦想,是我们一生所系。但是意思跟他本来的意思不一样了,本来的意思一生所系就是指一生,补充就是指这是最后一生,被细服在这个色阶,被细服在这个俗界了,没有来生就成佛了。


所以这一段经文讲的意思是,我成佛的时候,所有那些往生到我的佛国净土的众生,都能挣得最高果味的菩萨都能挣得这样一个果味,决定确定来一生一定成佛,除非他们是发愿。为了众生,以他们非常大的誓愿作为身上的铠甲,他们去教化一切有情众生,使他们皆能生发出信心,皆能修菩提。


行普贤道。用八个字就可以总结了,叫由愿倒行自觉。他这就是佛经理通常讲的普贤道,也是先发愿,以此来引导出各种各样的善行,在自觉的同时也使他人得到觉悟。那除非他们修普行道。这些菩萨往生我的佛国净土的这些众生,不是已经修到了最高果味的菩萨吗?修到了等绝菩萨的果味吗?所以他们哪怕是出现在其他的世界当中,也永远不会堕于恶道。他们或者非常的乐于说法,以说法为乐。或者他们非常的乐于听法,或者他们显现出神足通。前面我们讲过这样的神通,他们可以随意自由,无障碍的休息,只要他们所休息的,他们所做的都很圆满。如果我发的这个愿得不到实现,那么我绝不成佛。


这段经文里牵涉到的是两个大愿,一个叫一声补畜冤。这是第 35 愿,一个是第 36 愿,教化随意愿。接下来的大愿士,我做佛史,生我国者,所需饮食、衣服,种种共聚,随意祭祀。吾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而者,不取证据。这里讲到了供举,是指供奉佛菩萨或者供奉佛法生三宝的物品。通常按照佛经理的说法,有 6 种花香,分两种,涂香和烧香。所以可以这么分,花、水、饭、食、灯名,也就是要点灯、图香、烧香。有的佛经东说是这么六种,为什么是六种?因为它代表了象征的 6 度,也就是 6 菠萝蜜,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布施实践、人鲁经济、禅定、波惹,所以对应的供具有六种。


那么后来大家把供在佛前的像这种香花灯、饮食称为供物,而专门放置这些供物的东西,当然就叫供具。佛教当中还有这样的说法,比如世世供养,有四类或者四类事情的供养,衣服、饮食、莴苣、汤药是指这四种。那么还有这种十种供养等等的说法,这我们就不展开了。这一段经文讲的是当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的佛国净土的一切众生,他们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养都会随意寄来,只要他们想到,只要他们想要什么,而这些东西都会拥有,无不埋怨,都能使他们称心如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那么多的佛菩萨应念,也就是指往生我的佛国净土的这些众生,因为它具有神通了,只要他念头一动,我要供养佛菩萨,那么十方诸佛、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就受到了他们非常圆满具足的供养。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了,落不尔者,不取证据。那这是一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大愿后面都是一个格式化的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如果这样的一个愿望得不到实现,我绝不称呼。


这段经文牵涉到的是两个大愿,一个是第 37 愿衣食自制怨,也就是这些衣食握具等等自动的就来了,自己来了。另一个就是 38 愿应念授供怨,应念就是只要他的念头供养的,念头一出现,一产生,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树的佛菩萨就圆满具足了,得到了他的供养。对于佛教徒来讲,这两个大愿当然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非常重要的是有重大的功德的。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接下来的 48 大愿我留在下面各讲当中,为您接着讲,感谢您的垂听。




今日佛历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由我接着为您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无量寿经》。


在上一讲,我们讲到这样的一个大愿: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我成佛的时候,往生我的净土的那些众生,都具备无量善根,而且呢,都获得了金刚那罗延身,都获得金刚不坏、天生神力的这样的一个身,得到了很多力量。


它的身顶也就是头顶,都有光明照耀着,成就了一切智慧,并且还获得了无边的辩才。辩才也是佛经当中经常用的一个词,因为佛教有辩经的传统,这里指非常好的一种辩论的口才能力。


这个才,当然不止是口才,主要是指能力,获得了无量的辩才,非常会讲经说法。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他们的声音都声如洪钟,非常洪亮。如果不是这样,如果这样的愿望得不到实现,那么我绝不成佛。


这段经文讲到的是三个大愿,也就是第三十二愿,那罗延身愿。第三十三愿,光明慧辩愿。和第三十四愿,善谈法要愿。


接下来,法藏菩萨所发的愿是: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段经文里讲到的,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需要为您略作解释。一生补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补,补充的补,增补的补。一生补处,也简称为补处。这里的意思就是指最后的轮回。


