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小时候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了你长大后的人际关系

【发刊词】小时候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了你长大后的人际关系

00:00
07:06

发刊词:你小时候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了你长大后的人际关系





你好,我是胡慎之,因为我研究关系心理学超过20年,咨询时间长达15000小时,所以大家都称呼我为“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




2017年,我开了个“情商课”,教大家如何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高手,这个课程后来成了多个平台最受欢迎的线上课程之一。我把这个课程称为“情商1.0”。




后来,很多学完这个课程的人跑来和我说,胡老师,你教我的我都学会了,可是天下的“人”、“情”何止万千,换老板了、升职了、恋爱了、结婚了……我想在升级的关系里继续做情商高手,我要怎么办?




于是负责人和我商量,我们要再做一个“情商2.0”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告诉大家现在“怎么办”,还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办。我们要把解决人际关系的万能钥匙交到大家的手上——从此,没有撩不到的人,没有搞不定的事。




那这把万能钥匙到底是什么呢? 它就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由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决定的,这里的内在关系模式,指的是你小时候和重要亲人互动,内化到你的潜意识中,所形成的一种对待关系的模式,它在你长大之后会不断地影响着你和别人的交往。我在20多年的咨询过程中,也的确发现,大部分人的关系问题,说到底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问题。




同时,每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我把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分成了四种动物类型。第一种是蜗牛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脆弱又缓慢,需要极度安全,在关系中回避冲突,比较被动和依赖;第二种是鸵鸟型,这种类型的人,觉得在自己世界里挺好,在人际关系中,会觉得管好自己就好;第三种是袋鼠型,这种类型的人,在关系中是一个照顾者或者是拯救者,总为别人想;第四种是斑鸠型,这种人在关系中牺牲他人满足自己,比较自我中心。




举个例子。




我接到过一个伴侣咨询,王太太很会照顾人,事无巨细地照顾王先生,王太太一进来就抱怨王先生在家什么事情都不做,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停地在强调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少,一旁的王先生面无表情,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抱怨。可以看出,王太太很需要这种付出感,并且她的这种付出感需要另一半的退行,所以王先生退行到像个孩子似的,什么都不做,同时,王太太的这种付出又很需要被看见,因为被需要是她的价值来源,但因为王先生并没做到这点,所以王太太不停地抱怨。在咨询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先生对于王太太的抱怨是回避型的,很多事情他都不发表意见,王先生实质是蜗牛型的。而王太太一直在强调付出,很会照顾人,她实际上是袋鼠型的。




总而言之,我想跟你说的是,这套基于内在关系模式而开发出来的课程,是一套解决一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用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在这次课程中,我会主要分成2个大的部分来讲,第1部分我会告诉你我们到底有哪几种常见的内在关系模式,它们分别对应什么动物类型,并且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我把它定义为理论篇。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第2部分我会把这个理论融入到实际的关系问题场景中,教你如何利用这一套理论,来解决具体的关系问题,我把它定义为实战篇。




这次课程中的一些部分正是我在央视“心理访谈”节目,以及为蔡康永的情商课做首席顾问的时候说到的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你会:了解自己从小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轻松看透他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掌握这样的“我”怎么和各式各样的“TA”融洽相处的法子。




很多时候,心理专家们相信并接受许多的事情,然而对于大家来说,似乎显而易见是错误的,更多的时候,心理专家们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对于大家来说,又显而易见是正确的。




比如情商不是什么巧舌如簧蒙骗他人的把戏,它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关于人心和行为的科学,有着非常合理的、精确的逻辑准则和论据。说白了,情商更多是一个无意识的把戏,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外化到与他人关系中。一个无意识中有愤怒的人,无法信任别人,也是无法和人保持合作的,因此也很容易引起人际冲突,并且总有受伤的感觉。




在我的情商2.0课程里我想教给大家的就是这门科学的精髓。我想把解决所有“人与人”相处问题的方法告诉大家,然后你就真的可以从“情商”这个学堂毕业了。最后,真诚期待毕业以后的你们还常来看我。




——始终关心大家的老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龙飞111

    来听听

  • douyushiwo