换句话说,这就是最后一生了,经过这一生是最后一生,来生没有了,来生就是成佛。所以一生补处,也指等觉菩萨,是菩萨的最高位了。比如弥勒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在有的佛经当中讲。


那这个词也称为一生所系(xi),或者一生所系(ji),这两种读法都可以,系就是联系的系。也就是这是最后一生了。也就这一生,被系缚于、被纠缠在谜界,被纠缠在这个世界嘛,来生即可成佛了。


一生所系(xi),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成语了。我们对这个事业的追求,或者朝向这件事情的努力是我们一生所系,或者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梦想,是我们一生所系。但是意思跟它本来的意思不一样。


本来的意思,一生所系就是指一生补处,就是指这是最后一生,被系缚在这个色界,被系缚在这个俗界了,没有来生了,来生就成佛了。


所以这一段经文讲的意思是,我成佛的时候,所有那些往生到我的佛国净土的众生,都能证得最高果位的菩萨,都能证得这样一个果位,决定、确定来生一定成佛。


除非,他们是发愿为了众生,以他们非常大的誓愿作为身上的铠甲,他们去教化一切有情众生,使他们皆能生发出信心,皆能修菩提行,行普贤道。普贤道,用八个字就可以总结了,叫由愿到行,自觉觉他。


这就是佛经里通常讲的普贤道,也是先发愿,以此来引导出各种各样的善行。在自觉的同时,也使他人得到觉悟。除非他们修普贤道,这些菩萨往生,我的佛国净土的这些众生,不是已经修到了最高果位的菩萨吗,修到了等觉菩萨的果位吗,所以,他们哪怕是出现在其他的世界当中,也永远不会堕于恶道。


他们或者非常地乐于说法,以说法为乐,或者他们非常地乐于听法,或者他们显现出神足通,前面我们讲过这样的神通,他们可以随意自由无障碍的休习,只要他们所休习的,他们所做的都很圆满。如果我发的这个愿得不到实现,那么我绝不成佛。


这段经文里牵涉到的是两个大愿,一个叫一生补处愿,这是第三十五愿。一个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


接下来的大愿是: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里讲到了供具,供具是指供奉佛菩萨,或者供奉佛法僧三宝的物品。通常按照佛经里的说法有六种,花,香,香分两种,涂香和烧香。所以可以这么分:花,水,饭食,灯明,也就是要点灯嘛,涂香,烧香。


有的佛经中,说是这么六种。为什么是六种呢?因为它代表了象征了六度,也就是六波罗蜜,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对应的供具有六种。那么后来呢,大家把供在佛前的像这种香、花、灯、饮食称为供物,而专门放置这些供物的东西当然就叫供具。 


佛教当中还有这样的说法,比如四事供养,有四类或者四类事情的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是指这四种。那么还有这种十种供养,等等的说法,这我们就不展开了。


这一段经文讲的是当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的佛国净土的一切众生,他们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养都会随意即来,只要他们想到,只要他们想要什么,这些东西都会拥有,无不满愿,都能使他们称心如愿。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那么多的佛菩萨应念,也就是指往生我的佛国净土的这些众生,因为他具有神通了,只要他念头一动,我要供养佛菩萨了,那么十方诸佛无量无边的佛菩萨,就受到了他们非常圆满具足的供养,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了。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一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大愿后面,都是一个格式化的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如果这样的一个愿望得不到实现,我绝不成佛。


这段经文牵涉到的是两个大愿,一个是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也就是这些衣食卧具等等自动的就来了,自己来了。是指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另一个,就是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


应念,就是只要他的念头,供养的念头一出现、一产生,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的佛菩萨,就圆满具足了,得到了他的供养。对于佛教徒来讲,这两个大愿当然都是非常实实在在的,非常重要的,是有重大的功德的。


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接下来的四十八大愿,我留在下面各讲当中,为您接着讲。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甲贺忍蛙无敌

    为什么老是不更新呢?

    钱文忠 回复 @甲贺忍蛙无敌: 小助手:一次购买整张专辑就可以永久收听。课程持续每周一三五更新,至200期。

  • oxrkw23brexqrwc2h68j

    感觉法藏菩萨执念太重。

  • 云亦_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钱教授的无私付出

  • 蓝色水滴_iw

    讲的很好,就是时间有点短

  • 苹果冰化了

    请教一下,法藏菩萨和地藏菩萨是一回事吗?

  • 格桑拉姆语函金坤

    请问各位老师,钱教授讲解的佛教十三经有书吗

  • 阿拉_布肖德

    大乘佛教有辩经的传统;小乘佛教没有,而是谨遵世尊教诲不与人诤讼。

  • 蜀道秦川

    十供养,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

  • 听友81089055

    钱老师讲的可以!

  • 无碍无惧

    感恩钱教授的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